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歌手谢旦的老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山西省山阴县多元循环经济发展侧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07:20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山西省山阴县多元循环经济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杨易锋 梅 杉/文 赵树宴/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3月11日   第 09 版)

位于山阴县境内的明代长城

春到桑干河

广武汉墓群前雕像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示范养殖基地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挤奶车间

中煤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输煤专线

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冷却塔
半个多世纪前作家丁玲的名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讲述了塞外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的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捍卫胜利果实的故事。在那个苦涩的年代,这条河流见证着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光阴荏苒,沧桑巨变,如今这条母亲河焕发着崭新的容颜、欢快奔腾、礼赞和诉说着这里的人民群众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多元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故事。
【 烽烟往事忆山阴 】
在绵延奔腾的恒山北麓平原上,坐落着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桑干河由西向东流经全县。从隋唐时即在这里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一度称谓善阳、河阴县。因其处于恒山系佛宿山之北,后更名为“山阴”。这里在地理上是典型的塞外高原,在历史的变迁发展中一直承载着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部落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剌均于此地有冰河铁马、杀伐征战,发生战斗4700余次,演绎着中华民族的融合和进步。
这里有著名的明代内长城,并有古代九大名关之一“雁门关”,蜿蜒大气,雄关漫道。雄关之下即是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的“广武汉墓群”。墓群东西宽4公里,南北长8公里,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共有封土堆293座,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汉墓群。它既是研究我国汉代政治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山阴古代边塞文化的典型象征。屹立封土堆旁,铁马金戈、长烟落日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在我们眼前掠过,让我们不禁神驰于那久远的烽烟之中。
2008年山阴县开始全面启动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至今累计完成投资已达8000多万元。山阴县重新编制了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了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了广武石牌楼、汉武大帝及文武大臣雕塑、汉墓广场等重点工程,一个集边塞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古军事文化、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正在渐渐形成。
了解了山阴丰富的历史积淀,再来了解山阴繁荣的今天。在国家提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山阴这个以煤而兴的县城发展的到底怎么样?
【 因煤而兴壮山阴 】
山阴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116.4亿元,同比增长14.3%,超“十一五”规划目标36.4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20.13亿元,同比增长10.7%,提前3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连续4年总量保持朔州市第一。
在山阴县城里漫步,从很多角度都可以看到山阴煤炭企业那高耸入云的冷却塔。的确,煤炭工业是山阴的支柱型产业,山阴正是“因煤而兴”。
山阴境内品位高、储量大的矿产资源达19种之多,其中煤田面积350平方公里,煤炭储量达114亿吨,素有塞外煤乡之称。
山阴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经过兼并重组,将全县煤矿数量由39座整合为21座,并全部进行了综采技改,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32万吨提高到126万吨,提高了煤炭开采的集约化程度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为山阴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山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32.2元。
【 走出“黑色”强山阴 】
印象中,经济发展与煤相关的地区,环境肯定与“黑”有关。但行走在山阴县城干净的街道上,丝毫看不到黑色,甚至在中煤金海洋山阴集团矿区里也很少看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环境来自好措施。
采访中,县委书记、县长侯元告诉我们,我们县委县政府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要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加快山阴的多元转型跨越发展。
“十二五”期间,山阴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以科学发展观为导航,立足山阴实际情况,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建设新型能源和生态畜牧两大基地,创新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绿色生态“三色经济”循环模式,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推进,努力打造全省多元循环发展第一县。
侯元告诉记者,山阴“因煤而兴”,也“为煤所困”,他说:“山阴因煤而兴,却又为煤所困,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然选择,要坚持园区化承载、大项目支撑、板块式发展、集群化推进的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依靠黑白两翼,驶入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山阴县北边洪涛山上有一条输煤通道,具有节能减排功效的输煤专线。这条长15.5公里的蓝色输煤专线,将原煤直接输送到洗选加工发运基地。这条专线年输煤能力1500万吨,成为上接煤源生产基地、下连洗选发运基地的金色桥梁与绿色环保纽带。
专线的使用每年可以减少公路运输车辆37万车次,节省燃油消耗1500万公升、节约燃油费1亿多元;每年减少车辆运煤抛洒损失16万吨、4000多万元;管道全程实施了彩钢板全封闭清洁运行,避免了煤尘飞扬给当地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了车辆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完全依赖公路运煤出现车辆拥挤、道路不畅、气候干扰、运力不足等问题。
在中煤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中,记者看见一条蓝色的管道被高架水泥柱横架在空中,仿佛一道蓝色长虹直通天边。管道是封闭的,从外面根本无法看到里面的煤炭,煤炭更不会从中遗漏,煤尘也不会扩散到空中。这条输煤专线运行之长、技术程度之高,堪称亚洲之最。其节能减排功效措施,目前已走在了全国煤炭行业的前列。
2010年11月21日,来自中央党校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学者和专家在山阴县调研后认为,山阴县依托煤电优势,做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推动了一大批重点能耗企业循环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初步步入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的轨道。
除去运输之外,园区的其它环节也处处体现着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精神。园区中巨大蓝色的循环图为我们展示了整体流程:当原煤被蓝色管道运抵洗选环节后,分为精煤和煤矸石,煤精装载发往国内外市场,煤矸石则用来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和水都被送往世界领先技术“三塔合一”的接空冷却塔,在这里对烟进行脱硫排放,达到无污染效果,而热气和热水通过冷却重新回收利用,用于生产过程和员工生活;就连在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诸如泥浆也不会浪费,记者在园区中看到的“制砖车间”就是将发完电剩下的煤矸石和泥浆进行混合处理制成轻巧结实的砖供建筑使用。
制砖厂的工人们都笑着说:“吃干榨净”是他们的口号。其实,随处可见的口号在整个园区乃至整个山阴都变成温暖幽默的鼓励。制砖车间外的一个标语牌上写着“思想一转换,废土变金砖”正是体现了整个山阴发展循环经济中思想转变的重要性。
目前山阴县已形成以“黑色”煤炭为标志的煤炭产—运—洗—销和煤—电—冶—建以及粉煤灰、废弃水、电厂余热综合利用三大集群延伸工业循环链。
【 多元发展看山阴 】
侯元说,山阴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全面提升乳品、冶化、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新型化,同时培育生态旅游、新型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山西省多元循环发展第一县。
中午12时整,一队奶牛按顺序排着队伴随着音乐走进挤奶车间,然后一头头自动走向挤奶机位;挤奶机上的记数表像加油表一样开始记数;当挤奶完毕,挤奶管自动脱落,奶牛又排着队走出挤奶车间。这是位于山阴县桑干河流域的山西古城乳业集团示范养殖基地里平日常见的一幕。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山西省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古城乳业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诞生和山阴县发展多元经济的战略密不可分。
近年来,山阴县从多方面入手,以奶牛养殖为重点,对畜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县奶牛存栏达到7.3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8万吨,位居全国县级农牧区第14位,占朔州市全市鲜奶产量的2/3、全省的1/4。尤其近3年来,全县投资1.8亿元,新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148座,3万多头奶牛入园养殖,入园率40%以上,实现了畜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据初步测算,全县每天有450多吨鲜奶进入车间,130多万元奶款落入农家。
同时,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玉米和饲草玉米的种植,全县玉米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50万亩。玉米秸秆经牛羊等“过腹还田”后,有力地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改善,全县60万亩盐碱地逐步变成高产农田!
通过发展养殖业,山阴县实现了以农为主到以牧为主的转变,在农牧业内部形成了“粮—牛—奶、畜—沼—菜”的两大循环产业链。
高山煤业公司承包了县原种场,在对原来3000多亩盐碱地进行改良的同时,建设了5000多平方米电脑控温智能大棚,为全县的设施农业提供了种苗,实现了“黑白经济结合”的完美转身。
同时,山阴县还实现了“白绿经济”结合,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促进“畜-沼-菜”的生物质能相互循环。先后建起了泰宏农业科技观光园,绿丰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一批设施农业典型示范企业。沿应广线两侧,集中连片建设了6525亩的设施蔬菜大棚3330多座。
生物能的转化还表现在沼气的合理开发利用上。在古城镇村民家,沼气灯、沼气灶、沼气热水器、沼气取暖器等沼气用具一应俱全。
政府实施“沼气工程”后,引导农民利用沼渣、沼液,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土地产出。全县共发展4400多个户用沼气池和6个500立方米大型沼气站,走出了一条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产业之路,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业、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构筑起了“畜—沼—菜”的农业产业循环模式。
【 桑干河畔绿山阴 】
“在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后,山阴的未来将会更加‘环保绿色’”,侯元在谈到山阴县发展前景的时候这样说,打造以“绿色”生态旅游与三产的互动发展模式是山阴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方向。
目前山阴西山绵延数十公里的林带,一路上绿色满眼、郁郁葱葱,仿佛为路旁的洪涛山披上了一条绿“纱巾”。
这条绿色的纱巾要归功于山阴县西山缓坡丘陵区20万亩的治沙工程。山阴县一直致力于国家和省生态绿化项目的合理整合,大幅推进荒山绿化、村庄绿化、环城绿化和厂矿、单位、社区绿化等绿化活动。目前,全县的林地面积已由2002年的9万亩跃升到53万亩,8年时间造林面积增加了近5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2.4亩。
有了良好的基础,就有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据介绍,在山阴县的远景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县委县政府将对桑干河水质及两岸的湿地进行勘测论证,建设环保生态三产旅游产业。不久的将来,山阴县将出现一个物种丰富的大型生态绿色公园。
桑干河在潺潺流淌,静静地期待着未来。我们期盼和祝愿,山阴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