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炒饼丝怎么炒才好吃:静悟中庸(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45:21


      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作为儒家的立身处事准则,对中国人的影响异常久远、深刻而广泛。历代大儒都曾对中庸作过诠释,其中广为世人传播者,首推程颐之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
      在生活中,中庸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在“保守与激进、左与右两端之间取中”的意思。中庸之道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在处人处事中,既要把握永恒的原则,又要顺应变化的环境,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以求无往不通,无往不胜。

一、 与时俱进。

      “君子而时中”,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与时俱进。它要求人们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要急躁冒进,也不要固步自封。这里的“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正如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当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是左倾盲动主义;当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我们不前进是右倾机会主义。在企业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也要掌握好时机,“超前一步是先进,超前三步就是先烈”。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左”比“右”更具危害性,更难以克服。

二、 系统思维。

      中庸的内容主要包括思维上的“叩其两端”和行为上的“无过无不及”。要求我们把握全局,避免盲人摸象;控求并兼顾同处于一个整体事物的两个方面,得其适宜而用之。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对适当的对象,用适当的方式,做适当的事情。
      在决策上,要统筹兼顾,又不斤斤计较,做到“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这与现代决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决策理论上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蒙指出:每个人在决策时都希望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但最优方案几乎等同于海市蜃楼,即使存在,也会因为搜寻成本太高而事倍功半。理性的决策者用“满意”标准来替代“最优”标准,只求决策结果能达到预期。例如,未婚青年择偶,如果要找最佳人选,很可能一辈子打单身,有多少大龄男女因此而懊悔不已。

三、 顺势而为。

      这里的势指大势,发展趋势。子贡在评论孔子时说:“动者斯和”。朱熹认为:这里的“和”是“于变时雍”之义,雍者,和谐也。要求我们的行动要与大势相和谐。孙中山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大势,个人或单个组织总显得那么渺小,逆势而动只会自食其果;顺势而为,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恰到好处地发力,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顺势而为,更应该重视趋势的变化,即事物发展的拐点。导致事情大起大落的起因常常取决于对拐点的把握。炒股票能不能赚到钱,不仅取决于什么时候进,更取决于什么时候出。“日中则移,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是永恒的事理,凡事都要把握好分寸。到了百尺竿头,不进一步,则高处不胜寒,往上爬就会落空。那怎么再进一步呢?就是再次从零开始,由崇高归于平实,人生在辉煌之后,要归于平淡,要抱平常心,也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四、 行为适度。

      孔子讲:“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个礼不是指礼貌,是指礼的精神,思想文化的内涵。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但必须要经过礼来中和它。不然就是偏激,这四个美德也成了毛病:太恭敬了则很辛苦,太谨慎了则成窝囊;太勇猛了则容易冲动而添乱,太直率了则容易伤人而误事。
        任何一件毒品走私最有相对应的正反两面,有好必有坏。 人有一种优点,容易伴随着一种缺点。古人讲:“气度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孤;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大意是:气度高远旷达的人,易流于妄自尊大放荡不稷;心思缜密的人,易流于琐碎拘泥或心机太重;性情淡泊的人,易流于孤芳自赏;自己操守严谨的人,易流于对人苛刻。如果掌握不好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富,会变成为富不仁;权,会变成滥用职权;美貌,会变成虚有其表;才,会变成恃才傲物。
  成败得失,很多时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若能做到:清廉正直又能宽恕别人,仁地方病慈爱又能当机立断,明白自信又不排扩异见,刚直不阿又不矫枉过正伤害别人,就是优秀人才。商人若能做到没有铜臭气,军人若能做到没有粗鲁气,文人若能做到没有酸腐气,则为高人也。

五、 合于中道。

     中道原则,就是要认同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认同事物矛盾性和认识的相对性。认同事物发展是由合力构成的,合力方向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前进的。现代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巨系统,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要善于面对大量的中间状态或过渡状态,致力于寻求不同矛盾诸方面的契合点。在没有绝对把握的大量问题上,中道原则是可取的。
        “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重义,因而能尊重不同于已的意见,又能和谐相处。和就是要协调分歧,达成和睦一致。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企业里,有各种不同专业、不同才能、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是不同人群和睦相处,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为大也。”

六、 合乎分寸。

      指人在表达和满足欲望时要知乎所止。《中庸》第一章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无所谓“过分”或“不及”,这时称为“中”。“打掉牙,和血吞”是一种修养。无论工作上多么不如意,面带着微笑走进家门;同样,绝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每天保持好心情则是一种境界。人非草木,孰能不动情,当人的感情倾泻出来时要保持恰如其分,只要“发乎情,止乎礼”,“知止而后有定”,便是“发而皆中节”。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当人的情感和欲望都表现得合乎分寸,内心便达到一种平衡,这也是现代健康理论所提倡的心理状态。对一个组织及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懂得对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适度地满足而不过分,便可达到和谐。

七、 太极与中庸。

      太极拳就是武术中中庸之道的典型。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中心,这就是圆的道理,也就是太极的道理。并不是后人解释的太极为四平八稳,能推则推,而是要懂得持平的中心点或均衡点,懂得事级则圆,神定则安,以达到立身中正,能转外物,而不为外物所转,又能随圆就方的境界。
    太极拳的奥妙在于以柔克刚,用因势利导的招式使处力不致伤已,而能为已所用。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十之七八,我们应以乐观的态度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外界之力,不利己者十之七八,我们应以化解的手法变不利为有利,化干戈为玉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取胜之道,在于通过有效的运作,变社会资源为可增值资产,化竞争对手为战略伙伴。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是道德的很高境界,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既是崇高与平实的统一,也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做人,做事,做企业,都应遵从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