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胆神鹰预告片:王立军证实文强临刑前日曾与其谈话50分钟 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7:01:43
  

■谈警务创新

“这不是改革,只是勤务方式的一种转化。有的人为了让自己提升,做了一件事,马上说自己是改革。不要那样。”

本次两会中,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回答治理官员的问题时出语严厉:“对于官员,严是爱,宽是害。”

事实上,与打黑同步,重庆也展开了一场警务创新。其中,去年2月起,该市展开交巡警合一改革,在全市部署交巡警警力近万,对社会治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管控。

>>对话

京华时报:把原来坐机关的干部赶到街头去当交巡警,是否有压力?

王立军:首先说,这不是改革,只是勤务方式的一种转化。有的人为了让自己提升,做了一件事,马上说自己是改革。否定了别人,(就)说是改革,不要那样。很简单,就是要适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改变了,还干吗老是用建国初期的方式?如果说这种转变让人们失去了职务、失去了收入,增加了风险,它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恰恰我们这种勤务、机制、体制的转型,让人们职务没失去,收入没减少,形象还提升,百姓还称赞,这不很好吗?

京华时报:有没有人不理解,觉得你太强硬?

王立军: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总会有人去破题。不然社会就不是发展的。这是一个概念。第二个就是,这种阵痛是让个人失去了还是得到了?待遇降低了吗?收入减少了吗?社会没受益吗?百姓不称赞吗?不是。

京华时报:衡量这种创新的标准是什么?

王立军:有些人事情还没干,先把理想说出来了。有的人刚起步就把结果说出来了。有的人事情还没干完,经验就研究出来了,多可怕。我们基本上不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百姓说好的时候它肯定是好的。

■谈学术、家人

“防弹衣?可能吗?重庆社会治安那样吗?那我还在重庆干吗?”

公安局长之外,王立军的另一重身份是西南政法的博导,研究领域为无创伤解剖、刑事现场鉴定等。

本次两会,他的这一学者特质充分体现。“DNA、RNA、线粒体……”不时从王立军嘴里蹦出来。小组讨论时,他还同一位医学界代表现场讨论起了这些专业问题。

>>对话

京华时报:你怎么平衡公安局长和学者这两个身份?

王立军:我把学术看得很重,因为它能提升我的职业,帮助我理解社会、研究社会。和大家一起共事的时候,文化的承载力和科技的力量才能让人感觉到公信力。作为一个公安局的负责人,我就是一个班长。什么是领导?下完命令之后他一页一页翻资料,这是领。什么是导?自己先一寸一寸地走,防止有闪失。领导这两个字就是这个意思。

京华时报:时间安排得开吗?

王立军:我好像整个的时间,没有什么业余不业余的。

我已经把我的学术完全融入到职业里了。两者是互补的。不像有人想的,我就单纯去搞研究。

京华时报:除了之前谈到的这些身份,你还是一个父亲。

王立军:我肯定不是一个好爸爸,(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履行社会责任,把家人舍弃了。

京华时报:多年打黑,有传闻说你平时穿防弹衣,更有一些人很担心你家人的安危。

王立军:防弹衣?可能吗?重庆社会治安那样吗?那我还在重庆干吗?不会。这都是人们在猜测。公安局长都是那样吗?至于(我的)家人,应该说(他们)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