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侨观邸业主被打死:历史上的锦衣卫 官员百姓都惧怕_社会文化_环球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13:32

历史上的锦衣卫 官员百姓都惧怕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撰稿 吕文利

 


  常用刑具18套 官员百姓都惧怕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撰稿 吕文利


  有人说,去看电影《锦衣卫》(甄子丹、赵薇主演)的人,内心一定有一个武侠片的梦想,里面的侠客纵横四海、劫富济贫。其实,但凡对锦衣卫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经典的锦衣卫形象莫过于徐克执导的《东方不败》系列、《新龙门客栈》里的那些追杀忠臣遗孤的锦衣卫们。与江湖上崇尚的“侠之大者”相反,他们是一群性格扭曲、狡猾多端的人。而在春节档热映的电影《锦衣卫》里,甄子丹则饰演了一个侠肝义胆的锦衣卫指挥使青龙。事实上,这样的锦衣卫可谓凤毛麟角。在很多细节上,电影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大概也正因如此,它才再次勾起了人们对明朝历史上锦衣卫这一神秘特务组织的兴趣。


  明朝“特产”


  锦衣卫这一组织可说是明朝的“特产”。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出身贫贱,既当过和尚,也做过叫花子,对这些早年经历,他自知无法掩盖,但又十分忌讳,加上他取得皇权十分不易,比谁都清楚忠诚的重要性,于是就采用了特务手段来侦查臣下的言行。洪武初年,朱元璋设置了“检校”这么一个官职,专门四处打听在京城的大小衙门官吏有没有不公不法之事,对风传的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也不放过。检校仗势横行,朝中大小臣僚无不畏惧,朱元璋却得意地说:“这些人就像恶狗一样,就是让人怕的。”但由于检校只能侦查而没有权力逮捕、判刑,朱元璋就在洪武十五年(1382)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1949年版)中这样分析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原因:“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柔仁的皇太子怎么对付得了?到太子死后,太孙不但年轻,还比他父亲更不中用,成天和腐儒们读古书,讲三王道理,断不是制驭枭雄的角色。他要替儿孙斩除荆棘,要保证自己死后安心,便有目的地大动杀手,犯法的杀,不犯法的也杀,无理的杀,有理的也杀。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在法外用刑。各地犯重罪的都解到京师下北镇抚司狱,备有诸般刑具,罪状早已安排好,口供也已预备好,不容分析,不许申诉,犯人唯一的权利是受苦刑后书字招认。不管是谁,进了这扇门,是不会有活着出来的奇迹的。”


  一般来说,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和面试,起码的条件必须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小说《大明王朝1566》记述了明成祖朱棣定下的对锦衣卫的三条技能要求:擅走,一天能走160里以上;擅跳,两丈高的墙,一伸手就能攀住翻过去;擅斗,拳脚兵器要厉害,还要心狠手辣。选中之后,还必须经过各种训练,才能正式加入锦衣卫。这些内容虽出自文学作品,但可以想见,要当上锦衣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如遇到皇帝本身昏庸无能,只要他喜欢的人,就会被随便册封为锦衣卫。另外,如果有锦衣卫逝世,他的亲属可成为其替补。相比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的锦衣卫,这些人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锦衣卫的穿着很讲究。历史文献记载,在正式场合,锦衣卫指挥一级的官员身穿大红蟒衣或金黄色飞鱼服、戴乌纱帽、披銮带、佩绣春刀,一般场合则穿大红便服;千户、百户等下级官员身穿青绿色锦服,一般场合则穿青绿便服。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曾感叹明朝官员收入之低,说“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但锦衣卫由皇帝直接管辖,其拥有的特权令他们可随意贪赃枉法。最典型的就是明成祖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他得宠后,大杀曾反对他的文武官员;又矫旨下盐场取盐数百万斤,夺官船运输,尽入私囊;构陷富商上百家,将他们的财富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