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至尊逍遥记:北大高才生与“猪肉大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57:22

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卖猪肉起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陈生,十多年前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生产过苹果醋,如今卖猪肉成了千万富翁。
  q. p) E- T新浪乐居
# q! X3 S, {1 z' s 陈生认为,自己成功只不过是比别人做事的方式更灵活,“别学我,我那些都是歪门邪道。”他笑着说。而这一切,正是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为他带来的最大财富。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 T' E2 ~, C# t
2 y' h- ?" l' M3 A
  陈生说,正是那些正式课表上没有的讲座,带给了他许多启发、影响很大。此后他曾回到母校进修,讲授的老师和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分歧很大,有的同学对此提出异议,陈生很直接地质问那些同学:“你来北大难道就是想学教材上的东西吗?那你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不要来北大。这里最好的东西,就是那些和教材不一样的东西。” 北大高才生卖猪肉2008年06月05日 星期四 上午 09:46 种菜卖饮料又卖猪肉

     开了100多家连锁店成为广州“猪肉大王”

     自称“卖猪肉比卖电脑还要有技术含量”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不可能把卖猪肉作为职业的选择。数年前,北大才子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然而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猪肉连锁店,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日前,在一次访谈中,他更是爆出惊人话语:“卖猪肉比卖电脑还有技术含量”。

     他,有着怎样的个人经历和创业故事呢?日前,记者对陈生进行了专访。

     陈生说:“我喜欢这种在未知领域或者说在一种比较复杂的环境下面做一些事情,包括卖猪肉。”

     陈生,广东湛江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EMBA。1984年毕业分配至广州一个机关,三年后他毅然决定下海。

    一篇论文引发辞职念头

     谈及为何放弃这样一个人人羡慕的“铁饭碗”,陈生笑着说,当时进入机关的,只有他一人是学经济学出身。有一天,他闲来无事就写了篇名为《中国迟早要进入自由经济》的论文,后来还发表了,但不知怎样论文竟辗转到了上司手中。上司看后就把他叫去办公室“教育”了一番,认为他的观念有问题。

     “当时可郁闷了,觉得自己在那里格格不入,也找不到职业优势。”陈生说,他喜欢独立地对某些东西作出决定,但在那个工作环境中,他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行事,可以说“论文事件”促使他间接作出了辞职的决定。

    种菜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辞职后为了生计,陈生当起了“走鬼”,开始摆地摊卖衣服。卖了数月衣服后,他赚了一点小钱。后来有一天,他去湛江农村的一位亲戚家玩。正好当天他的亲戚抬着自己种的100多斤萝卜上街去卖,可是由于当时刮风下雨天气不佳,亲戚只卖出了10斤,赚了10元钱。而当天村子里面其他农民的遭遇也相差无几,一群农民都很生气,坐在地上抱怨“明年再也不干了”。

     当时站在一边的陈生却受了这句话的启发。按照经济学原理,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升。于是,他便用倒卖衣服赚取的一点积蓄承包了100亩菜地,自己带着一些菜农来耕种。期间,他发现,除了供求关外,蔬菜的价格受天气的影响最厉害。尤其是当西伯利亚寒流逼近广州地区的前一天时,当天天气闷热,蔬菜的价格就特便宜。陈生就趁机将市场上能收购的蔬菜都收购了。到了降温那天正好过节,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出来卖菜。“进价1毛钱一斤,我卖到6毛钱一斤。”陈生说,这笔倒卖让他赚到了人生了第一桶金,一下子赚了十几万元。此后,他开始专做倒卖蔬菜的生意。而关于对天气影响价格的领悟,陈生笑着说他一直守口如瓶,直到时隔8年回去和当年的菜农们闲聊时才透露出去。

    两个电话“催生”醋饮料

     拿着赚到的第一桶金,1993年陈生开始投身于湛江的房地产业。只用了三年时间,他做到了湛江房地产市场的前三名。考虑到房地产业涉及的一些法律之外的不安全因素,陈生开始转行去制造饮料。“当时我想做一种纯碳酸饮料。”陈生说,正当他的纯碳酸饮料研发进入最后关头时,两个朋友打来的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陈生说,当时两个朋友都不约而同地给他电话说“你不要再研发你的碳酸饮料了,这年头大家都流行喝醋饮料啦”。原来,当年由于某国家领导人在湛江视察时选择了雪碧勾兑醋这种新颖喝法,一时间醋饮料风靡起来。陈生跑到市面上调查了一番,发现大家都是直接用醋和雪碧在一起勾兑,却没有一种现成的醋饮料。随即,他大刀阔斧拍板马上生产醋饮料。于是,1997年中国第一家醋饮料便在陈生的手中诞生了。

    去菜场买肉投身猪肉档

     “我喜欢这种在未知领域或者说在一种比较复杂的环境下面做一些事情,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包括卖猪肉,”陈生说,决定“杀猪”是他去菜场买肉时突然决定的。他发现这个行业被别人误解,这个职业被别人误解,很多东西都被别人误解了。广州的猪肉市场一年几十亿元,为什么没人去做大?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巨大的市场的诱惑,陈生开始投资。他认为,越是被人忽视的行业机会就越大,第一个是市场,第二个是竞争对手。

     他解释说,假如他是卖电脑的,他得面临像联想等这些几百亿上千亿级的企业竞争,但是选择卖猪肉,跟他的竞争对手相比,他还是有优势的。他就要在这个职业里面干出一点伟大的事,比如人家卖一头猪、半头猪,而他能卖到十几头猪,这不是北大水平吗?

     “卖猪肉比卖电脑还有技术含量”?陈生对此有一番解释,“卖电脑就是把各种硬件进行组装,然后卖给消费者。组装是一门技术,只要稍加学习便可。但是对于卖猪肉而言,肥肉、瘦肉、排骨等如何去分割、如何搭配,决定了卖猪肉的赢利还是亏损,其可变性很大。”

     他向记者举例说,比如瘦肉,全部是瘦的不好吃,太肥了,也不好。从口感上说,或许加上3%的肥肉最好,但操作起来没法教,可能就是靠手感,因此培养一个好的卖猪肉刀手就是技术含量的体现。

     于是,2006年,陈生在湛江和广西交接处附近打造他的土猪养殖厂,2007年开始在广州开猪肉档卖猪肉。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猪肉连锁店“壹号土猪”。(


武小锋:令北京大学蒙羞的一个高分低能儿武小锋:令北京大学蒙羞的一个高分低能儿
  背景:北大学子求职屡败回家做糖葫芦,曾是市高考状元。2000年,武小锋以626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他的高考成绩是辽宁省普兰店市当年理科的第一名。普市的两家公司承担了小武的全部费用。2005年7月,武小锋毕业后,从北京找到家乡,一直未找到工作,只好在家做起了糖葫芦。曾以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身份走进北京大学的武小锋,毕业后却因找不到工作,每天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
  这个类似于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的悲剧再一次在人们面前上演。
  1月11日早上5点,普兰店市安波镇邓屯。
  一阵寒风袭来,庄稼院里纸糊的窗棂被吹得哗哗作响。武小锋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将一大盆山楂从院子里的小房搬到炕上,小心地挑拣、挖核,然后将七八个大小不等的山楂熟练地穿在准备好的竹签上。
  他要赶在早上7点之前,尽可能多的把山楂穿好,以备父亲在集市上多卖一些。
  此时,距离武小锋家200米的一户人家,武小锋的中学同学,23岁的王军(化名)也在炕上做着同样的活儿。
  武小锋不敢相信,若干年后,他竟会和王军干同样的活。王军,中学没读完就务农在家,而武小锋,曾是普兰店市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的高才生。
  内向的高考状元
  提起邓屯的武家,普兰店市安波镇的村民几乎无人不知。6年前,武家最小的儿子武小锋在高考中一举成为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
  “那是我们方圆几百里的骄傲啊,考上北大那还了得,毕业还不得上国务院工作啊?”安波镇张大爷的这种说法在庄稼院里曾风靡当时。
  事实上,被村民们颇为羡慕的武小锋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武小锋出生在1982年,上面还有一哥一姐,家里主要是靠几亩薄地为生,生活非常拮据。
  贫穷造就了武小锋坚韧的性格,也让他深感自卑。
  武小锋高中时的班主任赵雄老师证实,高中时代的武小锋学习异常努力,成绩在全年级也是数一数二。
  “但他太内向,也不善于与人交流,这大概和他自卑的心理有关。”赵老师认为,试图改变贫困的命运是武小锋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只是武小锋太偏重学习,“在为人处世上很是欠缺。”
  医学学士不愁前途
  接到北大通知书的那一刻,武小锋异常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北大就是金字招牌,进了北大,就意味着将来可以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在大城市里谋份好工作。
  但几万元的巨额学费让武家大伤脑筋。武小锋的母亲回忆,当年他们家甚至产生了让儿子放弃学业的想法。
  媒体帮了武小锋的忙,消息发布后,大连一些企业承担了武小锋在北大的全部费用。
  武小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的是五年制的预防医学专业。从进入北大时起,武小锋就从未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过。那时的武小锋和许许多多的北大学子一样,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毕业后脚下会很自然地有一条金光大道。
  在北大期间,武小锋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大五时,他所学的专业向两个就业方向发展,一个是预防医学,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武小锋选择了后者。
  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
  求职屡败返乡务农
  早在毕业前,武小锋和其他同学一样,老早就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北京。大五实习时,武小锋在北大第一医院从事成本核算工作。遗憾的是,武小锋虽然表现良好,却未能留在实习的医院。
  即便如此,武小锋依然对未来很乐观,“北大毕业找不到工作,这怎么可能?”可现实是残酷的,武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了留京,武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
  2005年7月底,武小锋被迫离开北京回到大连老家。刚开始,武小锋把目标定在了辽宁省疾病防控中心,可一去打听,编制已满,不需进人。武小锋再退一步,把希望寄托在大连市。
  去年11、12月份,武小锋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失败。武小锋对此深感委屈。他认为,自己现在要求很低,工作只要和自己的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
  武小锋说,60名大学同学里,除了30余名考研深造的除外,其余的多数都在大城市,像他这么惨的几乎没有。
  (同是天涯沦落人)北大才子长安卖肉
  武小锋的经历让人联想到他在长安卖肉的师兄陆步轩。
  陆步轩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这个长安县鸣犊镇的农家少年在高考时曾是县里的高考文科状元。但毕业后因为工作失利不得不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并在2000年,租房子开起了肉店,成了卖肉的屠夫。
  曾有专家为此评论说:市场经济下没有“丹书铁券” ,并进而引起对“人才”定位的重新评估:公众已先入为主把陆步轩定位为“人才”,但高学历与高能力太多时候不能画等号,人才的概念要变一变了。如果学历不能成为我们判断人才的唯一标准,究竟什么才能叫人才?
  网友的评论
  (网友1)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武小锋事件中,有人看到了人才的浪费,有人看到了人事制度的腐败,也有人看到了高等教育的苍白。我呢?我只看到了一个白白浪费了国家许多宝贵教育资源的高分低能的时代弃儿。
  (网友2)什么是人才?大学毕业就是人才了吗?非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才是人才。没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分配制度就找不到工作、没了铁饭碗就无法生存的人,绝对不能称为人才。不但不是人才,连书呆子也算不上。连有名的书呆子孔乙己都能靠自己的劳动混上两碗酒加一碟花生米呢!
  (网友3)凡是能考上北大的,绝不会是智商低下的人,相信武同学也不例外;凡是国家设立的大学,其目标都是培养人才,相信北大也不例外。武同学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北大又是中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为什么北大却把武同学这样的人才坯子培养成了一个无法自食其力的、需要仰赖社会和政府来关注的寄生虫呢?不了解北大的人,多半要对北大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了。
  (网友4)偏偏我是个比较了解北大的人。北大与清华不同。清华主要是工科,是与实际应用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所以清华的毕业生不会找不到工作。而北大主要是文科和理科,包括许多偏僻的、纯理论的、与实践应用相去甚远的专业,比如逻辑专业、理论数学专业等等。国家需要储备这些专业的人才,但社会的复杂性和市场的多变性又决定了这些专业的需要量往往是无法预知的。因此,北大尤其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网友5)在我认识的北大人中,有学数学而最终成为律师的,有学物理而最终成为翻译的,有学天文而最终成为计算机专家的,有学人口而最终成为经济学者的,还有学哲学而最终成为一方高僧的。他们出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但他们并没有成为社会的累赘,反而闯出了自己的路,并在自创的路上走出了辉煌。再有就是那个有名的“屠夫状元”,有人将他与“冰糖葫芦王”武同学相提并论。其实他们有共同点吗?一个是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勇士,一个是坐以待毙的可怜虫。我就纳了闷了:同样是生活学习在一起的北大学子,生存能力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网友6)据说地方政府已经在关心武同学了。我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是武同学的悲哀,也是北大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智商中等的人,即使没有机会完成大学学业,也应该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而在社会中存活,在上奉养父母,在下抚养儿女。请看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请看那些建筑工地上的工人,请看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有谁曾经关心过他们?有谁曾经为他们提供过帮助?武同学,面对这些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你不感到羞愧吗?
  (网友7)武同学啊武同学,请拿出你年轻人的朝气来,走到社会上去闯一闯,做出一番事业来!请不要让北大因你而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