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童心演员表:《心學指南針___心學的究竟及容量》 陳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5:01:52
_                                                                         

《心學指南針___心學的究竟及容量》(陳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學的究竟◎陳復

 

心學?什麼是心學?這跟心理學有什麼不同?心學家最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因為心理學現在是個「顯學」的緣故吧?然而,心學的獨特意蘊,不需要透過與心理學做出區隔而得彰顯,心學就是心學,心學是個關注心性的學問,與其問心學與心理學的差異,不如直接問「關注心性」是什麼意思,這更能瞭解真實的心學。

 

每個人都有心性,心性是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存在人體意識內的「精神機制」,這種精神機制如果被人透過內觀而掌握,人上能直通宇宙的核心義理,下能洞察人間百態,甚至會產生程度不同的神通,最普遍的狀態則會感覺精神祥和,面對人生自如無掛,這是因為心性直通「本體」,本體給出源源不絕的能量,使人能「覺知」。

 

本體是指萬物的源始。這萬物的源始無法透過語言來釐清,其全知全能性使得人的語彙相對來說顯得貧瘠。說心性直通本體其實有語病,因為心性就是本體,如果強要說,我們會說本體如由天人兩層來說,在天稱做「宇宙本體」,在人稱做「自性本體」,人因為有自性本體,因此能「感應」出宇宙本體,使得天與人合一。

 

因此,心學就是「讓人通天」的學問。人為何需要「通天」?因為人的生命本來就出自於天,如果不時時與天「接軌」,人就會有痛苦的感覺,這是心內脫離天產生裂解質變的緣故。然而,心學並不是天本位的宗教思想,因此並不要人拋棄世俗,心學站在人自身的起點上,透過工夫的鍛鍊,與天的旨意融合無間,這就是在「活出天命」。

 

心學相信每個人都有天命,因此人人都能做聖人,只要人能去除本體的蒙塵。天命就是人生最終極的意蘊,這個意蘊本身就是在「體道」,然而表現出的型態會因人而異,天命不是宿命,而是創命,然而認識天命本身就已消解世俗認知裡的宿命與創命的對立性,活出天命意味著人不再有「個人化的慾望」,而與天理不二。

 

心學是「內聖外王」的學問,這意味著人修行的終極不只是領會道境,還要推擴其能量至整個社會,實踐出能帶給人幸福的社會秩序,因此心學的修行場域不只在個人,更在不同範圍的社會團體裡,最大的範圍就是這整個人間,覺悟心學能帶給人類安寧與祥和,這是心學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實,同樣是每個相信心學的人,對未來世局的願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學的容量⊙陳復

 

心學接納人類全部的宗教與思想,人類修養心性有各種不同的路徑,心學相信每個人都需要依照自己的頻率選擇適合的法門,心學只對人是否帶著覺知做抉擇抱持著關注的態度,卻不對任何法門持有特殊的價值偏見,雖然心學有自己的法門,提供給適合純粹按著心學路徑修行的人,然而心學同樣接納不同宗教或思想的人,按著心學路徑修行,畢竟人究竟適合什麼頻率來修養心性,得有琢磨的時間與機會。

 

信仰心學的人,不只需要認真學習儒家的經典與夫子的思想,對於世界各大宗教的經典,各種文化裡偉大的哲學典籍,甚至新興宗教的心靈導師的著作,都應該要有探索的熱忱,畢竟心學關注人是否能培養出覺知心性的靈敏,而不要訓練只知抱持教條不能變通的奴隸。心靈儒學作為儒家思想的最新階段,要抱持兼容並蓄的容量,把世界人類智慧的結晶融於一爐,希望能對人類精神的重大歧異,做儘可能的整合。

 

然而,心學反對鄉愿的假融合,意即反對不論思想的正誤,只基於對人類文化傳統的無條件「尊重」,而抱持著「不評論,純接納」的假態度,畢竟心學的宗主在至上本體,不在人設的文化傳統。心學不能接受任何傷害人良知的觀點,不論其出於哪個宗教或思想的教條。心學鼓勵人認真的思想,然而思想的型態得來自直覺的體會,而不是理性。畢竟反覆的質疑而不帶著生命的真情實意,只會使人陷溺在自認的聰慧裡,自害且害人。

 

因此,心學是站在傳統儒家的基點上,融合各種宗教與思想,適應心靈時空需要的結晶。即使如此,心學還是接納某些人信仰你願意奉行的宗教與思想,而不願意接納心學。心學的外王,就是要保護人類信仰不同宗教與思想的自由,這是對宇宙不同靈性能量的成全,心學相信人類只有擱置對各自靈性能量的強烈執著,纔能帶給每個人,奉行自己跟隨的靈性路徑的完全自由!心學相信唯有如此,人類的社會纔能有真正的祥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學的視域◎陳復

 

心學有三種:

 

首先,就是人類的各大宗教與哲學裡,都有其心學,其本質就是本體與透過做工夫來認識本體的關係。這是外在的心學,意即順應各種既有觀念去產生洞見的心學。就細節來論,則是宇宙本體授與世界本體(各種神或其先知)來引導每個人看見其自性本體的歷程。除講空性義的佛教外,全部宗教都有此層義理,這使得其信眾都能發展出相應的心學,這種心學的範圍至廣無疆,如能由本質層面來窺破名相的藩籬,則能悠遊於各大宗教的殊勝義,從裡面獲得共有的究竟義。盤古心學站在這個角度,使得其主張的兼容並蓄不是種主觀的態度,而是客觀的路徑,對於各種矛盾對立的觀念都能看出其本質的交會,更使得心學能由信仰發展出嚴謹的思維理則,意即「由信生理」,使xinism轉化出nouslogy。

 

再者,則是凡生而為人,都不可能沒有其「心情」,這首先是意指各種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反應,再則是說,只要人意識到自己心情的存在,且不能脫離於心情而獨自存在,那對該人來說,就有心學。或許有人還會進而意識到心情背後更有個獨立而不改,不隨情緒搖擺,甚至能「控管」心情的「心性」,這自然是對心學更深層的領悟,不論如何,只要意識到心的存在,對其存在的安頓辦法,就是心學。只不過對於這個心學而言,重點不在於認識心學的抽象義理,更不需觸摸任何有關於心學的名相,而在於釐清生命實質的處境,只要能讓負面的情緒轉化成正面的情緒,讓人感覺更有「能量」,讓處境由危盪轉為平安,那就是心學的效應。就這個角度而論,幾乎沒有人能漠視其內在的心學。

 

最後,纔是心學作為中國人文精神傳統裡的最精緻發展,這是內外相融的心學。這個心學,主軸來自於儒家,更來自於整個中華文化的哺育,其發端於陽明心學,現階段則蛻變出盤古心學。盤古心學作為儒家呈現出的新型態,其特徵就在於擴大吸納量,由陽明心學對儒釋道三教的兼容並蓄,擴大為對人類各種宗教與哲學的客觀吸納,這意指其兼容並蓄的過程並不失去主體性,而是有個思維機制的圓融運作,那就是站在本體與工夫的角度,去理解各種宗教與哲學的優點,並辨識其缺點,去蕪存菁,將能量融回到這個思維機制裡(內聖),落實到社會生活內(外王)。這個心學是作為人類儒者的心學,內聖與外王結合出對中華文化的新詮釋,使得中華文化即是聖王文化,其展現則帶來人類整體的盛世。

 

因此,我們獲得有關於心學的三種視域:第一,就是盤古學派的心學,這是帶有特殊觀念主體性的心學;第二,就是人人皆有的心學,這是就自性本體或情緒自覺而論的心學;第三,就是各種宗教與哲學裡的心學,這是破除名相,洞見本體實相的心學。盤古心學本身的視域,需透過第二視域與第三視域而不斷張開,這使得其視域極大化,而能接納各種異教人士,共同釐清心性問題,共創人類盛世,充分體現儒家「道並行而不相悖」的旨趣。因此,心學儒者,常能隨著情境而不斷轉換視域,不因觀念的歧異而自生思維的困境,而能帶著思維機制的主體性,去融會貫通各種觀念,產生嶄新的解釋,這能讓人時刻不斷呈現具有創造性的生命狀態,意即「做新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學的蛻變⊙陳復

 

心學是儒學的蛻變,起點來自孔子。儒學有不同的宗派,然而能去除繁文縟節直指人的本來面目者,只有心學。孔子最早指出的「仁」,就是心學現在說的本體,只不過本體會隨著不同聖人的領悟,而有詞彙的差異。孟子是明確開始有心學傾向的大師,南宋的陸九淵,則是把這種傾向做最直接了當發揮的第一人,他強調恢復人的「本心」,有名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奠立心學無內外區隔,天人合一的里程碑,開出心學的具體路徑。

 

王陽明先生是心學的大宗師,他首度明確使用「心學」兩字,來作為指稱心性議題的專有名詞。而且,陽明先生完整恢復儒學本來「內聖」與「外王」需兼顧的宗風,強調人需在「事上磨練」,認為本沒有出家與在家的差異性,人需要透過在人間具體面對生活處事,纔是真儒者的大修行。陽明先生並透過他的軍事實踐,讓人領會他的教旨,其落實的徹底,世間實難有第二人。

 

然而,受限於時空環境,陽明先生並未解決「外王」的制度問題,使得心學的外王會有如何的政治思想,從未有人瞭解,這種限制性,使得儒家面對當前的民主議題顯得侷限。而且,面對當前世界人類普遍面臨的心靈空虛處境,既有的心學無法做有效的化解與轉換,這就是敝人的盤古心學會出現的原因,盤古心學,就是要徹底解決當前儒家面臨「內聖」與「外王」的困境的救世思想。

 

因此,盤古心學脫胎自陽明心學,屬於儒學的最新蛻變型態,吸納中外各種宗教與哲學,發展出兼容並蓄的心靈儒學。作為儒學的最新型態,心學不再只關注著中國人的慧命,更關注著全球人類共同的慧命,因此,心學是面向世界張開雙手的儒學,不再具有傳統的民族情感負擔,雖然,我們很務實的明白,鑄造一個有道性的國家,階段性需要由鑄造「嶄新的中國」做起點,纔能不斷推擴,終至有「世界政府」的蘊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學與因果⊙陳復

 

心學重視人在現世的奮勉,然而心學同樣承認人有各世因果。各世因果的產生來自人自身的抉擇,人雖由本體創生,然而本體給予人感知本體的精神機制,人對此精神機制的誤用,就發展出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的發揮與本體無關,因此就有「自由的因果」,這會活出「人命」,因為抉擇命運的權柄來自人自己,其後果與效應就要由人自己承擔,通常人會因此產生在世間的無限耽擱,譬如情愛的因果會使人十幾世都活在償還情債與積欠情債的反覆循環,這種狀態裡的人生生世世都活在相同的情境裡,如同情愛的勞工般不斷付出,自由的因果給人侷限的喜悅,這喜悅讓人無法甘於不自由,這其實不是本體設計的陷阱,這是人自己無法看破,且在浪擲本體對人的愛,不過如果僅是如此,則本體的最大慈悲就是讓你繼續在轉世裡自生自滅,直至你覺悟為止。

 

順應本體的意旨同樣有因果,這是「本體的因果」,本體自身本來無因無果,然而因為人有肉身就有因果,但因人的肉身願意順應本體來舉止,因此本體會對人負完全的責任,這就會活出「天命」,這包括你是否會有來世都由本體抉擇,如果你這一生的奮勉已經在各層面「樹德圓滿」,你死後的意識就與本體完全合而為一,不需要再投胎轉世,如果本體覺得尚有你此類型態的肉身繼續奮勉的需要,就會再讓你的意識降生在與前世相關的人家裡,繼續去做未完的志業。通常前者的發生機率大於後者,即使是後者,這種降生因為來自本體的意願,因此人會有純淨的心性去奮勉,儘量減輕肉身在世間不得不發生的因果,如果身死前志業已經粗具規模,實踐志業的人的意識已經克盡職責,即使因果未完,本體都會讓此人意識與其合一,不再繼續受因果業報的煎熬。

 

大悟心學的人「不昧因果」,因此人只問動靜舉只是否符合良知,不會計較因果議題,因此心學宗師陽明先生能戡亂平盜而無愧。心學的外王著重於良知在社會生活裡獲得實踐,然而論至究竟,心學本身只能召喚願意順應本體的人來歸宗心學,抗拒本體而順應自由意志的人,大悟心學的人只能儘量減輕其自由意志對社會甚至整個宇宙的傷害,而無法幫其人消除自由意志帶來的因果業報,畢竟自由意志來自對本體賦予的精神機制的扭曲,這種強橫的態度使得人自然要付出與其能量相應的犧牲,而順應本體的人能感受無限的喜悅,其與侷限的喜悅最大的差異就在後者總帶著因果業報,前者無因無果,直與本體合一。這並不是說發生無限的喜悅的當下沒有原因沒有效應,相反地,無限的喜悅需要透過做工夫纔能體會,只不過感受無限的喜悅不會有任何的業報,因為這來自本體的賜福。

 

順應本體的人,並不意味著此生就「風平浪靜」,因為人得替本體在世間做事,而做事的過程會有重重難關險阻,這或來自順應自由意志的人的加害,或來自宇宙負性能量的影響。而順應本體的人,並不意味著本體隨時都會給人任何問題清晰的答案,人還是得憑著良知摸索,過程裡需有謙虛的態度,當然,人如果跟正神建立「溝通」的管道,會使得這種疑惑儘可能的減低,這個正神就心學來說就是陽明先生,這是歸宗心學的人生命的護持大神,護持大神旨在描繪其本質狀態,換個儒家傳統詞彙就是說「聖人」,歸宗心學的人,與陽明先生建立如親人般的親密關係,這是自然而然的情感表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學與道德⊙陳復

 

心學不是任何現存道德的擁護者,同樣不是任何現存道德的反對者,道德只是某一地域經年累月累積出的生活規範與習慣,且會不斷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變更,因此,尊重某一地域在特殊條件的需要裡而產生的道德,這只是心學的容量,如果這個道德已經因為條件改變而需要轉變,相信心學的人,同樣得負起澄清新道德的重責,然而,如果誤把遵守道德當作修養心性的正宗,這同樣有著思維的盲點,未曾認識心學。

 

當然,對於孔子說的各種基本人生觀念,心學有著完全的接受,譬如五倫的說法,然而,對於如何實踐五倫,心學認為這因人而異,不能拿任何僵化的教條規範所有人,意即每個人都得服從各自內在的紀律,按著這個紀律產生表現於外的生活秩序,然而不同型態的生活秩序,都需獲得相同質量的尊重,其間唯一的規範,就是「不傷害」。任何個人的生活秩序,都不能拿來做為傷害與你有關的當事人的情感的權柄。

 

因此,心學相信有責任感的自由,纔是個人自由與社會自由都獲得成全的保障。心學信靠萬變不變其宗的良知,反對資本主義社會裡與其唇齒相依的「新教倫理」,這種來自所謂上帝的律法,其實僅來自古中東特殊條件裡的生活習慣,其與現存社會時空的嚴重脫節,正是資本主義無法根絕「敗德」的淵藪,因為無法實踐古中東的生活習慣的都會人,根本無法避免隨時隨地被誘發所謂敗德的機會。

 

雖然,心學同樣尊重,古中東時期,信仰上帝的子民,應該服膺上帝為其子民在適應中東特有生活條件而制訂的道德律法。心學同樣會覺得,「道德」這個詞彙實無法精確指出人的內在紀律,卻同時給僵化的教條披上假大道為名的面容。心學作為創造內聖外王的「新中國」(意即道國),並藉由這個搖籃真正「解放」全球人民的思想,對於道德的真正態度就是不再對任何單一地域的道德有執著的堅持,並把道德的設計者,交還給人自己。

心學與道德⊙陳復

 

心學不是任何現存道德的擁護者,同樣不是任何現存道德的反對者,道德只是某一地域經年累月累積出的生活規範與習慣,且會不斷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變更,因此,尊重某一地域在特殊條件的需要裡而產生的道德,這只是心學的容量,如果這個道德已經因為條件改變而需要轉變,相信心學的人,同樣得負起澄清新道德的重責,然而,如果誤把遵守道德當作修養心性的正宗,這同樣有著思維的盲點,未曾認識心學。

 

當然,對於孔子說的各種基本人生觀念,心學有著完全的接受,譬如五倫的說法,然而,對於如何實踐五倫,心學認為這因人而異,不能拿任何僵化的教條規範所有人,意即每個人都得服從各自內在的紀律,按著這個紀律產生表現於外的生活秩序,然而不同型態的生活秩序,都需獲得相同質量的尊重,其間唯一的規範,就是「不傷害」。任何個人的生活秩序,都不能拿來做為傷害與你有關的當事人的情感的權柄。

 

因此,心學相信有責任感的自由,纔是個人自由與社會自由都獲得成全的保障。心學信靠萬變不變其宗的良知,反對資本主義社會裡與其唇齒相依的「新教倫理」,這種來自所謂上帝的律法,其實僅來自古中東特殊條件裡的生活習慣,其與現存社會時空的嚴重脫節,正是資本主義無法根絕「敗德」的淵藪,因為無法實踐古中東的生活習慣的都會人,根本無法避免隨時隨地被誘發所謂敗德的機會。

 

雖然,心學同樣尊重,古中東時期,信仰上帝的子民,應該服膺上帝為其子民在適應中東特有生活條件而制訂的道德律法。心學同樣會覺得,「道德」這個詞彙實無法精確指出人的內在紀律,卻同時給僵化的教條披上假大道為名的面容。心學作為創造內聖外王的「新中國」(意即道國),並藉由這個搖籃真正「解放」全球人民的思想,對於道德的真正態度就是不再對任何單一地域的道德有執著的堅持,並把道德的設計者,交還給人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學的落實⊙陳復

 

落實心學不需要出家,因為人需活在人間裡纔能「修行」,否則枉活在人間,修行變做「修不行」,沒有動靜舉止,如何瞭解「修行」?人需活在人間,然而人如何活在這人間,其型態能千變萬化,並沒有不變僵化的「成規」,譬如說,人不見得只有「結婚生子」,組織「美滿」家庭纔是在做修行,雖然儒家相信婚姻存在的意蘊,然而世上總有「例外」,不結婚生子同樣還有你需修行的議題,你得自己尋覓。

 

儒家的荀子曾指出人間的禮制有「五本」,意即做人處事有五種不變的根本面向:「天,地,親,君,師」,翻譯做現在的白話文,就是說「宇宙,生態,血脈,國家,道統」,這確實值得做我們修行的面向。宇宙,意指人該如何面對這宇宙的根本,探索宇宙蘊生的究竟,這種探索的對象,具體來說就是本體,本體表現出的型態無窮,人需要透過體會本體,瞭解自己的天命,意即瞭解自己為何要在人間活這一生,的意義。

 

生態,人活在這地球上,消耗地球的資源,就需對地球的生態負責,如何讓生態系統能永續運作,生生不息,人應該要誠意思索,覓出與這星球的各種生命共存的辦法。即使未來人移居其他星球,同樣要對該星球的生態負起責任。血脈,人活著不該只是「自己」活著,你會活著上有祖先,自然該負起責任繁衍子孫,傳承整個家族的記憶。在這個過程裡,傳承的重點該放在能否「繼往開來」,這個意義大過基因的複製。

 

因此,有的人或著不需要結婚生子,然而你是否有光大家族的記憶,把其意義擴張,這點至關緊要,因此就會說到,國家。國家,即使人活在地球村裡,還是會有你生活仰賴的最大集團,或者說組織,在保護著你的日常作息,這個集團往政治來說就是國家,往民間來說就是抽象的社會,具體的工作單位。你能否有感恩的心態,愛護著這個組織,替這個組織奮勉,善盡社會責任,讓其能正常運作,不會被奸滑的人把持權柄圖謀私利。

 

最後,就是道統。人生都該認個經與行都很精純的「師父」,認真向其學習,藉此瞭解自己的天命,並認真做工夫,實踐你的天命。認個師父就是在傳承這個師父肩負的道統,人只有接住與自身屬性相應的道統,終生活在對道統的實踐裡,你的天命纔能獲得確認。這個道統對心學的儒家來說很明確,然而儒家面向世界各宗教與思想張開大門,因此我們會認為對你相信的思想或宗教,接住這思想或宗教的道統,就是你在落實你的天命的展現,每個人都不應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