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凤鸟叫声:看看总理推荐的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19:07
                                                       看看总理推荐的书          作者:余晓平    转自余晓平的博联社博客,更多内容请登录博主博客主页查看:http://yuxiaoping.blshe.com/      天晓得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书,看看女儿的样子就好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一有空就抱着一本书缩在角落里,看到她即使在繁华的大型购物中心,依然可以忘却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手中的书读进去,心里想,也许有些东西是遗传的吧,好像我的父亲也特别喜欢读书。

    读一本不必考试的书,那才能证明你喜欢读。那么怎样才能喜欢呢?必须感兴趣。怎样才能在没有读之前就感兴趣呢?让别人推荐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看一本书连带出N多本相关的书。

    总之读书是要有动力的,不然的话必然会味如嚼蜡。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宰相的人缘都不错,温总理就很让大家喜欢。饶有兴致地读一本书,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你所喜欢的人推荐了这本书,我读这本书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一本和《国富论》交错出版,交错修改再版的巨著,凝聚了这位经济学大师毕生的心血。除了精彩以外,还有非常可以令人深思的地方。据说温总理给大家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思想录》,一本就是《道德情操论》。我想温总理不会随便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的吧,认真读完以后,感慨万千。

    看《国富论》是差不多二十年前读经济课程时候的事了,知道大师同期写了这本书,但一直没有兴趣看,觉得道德情操这种事离自己太远了,那时大学刚刚毕业不久,我的理念就是,先把自己照顾好,然后把家人照顾好,再把亲戚朋友照顾好,然后再想别的事,真是非常的自私。《国富论》这本书是西方经济的圣经,其宣扬的中心思想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就是"人都是利己的,都是自私的,由于这种利己和自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初看《道德情操论》让我大吃一惊,里面宣扬了很多利他思想,与他前面《国富论》的观点正好相反。一位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亚当斯密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两本书上面,而且是交错出版的,不可能相互矛盾。虽然我这样想是有一点太主观,但是我还是坚信这一点。无可奈何,逼着我只好又去读了一遍《国富论》。

    再翻开《道德情操论》的时候(折腾了我整整十来天时间),终于明白了。这不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嘛。当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的时候怎么也整不明白,大家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现在我们开明的温总理把亚当斯密推出来了,那些片面强调精神文明的人估计都躲起来了吧。现在的中央政府真的是不错啦,让你自己去看,自己去鉴别,再也不是那种整天用马列主义的镜子照别人的状态了,所以我说中国还有救呢。

    总理推荐的书,最好还是看看。但是记住了,一定要同时看,从《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交替创作、修订再版过程,可以看出这两部著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决不能任意把它们割裂开来,以至对立起来看待。这两本巨著完全是姊妹篇的关系。人们曾经评价说,大师是经济上的利己主义,伦理上的利他主义。我看不是这样,应该是利己尽头必利他,也就是说利己到了极致就会变成利他,这才是大师对人性的见解。

    从区区的一介草民,靠小本生意挣了一点钱,到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所有的人无不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当中完全是以极度自私为原则,在经济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人类需要吃、穿、住、以及安全感,当这一切都满足的时候,同情心就自然迸发出来了。当然这个迸发的时间点因人而异,但是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胁迫的。因此我说利己极致变利他。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骂了,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的良心还没有迸发出来呢?莫非良心让狗给吃了?你不愁吃,不愁穿,更住着大房子,怎还不给穷人施舍一点呢?怎么就不像大师说的那样焕发同情心呢?你发现了没有,还缺一样东西,那就是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而且是你越用道德绑架他,他就越没有安全感。良心永远得不到迸发,看来我们找到症结所在了。

    在美国,一个流浪街头的人不会被饿死,政府有完备的救助计划,很多乞丐都能从政府那里得到足够的食品,特别是免费的医疗,像比尔盖茨就可以裸捐,因为他是安全的,有社会保障,有保险系统等等一系列措施。我们的任何企业家裸捐以后谁来保障?不要说裸捐以后,就算有多少个亿依然提心吊胆。眼前王石被迫道歉的事就说明问题,因为一句话,股市爆跌的损失超过200亿,你看看他有安全感吗?

    现在中国还是一个缺乏固定规则的社会,没有相对固定的规则就没有安全感,怎样才能形成规则?只有充分发挥人们的自私本性,同时尊重别人自私的情况下,在相互利益的抗衡过程当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规则。当富人们有安全感了,《国富论》这本书就该合上了,《道德和情操论》自然会被翻开的,而今天我们有很多的富人已经翻开了这本书,每个人感觉安全的底线是不一样的。而在美国,洛克菲勒的时代已经翻开了这本书。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