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剧场版2009:哈尔滨一马鹿产出一对重达28.24千克的鹿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07:07
“杨马鹿”赚取高山深处的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3日10:09   央视《致富经》
这里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大峡谷,两岸高山耸立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上有的村子至今不通公路,村民也很少出入。但是有一个叫杨树华的人每周都要徒步进山,年轻时杨树华在山里打猎曾和马鹿展开过赛跑,还因此被取了个外号—“杨马鹿”。
村民:“他打猎以前在农村里面,比马鹿都跑得快,然后当场就把马鹿按倒,就叫杨马鹿,就是这样出来的。”
以前人们羡慕“杨马鹿”奔跑的速度,现在敬佩的却是他赚钱的速度,6年前他还背负着400万元债务,过着砸锅卖铁的日子,现在他像发现金矿一样,从大山里找到一种当地特产,一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在泸水县老窝白族乡家家都有这样的阁楼,阁楼上悬挂的正是杨树华要收购的东西。
村民:“都是火腿这个。”
记者:“为什么挂上面?”
村民:“因为这样吃起来香,它不会生蛆。”
记者:“这个多长时间了?”
村民:“这个是去年的火腿。”
这种被村民珍藏在阁楼上的东西名叫“老窝火腿”,只产在当地的老窝白族乡,它的原料是老窝土猪,要养殖4年才能加工,加工后必须存放一年才能出山,否则味道就会改变。以前村民做火腿是自家吃很少卖,自从杨树华进山收购后,火腿价格一路上涨,赚钱后的村民对杨树华非常感激。
村民:“我们感谢他,我们对他的评价是好的。以前是8元一斤,12元一斤,后来是16元一斤,去年就涨到23元一斤。”
记者:“一年赚多少钱?”
村民:“一年就是几千元钱。”
村民卖得高兴,杨树华也赚得开心。现在他一年收购老窝火腿500吨,这相当于2.5万头猪的腿肉,他的到来使沉寂多年的大山喧闹起来,让3000多户老百姓靠养猪致富。杨树华倒底有什么赚钱的本事,能靠着山里的平常之物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呢?
这里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2003年农历大年三十傍晚,人们都在为过春节忙碌,城边上一间小屋外面突然来了几个人,他们堵在小屋门口破口大骂,被骂的正是杨树华夫妻俩,提到当时的情景他们至今都很伤心。
杨树华的妻子:“找到我们住处来骂了,就是说你这个人能还得起我这个债吗?石头也会开花了,骡子也会长角了,像牛一样长角了。”
杨树华:“我这个人一般是不会哭的,但那次都要流泪了。”
一场怒骂引来很多人围观,原来这几个人是上门讨账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大过年的杨树华不是不想还,是实在没钱还。之前他从泸水县老家来到州府,与人合伙开钨矿,采矿失败欠下400万元外债,夫妻俩几乎流落街头。
杨树华的妹夫:“当时生活就是可以说早上吃了下午就没有。”
记者:“借过你钱吗?”
杨树华的妹夫:“借过。”
杨树华的朋友:“给过,给钱给他10元,20元。”
记者:“10元都借过?”
杨树华的朋友:“对。”
临近除夕夜迎来的不是欢乐,反倒招来谩骂,杨树华无地自容。债主走后他们一家人抱头痛哭。
杨树华:“觉得好像我自己无能那种感受,好像自己觉得自己不如人那种感觉。”
杨树华的妻子:“我就想着我总有一天会强过你的,我不会就这样下去,哪怕我打工也好,我怎么也好,我总有一天会起来的,我不会这样下去。”
这次经历深深刺痛了杨树华的心,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400万元债务要拿什么来还呢?春节过后杨树华突然不见了,两周后他才回到家,决定放弃越采越赔的矿山另谋出路。原来杨树华外出寻找商机,在老窝白族乡的集市上见到了老窝火腿。
杨树华:“这个火腿当时一家都没有,都是一样的好像自己的特点没有,生意做不起来。”
老窝白族乡山高水急,气温比怒江州低10度左右,这里家家都做火腿,把猪宰杀后用盐均匀涂抹猪腿腌制10天,然后悬挂起来慢慢晾干,在这里火腿不容易变质,因此用盐量和烟熏时间比外地火腿少,肉香味更浓。
杨树华要抢先一步把老窝火腿推到山外,但通过什么方式来卖呢?他决定利用妻子做饭的手艺,先在怒江城边上开个餐馆,看看顾客反应如何。因为是用深山里的土猪加工而成,老窝火腿的口味得到了顾客的肯定。
顾客:“它的盐淡一点,吃比较可口了。”
顾客:“好香好香的味道。”
开张第一天杨树华就卖出了两整只火腿,但是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很快遇到了奇怪的现象,第二次到集市购买的5只火腿,回来切开后有1只是臭的。
杨树华:“刀子一切开它里边全部是臭的,有些发泡了。”
记者:“烂了?”
杨树华:“对,烂掉了,里面烂掉外皮不会烂,外皮看着好好的。”
杨树华到集市向人打听才知道,老窝火腿腌制时间长短、放盐量控制不当都会导致内部变质,但猪皮较厚从外表看不出来,怎么鉴别卖火腿的人都不愿意告诉他。虽然火腿发臭是少数现象,但只要有臭火腿存在这生意就没法做,杨树华焦急万分。
后来他突然想到,妻子有个亲戚住在老窝白族乡,他会不会知道如何鉴别呢?他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亲戚段文舜,从那里学到了当地老百姓传统的鉴别方法--用竹签扎。
杨树华:“火腿最容易坏的是这个骨头,这两个地方最容易坏,用竹签从这个地方插进去,这样拿出来以后闻,火腿是香的那就整只火腿它就是香的,如果这里是臭的,这只火腿就报废了。”
再去集市杨树华身上多了一根竹签,用它鉴别再也没有收到过臭的火腿,到2003年底,他靠火腿餐馆赚到了10万元钱。首战告捷后,杨树华雄心勃勃开始实施更大的计划,要在两年内还掉一半债务200万元,可他没想到这个计划却是危机四伏!
2004年3月,很少有外人出入的老窝白族乡荣华村,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这让村民们很警觉。
村民:“担心就是骗子,那个时候害怕的,我们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害怕,一个也不理他。”
老窝白族乡交通不便,有的村子翻山越岭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出山,村民很少出门,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生活,突然有人来到深山到底想干什么呢?
来人正是杨树华,他是来收老窝火腿的,但村民并不相信他的话。
杨树华:“他就说咋会跑到这里收,是不是钱呀各方面都会有问题。”
从来没人进山收过火腿,就是收到了又怎么运出去呢?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火腿出山就容易变质,因此没人敢大量收购,村民觉得这个人肯定来者不善。当时怒江州其它饭店也开始推出老窝火腿,杨树华决定先人一步大量销售整只火腿,这样就必须进山收购。
2004年3月底,当杨树华来到荣华村村口时,一个意外突然发生了,山坡上冲出五六条狗,边叫边向他奔跑过来。
杨树华:“几个跑出来以后碰着我了,碰着你打这个那个又过来,打那个这个又过来咬你了,我手里面又没有什么东西。”
山里狗多也异常凶猛,听到叫声都聚拢上来,杨树华躲避不及,和狗群厮打在一起,村民觉得他是骗子,也没人出手相助。
村民:“那时候有十七八个狗,狗多没有人给他赶狗,狗就咬他了。”
杨树华:“一大口咬过来,牙齿相当硬的。”
杨树华脚部和腿部多处受伤,忍着巨痛跑出了村子,他一瘸一拐走了五六个小时山路才回到家,看到他的腿血流不止,家里人都吓坏了。
杨树华的妻子:“我也哭,孩子也哭,他就不行了,晚上都不能睡觉了,痛得晚上都不能睡。”
家里人赶紧把杨树华送到了医院,躺在病床上,想到创业以来所受的苦,杨树华非常心酸。
杨树华:“相当艰难觉得,想着好像老天对我不公那种感觉,心里总有这种想法。”
杨树华的妻子:“不管他怎么累,我都不心疼。”
记者:“为什么?”
杨树华的妻子:“因为我们生活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就是说至少我们不用饿肚子了。”
其实妻子嘴上说不心疼,是怕杨树华就此退缩。两个月后杨树华的伤才痊愈,看到家人的期待,想到400万元的债务,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坚持。
杨树华:“心里想着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去搞这种感觉,既然做了要把它做下去,能够赚一点钱,心里面就觉得这种感觉,一定要把它做好。”
2004年6月杨树华再次进山,这一回他没有盲目四处去收,而是来到崇仁村找到村民田应祥,他带去了烟和酒,不谈收购却和田应祥拉起了家常。其实杨树华提前打听过了,田应祥以前背着火腿下山卖过,思想比较活络。去了田应祥家3次慢慢熟悉后,杨树华才说出自己要收购火腿的想法,他承诺当场付现金,价格给到18元一公斤,比背下山卖每公斤还高出2元。
村民田应祥:“高兴,每年喂上几头猪,老板来买火腿,又是收入一些钱了。”
田应祥把家里的200公斤火腿卖给了杨树华,当场就拿到了3600元,这件事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开了,附近村子的村民也主动找到杨树华要卖火腿。杨树华一下子在山上收了1000公斤火腿,村民们都为他担心,这么多火腿他怎么运送怎么保存呢?
其实这些问题杨树华早就想好了,他找到本地有马的村民专门给他运送,根据路途远近付费。记者去采访时,正赶上有马队要下山送货。
记者:“今天马队过来送多少货?”
杨树华:“送五六百斤。”
记者:“为什么下雨还来送货?”
杨树华:“因为外边等着要货,着急。”
记者:“应该快到了吧?”
杨树华:“马上到了。”
记者:“老乡,你从哪个村子过来的?”
村民:“我们是从芦子湾村来的。”
记者:“走了多长时间到这里?”
村民:“三四个小时。”
记者:“下着雨这个路很不好走是吧?”
村民:“是,这个烂泥太深了。”
马队没有直接把火腿送到怒江州,而是放到了老窝白族乡的一个储备仓库,这个仓库正是杨树华建的,这里紧临公路,气候温度和山上相近,火腿不会变质,用汽车发货到怒江州只要半个小时就到了。
杨树华对收购的火腿高温消毒,然后洗净晾干,开始在餐馆外卖火腿,他设计了礼品包装,整只进行出售,很多尝过老窝火腿的顾客都慕名前来购买。
顾客:“26元一斤的话,这个标准的10斤也就是260元,也是可以说经济实惠的,因为这个你看这个包装就是非常精致,送朋友别人也非常高兴。”
每个月杨树华都能卖出700只火腿,加上餐馆一年净赚100多万元,到2006年他终于还掉了200万元的债务。此时他再次做出惊人举动,不光要还掉全部贷款,还要实现千万财富的梦想,倒底是痴人说梦还是胸有成竹,他的创业蓝图能实现吗?
2006年8月,杨树华来到老窝白族乡,他告诉村民要收购200吨火腿,而且价格比以前提高了一倍,达到每公斤42元,这个消息在山村里引起了很大震动。
村民:“那个价格很好,我们就卖,一斤二十几元,一次娃娃开学就要几千元钱,自己舍不得吃。”
看到杨树华高价收购,村民都把火腿拿了出来,3个月时间杨树华就收购了200吨火腿,价值800多万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高价收到的火腿能否卖得出去,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结局呢?
老窝白族乡几乎家家养猪,但每家两三头数量都很少,当时除杨树华外别人也开始进山收购,火腿越来越难收,经常会到了等米下锅的境地,这让杨树华急得团团转,他想发动农户多养,但农户们积极性不高,因为养殖老窝土猪利润很低。
记者:“这个猪养了多久?”
村民:“这个养了差不多两年了,现在可能150斤差不多。”
记者:“再养多久做火腿呢?”
村民:“还要再养两年吧,四年五年我们才卖给他们。”
老窝土猪全部在山里散养,青草食用量占到80%,养4年才能出栏成本达到600元,每头猪只用后腿加工成火腿,按当时的价格能卖到360元,因此农户不愿意多养。杨树华思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提高火腿的收购价。
杨树华:“农村养猪也不容易的,后面价格就提到16元一斤,16元到18元,现在基本上就在22元一斤。”
杨树华几次加价,把火腿价格提高到了原来的2倍多,农户倒是满意了,可是高价收购的200吨火腿该怎么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总人口只有40多万,下辖四个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扶持县,消费水平较低,在当地销售数量是有限度的,但是要拿到外地销售杨树华又没有门路,该怎么办呢?
2006年5月,杨树华的妻子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让她惊喜异常,这个电话正是外地打来的,而且对方就是要买火腿的。
杨树华的妻子:“他就说你这个火腿很好,味道很好,在我们这里吃不到,说我打算就跟你合作,卖你这个火腿。”
打电话的人就是他--陈波,重庆市北部新区一家餐厅的经理,远在重庆他怎么会知道老窝火腿呢?其实这得归功于杨树华饭店里不起眼的小纸巾。
近些年怒江州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有近50万名游客来到这里,杨树华的火腿餐厅也常有游客光顾。杨树华想开辟外地市场又没有熟人,干脆想出了姜太公钓鱼的计策,只要到过他饭店里的人,他都会送上一个纸巾盒。
杨树华的妻子:“上面印的是我们注册的商标,还有联系电话,还有销售火腿的地址这些。”
重庆的陈波就是到怒江旅游,回到家后回过味来,对杨树华的火腿产生了兴趣,通过纸巾盒上的电话和他联系上的。陈波派采购员李峰来到怒江,买下了30吨火腿,现在他们成了杨树华的一个大客户。
李峰:“现在一个月我们大概销售量就是3000只左右,一年收入100多万元。”
地域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火腿卖到重庆,参照同类产品价格定在56元一公斤,杨树华每公斤能净赚14元。采用这种方式,他在河北廊坊、云南大理等地找到了多家销售商,4个月时间他的200吨火腿全部售出,赚到280万元。
在杨树华的销售带动下,近两年老窝白族乡的生猪养殖量从1万头增加2.5万头,3000多户农民从事火腿加工。6年时间杨树华不仅还清了全部400万元债务,也成了当地的致富明星。
泸水县经济委员会主任:“马鹿跑得快,说明他做生意也是像他这个外号一样的,应该是比学赶超吧,那么速度还是比较快。”
现在杨树华夫妻俩准备包下老窝白族乡的2000亩荒山,全部建成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基地。看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地方,他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唱起家乡的山歌。   这个总比别人跑得快的“杨马鹿”,奔跑的劲头更足了。
编导:张  辉
摄像:程诗雄
协助拍摄: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协会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委员会
云南省泸水县经济委员会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哈尔滨一马鹿产出一对重达28.24千克的鹿茸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6月12日 14:17:31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新华网哈尔滨6月12日电(记者 曹霁阳)6月12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我国茸鹿遗传育种专家郑兴涛对外宣布,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研究所培育的马鹿“壮壮”,于当天产出一对重达28.240千克的鹿茸。经国际资料检索,它是世界上家养同种、同锯龄马鹿产下的 ',1)">
最重鹿茸。这也是“壮壮”第7次创造该项“世界纪录”。
据郑兴涛介绍,与俄罗斯、加拿大等世界上马鹿饲养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马鹿的本品种选育和杂交培育新品种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壮壮”的成功培育是其中一项显著成果。
今年不满9周岁的“壮壮”是一只天山马鹿,它出生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研究所。一岁时收获的初角茸鲜重就达10.410千克。这不但创下了比普通马鹿提前一年产茸的奇迹,而且单产也相当于一般马鹿初角茸的10余倍。
“壮壮”的培育者、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研究所研究员赵裕方说,“壮壮”的生产性能和产茸性能远远超过普通公鹿,首先在于它是超特级天山马鹿的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其次得益于全面改进的饲养方法。
据了解,由赵裕方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际首次制定出鹿的营养标准,科学总结了不同年龄段鹿成长每天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供应量,实现了按需喂养。品种的改进和全新的饲养模式,使得鹿群“早熟高产”变化越来越明显,幼母鹿14个月就能发情配种,两周岁就产仔,比普通马鹿提前了两年。
赵裕方告诉记者,根据天山马鹿的自然增产规律和“壮壮”目前的生长趋势推断,到第10次采茸时,其鹿茸重量有望达到40千克左右。
由于鹿茸具有改善人体各器官机能、抗疲劳衰老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其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加大。
另据了解,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研究所承担了农业部重点课题“马鹿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赵裕方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时15年,攻克了鹿的“人工授精”等一系列技术难关,鹿的准胎率由自然交配的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通过多元杂交和幼鹿培育等育种手段培育而成的高产马鹿新品种——东新马鹿,彻底改变了已近亲退化的东北马鹿的低产状况。这一课题目前已进入最后研究阶段。(完)
2000多头野生马鹿现身内蒙古赤峰(图)
    就在人们即将告别马年的时候,一大群可爱的客人——野生马鹿出现在了内蒙古赤峰市的黄岗梁林区,为当地人带来了不少的惊喜。     近来内蒙古赤峰地区连降大雪,使野生马鹿使藏匿在深山里的野生马鹿纷纷到山下居民点觅食。经当地林业部门测算,这次出现的野生马鹿总数在2000多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数量种群最多的马鹿群。
马鹿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次出现马鹿的黄岗梁林区,地处大兴安岭西段,分布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山间草地,是马鹿栖息的优良的场所。马鹿的到来,给当地的林业部门带来了压力,目前当地森林公安干警正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奋战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线,以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猎活动。(唐怡、内蒙古台建军、松柏、景章)
背景资料:马鹿
马鹿别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属于鹿科,学名为 Cervus elaphus。
大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
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马鹿在我国广为养殖。
产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央视国际(14点新闻)2003年1月22日
新疆塔里木盆地建成亚洲最大马鹿养殖基地(图)

国际在线 www.crionline.cn 2005-12-05 15:02:57    

【 发表评论 】 【 查看留言 】  【 查看本频道留言 】  【有错你来纠】 【 论坛 】


国际在线12月5日库尔勒消息(驻新疆记者 张雷 巴州台记者 刘洋):记者近日在农二师塔里木垦区了解到:新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马鹿种源输出地,养鹿业发达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每年都从新疆引进马鹿种源,新疆每年输送到内地用于品种改良的马鹿达4000多头。
新疆的马鹿品种有3个——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人工驯养的马鹿已达5万多头,是迄今为止新疆驯养、繁殖规模最大的一种野生动物,即使人工驯养后仍保持有野性。东北及内蒙古等地的马鹿品种改良,大多以新疆马鹿为良种,新疆马鹿在全国马鹿的杂交繁育研究中具有战略种源地位。
目前,新疆已建立起3种马鹿的种源基地。其中,天山马鹿种源保护与繁育基地已把胚胎移植等技术运用到马鹿的繁育中,建立起鹿场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胚胎移殖技术,使新疆马鹿的品种改良大大缩短了时间,对优化马鹿品系结构,并有效地提高了新疆良种马鹿的繁殖速度及繁殖率,使珍贵的野生马鹿资源真正实现规模化。其次,通过规模化繁殖新疆马鹿良种,为全国鹿业发展提供优良的良种,促进产业更新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据了解,阿勒泰、昌吉、伊犁、巴州等地大大小小的马鹿养殖场星罗棋布,塔里木盆地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马鹿养殖基地。
编辑:  王舒   稿源: 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