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蝎宦妃txt下载:新闻话题 2011.03.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33:29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不必担心日本“核爆炸”阅读原文

不必担心日本“核爆炸” 导语:提到核电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灾难、危险、辐射……。近日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及泄漏事故,再度增添了人们对核电的担忧和恐惧。“核爆炸”、“核泄漏”等词语频频出现...全文↓

不必担心日本“核爆炸”
导语:
提到核电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灾难、危险、辐射……。近日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及泄漏事故,再度增添了人们对核电的担忧和恐惧。“核爆炸”、“核泄漏”等词语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核电其实是“最安全的能源”,正因为其高度的安全保障,使得即便是福岛这样的老式核电站,在日本史无前例的地震海啸破坏中,产生的危害也远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大。
福岛核电站爆炸瞬间
2011-03-14 第 1592 期
核电站不会有“核爆炸”
原子弹和核电不完全一样
“核爆炸”利用的是高纯度铀的倍增反应
只需要用一个中子轻柔地打铀235一下,铀235就可以发生分裂,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原子核,产生巨大能量。除此外,本次分裂还会再产生更多个中子,比如两个,这两个中子如果打到了附近的两个铀核,这两个铀核会继续分裂并产生4个中子,接着是8、16、32…产生成级数增加的中子和相应的伴随有大量能量释放的核裂变…这就是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一经触发,势不可挡。百万分之一秒内,中子倍增的过程可以发生81次,引起2后面跟24个零那么多的铀核发生分裂。这个数目刚好是在广岛爆炸的那颗原子弹中发生分裂的铀核数目,在那个百万分之一秒中,被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300吨TNT。
但是这样倍增反应若想发生,铀235的浓度必须足够高,从地下挖出来的天然铀含99.3%的铀238和只有0.7%的铀235,生产核弹时,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去除杂质铀238,要求铀235的纯度在90%以上。
核电利用的是低纯度铀的可控反应
核弹通过中子的倍增使得整个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但核电厂的反应堆则刚好相反。在反应堆中只有持续的链式反应,而没有倍增过程——在反应堆中,裂变释放2或3个中子,但平均只有一个中子会打击某个核,触发一次新的裂变,所以反应不会加速,核弹和核电的链式反应速度可以相差几千万倍。能量以不变的速率释放出来,将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汽轮机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除了燃料不同,核电厂做的事情跟火力发电厂也差不了许多。反应堆中一般只需要3%左右提纯的铀235,这样的纯度不足以产生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所以即便反应堆失控,也不会有“核爆炸”,这和烈度白酒可以点燃,啤酒却不能点燃的道理一样。
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是什么爆炸
福岛核电站原理图
核反应堆运行中会产生蒸气
如左图,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沸水反应堆,图中灰色的锥形堆就是核反应堆。最里面的是核燃料,核燃料装在陶瓷块中,陶瓷块又装在锆合金中,锆合金外面就是水(蓝色部分),水装在一个大容器中,容器的外面(灰色部分)是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安全壳。
核燃料发生裂变,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水,水变成蒸气,从蒸气管流出去,其中的液态水被过滤掉后,就进入发电机组,发完电后,气体冷却为液态水,又通过水管流回容器,如此形成循环。
供电中断,蒸气不能循环而越聚越多,产生高压
地震发生后,供电系统中断,此时应该启用核电站自有的柴油发电机发电,但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又把柴油发电装置淹没了,核反应堆失去了电力供应。此时,由于没有动力驱动,水循环不能完成,核反应堆中的热量带不出去,热量的聚集导致容器中更多的液态水变成蒸气,容器内气压变大,对容器外壳形成威胁。
为了减压排出蒸气,蒸气中的氢与厂房中的氧混合发生爆炸
为了降低容器内的气压,工作人员选择把蒸气排出核反应堆,但是容器内的高温使得水蒸气与锆合金反应产生氢气,含有氢气的蒸气排出去之后,与厂房里的氧气混合发生了爆炸。
这样的爆炸不会伤及核反应堆
首先,爆炸是在核反应堆之外发生的;其次,核反应堆最外面的安全壳由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制成,内壳还有6cm厚的钢衬,飞机撞上都不会炸开,像这样的氢气爆炸还远远构不成威胁。
“核泄漏”又是怎么回事
正在检测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辐射情况
不是核燃料泄漏而是蒸气排放
核燃料所在的陶瓷块已经把98%的放射性物质滞留了,陶瓷块的熔点为2800度,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陶瓷块外面又有锆合金,锆合金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保证在长期使用中不使放射性裂变物质逸出。锆合金之外的容器由20cm左右厚的钢板制成,可以耐高压。容器外还有前述的安全壳,安全壳设计上可以承受在最严重事故情况下内部的水全部蒸发成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核反应堆里的控制棒会立即插入核燃料原件,控制棒具有吸收中子的效果,中子被吸收后,核裂变就停了下来,所以热量不会持续的增加。但是核裂变完全停止之前产生的热量也不可小视,如果不能及时降温,会使得陶瓷块和锆合金融化而把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容器,此时若排放蒸气,就会把放射性物质大量排到外面,所以既然工作人员选择排气,说明陶瓷块和锆合金并未融化。
蒸气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但是对这样的排放量还不用太紧张
在经过陶瓷块和锆合金两层屏障后,仍然会有少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容器,所以容器中的水或水蒸气携带有放射性物质。水蒸气携带的放射性物质本来就少,经过一定的过滤再排放就更少了,平常情况下根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在平常情况下,生活在核电厂周围的人每年接受的核电站辐射小于0.01毫希沃特,而自然环境对人的辐射5天就能达到这个量。
本次的蒸气排放,属于非常规动作,排放的量大,而且不知道有没有经过过滤,所以使得周边的辐射量大于正常值甚至超过设定的标准值都是可能的,但应该还不至于对环境或人体造成伤害,日本官方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
用不着谈“核”色变
说到核安全,人们首先想到切尔诺贝利
核电比煤电要安全得多
人们都知道核电厂有放射性物质,但很少有人了解,由于煤中含有微量天然放射性物质,从燃煤电站排放的天然放射性物对公众产生的辐射远高于核电站,比核电高50倍。在浙江的一座石煤发电厂其功率比秦山一期核电厂小一个数量级,但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剂量比秦山核电厂却高一个数量级。众所周知,燃煤电厂还排放大量含有害物质的微尘。
对90年代中期我国现有煤电链和核电链安全比较的结果是:1、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从辐射照射看,煤电链约为核电链的10倍;从尘肺看,煤矿为铀矿的5倍。2、急性事故死亡率。煤电链约为核电链的60倍。
正确看待切尔诺贝利事故
目前除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外,尚未发生一起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并不能改变“核能是安全的能源”这一结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设计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加上运行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定,从而导致产生了这起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另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大多数核电站都配有的安全壳,像福岛核电站这种有安全壳的核电站,即便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情况复制过来,核泄漏也会被挡在安全壳里。事实上,从后果看,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也被夸大了不少。
现在新建的核电站,安全性能更是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就连福岛核电站这样的事故都不会有,以我国正在建设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为例,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电源,把水箱里的水灌到反应堆里降温即可。
人对陌生的事物更容易恐惧
从事故率来说,核电大大低于汽车运输业、航空业,更大大低于矿山、建筑等行业。但是对核电的恐惧却大于后者,这是因为人们对核电不接触不了解不熟悉造成的。
结语: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给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研究核电安全的样本,也给民众带来了一次认识核电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次事故,专业人员可以提升对核电安全的认识,民众则可以消除对核电的恐惧。
【今日头条】真有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阅读原文

小C大陆留学生、亲历日本巨震原题:“如果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困的很,瞎写一点去睡觉。我一直觉得日本像是世界末日的样子,但是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国内网络舆论什么的...全文↓

小C 大陆留学生、亲历日本巨震
原题:“如果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
困的很,瞎写一点去睡觉。
我一直觉得日本像是世界末日的样子,但是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国内网络舆论什么的真不想说了,安慰的是无论微博还是人人,我的朋友我关注的人,没有幸灾乐祸的。不过国内网络上怎么说都无关了,只是没想到要不要幸灾乐祸在国内都需要讨论一下。真让人心凉。
大概叙述一下经过。原本晚上是去看灰也敬二的演出,由于我容易迷路,下午就先去了高圆寺的high livehouse,我到的时候乐队正在把乐器搬下车。 Livehouse隔壁是一个小酒吧,也是一个工作室,里面展出的是一个画家的画,我就走进去看画。画家是个女孩,还有一个男的在吧台后面站着。还有一个客人。这时候地震开始了,四个人各自在原地站了一会儿,那个男的说出去吧,我们就走出了房子,去了附近幼儿园的公园。
在日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学校的门口还会标明这里是紧急避难所。
在公园,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其他路人,那个男的说现在还是最好在公园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又震了一次,也很大,看到树在剧烈摇晃。之后我头一直很晕,都不确定地震什么时候才停。
这就是我当时的经历了,我当时担心的其实是晚上的演出会不会因此中止。我一直觉得日本很靠得住,实际日本很少让我失望。
公园坐了一会儿,店里的人给我说回店里坐了,我就跟着回到店里,然后大家看电视,各自不说话,气氛稍微有点尴尬。我开始看微博。我问电车现在还是否通行,那个男的,估计是店主告诉我估计没办法做电车了。晚上回不去只好在店里了。
我们把外面的四张椅子和长桌搬回室内,然后还来了一男一女,也是路人,晚上他们试图回家,过了一会儿提着东西回来了,说走不成。
电话短信全部瘫痪,还好网络通畅。我以前一直抱怨高科技吞噬生活,这个时候开始无比感谢高科技。
我忽然想起晚上的演出,跑出门,乐器刚刚被搬回面包车,另一辆车里,我看到副驾驶的位置坐着灰也敬二。然后车就开走了。怀着无比的遗憾回到livehouse,livehouse听了我的遭遇很同情,送我了一张限量cd,并便宜卖给我两张静寂的专辑。
再回到隔壁的酒吧,来了一个西装革履戴眼镜长相酷似潘石屹的人,他来聊天,店主给我放了一张cd,说是和潘石屹两个人制作的,怎么感觉东京感觉到处都是艺术家。店主把那张cd送给了我。
晚上去便利店买东西,我看facebook照片,一个法国同学去便利店发现吃的货架被人卖空了。我这里可能便宜,只有包子和关东煮卖完了,我买了一份意大利面,几块巧克力和一瓶水。我发现完全不用囤积物资。一旦灾难大起来,便利店会变成补给站把里面的东西发放给人们,如果没有发生大的灾难,便利店就照常营业。我注意附近居酒屋卡拉ok馆都照常营业。
晚上一直开着电视,一直在关注新闻。电视台的新闻特别平静,我觉得无可挑剔,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
日本人其实没有那么完美,甚至有时很讨厌,张晓舟有一个微博下面跟了一个留言,说不相信汶川日本人不幸灾乐祸,我随手在日文google了一下日语的祝贺中国地震,确实没看到有日本人祝贺,只有一个当年那个四川女打游戏泄愤被人骂的新闻。结果这条微博一直被疯传。其实我本意没有要比较什么,问的人估计也只是单纯好奇。结果说什么的都有,这让我意识到,大多数国内的人,其实都和日本地震无关。
这次地震,让我深刻感受到日本人是靠得住的,不说个人,我认识很多人其实都是不错的人,可是他们能够信任中国人吗?我可以信任日本人,我可以相信他们的房子是结实的所以我敢呆在里面,我相信电视新闻是真实及时的,所以我敢睡觉,听到警报再起来准备,我相信他们灾难中不会趁火打劫,相信真的遭难时便利店会供给充足,所以不会傻乎乎买一大堆东西,我相信日本人一定会做到最好,所以就算世界末日,我也不会有任何抱怨,我可以平静的去面对这场灾难。
就这么一点点小小的信任,无所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拿平时排队来说,我去北京在国内坐火车,明明是卧铺票,有票有床,上车还要挤,挤到大家都上不去,我在队伍末尾看着这一帮人死活想不通。地震期间东京依旧维持着排队的良好习惯,我相信其中一定有很多中国人,很多韩国人。他们一定也信任日本人,才会遵守这个规则。
我看着周围的日本人准备好应急袋,然后拿出一包铺地的单子,需要的人就铺开躺下。晚上店主一直没有睡觉,每当警报响起我们就都坐起来,确认一下应急包,店主去把门打开,过一会儿没事了,再关上门,各自躺下。
早上,JR恢复了,我和其他借宿者向店长道别。
地震期间我看到学校的qq群有个家长找自己孩子,同学答复说安全,正在打工呢,当时好多人吃惊地震了还在打工。但是现在想想地震之后便利店照常营业,因为没电车回不去的人去卡拉OK和居酒屋,还有那么多负责疏散的警察,开出租车的,电台播新闻的,网站电站维护的,不都是在正常工作吗?今天电车恢复,多出来很多工作人员应急,一路回家还在路边吃了个牛肉盖饭。意识到就连打零工的也在坚守岗位。这能不感动?
忽然有想和他们留在这里的感觉。
【地震之忧】于达维:日本地震,华北要当心?阅读原文

于达维《新世纪》周刊记者 3月11日下午1点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是有正式记录110年来日本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4公里。这...全文↓

于达维 《新世纪》周刊记者

3月11日下午1点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是有正式记录110年来日本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24公里。
这次地震震中所处的位置,位于地震一直多发的日本海沟俯冲带上。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的统计,自从1973年以来,日本海沟俯冲带上已经发生了9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之前最大的一次是在1994年发生在这次地震震中北部260公里的地区,当时导致了3人死亡,700多人受伤。1978年6月,这次震中西南部35公里处,曾经发生一次7.7级地震,导致22人死亡,400多人受伤。
日本海沟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日本群岛东侧南北分布的海沟,北连千岛海沟,南接伊豆诸岛东侧小笠原群岛附近,长890公里,宽100公里,平均深度六千米。
主流的板块理论的观点认为,太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在亚欧大陆板块下面,俯冲处形成了日本海沟,亚欧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了日本岛弧。目前的监测认为,太平洋板块以每年83毫米的速度相对北美板块向西移动,并与欧亚板块碰撞并潜入其下,这一过程被称作俯冲作用,而俯冲带是地球上发生大地震和毁灭性地震的地区。
日本海沟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所形成的西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后者还包括了琉球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台湾地震带等地震带,其中郯庐地震带是从中国东北延伸到安徽的一条主要地震带。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徐嘉炜发现了郯庐大断裂,并以山东郯城与安徽庐江两地命名。后来的研究证实,这条断裂带是纵贯东亚的移动的大断裂。它从湖北东部沿大别山东缘,经过安徽、江苏、山东,过渤海,至辽宁、吉林、黑龙江,进入作俄罗斯境内。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
1668年7月28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事件。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地震本身,是板块运动过程中应力积累的集中释放,相邻地震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动现象。许多研究结果指出,一定构造范围内的地震活动随时间的发展均有明显起伏的特点,它们的强与弱、密集与平静的差异十分明显。较大范围内的地震活动在不同的活动时段往往相对集中分布于某一区域。
2006年,中国科学家洪川、窦振亚等人发表论文指出,根据他们对日本海沟地震带1978年1月至2006年6月震级大于6级地震活动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比日本海沟地震带、琉球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发生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郯庐地震带与日本海沟地震带地震活动随时间发展起伏的特点很相似,地震活动段和间震段一致,与琉球群岛地震带1995年后的起伏特点相似。
他们的研究发现,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3个地震带地震震中相对集中,日本海沟和琉球群岛俯冲体在各自地震相对集中纬度沿俯冲方向的投影都落在郯庐地震带地震集中的纬度,3个地震带之间地震发生相互呼应,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因此,日本海沟这次发生的地震,应该引起中国相关部门的警觉。
1996年,河北省地震局李文英和王秀英曾经发表论文指出,根据他们对于华北地区6级以上与日本海沟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两个地区群体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的不均匀分布及起伏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且华北地区的群体地震活动的开始时间晚于日本海沟地区,日本海沟地区发生的高于7.3级地震后三年内,在华北地区相应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对应率为61%。
由于人类对于地震的了解还非常肤浅,主流科学家对于各类地震预测都不屑一顾。但是我觉得,正是我们了解的肤浅,我们不像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头顶的天空一样,了解我们脚下土地的脾气,我们只能依靠经验和统计,我们才不能否定任何一种可能的联系。在惊天动地的自然灾害面前,维稳不能成为忽视一切预警的理由。
【经济改革】刘振华:中国仍然是计划经济体阅读原文

刘振华金融学博士房产市场因为限贷和限购而急剧发生变化;李书福两会上说:“我们是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政府让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马云说,他可以把淘宝献给国家...全文↓

刘振华 金融学博士
房产市场因为限贷和限购而急剧发生变化;李书福两会上说:“我们是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政府让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马云说,他可以把淘宝献给国家。实际上,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力、资本和汇率,均在计划控制之下(有中资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竟然在2010年初就做出人民币在2010年全年升值3%的准确预计),中国仍然属于政府控制下的计划经济。
土地由中国政府所有,政府是土地的最大和单一所有者,这是垄断。所以,普通老百姓只能支付高价购买70年使用权(很可能在大约30年或者更短时间之内被拆掉。见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的报道),后面据说还要付房产税。有关系的个人,有关系的外资和内资,还有大的外资,却很可能免费或者很低的代价得到土地。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仍然属于计划经济体系。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貌似遵循市场规律。好像中国的劳工太多,所以价格一直上不去。但最关键的是:中国的雇员不能集体协商和谈判工资,工资价格因此被人为压低。集体谈判工资这一机制太强大了,我在澳洲深有体会。如果富士康80万员工可以集体和管理层谈判薪酬,富士康就不会是血汗工厂(尽管据说其工作条件已经是不错的了),富士康N连跳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是计划经济体系。
还有资本。新股发行需要证监会审批,因此私人上市公司数量远远低于政府所有上市公司数量(二者的比例大约为1:2,但私人部门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为75%,占GDP的比例约为50%)。IPO 2009年之前完全是计划定价(最近有些微的改革)。至于企业融资的的大户银行贷款(截止2010年7月份,沪深股市的融资额仅为不到5000亿元,远低于银行系统6万亿的新增贷款),商业银行利率由央行直接控制,因此债务资本市场更是赤裸裸的计划经济。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系,并且最大可能的压低价格。
人民币交易市场主要在上海,中国央行是最财大气粗的交易商。海外的人民币数量很少,不足以形成离岸外汇市场(香港市场的规模很小)。不像美元,在世界各地都有市场。有中国的经济学家指责美国是最大的汇率操纵国,那么就完全放开人民币在海外的流通吧,之后的指责应该更理直气壮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是计划经济行为。
改革开放了三十几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基本生产要素和出口价格还是由政府控制,还有广泛存在的补贴和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区别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仍然是计划经济体。
截至2009年5月,新西兰、南非、东盟十国等97个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些小小或/而且穷的国家,中国出口的低价商品对它们有莫大的诱惑力。而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至今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想取得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欧美日,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中国需要在生产要素等各个领域实质性的推进市场化改革。(
【他山之玉】和静钧:从地震报道看日本传媒的操守阅读原文

和静钧学者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大灾面前完全走样的公共媒体。毁灭性地震、毁灭性海啸、灾难性的核泄漏、数千次余震……在不到数十小时之内,灾难重重叠叠袭向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东北地带。在这危急时刻...全文↓

和静钧 学者
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大灾面前完全走样的公共媒体。
毁灭性地震、毁灭性海啸、灾难性的核泄漏、数千次余震……在不到数十小时之内,灾难重重叠叠袭向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东北地带。在这危急时刻,人们见证了日本公共传媒的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正如《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所言,日本公共传媒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
有大量的证据能支持上述的判断:
以一场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和释放的破坏力相当于汶川地震20倍的灾难为背景,以它天然地触动着人们对末日来临的想像为基础,各传媒的实况主持人或现场记者作惊恐状,或作撕心裂肺状,或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哭腔,或无意中放大和传播恐惧,都是可以预料得到的普通人的反应。然而,从震后到现在,日本公共传媒却鲜有出现这些“普通人的反应”,在危机传播管理上表现出高度的专业主义。
以日本最大的公共传媒NHK(日本广播协会)为例,主播们始终保持镇静的面容,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坚强。画面上没有出现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灾民们呼天喊地的镜头,也没有第一线记者虚张声势的煽情式报道。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经历了地震之后发出感想:(日本)电视台的新闻特别平静,我觉得无可挑剔,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
NHK是日本影响力很大的新闻单位,作为侧重于公共属性的传媒,始终保持着“我的方式传播”的媒体第一价值,保持了独立和公信力,即便在大灾难来临时也不曾改变。
第二个价值就是做到“及时“、“实时”地快速播报最新消息,一经确认,则反复轮流播放。有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NHK正开始播放对官房长官的采访实况,当获悉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第1号机有可能爆炸后,马上中断画面,转而反复播放核辐射时的生活指导及相关避难信息,每隔几分钟就提醒民众注意安全。包括共同社、时事社及其他媒体,都在及时地从各角度呵护着生者的安全和对逝者的尊重,显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第三个价值就是力求信息全面。NHK轮流使用日语、英语、汉语、韩语等五种语言,这就考虑到了受众中可能有非日语观众。日本各大媒体第一时间把辐射量每小时1015微西韦特的准确数据传播出来,并告知“这相当于普通人一年可以承受的辐射量”,而不是轻描淡写地说“影响不大”,塞给受众完全不知所云的消息。
公共传媒不同于其他大众传媒,不同于以盈利为逐利动力的纯商业媒体,它是一国和一国民及一国根本文化的坚守者,如约瑟夫·普利策所言,是社会生命的第一线瞭望者,对内就是“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者,对外就是国家形象的公共外交大使。日本大灾,全球垂泪,这与日本公共传媒真实呈现了日本真面貌不无关系。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大灾面前完全走样的公共媒体。
【大家看法】谢作诗:世间哪有国有资产 别信公有制寓言阅读原文

谢作诗浙江财经学院教授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了,“菩提本非树”,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国有资产,谈什么国有资产流失呢?要知道,资源名义上可以国有,但因为交易费用的缘故,...全文↓

谢作诗 浙江财经学院教授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了,“菩提本非树”,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国有资产,谈什么国有资产流失呢?
要知道,资源名义上可以国有,但因为交易费用的缘故,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行使所有权的。首钢是国有企业了,名义上它属于13亿中国人,但我们能够让13亿人都来行使所有权吗?不能的,因为那样的话费用会高的得不偿失。13亿人拥有所有权等于人人都没有所有权。无主的资产租值要消散,于是国有资产就不能不委托给政府职能部门和董事长总经理们来经营管理。
以经济学的视角看事物,重要的可不是什么名义上的所有权,而是实际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什么国有企业,本质上乃是官有企业。倒不是说这些企业百分之百地归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和董事长总经理们了,但主要地归于他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产权不是抽象的东西,乃是权利束在人群中的某种配置,而且这种配置常常是非对称分布的。
我们常常被名义所迷惑了。其实名义的东西没有那样重要。你说我老婆是你的老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陪我睡觉,给我生孩子,她事实上就是我的老婆。不要被国有企业的名义所迷惑,关键要看她在陪谁睡觉,给谁生孩子;或者,陪谁睡得多,为谁生的孩子多。
严格讲来,国有企业只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才是比较名副其实地存在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经济自由,一切按计划行事,个人不能拥有生产资料,连消费品也要凭票供给。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普通意义上的国有资产才是可能比较名副其实地存在。一旦经济开始了自由化改革,国有资产的产权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就向着私人产权的方向走了去,向着官有的方向走了去。
我们不要以为改革开放深入到今天才开始产权改革,要知道,整个经济自由化的过程就是产权改革的过程——全部的经济改革,归根结底体现在,也一定体现在产权的变革上。我们总讲什么国有资产流失,但我们没有搞清楚国有资产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失的。我们以为只是在现在开始产权改革的时候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这是极端肤浅的看法。
如果市场条件下真有什么国有资产的话,它能不流失吗?一定要流失的。国有经济里都是一些形形色色的代理人,国有经济的一切交易无可避免地带有自定价格交易的成分。除非是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不给当事人经济自由,否则国有资产注定是要流失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要回到计划体制下去:企业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按计划生产,没有自主经营权,政企也不分离。自然,多数处于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是要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但公司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国有股从经济中退出来,而断不是别的。
是巴泽尔的发现,任何的私产在边际上都具有公产的性质。反过来更是确定无疑,任何有价值的资源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不要相信公有制的寓言。就我等老百姓来讲,国有资产不流失,它跟我等有什么关系吗?没有。国有资产流失呢,它跟我等还是没有关系。说不定别人拿了去经营好了,多交一点税,多吸纳一点就业,倒不失为一件万幸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