蔡真妮的图片: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述评(社会迷信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29:53
21世纪中国哲学对话全球文明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

  记者 泽羽特约记者 林桂榛 《社会科学报》7月19日头版

  本报讯 6月25﹣28日,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举办,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及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地方、孔子与儒学研究地方、中国哲学研究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协办.

  加入本次学术嘉会的海内外学者200余名,分辨来自北美、南美、欧洲、澳洲、非洲、中东、东南亚、东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缺席大会开幕式,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郭齐勇任大会总统,教导部副部长袁贵仁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等致贺信.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在为期四天的学术研讨中,学者们在全部会议或分场会议中讲演了各自的学术论文,充足反应了国内外研究中国哲学的热点、重点、趋势与现状.

  亮点:中国哲学的主体性追求与叙述方式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发轫于20世纪初,迄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过程.假如说早期的中国哲学有参照西方哲学进行有意肇创的偏向,那么进入21世纪后,学术界有关"中国哲学正当性"的大探讨,则象征着中国哲学进入自我体系、自我方式的一种主体性追求,即回归中国哲学的自我体制与叙述方式,力求掌握中国哲学的内核性资源,从新进行中国哲学的内在审识与时代发展.

  中国哲学这种蕴涵主体性寻求的理论自觉,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很多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论及了中国哲学的"本土化"建构及叙述方法等内容.《儒藏》总编辑汤一介先生以为20世纪内中国哲学其内在精粹的思想形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厘清与整合,21世纪的中国哲学可在沉着检查与成熟叙述中取得创获,其思想资源与理论空间十分大;而学统、道统、政统三合一的思想精力,亦可更加彰显中国哲学的性命根柢.

  "本土化"已成为中国哲学"现代化"不可逆转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魏长宝认为:"本土化"的崛起,预示着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正在阅历一个从关注"哲学"到强调"中国"的转变,从关注学科建制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到强调文化表征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转变,这种改变包括从哲学化到去哲学化、从广泛性到地区性、从常识到实际等.

  中国社科院资深学者王树人则以《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mm"象"与"象思维"》为题,分析了中国"象思维"的特点与学术影响,剖析了它与汉语言文字的内在关联,并探讨了"象思维"与西方"逻辑概念思维"的差异及中西哲学的来源与发展门路的问题.他关于"象思维m悟性"、"逻辑概念思维m感性"以及两种思维"会通以超胜"的阐释,颇有启示价值.

  关于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有学者认为方法或方法论并不是核心或重心,重心在于是否有建构新哲学的实践或实际尝试,在于是否在哲学前贤的基础上对先哲的哲学予以创造性阐释与突破性发展,即思想学说的实际翻新与突破才是当代中国新哲学建构的中心问题.

  对于如何促进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或如何建构新哲学,fxl7799的资料,有学者指出:在"哲学史"层面,哲学史的叙述模式应当由凸显哲学家转向凸显哲学识题;在"哲学"的事实层面,其叙述模式应该着力于中国哲学现实学理状态的概念系统或问题开展.

  热点:儒家伦理、道禅与现代文明反思

  中国哲学是"天、地、人"的宇宙论且"人"始终处于核心位置,中国哲学尤其儒家哲学也因而对"人"的问题贡献很多,故中国哲学的伦理性尤其是儒家伦理的现代性,也是本次大会的热门之一.与会学者比较关怀的是儒家哪些伦理思想或道德精神切合现代文明以及如何予以继续与发展.

  郭齐勇传授认为儒家的伦理观点或伦理主意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应予以同情性懂得与公道性阐发.他认为在"公m私"问题上,孔孟等的公私观蕴涵着现代性因素,一则尊敬和维护庶民的生存、发展权并诉诸经济、文化、政治等的良性轨制,母亲节,二则深刻体认人道、人情的偶然性,不以"正义"或"国度"来否认私利与私交,从而支持起对"私"之下的个人隐衷、亲情包庇等的尊重,三则强调义务伦理与公共承当意识,并重视权利的制度化制衡.

  从制度层面去探讨儒家伦理问题,这是儒家伦理哲学的一种新动向.儒家最丰富、最具历史奉献的在于典章制度之学,故陈寅恪曾说"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切实制度法律公私生活方面".上海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在确定儒祖传统伦理拥有相称价值的同时,认为实现它的价值应诉诸思想观念、行动方式、语言文字等作出切实的"制度部署";若无实际有效的制度支配,实现所谓现实价值未免夸夸其谈.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景海峰教授认为,儒学要中兴则应"从书本走向生活",解脱其纯历史材料的身份,促进生活的晋升与反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欧阳康教授认为,发展儒家伦理既要扬弃儒学中那些不合乎现代文明的思想理论、制度法令、风气习惯,又要发掘和扶植那些合适人类独特生活而于今天的现代化生活仍有意义的内容,以开放的心态努力发掘多元复合的文化资源,踊跃传承和发展中华优良文明.

  与儒家比拟,道家、禅宗无疑不擅擅长制度之思.但与研讨儒家伦理问题的现代性无比相似,道家、禅宗的心灵哲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也为与会学者所重点关注.对于道家、禅宗的心灵哲学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大会学者多数认为道家、禅宗的心灵哲学对于反思生存的"异化"与回归人之本真与自由富有正面价值,于现代社会富有改正与超越的价值.

  比方韩国江陵大学金白铉教授认为,庄子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值得深刻比较,它们有必定的类似性也有宏大差异性.他认为庄子与解构主义的类似性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庄子"内神外明"之道的独特价值.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讥嘲意味里的批判并不是纯洁后现代性下的"无厘头",而是对生命自由和心灵自由的憧憬与安顿.道家哲学富有解构性,也富有安顿性,它总以祛除生命与生活的"异化"为指归.

  有学者指出:庄子式的天然人本精神首先体当初对生命的爱护和酷爱上,它带有一种强烈的个性颜色,这与器重社群伦理的儒家人文精神有着赫然的不同.道家哲学以"无为"去追求自在同等,以"逍遥游"去追求心灵自由,它有道家式的一种"民主"精神.

  禅宗是中国智慧对印度佛教最具发明性说明后的奇特产物,有学者认为它以"佛性论"之下肃穆、超越、细腻、丰富的心性论,补充了中国精神构造中的缺失,丰硕了心灵的维度,它对于安置现代人的心灵具备长久意思,而"世间佛教"的方向亦在于此.

  契点:明清哲学的突破与晚世哲学的发展

  美国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以1500年为界把世界史断为前后两局部,欧洲确实在16世纪开端了它的近代转换与全球扩大.类似的是,中国在16世纪也开始了它的思维转型:理学和心学日益式微,呈现了一股极具冲击力的经世实学思潮和社会批评思潮,出现了一大量存在近代性的出色思惟家.

  王杰教授认为明清哲学的打破主要在于"批判理学空口说性理,提倡实学履行适用"、"批判宗法独裁制度,高扬人的思想解放"等,这种批判性的冲破也就是在批判宋明理学进程中逐步构成的经世实学思潮和社会批判思潮,而明清之际的陈子龙、陆世仪、李时珍、杨慎、徐光启、李贽、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尤其值得考核.

  于明清哲学,与会学者对戴震评估很高,认为他在旧办法中蕴涵着新义理,新浪博客首页上嘲笑十强四个是同性恋,一个是双性恋,我,在回溯中蕴涵着发展,是近世哲学的重大创获:①转宋明学之"虚"为"实",表现为以皖派朴学代替程朱理学;②转中世纪特色的文化专制主义为思想启蒙主义,表示为《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构思与浮现;③两者同时归纳为科学理性主义和民主主义在中国学术内部的兴起.

  明清哲学的教训主义走向与实证主义方法出现出很强的现代学术性,它的重大突破就在于以朴学的方法或方式进行新思想的征引、阐发与转化,尽力推翻宋明理学在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中的相对统治地位及流弊,把中国学术带进了一个科学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新阶段.与会学者认为挖掘明清哲学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思想有助于接榫现代文明.

  由于中国典籍的丰盛、深入与远久,因为时期性问题的凸显跟学者的实践自发,因为中西之间的学术、学者的碰撞与对话,经典诠释的问题为近来年中国哲学研讨最为关注,这在大会上也有所体现.

  关于经典诠释,大会中重要议题有清代学术的"汉m宋"差别、"衍义体"的经典诠释模式、经典诠释的外域文化影响、近代哲学词汇的流变与经典语义等.另外,不少本国学者以中西比拟的方式,就儒家、道家等详细概念与思想命题作了相干诠释或阐发,譬如:德国学者Richard King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做作主义》、Dennis Schilling的《〈庄子〉的"逝世"mm与伊壁鸠鲁比较》、美国学者Kenneth K.Inada的《内在超越:中西哲学对话的基础》、Stephen Angle的《有根的全球德性伦理:儒学与格老秀斯的挑衅》等.

  大会的热点问题还有:现代新儒家对中西哲学的会通及理论贡献;新出土简帛文献与先秦学术流变;中国哲学的宇宙论与范围论;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及制度追求;宋明理学;荀子哲学;易道哲学、中国生态哲学;中国古典美学等.

  大会的研讨表明:近年来海内外中国学者特殊关心中国哲学的自我情势或方式,注重研究中国哲学的宇宙论与形上学,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感情、行为方式与语言方式中的哲知识题及学说特点."哲学"正由西方的含意发展为一种狭义的"哲学"观念,而"本土化"的中国哲学的树立,将为中华文化身份的重构和文化自主的确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本.

  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是在世界性与本土性之间保存必要的张力,正如大会总统郭齐勇教学在揭幕词中所说: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咱们要留神中国学人主动废弃对中华历史文化的"阐释权"这种景象.不仅不应损失或放弃这种独破自主的"阐释权",而且更应在坚固这种"阐释权"的同时,以扎实的学术工夫和开放的思想心态去自动阐释欧美、印度、中东、东亚等不同地域的哲学传统及历史文化,把它们的思想精髓吸纳到中国学术当中,增进自我的发展与世界的繁华.

  恩格斯在《天然辩证法》中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迷信的最顶峰,就一刻也不能不理论思维."中国古代思想文明与古代生涯文明的对话,中国主体性之哲学与欧美主体性之哲学的对话,在中国学术自觉与华夏振兴事业中尤为必要.经由古今中外的交换、对话、接收与超出,中国主体性的思想文明才有一直更新的力气与光辉的远景.

  起源:http://www.sass.org.cn/shkxb/more.jsp?sort=231

  附:【相关报道,12款简单方便美食,按首发日期排列】

  1、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召开,《2007年对外报道线》,载《对外大传布》2007年第2期,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78382/5 400252.html

  2、郭齐勇教授就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行将在武汉大学召开答记者问(郭齐勇),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页,2007年6月21日,http://www.ricric.org/list.asp?id=923

  3、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将在武汉大学召开,山东电视台2007年06月22日《新杏坛》栏目,新杏坛>最新新闻,http://cul.sohu.com/20070622/n250719726.shtml

  4、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姜晋明 逯涛 陈功),湖北卫视2007年6月25日晚"湖北消息联播"栏目18:35播出,http://www.hbtv.com.cn/news/2007-06/25/content_10 89468.htm

  5、200余国内外专家研究中国哲学与寰球文化对话(新华社记者李鹏翔),新华网武汉电,2007年06月25日18:20:53,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6/25/ content_6289300.htm

  6、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开幕(光亮日报 何颉),光明网2007年6月25日 礼拜一 文化日记,http://whrj.gmw.cn/Content/2007-6/25.aspx

  7、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召开(光明日报记者梁枢、柳霞),商业会展摄影,光明日报2007年6月26日第2版,http://www.gmw.cn/01gmrb/2007-06/26/content_62908 9.htm

  8、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大开幕 200多名专家学者赴会(韩晓玲、陈春保、王怀民),湖北日报2007年6月26日第3版《时政》,http://www.cnhubei.com/200705/ca1369519.htm

  9、海内外哲学精英齐聚武汉 中国哲学研究日益"看涨"(瞿凌云 王怀民 林桂榛),长江日报2007年6月27日第8版,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07-06/27/conten t_34657.htm

  10、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mm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林桂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页,http://philosophy.whu.edu.cn/ArticleShow.asp?Arti cleID=869

  11、中国人一直有个正人梦mm与国际中国哲学会开创会长成中英的对话(周洁),楚天都市报2007年7月1日第19版《对话》,http://www.cnhubei.com/200705/ca1373307.htm

  12、探寻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共融共通mm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综述(向珂 林桂榛),长江日报2007年7月5日第12版,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07-07/05/conten t_39363.htm

  13、一位"新儒家"眼中的国学热(刘莉 田臻宸 林桂臻),武汉晨报2007年7月8日第17版《人文周刊》,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07-07/08/conten t_41031.htm

  14、北大教授汤一介:我们进入了"新轴心时代", 山东电视台2007年7月16日《新杏坛》栏目,http://pkunews.pku.edu.cn/Show_News.asp?Newsid=11 5625

  15、成中英:中国当前有种全民性文化自觉,山东电视台2007年7月18日《新杏坛》栏目,http://culture.people.com.cn/GB/6003499.html

  16、21世纪中国哲学对话全球文明mm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盛大召开(记者泽羽、特约记者林桂榛),装修公司,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7月19日第1版,4200字,http://www.sass.org.cn/shkxb/articleshow.jsp?dinj i=231&artid=18925&sortid=492

  来源:儒学结合论坛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25 857&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