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不能踩死吗:留园园主盛宣怀与钓鱼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0:58:25

留园园主盛宣怀与钓鱼岛

(2010-01-29 15:13:20)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岁月如歌

                            

     留园园主盛家和苏州的关系非同一般。

     盛氏祖籍常州,但盛家几代都把苏州作为他们的归隐之地。当初盛家在苏州的产业,不仅只有留园,还包括留园路一带西到绣花弄、东至广济桥的大片地皮,在老阊门内也另有深宅大院和其他房地产。留园也是盛家三代身后的最后归宿,盛康、盛宣怀父子去世后都曾停棺于此,盛老四盛恩颐就去世在那里。

    盛氏的发达与李鸿章不无关系,盛康和李鸿章年轻时就是密友。据民间传说,李鸿章当初在南京乡试时考不出策论,是盛康偷偷抛了纸团给他才得以过关。李鸿章以淮军起家,盛康长期掌管一省的财政经济,还负责淮军、湘军的军饷粮草,权力和利益都不小。盛康的儿子盛宣怀,年轻时就跟随李鸿章。由于李鸿章的器重,多次向朝廷推荐,声称盛宣怀“心地忠实,才识宏通,于中外交涉机宜能见其大,才具优长,心精力果,能任重大事件,足以干济时艰。”在李鸿章的提携下,盛宣怀在为清廷“富强要政”的大业中,先后创办了十一项“中国第一”: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讯企业——天津电报局,第一家近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钢铁矿务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芦(沟桥)汉(口)铁路,第一所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第一所正规师范学堂——南洋公学师范班,后改为工业专门学堂(现交通大学),以及中国红十字会、铁路总公司、上海总商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华盛纺织厂等。盛怀宣在中国本来不算热闹的经济史上,勾画了一笔浓厚的油彩,成为中国洋务运动最有实力的要员。

    盛康、盛宣怀父子得到留园后,大兴土木,在园中增建了很多建筑,装修雅致华丽,面积也向东西两翼扩大,形成了今天留园的格局。在园景布置上,讲究精雕细琢,苦心安排,整个花园布局极其巧妙,尽变化之能事,处处成景,步步入画。俞樾作《留园记》,称“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因前园主姓刘,曾俗呼刘园,盛康乃仿袁枚随园之例,仍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并寓吴下名园俱遭兵灾、是园独留之意。

    留园东部三块高大的峰石分别叫冠云、岫云、瑞云(和移入织造府的瑞云峰同名),盛宣怀尤其喜爱,便把这三块峰石的名字给自己的三个孙女取作小名:盛毓青居长,小名冠云。多年以后,盛冠云曾对别人说:因公公(指盛宣怀)给我起的名字吉祥,我身体一直非常健康,所以我干脆用冠云作我的大名了。盛毓珠,小名岫云,1949年后去了台湾。还有一个小妹叫瑞云,取名后不幸夭折。有传说,这块瑞云峰其实已经折断,其峰头是用粘胶连接的,所以小孙女才有此祸。盛宣怀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按迷信说法,把一块断头的峰石名称再名自己的孙女,是非常不吉利的征兆,于是,命人将干脆断的峰头取下,撂在瑞云峰下,今天在瑞云峰下仍能看到掉落的峰头。

    盛康得到留园是同治十二年(1873)的事,100年后,盛家曾经的辉煌渐渐褪成一抹历史,而就在此时,一则爆炸性的新闻事件又把盛家推向前台。

    1972年春,当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成为中日敏感话题时,有一位美籍华人徐逸女士,自称其原名盛毓真,为盛宣怀的孙女、盛家老四盛恩颐在海外的私生女儿,向新闻界散发说,钓鱼岛应为盛家产业,有祖传慈禧太后诏书为证。一时,舆论沸腾,纷纷扬扬,在美国、日本、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还有香港、台湾等海外媒体上,先后刊登了慈禧太后将钓鱼岛等东海岛屿赐给盛家的报道,徐逸出示的“诏书”全文如下:

    皇太后慈谕:太常寺正卿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来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甚嘉许,即将该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小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其深体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意。钦此。光绪十九年十月。

    “诏书”上还钤有“慈禧皇太后之宝”和“御赏”两枚印章。1974年春,徐逸担任了台湾“国大代表”,因患癌症身故,这场前后经历两年的风潮才渐渐平息,但徐逸的身份一直扑朔迷离。

    当时,我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批林批孔”烈火熊熊。国内史学界、文化界对国际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新华社《参考消息》鉴于海外舆论的沸沸扬扬,在1972年4月4日也转载了香港报刊的有关报道,题目是《台湾、盛宣怀和钓鱼台》。于是盛家的故事就与钓鱼岛扯在一起了。

    当“慈禧诏书”最初面世的时候,苏州著名学者、原上海图书馆老馆长、古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尚在世。他一生对盛家文史的整理和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是他亲自把八百包盛家档案档资料,从北京西路、万航渡路路口的盛公祠,接收到上海图书馆的图书馆,并整理成五百包。除其中一部分在解放前由盛氏家人刊行为《愚斋存稿》外,大量的原始文件、电报、奏稿和朋僚信函都未经面世,总量达15万件。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夏东元先生,为撰写《盛宣怀传》,也正在顾廷龙先生的帮助下,成年累月进行研究。顾、夏两位先生,可以说是对盛氏资料掌握最多的人,尤其是夏东元先生,把盛氏档案资料曾全部翻阅过一遍,但以前并没有发现盛宣怀与钓鱼岛有关的任何资料。

    而且,他们从徐逸公布的“慈禧诏书”影印件上,一眼就看出了破绽,第一,“诏书”注明的日期是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对盛宣怀的称谓则是“太常寺正卿”,这就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盛宣怀是在光绪十八年(1892)实授的天津海关道,一直要到4年以后的1896年9月底才被任命为太常寺少卿的,并非在1893年。也就是说,“诏书”上的时间,比盛宣怀实际被任命的时间早了三年。其次,头衔也不对,他是“太常寺少卿”,而非“正卿”。而且,晚清太常寺的主要长官,只设“太常寺卿”和“太常寺少卿”,没有“正卿”这个职务。这说明,此“诏书”的制作者连盛宣怀的履历及他的官职的称呼还未弄清楚。

    盛宣怀死后,他的子孙请人作了一篇《盛宣怀(杏荪)行述》,内容大多根据死者做官时的各项文件,按年月编撰的,洋洋二万余字,历数老太爷一生功业、嘉奖、升迁等各项,尤其对于皇上几次召对,慈禧几次问策,并有所赏赐的事情,记叙特别详细。在《愚斋存稿》一书中,《行述》排在神道碑和墓志铭后位列第三,可见重视程度。其中在光绪十年(1890)至十九年(1899)年间,并没有盛宣怀进呈“特效药”为西太后治病的事,更没有光绪十九年被赐予钓鱼岛的事。因为赐岛这类“殊荣”,在清代二百余年中所绝对没有比此更重要的赏赐,如果真有此事,《行述》中一定会大书特书。再看同书,盛宣怀在朝廷赐给他茶、衣料等物品时,都要专门上折子谢恩,而这么大的事如果真有,为何竟然没一丝回音。

    1974年3月,著名掌故学者高伯雨先生也专门撰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也因为此事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客观上已扯到了一起,所以顾老和夏老等人当时对此事保持了沉默,也没有对外公开发表任何文章和议论。倒是盛氏后人后来和徐逸之间,发生了许多恩怨纠葛,这是后话。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徐逸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但她直到临终前还念念不忘钓鱼岛的主权,这一点也还是值得称赞。

    荣华都随风雨逝,是非留待后人评。盛宣怀1916年在上海病逝,他的灵柩从上海移到苏州留园盛家祠堂。为了出殡,工部局特将南京路交通管制一天。送葬队伍3人一辆马车,从上海斜桥盛家老公馆一直排到外滩,前头队伍已经到达外滩折回了,后面尚有队伍还未出发。而苏州方面,盛家特地拓宽了留园马路,这也是苏州近代史上的第一条大马路。上津桥水码头也整修一新。

    往事已矣,留园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名扬天下,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盛氏家族的故事,也正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