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癌症指标: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01:36
太原古街巷介绍(四) 爱自由旅游网 2006-07-10 17:15:29 星期一

十六.旧城街


    太原有很多街巷的名称是相互对称的,本文将要述及的旧城街就是与前文已述的新城街对应成名。

  自清末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秋,汾水泛滥,决堤入城,冲圮府城西南隅的满洲城后,满洲城中的满族居民和旗兵丁众,便在太原城东南隅另辟满城,另建它居,取名新满城。于是,自清代顺治年间创建的太原满城,经历200余年后,被废弃。为了与新建满洲城相区别,遂给其冠以“旧”字,得名旧满城。原城中的主要街巷满城大街,遂更名旧城街。

  据康熙年间编纂的《阳曲县志》记载:“满洲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巡抚祝世昌、巡抚赵班玺、布政司使孙茂兰、提刑按察司使张儒秀、(太原)知府曹时举、(阳曲)知县刘汉光,奉旨建。”新建的满洲城南、西两边街连太原府城墙,“南至城(太原南城墙)北,北至西米市(今水西门街),东至大街(原大南门街今解放路),西至城根(西城墙根地南北长260丈,东西宽161.7丈,周长843.4丈(合3.4华里)。东门二,北门一”。这座新城自成体系,犹如一座县城的规模。

  满城中街衢通达,房屋高大,与东门相直的满城大街,均宽3丈有余,通达西城根。街北驻正蓝旗,街南驻镶蓝旗。是时,正蒙旗和镶蒙旗,尚未迁来太原。

  为什么要建满城呢?据说,清军入主中原初,太原汉族敌视清政权,为保证驻太原府清军和旗民的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太原的城防,另在城中建城,以成堡垒。

  随着历史的推移,清王朝的没落,太原的满洲城江河日下,降及光绪年间,败相日甚一日。先是满城北墙与大城的衔接之处,即满城西北角塌圮,无力修补。继而北门城楼失火,仅存门洞。及至光绪中叶,城墙崩裂之处,比比可见。未见,又遇汾河发水,满城房塌壁裂,满目疮痍,以至最低洼的西边终年积水,成为后来的南海子。随着新满城的问世,旗民的迁出,这座曾经雄踞于太原城西南隅的城中之城,成了名符其实的“旧满城”。

  民国之后,太原的不少妓院,相继麇集于旧满城中的旧城街派生巷。所谓的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遂成为妓院之别称。许多良家妇女,或被拐骗诱逼,贩卖于此,或因生活所迫为娼。这一带,成为畸形社会最黑暗的一角。

  太原解放之后,旧城街获得了新生。如今的旧城街,一座座居民住宅楼,如雨后春笋,相继拔地而起。旧城街虽然街名如故,却充满了新的活力,日新月异,尽放异彩。

  
十七.开化寺街


  开化寺街,曾名开化市街。是在开化市西街、开化市东街和东米市,这三条街巷的基础上合并为一街的。1982年复用今名。

  开化寺街得名于古刹开化寺。关于开化寺的创建年代以及发展情况,因年代久远,鲜见记载,已难得详情。据《阳曲县志》载,此寺曾在北宋哲宗绍圣年间重修,名汉寿寺。可见其创建年代决不会晚于北宋绍圣年间。元代大德年间,曾进行修葺,改称“延寿寺”。逮及明初,寺院古色苍烟,亟待修整。第三代晋王朱美坚于正统年间出资重修,表赐“开化禅林”改称“开化寺”。

  明清两代,开化寺地处府城中心,寺宇宏大,僧侣颇多,香火极盛,善男信女,比丘沙弥,络绎不绝。以至寺院之前商贩云集,店铺林比,成为一处繁闹的集市。于是,以寺院之名派生出一些街巷,诸如开化寺西街、开化寺南街、开化寺东街等。

  降于清之季年,开化寺年久失修,寺宇颓败,香火渐衰。寺僧为维持生计,遂典出前院,做行商坐贾经营之所,做为寺院的经济来源。开化寺便渐次辟为“开化市”。

  辛亥革命之后,开化寺废弃,僧人四出,寺院空房便被辟建为共和市场。为荣故鼎新,开化寺各街遂改名为开化市西街、东街、南街。1922年,共和市场正式改名为开化市场。

  南出开化市场,沿开化寺向西去百余米原有一座叫的新美园的去处。说起太原的新美园,老一点的太原市民都知道,它就坐落在今开化寺街西段,原开化市西街与东米市街衔连的地段。新美园在清代叫做“四美园”,是当时太原府著名的妓院。并州名妓与城中风流名士,常常出没于斯。

  园中“建筑宏丽,楼台、亭榭、宝塔、假山、……均极精致。庭堂联额,形式多样,多出名手”。清咸丰年间名著一时的言情小说《花月痕》即以此园为背景成书于此。书中园景、人物,多出于四美园中景物、名妓和常来常往的文人学士。而四美园之名,亦随《花月痕》之书,海内遐迩闻名。至于《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乃是清咸丰间的墨客文人,字子安。关于他的身世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引《读余续录》所载:“秀仁寓山西时,为太原知府教子,所入颇丰,且为暇,而苦无聊,乃作小说……”

  在四美园的对面,是当年饮誉晋阳的著名药店“济生馆”。该店店东与傅山为善,店前匾额乃傅山亲笔所书。在傅山的支助下,该店独家经营傅山传授的“济生膏”、“拔毒膏”、“九龙膏”、“如神丹”等外科名药,在三晋大地上颇有些名头。


十八.庙前街


   既不算长,约有280余米,又不甚宽,仅八米左右,更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和别致的新型建筑,绝大部分是四合小院——北方传统的民宅。但是,它的成街历史却较为古老,在太原的诸多街巷中颇有些名气。

  其街之北端,是太原古城中规模最大的关帝庙,俗称“大关帝庙”。庙门与街巷直对,此街恰处庙前,故名“庙前街”

  明清之际的太原城,庙寺观庵,不下百余座之多,仅关帝庙就在20座以上。据《阳曲县志·卷一·舆地上》所载:“关帝庙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在这27座关帝庙中,历史最久的当属校尉营的古关帝庙,而规模最大者,建筑最雄宏者,则非庙前街之大关帝庙所莫属。

  关帝庙,又被称作“武庙”,同文庙相对称。明以来成为我国城邑建筑中不可缺少和偏废的祀庙。在太原这个崇尚武术的北方军事重镇中,更受到传统的青睐。

  关帝庙,顾名思义,供奉的是关帝圣君,即三国名将关羽。庙前街的大关帝庙,因其规模宏制,所以明清以来,官方举行祭祀大典时,都在此进行。据载,所祭“与文庙同,祭品牛一、羊一、豕一、帛一、登一、(钅刑)各二、笾豆各十”。祭日为每月朔(初一)望(十五)。

  关于庙前街大关帝庙的创建原因,查无记载。但是,却流传着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北宋初年,今太原市原为北汉国阳曲县的一个属镇,叫做唐明镇。宋太平兴国四年,宋灭北汉后,火焚水潴晋阳城。宋将潘美便以唐明镇为依托,在这里新建太原城。但是,不知何故,东、南、北三面的城墙都很快筑成,唯有西城墙,屡建屡崩,塌毁多次,怎么也弄不成。为此潘美愁得食不甘味,坐卧不安。

  当时,北汉新归赵宋,晋阳古城已毁,辽兵虎视耽耽,时刻寻机南侵,太原城西城墙能否建成,性命攸关。

  就在这时,关羽在云中显圣,跨其赤兔马在城西跑了一遍,然后指其马迹说:“缘此马迹筑版,城可成矣。”言毕,遂烟消云散,不知所踪。

  兵士匠工们立即缘着马跑过的痕迹,重新兴土动工,夯基砌筑。果然,事半功倍,工程迅速,再无崩毁。

  太原新城告竣后,人们为了感谢和纪念关帝圣君的点化,遂在城内建筑了这座大关帝庙。年节之际,祭祖供奉,奉若神灵。

  后来,在抗金的战斗和抗元的战斗中,大关帝庙多经兵火摧残,几度颓倾。但是,每在战后均很快修复,所以传流了下来。

  今日的关帝庙,虽然辟做庙前街小学,但是,其主要的建筑和古朴的风貌,还是基本保存了下来,仍显现着当初的端倪。近年以来,它被列为太原市文物古建保护单位之一,有关专家曾多次呼吁保护修葺关帝庙,但在1998年九月,关帝庙主殿不幸失火,将屋顶烧塌,仅存主体。


十九.文庙巷


    说起张之洞,每一个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清末洋务派的首领之一,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倡导者。但是,也许还有一些人,主要是生活在太原的人,对他在光绪十年(1884年)之前,任山西巡抚驻节太原时的情况亦了解一些。我们将要谈到的文庙巷就和张之洞有着不少的瓜葛。

  文庙巷是一条小街,因巷中有古老的文庙而得名。此巷东起新城西街,西至上官巷,另一街口则达崇善寺街,走向很不规则,是为太原街巷中走向奇特的一例。但是,就在这条弯弯曲曲、长不足四百米、宽仅九米的小巷深处,荟萃着太原的古老传统民宅建筑——四合院以及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和全省最高层次的文物考古单位,构成它别具一格的街巷风貌和古色古香的特色。

  说文庙巷,自然是离不开文庙的。所谓文庙,即文宣王庙的简称,也是孔庙的别称。据史籍所载,我国最早建立的孔庙,是在春秋末季的鲁哀公时期,就建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声名日见显赫,为中国之后二千余年的封建正统文化——孔学,奠定了基础。盛唐的玄宗开元中叶,唐明皇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于是,孔庙从此之后被称为文宣王庙。创建孔庙之风,随之而盛行。

  元明之际,全国所有府、州、县均建孔庙,无一例外。达至明以后,奉祀关羽的“关帝庙’”即“武庙”,也后来居上,陆续在各府、州、县治问世。迄于明永乐年间,为和武庙之称相骈,遂改文宣王庙为“文庙”,一直沿用至今。

  太原府城之文庙,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带,规模虽壮观,但远不及今文庙。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决堤,文庙毁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抚张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废墟(今文庙址)之上,大兴土木,新建文庙,文庙巷之名称亦得于此时。

  据说,光绪七年,文庙被水冲圯后,府城缙绅学土,无不为之大惧,以为天降凶示于文人,水退之日,遂集聚府衙请求太原知府出面重建。太原知府把府城众文士的联名书上呈山西巡抚张之洞,请巡抚大人定夺。当时张之洞就任抚台不久,为稳定太原文人之心,便决心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文庙。他亲自选址于同治年间焚毁的崇善寺废墟之地,并倡导省城集资。在他的积极提倡下,没有动用公款,很快便建起一座规模宏伟的新文庙。

  新建的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毁的零星建筑,较之原庙更为恢宏、庄重、婉雅、俊逸。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原文庙的功用,由奉祀孔圣人逐渐发生了演变,到1920年,文庙改辟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1927年又易名为“山西省民众教育馆”。在这一期间,供奉孔子的大成殿,作了“古代礼物乐器陈列室”;威严肃穆的大成门,成了“礼堂讲演厅”。其它殿宇或为阅览室,或为书库,或为其它活动室和陈列室。太原沦陷之后,伪太原市政府,又把它更名为“山西省新民教育馆”。新中国诞生后,于1951年,将一大批劫后余生的文物,收藏于此,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山西省博物馆”。

  建国近五十年来,新生的文庙——山西省博物馆本部,在旧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如今已是一个收藏和保管有陶器、青铜器、雕塑、书画等9万余件文物、陈列面积达2500余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馆。经专家初步鉴定:馆藏的诸多文物中,一级文物四百余件,二级文物六百余件,三级文物五千余件。其中,不少物器是国内现存的稀世珍品。这些丰富的、珍贵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了我省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为了使这些文物,古为今用,服务于现实,山西省博物馆本部,利用原文庙的旧有建筑,以历史分期为界,开辟了“山西古代史”、“山西近代史”、“山西革命史”三个大型陈列室,展出了我省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文物,揭示了汾河流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二十.五龙口街


   五龙口,是太原迎泽区文庙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一条交通干道。该街东西走向,西起建设北路南段,东至黑土巷东横马路,全长三华里左右,宽达20米上下。在五龙口西段北侧二三十米处,沿北同蒲铁路东侧,有一潭积水,五龙口这个名称,便和这潭积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地父老相传,这潭积水早年本是一片洼地,和太原城东部边山的五条山沟,脉通络连,每逢夏秋雨季,雨水和山洪,沿着五条山沟注入洼地,酷似五龙吐水。这样,年复一年,积少成多,便形成了这潭积水。人们便根据这种自然地理形态,把五条山沟比做五条龙,给这一汪积水的洼地,取名“五龙口”,久而久之,沿演为地名。

  早年的五龙口,地处太原府城大东门(宜春门)外,是山地和城垣的衔连地段,地瘠人稀,散居着农户和山民,根本没有构成村落和街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事业的发展,给这一片僻壤穷乡带来了生机。一些住户居民逐渐迁栖于此,人烟日趋稠密。民国26年(1937年)8月,北同蒲铁路通车后,五龙口一带成为正太、同蒲两条铁路线的交汇点。大量的铁路工人、搬运工人迁来这里。各种小商小贩,亦云集于此,进行本小利微的交易。五龙口,这个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的僻野,喧闹起来。于是,窝棚、简舍、陋店、小摊,在这里相继问世,以五龙口命名的街巷,诸如“东五龙口”、“西五龙口”、“西五龙口后街”、“前街”,以及用原来山沟水渠命名的街名,比如“小沟子”、“黑土巷”(即原“黑土港”,是五龙口五条沟中主要的一条)等等相继问世。有这样一首反映往日五龙口旧貌的方谚:“五龙口,五条沟;白天行入少,黑天狐狼稠;旱年黄土飞,涝年洪水流”,成为老人和后人追忆往事和了解过去的形象写照。

  解放后,五龙口一带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一幢幢高楼,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取代了低矮的工棚窝铺、简陋的民合民房、以及曲折蛇委的小巷、坑坑凹凹的土路。1982年,太原市政府重新命名街巷名称时,把原来的黑土巷、黑土巷一马路和西五龙口后街,合并为一条街,以“五龙口”这一古老的地名,赋于这条新生的街道。


二十一.钟楼街


    与柳巷、桥头衔、柳巷南路,成“十”字衔连,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在这条长不足600米,宽仅13米左右的街道两侧,大型商场毗连,中型店铺林比,小型摊位参差,……把它称作商业一条街,那是再准确也不过了。

  在钟楼街上经销的商品,从吃到穿,从玩到用,从大到小,从高档贵重到低档做廉,从出生婴儿的用品,到耄耋之年的寿礼寿品,无所不有,无所不包。钟楼街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河,集散着品种繁多的商品,招引着南来北往的顾客,飘荡着沁人心脾的欢乐。

  追溯其街名,得之于古代的钟楼。说起太原的钟楼,虽不及鼓楼那样巍峨雄宏,却比它玲珑娟秀。这座早已踪迹全无的钟楼,建于明代,明中叶曾在傅山的祖父傅霖的倡导下集资重修。楼分台基和楼阁两部分,上部楼阁高三层五丈,重檐宏甍,椽拱飞扬,十字结顶。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高达丈余,重千余斤。每逢清晨报时,声闻四达远及十余里,与鼓楼巨鼓日暮发出的鼓声,互为珠壁,是为全城士民的计时依托。

  民国20年,因年久失修,钟楼颓废残败,遂被拆除。并在其旧址辟建了“斌记五金行”。太原沦陷后,名赫一时的“斌记五金行”,濒临破产,迁出。行址遂新辟为“同仁医院”。1956年,经中商部批准,将上海中华路鸿运楼酒菜馆搬迁太原,在原同仁医院旧址的基础上,新建了“上海饭店”。如今的上海饭店,重建为仿明代建筑的古典式楼阁,烹制香酥鸡、于烧鱼、咕老肉、蟹壳黄等拿手南味名菜,饮誉三晋。

  今钟楼街,由早年的钟楼街、按司街和东羊市并为一街。按司街得名于原山西省提刑按察司署衙,是明清两代山西最高执法机关的所在地。至于东羊市,则是原羊市街的东畔,顾名思义,早年为畜羊的交易集市。据载,清中叶之后,原钟楼街、按司街以及东羊市,逐渐发展为三晋大地上的主要商市。逮至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事业的发展,使这里的商品交易,急速膨胀。津京沪穗商贾接踵而来,省内各地行商纷至沓来。以至于位居钟楼街、按司街的名刹宝梵、佛寺禅林“开化寺”、“大钟寺”,亦被行商坐贾们看作经商发财的宝地,改辟为商场,成为钟楼街上最早的的两大商业区。

  大中市原为大钟寺,是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古刹,原名“寿宁寺”。因明永乐八年(1410年),寺内新建钟楼,和尚们作课、念经、打禅,均以钟声为准。该钟声音宏亮,全城都可听到,遂得名为“打钟寺”或“大钟寺”。清季,佛事不振,大钟寺日见萧条,商业却大大发展,寺内两廊遂租赁商贩设铺开摊,以为庙产收入,维持生计。于是京广杂货、金银首饰、钟表眼镜以及吸毒器具等商行和商品,率先在此流通。辛亥革命之际,清朝乱兵,乘乱闯入大钟寺抢劫财宝,火焚寺院。一日之间历经八百余载的宝刹,毁之于兵燹,与其为邻的大宁堂药店等商号也未能幸免。1913年阳曲商人刘占元,集股成立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钟寺的废墟上,重建楼房,辟为市场。因其址原为寺院,为避邪之故,遂将新建筑设计为龟形,楼顶为圆形,以示龟盖,四角开四门,表示龟足;前门向南通按司街,门左右各辟一店铺,表示龟头和龟眼;北端连火焚后的残宇千佛阁,有一火巷通出,表示龟尾。新商场竣工后,以原寺院名的谐音命名为大中市。此后,商贾店铺分行云集于此:楼下西边为古玩业,晋宝斋、翠恒豫、双盛斋、永升斋……等二十余家,集结于此。东边以眼镜、玻璃、杂货业为主,有“津广天吉盛”、“北京三盛恒”等十余家大型商店,多为客籍商户。楼上则开设了太原第一家高级澡塘,访京津等大都市式样,豪华高级,辟单间盆池,聘专家名手修脚、搓背。达官贵人闻讯光顾,生意颇为兴隆。此外,还配设茶馆、烟馆、理发馆、说书馆、小戏场等一整套服务行业。成为“七七”事变之前,太原最繁华、最享盛誉的大市场。

  开化市,原亦为名梵宝刹,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宋绍圣年重修,名“汉寿寺”。元大德年间改称“延寿寺”。明正统年间第三代晋王朱美坚重修,表赐“开化禅林”,故称“开化寺”。寺院殿堂梵塔,宏伟雄健,贮藏经书颇丰,是太原府城内最大的佛寺之一。及至清之季年,年久失修,栋宇颓废,经书散失,壁断墙倾,成为乞丐与流浪汉的寄宿之所。辛亥革命前夕,不少行商小贩亦在此设摊经商。民国元年将其寺北部临钟楼街的部分,辟建为商市,取名“共和市场”。因这里临近钟楼街、柳巷、按司街,是繁华热闹之所,所以不少茶商、票号商、绸布百货业,逐渐跻足于此。民国9年(1920年),一些豪富达官看到这里是一块经商宝地,有利可图,遂合股集资组成新化房产公司,拆除断壁残垣,清除大小佛像,辟建为市场,并与原共和市场打通。由于开化寺的称谓传习既久,一直被沿用,遂以其谐音取名开化市,取代了共和市场之称。解放前的开化市,以中小商户为主,约200余家。在这里做买卖的人,常常以次充优,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以至生出“开化市的货价——拦腰砍”的俗谚。

  太原解放后,百年商市钟楼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先分布在钟楼街的大中市和开化市经过几番修葺和扩建,面目全新。崭新的“大中市场”仍保持院落型结构。由主楼和东西两侧及南边的配楼四个部分组成。四部分之间,天桥和空中走廊衔连,购销双方极为方便。其外部建筑为仿古式录顶结构,内部则为现代化装潢,营业面积达五千多平方米。临钟楼街的市场正门,门眉嵌装着直径为1.5米的大时钟,走时精确,钟声洪亮,可达数里之外。难怪涉足于大中市的顾客和游人说“寺”改为“市”,“古钟”变为“时钟”,真是独具匠心。

  至于新建的开化寺,正门取古代南方“寺庙”的造型。褚黄色的寺院色彩,与牌楼式的古典风格,熔为一体,古色古香。而内部却借鉴国外超级市场的格局,场中有店,店店连通。四十多家大小不同、形状迥异的专营商店,均由几条室内街巷上下前后串连在一起。店与店之间吸取苏杭古典园林巧于因借的技巧,运用对景、借景以玻璃隔断的反射、折射,形成迷宫式效果。

  钟楼街商业中心的经营,在太原商业系统中最具特色。国营、集体、联营、个体,四种体制齐全,老字号、名字号、新商店、小地摊,都在拼力竞争。尤其是那些颇具活力的个体摊贩大军,他们是活跃在太原市商业战线的一支令人刮目相看的队伍。这些个体户是改革开放的产儿,他们以中低档商品为经营方向,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商品价格上下调浮在买卖双方的协商之中,而经营的商品则往往代表着新潮。钟楼街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为太原市的商品流通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百年商市钟楼街,为他们提供了奋发致富的前程美景。

  北京有大栅栏,广州有高第街,太原有条钟楼街。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四)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三)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九)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六)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七) 太原参加中考体测人数创新高 采用智能化考试器材--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北京路街巷寻古 太原往返岢岚新型空调列车受到山区百姓欢迎-岢岚频道-山西新闻网忻州频道 汽柴油涨价,利好煤炭股|中国太原煤焦期货交易所|煤焦期货|山西证券网|山西股票网|山西财经... 中国最古太原老摩崖大佛逐步摆脱地下采空区“威胁” 2011.03.27. BZRXZ 转帖 山西食盐市场秩序恢复正常 目前库存量达4万余吨--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山西监测到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 不会影响健康--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太原立四麻将简介 中国·太原 学唱红色经典歌曲--新华网山西频道 杜善学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大同原副市长王雁峰受审 当庭否认受贿千万指控--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河北一中学生收到美国11所大学录取通知书--新华网山西频道2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圣经(四)圣经的古卷和译本 - 教义简介 - 中国基督教网 中国象棋古谱介绍 山西省城“十二五”期间大张旗鼓实现“气化太原” “纪委书记·廉政谈”(五): 山西·太原 《山西市场导报·太原法院文化周刊》发刊词 中国玉器知识-古玉常用专业术语:颜色(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