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室体育馆容纳多少人:父亲与“紫兰小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53:07
父亲与“紫兰小筑”
发表日期:2006年6月22日          共有 1067 位读者读过此文
老宅“紫兰小筑”位于双塔定慧寺附近,父亲周瘦鹃曾于此写文章、制盆景,居住了几十年。据说,此宅原名“默园”,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孙裔的产业,父亲由于钟爱于庭园内的花草树木,当年不惜花费多年积蓄下来的稿费,从其后裔手中购得,并改名为“紫兰小筑”。在上世纪30年代初,于上海担任申报编辑的父亲携全家返回故里,并对早已破旧不堪的庭园进行了修葺,终于使之成了一座精巧别致的私家花园。
实际上“紫兰小筑”分为两部分,南边是花园,北边是住房。住房正中是挂着“爱莲堂”匾额的大厅,厅前是一排镶嵌了“西厢记”木刻的落地花窗,厅内窗明几净,古董、字画、摆设精致,这是用来接待来宾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副总理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此做客。当时还只是个少先队员的我,曾与妹妹全全一起向周总理献过花、握过手,迄今仍留有一种引以为荣的幸福感。“爱莲堂”两侧,分别是:“且住居”、“寒香阁”、“含英咀华之宝”等,那是我们生活起居的地方。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东首被称之为“花延年阁”的小楼,在那里推窗凭栏,可以俯瞰绿树掩映下的整个“紫兰小筑”,令人心旷神怡。在这庭园中,有年逾百岁的“白皮松”、“紫藤”,还有极其珍稀的“孩儿莲”、“红豆树”……,身临其境,使人有一种朝夕与自然亲近的感觉。庭园的南端是梅丘,酷爱梅花的父亲在那儿叠石为山、掘地为池。山上造了“梅屋”,池边栽了梅树,梅屋的门窗是用梅花作图案,连屋内挂的也是木刻画梅。每逢梅花时节,父亲常常坐在梅屋内自谓神仙之乐,并作诗道:“冷艳幽香入猛闲,红苞绿萼簇回环。此间亦有巢居阁,不羡浦仙一角山。”做起了陶渊明、林和靖式的隐士来。解放后,在时代的感召下,父亲破门而出,参加了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活动,并荣任了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省人民代表,怀着“知遇之感”的父亲,用笔创作了许多歌颂新社会的散文、并用精湛的盆景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说起盆景,父亲作为苏派盆景的代表,在这“紫兰小筑”内创作了许多上乘佳作。由于父亲能诗文、精鉴赏、风流清雅,因此他的盆景极富诗情画意,其中有仿宋人范宽的“长江万里图”,仿明人唐寅的“焦石图”,仿名人名篇陶渊明的“桃花源”等等。为此,当时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还特地来摄制了彩色纪录片《盆景》。
但在令人痛心疾首的十年浩劫中,“紫兰小筑”屡遭劫难,字画书籍被焚、古董花盆被砸、庭园荒芜、满目疮痍。父亲也在“紫兰小筑”内投井自尽,那是口原来父亲与老花工一起用来浇灌园内花草盆栽的井,想不到竟成了父亲的归宿处,只能感叹历史的无常。
粉碎“四人帮”后,父亲得到了平反昭雪。在母亲俞文英的带领下,我们对“紫兰小筑”进行了整理修缮,经过一番苦心经营,虽然“小有可观”,但终究难与当年相比。
燕来燕去,花开花谢。去年是父亲周瘦鹃诞辰110周年,睹物思人,未免有几分伤感。但是值得庆喜的是,父亲倾注了大半辈子心血精心营造的“紫兰小筑”已纳入了“控保建筑”的范围,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保护,园林局、绿化委员会也经常派人前来整修树木和喷药除虫,一个透发出勃勃生机的“紫兰小筑”正在重新焕发青春。因此,若父亲九泉有知,定然会感到十分欣慰的。
□周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