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西医叫什么: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大纲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56:43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结构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资产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流动资产是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2.负债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反映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承担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应当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类别下再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流动负债是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
  非流动负债是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非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其他非流动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的总额,它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大体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流动性大的资产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排在后面。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要求清偿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需要在一年以内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在前面,“长期借款”等在一年以上才需偿还的非流动负债排在中间,在企业清算之前不需要偿还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排在后面。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即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平衡。因此,通过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格式如下表所示。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               __年__月__日       单位:元

资 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收票据

 

 

应付票据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预付款项

 

 

预收款项

 

 

应收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

 

 

应收股利

 

 

应交税费

 

 

其他应收款

 

 

应付利息

 

 


  续表

资 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存货

 

 

应付股利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其他应付款

 

 

其他流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其他流动负债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合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非流动负债: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借款

 

 

长期应收款

 

 

应付债券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应付款

 

 

投资性房地产

 

 

专项应付款

 

 

固定资产

 

 

预计负债

 

 

在建工程

 

 

递延所得税负债

 

 

工程物资

 

 

其他非流动负债

 

 

固定资产清理

 

 

非流动负债合计

 

 

生产性生物资产

 

 

负债合计

 

 

油气资产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无形资产

 

 

实收资本(或股本)

 

 

开发支出

 

 

资本公积

 

 

商誉

 

 

减:库存股

 

 

长期待摊费用

 

 

盈余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未分配利润

 

 

其他非流动资产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非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总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
  
  益)总计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
  资产负债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其填列方法如下:
  1.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余额合计填列。
  2.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明细科目余额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分别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的有些项目,需要依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两者的余额分析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怯分析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根据“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的数额、构成情况,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从而为其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利润表的格式及内容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我国企业利润表格式如下表所示。
                 利润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         __年__月         单位: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三、利润表的编制
  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
  在编制利润表时,“本期金额”栏应分为“本期金额”和“年初至本期末累计发生额”两栏,分别填列各项目本中期(月、季或半年)各项目实际发生额,以及自年初起至本中期(月、季或半年)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额。“上期金额”栏应分为“上年可比本中期金额”和“上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累计发生额”两栏,应根据上年可比中期利润表“本期金额”下对应的两栏数字分别填列。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一致的,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年终结账时,由于全年的收入和支出已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并且通过收支对比结出本年净利润的数额。因此,应将年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数字,与“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数字相核对,检查账簿记录和报表编制的正确性。
  利润表“本期金额”、“上期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按照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便于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现金流量是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用现金购买短期到期的国库券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不属于现金流量。
  现金是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等。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是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工资和交纳税款等流入和流出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活动或事项。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流入和流出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活动或事项。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偿还债务等流入和流出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活动或事项。偿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商业应付款等属于经营活动,不属于筹资活动。
  
  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我目企业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现金流量表
  会企03表
  编制单位:             月             单位: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续表

项  日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支付的现金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既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量增减变动的信息,也能为其提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结构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净利润;(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5)提取的盈余公积;(6)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矩阵的形式列示:一方面,列示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即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源对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另一方面,按照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即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库存股)列示交易或事项对所有者权益各部分的影响。
  我国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
  所有者权益表变动表“上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内所列数字填列。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一致的,应对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
  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金额”栏内。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库存股”、“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企04表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项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减:库存股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一、上年年末余额

 

 

 

 

 

 

 

 

 

 

 

 

加:会计政策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

 

 

 

 

 

 

 

 

 

 

 

 

二、本年年初余额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号填列

 

 

 

 

 

 

 

 

 

 

 

 

(一)净利润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2.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3.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4.其他

 

 

 

 

 

 

 

 

 

 

 

 

上述(一)和(二)小计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1.所有者投入资本

 

 

 

 

 

 

 

 

 

 

 

 

2.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3.其他

 

 

 

 

 

 

 

 

 

 

 

 

(四)分配利润

 

 

 

 

 

 

 

 

 

 

 

 

1.提取盈余公积

 

 

 

 

 

 

 

 

 

 

 

 

2.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其他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4.其他

 

 

 

 

 

 

 

 

 

 

 

 

四、本年年末余额

 

 

 

 

 

 

 

 

 

 

 

 


  第六节 附 注
  
  一、附注的作用
  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通过附注与资产负债、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示项目的相互参照关系,以及对未能在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附注的主要内容  
  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按照如下顺序披露附注的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第七节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综合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
  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1)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周转额与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2)周转期是周转次数的倒数与计算期天数的乘积,反映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周转期越短,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可以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情况、总资产周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本章下同)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其中:
  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次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或销售成本,本章下同)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状况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平均存货余额=(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其中:
  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的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表明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次数)=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其中:
  平均固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所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固定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
  3.总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其中: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成本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总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较高。
  
  三、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四项。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股利、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一)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滑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营业毛利率、营业净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三)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四)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
  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分析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四项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其中:
  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总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零,表明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
  (二)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未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实际增减变动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该指标通常应当大于100%。
  (三)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其中: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在分析时,需要关注资产规模扩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
  (四)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与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总额一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五、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
  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与分析。综合指标
  分析方法主要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通过分析各分解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变动原因。杜邦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利率权益乘数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其中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一资产负债率)  
  在具体运用杜邦体系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首先确定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基准值,然后顺次代入这三个指标的实际值,分别计算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可以使用因素分析法进一步分解各个指标并分析其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基本要求]
  (一)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
  (二)掌握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项目的设置
  (三)掌握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四)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五)孰悉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六)孰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七)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一般应当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如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等。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并对所有已发生费用进行审核。
  5.归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费用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但费用涵盖范围较宽,着重于按会计期间归集。而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着重于按产品进行归集。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第二节 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
  
  一、成本核算对象  
  (一)成本核算对象的概念
  成本核算对象是确定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具体对象,即生产费用承担的客体。是设立成本明细分类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以及正确计算成本的前提。
  (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由于产品工艺、生产方式、成本管理等要求不同,产品项目不等于成本核算对象。一般情况下,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分批、单件生产的产品,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多步骤连续加工的产品,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产品规格繁多的,可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各种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后,一般不应当中途变更。
  
  二、成本项目  
  (一)成本项目的概念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成本项目。
  (二)成本项目的设置
  成本项目的设置应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对工业企业而言,一般可设置“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等项目。其中,直接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数进行核算,并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直接计入成本。“制造费用”项目不能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直接计入成本,需要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
  
  第三节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一)“生产成本”账户
  该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按产品品种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较多的企业,也可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作为总账。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辅助生产成本期末,应当对共同负担的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二)“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期末,将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除季节性生产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二、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无论是外购的,还是自制的,发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项要素费用时,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燃料和动力,一般分产品领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对于不能分产品领用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相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燃料也可按照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三、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一般按车间、部门分别填制,是职工薪酬分配的依据。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
  
  四、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明细账进行。一般按车间及产品和劳务设立明细账。辅助生产的分配应通过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怯、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五、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包括机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月末按照一定的方法从贷方分配转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
  制造费用应当按照车间分别进行,不应将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汇总,在企业范围内统一分配。制造费用分配方珐很多,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或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各产品分配标准如,产品生产工时总数或生产工人定额工时总数、生产工人工资总和、机器工时总数、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六、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损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废品损失可单独核算,也可在“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反映。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对于可修复废品,“废品损失”科目只登记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不登记返修前发生的费用,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结转后“废品损失”的借方反映的是归集的可修复损失成本,应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是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停工损失可单独核算,也可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如果停工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应将“停工损失”科目归集的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项目,如果停工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一般按照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四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数量是核算在产品成本的基础,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之和就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总额。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包括正在返修的废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包括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和等待返修的废品)两部分。不包括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对某个车间或生产步骤而言,在产品只包括该车间或该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那部分在产品。
  为确定在产品结存的数量,企业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二是做好产品的清查工作。
  
  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  
  完工产品、在产品费用之间的关系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本月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一月末在产品费用  
  根据这一关系,结合生产特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的分配方怯通常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用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
  (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月末虽然有在产品,但每月发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在产品不负担。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年内各月在产品成本都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固定不变。它适用于各月末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三)在产品按所耗用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月末在产品成本只按所耗的直接材料成本计算确认,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则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承担。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以及直接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也较大的产品。
  (四)约当产量比例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品,然后将期初结存在产品成本与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之和,按完工产品数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及制造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五)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该方怯的特点是:月末在产品成本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然后从本月该种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成本)中扣除,以求得完工产品的成本。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六)定额比例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计算按照生产成本占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他成本项目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一)联产品
  联产品是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售价法要求联合成本按照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例进行分配,适用于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实物数量法要求联合成本以产品的实物数量或重量为基础分配,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的情况。
  (二)副产品
  副产品是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然后确定主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二)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三)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四)掌握产品成本分析的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应用及反映情况
  (五)熟悉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六)熟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适应各种类型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下表所示: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

生产类型

 

计算方法

对象

生产组织特点

生产工艺特点

成本管理

 

 

 

单步骤生产

 

品种法

产品品种

大量大批生产

多步骤生产

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分批法

产品批别

单件小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

 

 

 

 

多步骤生产

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分步法

生产步骤

大量大批生产

多步骤生产

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品种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一是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二是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未)计算产品成本;三是如果企业月未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三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分批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由于产品的批别大多是根据销货订单确定的,因此,这种方法又称订单法。成本核算对象是购买者事先订货或企业规定的产品批别。二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的,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三是由于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因此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通常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为考核和分析各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资料。
  分步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二是月未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三是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其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加工步骤。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成本核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生产步骤。其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了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也称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完成才能计算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反映方式,还可以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综合结转法是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直接材料”或专没的“半成品”项目综合列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由于各月所生产的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可以如同材料核算一样,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方法计算。  
  
   二、平行结转分法步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它是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第五节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
  
  实际工作中,一个企业的不同车间,一个车间的不同产品,由于其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因而,可以同时应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各个生产步骤、各种半成品、各个成本项目之间,由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也有可能把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第六节 产品成本分析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成本合计额的报表。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产品种类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二、产品总成本分析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层,它是通过将分析期的实际数同某些选定的基数进行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的基数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有计划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对比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2.构成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织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
  产品成本构成比率的计算公式列示如下。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和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生产成本表的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借此可确定全部产品和各种主要产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了解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二是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借此可以了解可比产品成本本期比上年的升降情况。

  三、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用量偏离标准,也称为数量差异,按计划价格计算。二是价格偏离标准,也称价格差异,按实际用量计算。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形成该差异的基本原因一是量差,是实际工时偏离计划工时,其差额按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二是价差,是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偏离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3.制造费用的分析
  产品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的分析,通常与计时工资制度下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相类似,先要分析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和每小时制造费用变动两因素对制造费用变动的影响,然后查明这两个因素变动的具体原因。主要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等。
  对比分析法下,通常将本月实际数与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揭示本月实际数与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之间的增减变化。
  构成比率法下,可以计算某项成本占制造费用合计数的构成比率,也可将制造费用分为与机器设备使用有关的成本(例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机物料消耗等,如果动力成本不专设成本项目,还应包括动力成本)、与机器设备使用无关的成本(例如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办公费等),以及非生产性损失等几类,分别计算其占制造费用合计数的构成比率,或将本期构成比率与本年计划和上年同期实际进行对比,揭示其差异和与上年同期的增减变化,分析其差异和增减变化是否合理。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基本要求]
  (一)掌握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
  (二)掌握事业单位净资产的内容
  (三)掌握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构成
  (四)熟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五)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声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掌位和其他类似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学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明显有别子企业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和其他信息需要。
  第二,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第三,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四,某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主要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购入固定资产记录“双分录”等。
  第五,会计报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月报的平衡等式通常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都属于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会计要素分类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相同,会计报表种类及主要项目也相同。因此,为简化起见,下面以事业单位会计为例,介绍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以及会计报表。

  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

  一、资产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是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一)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账核实,及时清算、催收。
  (三)存货
  存货是事业单位在业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或者为销售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材料、产成品等。其中,材料是事业单位库存的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产成品是指事业单位生产并已验收入库产品的实际成本(从事劳务活动的单位,其劳务成果可视同产成品核算)。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发出存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各种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毁损等报废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四)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记账。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记账。投资期内实际取得的利息、红利等各项投资收益,应当记入当期收入。转让债券取得的价款或者债券到期收回的本息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应当记入当期收入。
  事业单位购入国债,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到期兑付国债,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收到的国债本金,贷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收到的国债利息,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同时,按国债本金,借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五)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按照取得渠道的不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具体如下:
  1.购入、有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调拨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照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购入、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接受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至少每年盘点一次。盘亏、毁损或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出售等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支出后的净额,报经批准不需上缴的,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
  (六)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商誉等。事业单位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当予以合理摊销;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摊销。

  二、负债
  事业单位的负债是事业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缴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项负债应当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各种应付款项及应缴款项应当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一)借入款项
  借入款项是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其核算特点在于: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事业支出,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经营支出。
  (二)应缴款项
  应缴款项包括按财政部门规定应缴预算的资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款)、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相关税费(应交税金)等。
  (三)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及预收款项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等。

  第三节 净资产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一、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固定基金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增加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有关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减少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或有关科目。

  二、事业基金
  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内容。一般基金是事业单位滚存的结余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投资基金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占用的基金。投资基金应当按照时外投资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应当相等。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借记“结余分配”等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三、专用基金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住房基金等。
  (一)修购基金
  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支付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职工福利基金
  年终,事业单位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计提职工福利基金时,借记“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使用职工福利基金时,借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

  四、结余
  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一)事业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拔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
  期末结转时,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贷方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等科目借方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当将当年实现的事业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事业结余”科目无余额。
  (二)经营结余
  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期末结转时,将“经营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将“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等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年度终了,经营结余通常应当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三)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有所得税交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计提专用基金。进行上述分配后,结存的当年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年度终了,将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借记“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科目,贷记“结余分配”科目。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借记“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借记“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分配后,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借记“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第四节 收入和支出
  
  一、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盾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在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地区,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向事业单位支付财政拨款。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对于取得的经营收入,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即在提供劳务或者发出商品,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各项收入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二、支出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话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支出款项时予以确认,对于发生的经营支出,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在确认相关经营收入时结转对应的经营支出。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事业单位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当正确予以归集,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标准和规定的比例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进行合理分摊。

  第五节 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的组成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其中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2.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3.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
  4.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期间
  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年度决算)三种。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保证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会计报表必须经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月报通常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资产负债表年报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公式设置。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如下表所示。
                     资产负债表
  编表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 元

科目编码

资产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科目编码

负债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101

现金

 

 

20l

借入款项

 

 

102

银行存款

 

 

202

应付票据

 

 

105

应收票据

 

 

203

应付账款

 

 

106

应收账款

 

 

204

预收账款

 

 

108

预付账款

 

 

207

其他应付款

 

 

110

其他应收款

 

 

208

应缴预算款

 

 

115

材料

 

 

209

应缴财政专户款

 

 

116

产成品

 

 

210

应交税金

 

 

117

对外投资

 

 

 

负债合计

 

 

120

固定资产

 

 

 

 

 

 

124

无形资产

 

 

 

三、净资产类

 

 

 

资产合计

 

 

301

事业基金

 

 

 

 

 

 

 

其中一般基金

 

 

 

五、支出类

 

 

 

投资基金

 

 

501

拨出经费

 

 

302

固定基金

 

 

                                      续表

科目编码

资产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科目编码

负债部类

年初数

期末数

502

拨出专款

 

 

303

专用基金

 

 

503

专款支出

 

 

306

事业结余

 

 

504

事业支出

 

 

307

经营结余

 

 

505

经营支出

 

 

 

净资产合计

 

 

509

成本费用

 

 

 

 

 

 

512

销售税金

 

 

 

四、收入类

 

 

516

上缴上级支出

 

 

401

财政补助收入

 

 

517

对附属单位补助

 

 

403

上级补助收入

 

 

520

结转自筹基建

 

 

404

拨入专款

 

 

 

支出合计

 

 

405

事业收入

 

 

 

 

 

 

409

经营收入

 

 

 

 

 

 

412

附属单位缴款

 

 

 

 

 

 

413

其他收入

 

 

 

 

 

 

 

收入合计

 

 

 

 

 

 

 

 

 

 

 

资产部类总计

 

 

 

负债部类总计

 

 


  五、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内容组成,其等式为“收入-支出=结余”。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的基本格式如下表所示。
                   收入支出表
  编表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收入

支 出

结余

项 目

累计数

项 目

累计数

项 目

累计数

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事业收入
其中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拨出经费
上缴上级指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
  
事业支出
其中:财政补助支出
预算外资金支出
销售税金
  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结余
1.正常收入结余
2.收回以前年度事业
支出
  
  
  
  
  

  

小 计

 

小 计

 

经营收入
  

 

经营支出
销售税金

 

经营结余
以前年度经营亏损

  

小 计

 

小 计

 

(一)

拨入专款
  
  
  
  

 

拨出专款
专款支出
  
  
  

 

结余分配
1.应交所得税
2.提取专用基金
3.转入事业基金
4.其他

  

小 计

 

小 计

 

总 计

 

总 计

 

 

 

  
  
  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
  (四)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
  (五)掌握复利现值和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六)掌握年金现值、年金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七)掌握利率的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八)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
  (九)熟悉资产风险的衡量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特点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一)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
  1.投资活动
  投资是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投资可分为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两种。
  2.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后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为满足企业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因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也成为资金营运活动。
  3.筹资活动
  筹资是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  
  4.资金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的营运活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在补偿成本、缴纳税金后,还应依据有关法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
  (二)财务关系
  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上市公司中,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宗数量和股宗市场价格两方面所决定的。在股宗数量一定时,股宗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相关者利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个方面。
  (一)投资决策
  投资是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企业的投资决策,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
  项目投资是把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营业利润的投资。
  证券投资是把资金投放于金融性资产,以便获取股利或者利息收入的投资。
  2.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长期投资又称资本性投资。用于股票和债券的长期投资,在必要时可以出售变现,而较难以改变的是生产经营性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投资有时专指固定资产投资。
  短期投资是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短期投资又称为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产投资。
  (二)筹资决策
  筹资是筹集资金。筹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筹集多少资金。可供企业选择的资金来原有许多,我国习惯上称“资金渠道”。按不同的标志,它们分为:
  1.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
  权益资金是企业股东提供的资金。它不需要归还,筹资的风险小,但其期望的报酬率高。
  借入资金是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它要按期归还,有一定的风险,但其要求的报酬率比权益资金低。
  2.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长期资金是企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长期负债。
  短期资金一般是一年内要归还的短期借款。一般来说,短期资金的筹集应主要解决临时的资金需要。
  (三)股利分配决策
  股利分配是在公司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公司作为再投资。
  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第二节 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资金时间价值是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资金的时间价值来源于资金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后的价值增值。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也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润平均化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根据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理论,可以将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折算为其他时点的金额。
  
  二、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现值是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P。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的资金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F。
  现值和终值是一定量资金在前后两个不同时点上对应的价值,其差额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现实生活中计算利息时所称本金、本利和的概念相当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中的现值和终值,利率(用i表示)可视为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现值和终值对应的时点之间可以划分为n期(n≥1),相当于计息期。  
  (一)单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1.单利现值
  P=F/(1+n×i)
  其中,1/(1+n×i)为单利现值系数。
  2.单利终值
  F=P(1+n×i)
  其中,(1+n×i)为单利终值系数。
  (二)复利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复利计算方法是每经过一个计息期,要将该期所派生的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动计算,俗称“利滚利”。这里所说的计息期,是相邻两次计息的间隔,如年、月、日等。除非特别说明,计息期一般为一年。
  1.复利现值
  P=F/(1+i)n
  其中,1/(1+i) n 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n为计息期。
  2.复利终值
  F=P(1+i) n
  其中,(1+i) n 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n为计息期。
  (三)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的计算
  年金包括普通年金(后付年金)、即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形式。普通年金和即付年金是年金的基本形式,都是从第一期开始发生等额收付,两者的区别是普通年金发生在期末,而即付年金发生在期初。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是派生出来的年金。递延年金是从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才发生,而永续年金的收付期趋向于无穷大。
  在年金中,系列等额收付的间隔期间只需要满足“相等”的条件即可,间隔期间完全可以不是一年,例如每季末等额支付的债权利息也是年金。
  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已知年金A,求终值F)
     
  其中, 称为“年金终值系数”,记作(F/A,i,n),可直接查阅“年金终值系数表”。
  2.偿债基金的计算
  偿债基金是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形成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为使年金终值达到既定金额的年金数额(即已知终值F,求年金A)。在普通年金终值公式中解出A,这个A就是偿债基金。
     
  其中, 称为“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
  3.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已知年金A,求普通年金现值P。
  
  其中, 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可直接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
  4.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
  年资本回收额是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欠债务的金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普通年金现值P,求年金A。
  
  其中, 称为“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
  5.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
  即付年金的终值是把即付年金每个等额A都换算成第n期期末的数值,再来求和。
  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或 F=A[(F/A,i,n+1)一1]
  6.即付年金现值
  即付年金的现值就是把即付年金每个等额的A都换算成第一期期初的数值即第0期期末的数值,再求和。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就是已知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年金A,求现值P。
  P=A×[(P/A,i,n-1)+1]
  7.递延年金终值
  递延年金的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一样,只是要注意期数。
  F=A(F/A,i,n)
  其中,n表示的是A的个数,与递延期无关。
  8.递延年金现值
  Po=A×(F/A,i,n)×(P/F,i,m+n)
  9.永续年金的现值
  永续年金的现值可以看成是一个n无穷大后付年金的现值,则永续年金现值计算如下:
  P(n→∞)=A[1一(1+i) -n]/i=A/i
  当n趋向无穷大时,由于A、i都是有界量,(1+i)-n趋向无穷小,
  因此P(n→∞)=A[1一(1+i) -n]/i趋向A/i。
  
  三、利率的计算
  (一)复利计息方式下的利率计算
  复利计息方式下,利率与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已知现值(或者终值)系数,则可以通过内插法计算对应的利率。
  
  式中,所求利率为i,i对应的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为B,B1、B2为现值(或者终值)系数表中B相邻的系数,i1、i2为B1、B2对应的利率。
  1.若已知复利现值(或者终值)系数B以及期数n,可以查“复利现值(或者终值)系数表”,找出与已知复利现值(或者终值)系数最接近的两个系数及其对应的利率,按内插法公式计算利率。
  2.若已知年金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以及期数n,可以查“年金现值(或者终值)系数表”,找出与已知年金现值(或者终值)系数最接近的两个系数及其对应的利率,按内插法公式计算利率。
  3.永续年金的利率可以通过公式i=A/P计算。
  (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如果以“年”作为基本计息期,每年计算一次复利,这种情况下的年利率是名义利率。如果按照短于一年的计息期计算复利,并将全年利息额除以年初的本金,此时得到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关系如下:
  i=(1+r/m) m一l
  其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计息次数。
  
  第三节 风险与收益
  
  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
  资产的收益是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表述资产收益的方式:一是以绝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量,称为资产的收益额;二是以相对数表示的资产价值的增值率,称为资产的收益率或报酬率。
  资产的收益额通常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一定期限内资产的现金净收入;二是期末资产的价值(或市场价格)相对于期初价值(价格)的升值。前者多为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后者称为资本利得。
  资产的收益率通常是以百分比表示的,是资产增值量与期初资产价值(或价格)的比值,该收益率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利息(股息)的收益率;二是资本利得的收益率。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做特殊说明的话,资产的收益均指资产的年收益率。
  
  二、资产的风险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资产的风险是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
  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是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
  (一)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
  衡量风险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1.收益率的方差(σ2
  收益率方差是用来表示某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其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R)表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可用公式E(R) 来计算;Pi是第i种可能情况发生的概率;Ri是在第i种可能情况下该资产的收益率。
  2.收益率的标准差(σ)
  收益率标准差是反映了某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对其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指标。它等于方差的开方。
  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和方差都是以绝对数衡量某资产的全部风险,在预期收益率(即收益率的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或方差越大,风险越大;相反,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或方差越小,风险也越小。由于标准差或方差指标衡量的是风险的绝对大小,因而不适用于比较具有不同的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的风险。
  3.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V)
  标准离差率是收益率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也可称为变异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V=σ/E(R)
  标准离差率以相对数衡量资产的全部风险的大小,它表示每单位预期收益所包含的风险,即每一元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资产的相对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相对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可以用来比较具有不同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的风险。
  当不知道或者很难估计未来收益率发生的概率以及未来收益率的可能值时,可以利用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去近似地估算预期收益率及其标准差。其中预期收益率可利用算术平均法等来计算,标准差可以利用下列统计中的公式进行估算:
  
  其中,Ri表示数据样本中各期的收益率的历史数据; 是各历史数据的算术平均值;n表示样本中历史数据的个数。
  (二)风险控制对策
  1.规避风险
  当资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资产可能获得的收益予以抵销时,应当放弃该资产,以规避风险。
  2.减少风险
  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
  3.转移风险
  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资产,企业应以一定的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
  4.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三、风险偏好
  根据人们的效用函数的不同,可以按照其对风险的偏好分为风险回避者、风险追求者和风险中立者。
  (一)风险回避者
  风险回避者选择资产的态度是: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而对于具有同样风险的资产,则偏好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的资产。
  (二)风险追求者
  与风险回避者恰恰相反,风险追求者主动追求风险,喜欢收益的动荡胜于喜欢收益的稳定。他们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效用。
  (三)风险中立者
  风险中立者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