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减速机品牌:我谈基层工作“难”与“不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15:03
我谈基层工作“难”与“不难”

汗水洒春秋,苦中亦有甜。回顾这段时间的基层工作,虽然只有短短数月,但其收获颇为丰硕。这些宝贵的工作经历无疑将在成为我今后的工作的实践基础和经验来源。
这几个月的基层工作我的感受是:基层工作确实很难,但只要处理好工作关系、把握好工作原则、运用好办事方法,开展基层工作便会轻松很多。
基层工作难,到底难在哪?
(一)基层工作难,难在利益分配。毋庸置疑,基层工作就是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工作。它面对的是成百上千农户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而农户彼此之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交集,进而形成复杂、辐射面广、种类多的矛盾网,这些矛盾会因为时间、区域的不同而所侧重。在这几个月中,基层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确权、街道整改、待遇保障、民众纠纷、水利排灌等方面。总结到一点上来,这些矛盾与问题都围绕着个人与集体利益或群众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合情、合理、合民意地处理各种利益分配问题是基层工作的第一个难。
(二)部分机关干部消极怠工,工作任务难完成。乡镇机关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政策的上传下达与主要执行者,其作用不言而喻。科学管理,关健在人。长期以来,乡镇在管理干部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一些同志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心浮气躁、纪律涣散、敷衍塞责都暴露出我们在管人、用人、留人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造成机关干部的消极懈怠,工作任务难完成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分工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责任的流转与扩散。政府工作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工作性质不同,政府工作又被分为多条线路。由于各条线上的情况不同,所以在分工时应综合权衡工作量、难度、时间、工作、工作者性别、工作者特长等因素,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有效。倘若在分工方面疏忽大意,必然会导致有的机关干部辛苦劳碌,不满、怨恨情绪蔓延;有的则整日悠闲,滋生懒惰性情。
2、干部待遇得不到保障。乡政财政困难、资金管理运营不合理以及历史遗留债务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的发放。“干了也白干,反正没什么钱”成为大部分干部们工作时的心态,这使得本来难的基层工作上,变得难上加难。
3、权限不足,非党委班子成员难做主。一般机关干部在处理日常工作时,由于受手中权限限制,导致事无巨细层层上报请示,不仅影响了办事效率,也削弱了一般干部的干事积极性,阻碍了机关干部工作能力的发挥与发展。
4、奖惩不分明。“内行没有外行得信赖,老实不如钻营的提拔快、敬业的没有忽悠的更豪迈”虽然这首打油诗以偏概全的思想过于表面和极端,但从某种层面上反应了部分干部们对奖惩不公存在着“干没干事一个样”的心态,其影响十分严重。
5、学习氛围不浓、干部素质得不到提高。由于上述主要原因导致基层干部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氛围不浓。这里的学习不单是指理论知识的书本学习,它还包括工作方法、处事原则等方面的完善、提高。社会在发展,群众也在进步,如果干部们不注重学习的积累,在遇到新问题时采取老办法,往往不能及时、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
(三)基层工作难,难在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在乡财政困难、历史债务累累、资金运营不善、贪污腐败等多种原因下,年初计划的经费还没到年底就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另外,大量停职留薪人员外出,但基本工资照发,财政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剧了乡镇财政的赤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活动经费的有效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是否完成以及完成质量的优劣程度。比如4月份的民间民俗文化普查工作,要完成普查任务,初步预算在三千元左右,而这三千元的花费由各级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像这种不可预见开支无法在年初财政预算中体现,但乡镇领导班子为完成任务不得不紧缩有些必要开支来应付上级检查,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基层工作环境难留人。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人,一个好的工作团队往往能使工作事半功倍。然而,在社会急剧的发展下,乡镇政府基层工作环境却不见明显改善,工作环境的坚苦,工作外8小时的生活单调乏味,机关食宿条件恶劣导致出现大量干部出现“走读”现象,平时工作的情形往往是星期一开了朝会就走,星期五来开会,开完会又走。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工作成绩自然出不来。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基层工作难开展的一些个人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在看待任何事物时都要有辩证的思维。基层工作确实很难,但它也给了我们加强学习的动力以及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操作中如能把握好工作原则,运用好办事方法,处理好工作关系,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基层工作也会变得不难。笔者认为开展基层工作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科学管理,分工明确,确保干部工作有热情
1、明确态度、合理分工、细化工作责任。要建立建全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的制度,做到物尽用,人尽其力,避免因工作范围模糊而导致工作责任的扩散和流转。如在“计生”、“办公室”、“综治”、“农业”等统计量大、工作内容繁杂的工作线上,应投入相对较多的人力物力,配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同志形成能力互补。而在“食品安全”、“基层工会”、“安全生产”等乡镇工作任务相对较小的工作线上,可以让相关干部兼职,既不影响其工作也不会增加人力成本。
2、确保干部待遇及时到位。干部待遇得不到保障是干部工作丧失热情的根本原因。要坚持把干部的待遇落实到位做为乡镇凝聚人心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财政下拔工资及时发放到位,不扣不卡不拿;严格财务支出管理,严惩挪用、贪污、抵押工资的违法行为。要让干部开展工作无后顾这忧。
3、放手放权,不做“家长”做“榜样”。班子成员应适当下放一些权利,让干部在各自线上处理问题当得家、做得主,让干部工作上有事业感、成就感。对能顺利完成的工作的干部应及时给予肯定,对难完成起来有难度的工作应给予支持,共同商议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广大干部在工作上有一种受尊敬、有成就的感受,不做他们的“家长”。此外,还要积极做好“榜样”,各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一把手”在处理问题时要积极主动,面临错误时勇于担当,带头处理好各项工作。营造出一种“众人划船齐桨勇”的氛围,班子成员掌好舵,机关干部齐“划桨”。
(二)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对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奖惩有力到位。坚持 “三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在考核与评价干部时不仅要看工作实效,还应综合考虑其工作态度、工作时间、工作出勤率、工作自评、民意测评、党内测评等多方因素来评价、考核、奖惩干部。此外,还应把“德才兼备”作为考量干部功过是非的准则,并以此作为干部任用、提拔的重要条件。
(三)坚持“原则”加“情感”来处理基层工作
学习和借鉴处理重大事件的正确应对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要让我们的干部学会和群众“掏心窝子”。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理解他们的苦楚。当群众对国家政策出现曲解时,应耐心解释;如群众要求确实不合乡情民情无法达到时,应向群众耐心解释乡镇工作的困难,请求群众的理解,尽最大可能帮助群众。这种“感同身受”的工作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基层工作期间,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老伯隔三差五的来政府上访,他所反映的问题是涉及到十几年前土地改渔池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当事人已无法联系,村支书也已经换了二届,处理问题根本无从下手。在老伯上访那段时间,我们干部始终坚持微笑面对,端茶倒水,认真倾听老伯的诉说,肯定老伯上访的理由并向其解释因人员的易动而导致问题的处理难度,最后承诺在最大范围内为他争取利益。经过多次的来访,这位群众很受感动,主动放弃了上访。坚持原则,学会理解、宽容与群众“掏心窝”能使我们在处理基层矛盾时水到渠成。
(四)严格财务管理,规范报销制度,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要结合乡镇实际,严格财务的支出与报销,控制好经费的使用,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一是要严把财务审计关。乡镇农经站坚持每月一次对乡镇财务进行审计,严禁白条入账,未加盖镇“财务审讫”印章的发票一律不得入账。二是严把财务作账关。坚持每月做一次账,做账前所有票据经主要班子领导成员审签后,由镇农村财务审计领导小组检查收支票据是否合格,凡不合格票据一律不得入帐。 三是严把乡镇财务公开关。村里所有财务经机关干部理财小组讨论后,向全体机关干部和群众公开,乡镇的重大事务、粮食直补、救灾救济、农机补贴、生育情况、发展新党员等情况必须及时向群众公开,县级信访办可采取不定期对乡镇进行检查以督促各乡镇作好此项工作。四是严把财务管理关。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乡镇开支,必须经党委书记或镇长同意,对2000元以上的一次性财政支出要经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对5000元以上的财政支出要请示相关上级领导同意。乡镇书记、乡镇长、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员。
(五)加强干部党性修养与理论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党的各项政策理论的宣讲与学习,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鼓励干部们多写日志,多做总结,对于写得好、写得实的文章应公开发表,给予奖励,其他党员干部可在集中学习时间共同分享,互相进步,既可以丰富学习形式,又可起到激励促进作用,形成爱学好学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是我对基层工作的一些看法。这些观点、看法难免片面有失偏颇,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笔者相信,平凡的基层工作亦能铸就辉煌,暴露出来的问题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也只有大家共同拓展思路、进良言、直截了当提意见,出谋划策抓整改,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永不衰竭。

(三)基层工作难,难在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在乡财政困难、历史债务累累、资金运营不善、贪污腐败等多种原因下,年初计划的经费还没到年底就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另外,大量停职留薪人员外出,但基本工资照发,财政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剧了乡镇财政的赤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活动经费的有效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是否完成以及完成质量的优劣程度。比如4月份的民间民俗文化普查工作,要完成普查任务,初步预算在三千元左右,而这三千元的花费由各级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像这种不可预见开支无法在年初财政预算中体现,但乡镇领导班子为完成任务不得不紧缩有些必要开支来应付上级检查,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基层工作环境难留人。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人,一个好的工作团队往往能使工作事半功倍。然而,在社会急剧的发展下,乡镇政府基层工作环境却不见明显改善,工作环境的坚苦,工作外8小时的生活单调乏味,机关食宿条件恶劣导致出现大量干部出现“走读”现象,平时工作的情形往往是星期一开了朝会就走,星期五来开会,开完会又走。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工作成绩自然出不来。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基层工作难开展的一些个人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在看待任何事物时都要有辩证的思维。基层工作确实很难,但它也给了我们加强学习的动力以及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操作中如能把握好工作原则,运用好办事方法,处理好工作关系,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基层工作也会变得不难。笔者认为开展基层工作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科学管理,分工明确,确保干部工作有热情
1、明确态度、合理分工、细化工作责任。要建立建全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的制度,做到物尽用,人尽其力,避免因工作范围模糊而导致工作责任的扩散和流转。如在“计生”、“办公室”、“综治”、“农业”等统计量大、工作内容繁杂的工作线上,应投入相对较多的人力物力,配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同志形成能力互补。而在“食品安全”、“基层工会”、“安全生产”等乡镇工作任务相对较小的工作线上,可以让相关干部兼职,既不影响其工作也不会增加人力成本。
2、确保干部待遇及时到位。干部待遇得不到保障是干部工作丧失热情的根本原因。要坚持把干部的待遇落实到位做为乡镇凝聚人心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财政下拔工资及时发放到位,不扣不卡不拿;严格财务支出管理,严惩挪用、贪污、抵押工资的违法行为。要让干部开展工作无后顾这忧。
3、放手放权,不做“家长”做“榜样”。班子成员应适当下放一些权利,让干部在各自线上处理问题当得家、做得主,让干部工作上有事业感、成就感。对能顺利完成的工作的干部应及时给予肯定,对难完成起来有难度的工作应给予支持,共同商议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广大干部在工作上有一种受尊敬、有成就的感受,不做他们的“家长”。此外,还要积极做好“榜样”,各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一把手”在处理问题时要积极主动,面临错误时勇于担当,带头处理好各项工作。营造出一种“众人划船齐桨勇”的氛围,班子成员掌好舵,机关干部齐“划桨”。
(二)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对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奖惩有力到位。坚持 “三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在考核与评价干部时不仅要看工作实效,还应综合考虑其工作态度、工作时间、工作出勤率、工作自评、民意测评、党内测评等多方因素来评价、考核、奖惩干部。此外,还应把“德才兼备”作为考量干部功过是非的准则,并以此作为干部任用、提拔的重要条件。
(三)坚持“原则”加“情感”来处理基层工作
学习和借鉴处理重大事件的正确应对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要让我们的干部学会和群众“掏心窝子”。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理解他们的苦楚。当群众对国家政策出现曲解时,应耐心解释;如群众要求确实不合乡情民情无法达到时,应向群众耐心解释乡镇工作的困难,请求群众的理解,尽最大可能帮助群众。这种“感同身受”的工作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基层工作期间,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老伯隔三差五的来政府上访,他所反映的问题是涉及到十几年前土地改渔池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当事人已无法联系,村支书也已经换了二届,处理问题根本无从下手。在老伯上访那段时间,我们干部始终坚持微笑面对,端茶倒水,认真倾听老伯的诉说,肯定老伯上访的理由并向其解释因人员的易动而导致问题的处理难度,最后承诺在最大范围内为他争取利益。经过多次的来访,这位群众很受感动,主动放弃了上访。坚持原则,学会理解、宽容与群众“掏心窝”能使我们在处理基层矛盾时水到渠成。
(四)严格财务管理,规范报销制度,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要结合乡镇实际,严格财务的支出与报销,控制好经费的使用,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一是要严把财务审计关。乡镇农经站坚持每月一次对乡镇财务进行审计,严禁白条入账,未加盖镇“财务审讫”印章的发票一律不得入账。二是严把财务作账关。坚持每月做一次账,做账前所有票据经主要班子领导成员审签后,由镇农村财务审计领导小组检查收支票据是否合格,凡不合格票据一律不得入帐。 三是严把乡镇财务公开关。村里所有财务经机关干部理财小组讨论后,向全体机关干部和群众公开,乡镇的重大事务、粮食直补、救灾救济、农机补贴、生育情况、发展新党员等情况必须及时向群众公开,县级信访办可采取不定期对乡镇进行检查以督促各乡镇作好此项工作。四是严把财务管理关。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乡镇开支,必须经党委书记或镇长同意,对2000元以上的一次性财政支出要经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对5000元以上的财政支出要请示相关上级领导同意。乡镇书记、乡镇长、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员。
(五)加强干部党性修养与理论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党的各项政策理论的宣讲与学习,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鼓励干部们多写日志,多做总结,对于写得好、写得实的文章应公开发表,给予奖励,其他党员干部可在集中学习时间共同分享,互相进步,既可以丰富学习形式,又可起到激励促进作用,形成爱学好学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是我对基层工作的一些看法。这些观点、看法难免片面有失偏颇,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笔者相信,平凡的基层工作亦能铸就辉煌,暴露出来的问题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也只有大家共同拓展思路、进良言、直截了当提意见,出谋划策抓整改,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永不衰竭。
青年干部在乡镇基层工作之浅谈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我们党直接面向农村的关键层次,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群众当中,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管理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双重重任,是农村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农村基层干部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培养造就青年干部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如何培养造就青年干部,乡镇农村为培养青年干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培养青年干部的摇篮。
近年来各省每年都举行公务员招录考试,每年有大量的优秀青年通过层层考核,进入乡镇基层工作,为乡镇公务员组织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朝气和活力。那么青年干部如何从学生向合格的基层干部转变,进行零适应?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豪情满怀,踌躇满志,大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基层农村工作中绰绰有余,其实不然,理论知识和实际中的基层工作是有很大差别的。于是工作无法适应,一时难以度过角色转换的适应期。
一、心理上不适应,大学生刚走出校门,一身书生气,无法脱离书生思维,想事情简单、片面,没有大局观。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遇到困难就想临阵脱逃,不敢去面对,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大学生眼高手低,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有些老同志学历低,不屑于去向老同志学习。
二、环境上不适应,大多新来的公务员都是从学生出身,直接从校门到机关门。在学校读书期间已经适应了都市生活,来到乡镇,没有灯红酒绿的场景,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终日陪伴的是狭窄的街道,泥泞的乡间小道,工作时都是与忠厚朴实农民打交道,乡镇基层艰苦的工作条件与想象中的公务员工作落差太大,生活的条件与都市相比犹如天壤之别,失落感油然而生。
三、生活上不适应,都市校园生活,一日三餐准时准点,周末逛街,上网吧玩游戏,在幽静的公园约会,既规律又浪漫。来到偏僻的乡村小镇,一条狭窄的小街10分钟就走完,没有公园,没有网吧,每天早起晚归。有时到乡村工作忙到下午两三点都还吃不上饭,回到乡镇机关食堂已经关了门,到了周末食堂不开火,只好陪伴“康师傅”。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那繁星点点,思前想后问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此时热情没有了,豪言壮语不见了,孤独、寂寞、空虚缠绕心头。
四、工作上的不适应。初来乍到他们工作无从着手,起草文书材料无法动笔,下基层办事不知头绪,整理档案前后顺序颠倒,编写档案文书页码前后不一致。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使得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青年干部如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因此必须找准自身工作定位,进行角色转换,培养良好的作风,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公务员。在农村基层工作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从小事做起。从做好每一件事情、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做起,做到“三懂三会”, 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化解纠纷技巧;会排查纠纷化解矛盾、会宣传政策法律、会帮助服务群众。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注重工作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尽力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经得起风雨。要通过农村基层的实践锻炼增长见识,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受得住各种打击,对待挫折要有勇气面对,接受教训,从头再来。对待荣誉不能骄傲,只有持平常心态,才能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
三、守得住清苦。工作中,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工作态度要端正,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就不就低。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为群众搞好服务,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处事正派。大学生在基层工作,与他们交往的人很多,其中既有上级领导,也有农村干部及基层群众。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到群众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给自己营造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为农村基层干部鼓与呼

湖南省常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 平
2009年10月29日17:0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各级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特别是去年常德市出台了4号文件,对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作出制度安排,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提升了信心,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村发展稳定得到了改善。总体上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基本稳定,条件逐步改善,素质明显提高,保障得到增强、运行比较正常。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运转经费不足,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待遇偏低、有后顾之忧,阵地建设比较滞后,基层干部身份难改变、政治无出路,乡村债务包袱重,基层干部观念滞后、能力欠缺,部分基层服务站所线断、网破、人散。

  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抓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甚至整个农村工作的第一着力点。抓好了这支队伍,整个农村工作就活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要落实的重大实事、要建立的重大体制机制来抓:

  以更加宽阔的视野选拔基层干部。选拔乡镇干部,应坚持考试录用公务员为主渠道,根据实际需要,按乡镇空缺编制的一定比例,大幅度增加选调生、选拔生和从优秀村主干中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名额,使一大批年轻干部从基层成长,从基层起步。对村干部要进一步拓宽进口、畅通出口,坚持从农村各类优秀人才中精心挑选、定向培养,当前主要在三种群体中加大选拔培养力度。一是在农村经济能人中挑选培养。建立农村经济能人档案,挑选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组织能力较强的进行重点培养,不是党员的先发展为党员,是党员的可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特别优秀的作为村支部书记培养。二是在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培养。继续开展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本地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业绩突出、群众普遍认可、自己愿意留下来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再优先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对到村任职3年以上、表现比较突出的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单位空缺编制后,可以免试定向聘用。三是在外出务工青年中挑选培养。把在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作为发展农村党员、培养村干部的重要渠道。同时,鼓励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离岗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村、工作薄弱村任职。

  以分级集中的手段培训基层干部。实施对基层干部的全面培训,建立三个方面的培训机制:一是分级培训制度。把乡、村干部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规划,区县(市)要制定乡、村干部培训年度计划,分级负责、抓好落实。市里每年培训100名乡镇党政正职、100名示范点村党组织书记。区县(市)委轮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党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二是学历教育机制。大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在职学历教育,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现有村级班子成员中至少有一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逐步到45岁以下村干部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学历教育的,给予一定学费补贴。三是挂职锻炼机制。每年安排一批乡镇干部到市直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一批乡镇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相对落后村、复杂村实践锻炼,组织一批村主干到市内外先进村学习锻炼。

  以比较稳定的待遇留住基层干部。重点是提高、落实村干部待遇,解决后顾之忧。一是建立村干部工资待遇体系。现阶段,村干部基本成为公益性全职服务人员,应当视为国家工作人员确定工资报酬,纳入县级财政保障,实行打卡发放。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核定职数的其他村干部基本报酬标准,可按1∶0.9∶0.7比例适当拉开差距,确定基本报酬。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待遇,应适当高于本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可初步确定为平均收入水平的1.5倍左右。二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并积极探索建立其他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办法,保险费用可由村、个人各负担一定比例。还可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离职补贴等制度。三是完善离职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制度。进一步扩大政策普惠面,提高标准、扩大对象,对未参加养老保险,连续任职一定年限的村主干,按其任职年限每年给予一定生活困难补助。

  以相对优厚的条件吸引基层干部。主要是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应建立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村级低限运转经费保障机制,适度缓解村级运转经费不足的问题。村级低限保障标准是暂时的、动态的,随着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村级低限运转所需经费不断增多,保障标准也要及时调整、相应提高,增长幅度不低于县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时,要积极帮助乡村消减历史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二是建立基层阵地更新维护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安心工程”建设,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机关有食堂、有浴室、有文化娱乐设施,每个村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基层办公和生活设施更新维护专项基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定期对基层办公和生活设施进行普查,实行定期维护。三是尽量减轻基层负担。不要什么方面、什么工作都要求基层挂牌子、贴面子、拿票子、坐位子。特别是不要给乡、村组织增加人、财、物、事的不必要负担。

  以扩大出路的办法激励基层干部。按照落实“三个不吃亏”的要求,建立面向基层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条,树立激励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导向。一是建立健全机关与乡镇双向选拔选派机制。每届内分两次从乡镇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乡镇党委书记到市直单位担任实职。定期从市直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乡镇担任党政正职。二是实行非职务晋升激励办法。对达到任职年限的基层干部,通过解决职级待遇调动积极性,市委已经推行了对连续担任乡镇党政正职达到一定年限的乡镇党委书记,解决副处级待遇的制度。对长期扎根乡村工作的乡镇其他干部,也可以探索实行解决级别待遇的办法。三是探索从优秀村支部书记、优秀乡镇站所负责人中提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突破政策界限,从村支部书记和站所负责人中里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担任乡镇班子成员。四是加大从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公务员力度,探索建立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法。每年单列一定数量的乡镇公务员名额,面向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定向考录。考录时要兼顾乡镇平衡,对偏远、困难地区适当倾斜。对因年龄、学历等原因不具备考录公务员条件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可以聘用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五是建立健全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对具有公益服务职能的乡镇站所,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乡镇站所改革,精简人员,稳定队伍,以财政投入为主体,解决人员经费、工作经费问题,基本建立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网络体系。

  以具体有效的措施管理基层干部。一是按照职责与职权对待的原则,给基层组织赋予职能,给基层干部明确责任。引导基层干部多做服务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民生的事,多做化解突出矛盾、维护农村稳定的事。二是改变过去因事考核、因人考核、因利考核,既要注重“显绩”考核,更要注重“隐绩”考核。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科学考评办法,逐步取消一些与经济发展、大局稳定关联不大的“一票否决”项目,扩大基层工作的自立权和自主权。三是扩大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权。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对村级财务支出、重大项目决策、发展党员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实行过程和结果公开。特别是村级补助资金、农民补助资金、社会救济资金等资金的使用、拨付,应进一步规范办法。四是建立健全奖优惩劣的工作机制。对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干部,在政治、经济上给予奖励,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推介。对作风简单粗暴、群众反映强烈的,及时调整出干部队伍。 农村基层干部要注意提高的素质和能力
1、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一是要增强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村干部必备的重要素质,村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重点学习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解好科学发展观,学习好《党章》,增强严格执行党的各项决策和纪律的自觉性。
二是要增强合作意识。班子团结的好不好,支书、主任是关键。群众团结的好不好,班子成员是关键。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村级一班人的领头人,对维护班子团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从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带头维护团结,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培养大局观念,加强村干部自身建设,努力形成村干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干事业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村干部要始终把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职责,把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把维护稳定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把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义务。实现人口有计划的增长,普及好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卫生与医疗,帮扶鳏寡孤独,改善村民生存环境和条件等等,都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
四是要增强公正意识。村干部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凡事要出以公心,处事要公平,待人要公正,成为村民寻求公道的依靠。特别是在发展党员、培养干部、执行计生政策、调处矛盾纠纷、分发救济款物等事情上,要坚持党性原则,执行国家政策,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政策为基准。
2、要提高工作能力。一是要提高按政策办事的能力。要掌握政策、把握政策导向、依法按政策办事,不能违背政策做事。二是要提高合情合理办事的能力。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从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利益出发,根据村规民约,尊重民意民情,照顾各方利益,合情合理地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做到既不违背法律法规,又尊重当地民俗和群众意愿、入情入理,实现共赢。三是要提高用规章制度管事的能力。建立村干部工作责任制、建立工作制度和议事规矩、推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县级1号文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去年县级县政府印发了一本《农村法规制度汇编》,村干部们要结合本村实际运用好。四是要提高“双带”能力。要提升致富的本领,当好致富的带头人,因地制宜,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3、要狠抓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抓落实、围绕“三最”抓落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贪不占,清白做人。“公生明、廉生威”。意思就是说,做人公道正派,就会明辨是非;清正廉洁,就会树立威望。具体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勤俭办事,不奢侈浪费、公款胡吃海喝;要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贪占集体财务;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追求物质待遇。
4、要讲究工作方法
用民主的方法进行管理、用牵牛鼻子的方法推动工作。以身作则发扬民主,要善于牵头抓总,抓重点,抓关键点,抓薄弱点。哪些工作是牛鼻子呢?一是怎样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二是涉及社会稳定的工作,三是计划生育,改善村民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的工作,四是民生问题,是党员干部队伍自身的问题。
基层干部要有“六观”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维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组织者、执行者。农村基层干部要履行好自己的责职,必须胸有“六观”。

  发展观

  农村基层干部要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第一目标、第一信号。群众的最大利益,就是加快发展、致富奔小康。因此,如何谋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是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村情家底,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二是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找准突破口,一件件事去落实,一届届地干下去。三是增强创新意识,因地制宜求发展,带领群众打造一片发展新天地。

  学习观

  学习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基层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充实知识储备,思想才会有深度,视野才会有广度,谋事才会有高度,工作才会有力度,最终才会赢得群众良好的信誉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干部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政治理论、经济管理、科学技术、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工作方法等,都迫切需要学习把握。要切实增强学习自觉性,学以致用。

  纪律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层干部要成为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干部,必须守纪律、重操守。一是讲政治纪律。无论何时都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讲组织纪律。决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搞所谓的“小山头”、“小圈圈”,危害党的团结,涣散党的组织。三是讲经济纪律。严于自律,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坚持财经制度,不以权谋私。四是讲群众纪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杜绝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

  团结观

  团结是凝聚力量的法宝,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团结是多维的、立体的,既要注重村干部之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团结,又要注重群众与群众之间、在任村干部与离任村干部之间的团结。特别是村支书、主任两个“一把手”,更要以宽广的胸襟加强团结,做团结的表率。只有把团结搞好了,经济社会才能有发展、事业才能有进步、群众才能得福祉,才能形成凝聚力、提高决策力、加大执行力、增强攻坚力。

  民主观

  农村基层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坚持依法治村、民主理村。以村民参政议政为重点,全面提高村委会民主决策能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以村务公开为载体,全面增强民主监督意识,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性;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全面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规范化。

  法规观

  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是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保证。一是学法知法。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下功夫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用政策、法规来规范言行。二是带头守法。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形成农村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气。三是依法办事。处理事务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坚持依法秉公办事。四是维护稳定。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采取防范措施,将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妥善化解山场、土地、水利等矛盾纠纷,确保一方平安。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保守陈旧,严重束缚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任职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所任职岗位所必需的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经济常识等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接受新事物慢,缺乏敢为人先的意识,难以适应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是农村基层干部自身能力水平相对欠缺,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农村实用技术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局面,无力解决。
三是农村基层干部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有很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在所有村级干部中没有一人有大专学历,他们的专业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发展需要。
四是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力量储备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劳务富民工作的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老、少、病、残”为主要人群的村子,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
五是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对工作缺乏必要的热情。村干部一年的工资总额平均为两千元左右,一般都要等到年底转移支付后才能领取。平常办事的差旅费、通讯费,文件资料的打印费,来客招待的用餐费,征订各种报刊杂志的指标款等费用全部都要自己垫付。除去生活支出和日常开支,几乎所剩无几,甚至有时入不敷出,更不用说养活全家、子女读书、赡养老人了。有的基层干部为了生计忧心忡忡、精力分散,从而影响工作。此外,绝大多数村负债严重,村财政入不敷出,村干部确实是“难为无米之炊”。
二、建议与对策
一是引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新机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之后,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干部已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从事服务职能,这为农村基层干部的精简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村级集体收入很少,无力维持村干部的工资,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精简农村基层干部人数,提高在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是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抓好对新任职的村两委会干部进行任职基本知识培训。要注意学习的针对性和灵活多样性。要加大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和培养一批个人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全的年轻后备干部到农村工作。
三是改进农村基层干部考核和奖惩机制。首先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目标考核责任书。其次在考核过程中,主考官由过去的乡领导变成了站所负责人,各站所按照各村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进行公示。这也就直接避免了村干部向乡里主要领导讲情的尴尬。最后乡党委政府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兑现。
四是建立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关于落实工资待遇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予以解决:村干部在在职期间视同为乡镇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对待。由各乡镇负责干部有关基本信息统计、核实,由县人事部门制定一套村干部工资执行标准并负责工资核定、建档、备案,由县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发放。其中,工资来源可由村级转移支付中支出,不足时可由县财政予以填补;执行的工资标准首先应当确定基数,再综合各村干部的职务、任职年限、年度考核情况等要素进行核定、异动调整;工资可实行打卡制,并按月足额发放;干部正常卸任或因违纪违法被撤职,工资立即停发。此外,进一步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干部工资落实到位,同时减轻村级财政压力。
关于落实医疗保险问题,因近两年我县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有的村干部均已参加了投保。此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
关于养老保险问题,村干部在在职期间视同为乡镇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参保办法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由县社保中心核定村干部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照目前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缴费的比例负责征收。凡参保的村干部,可参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的条件办理退休手续,即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且连续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从参保年度到“退休”时缴费达到15年的,从参保年度缴费;从参保年度到“退休”时缴费达不到15年的,可向前补缴不足年度的养老金,补缴的养老金单位负担部分由乡(镇)村两级各按50%的比例负担。村干部从参保年度开始连续任职不满15年的,离职后按照自愿续保的原则,参照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自己全额续缴剩余年度的养老金。不续缴的,一次性退还个人缴纳部分的养老金。
考虑到农村基层干部要真正落实“参管拿卡”的工资制度、“参管缴费”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持久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加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相对复杂,流动性强,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积极稳妥地开展这项工作,建议采取试点分步推进的办法进行。即:在实施范围上从工作年限满5年的现任村支部书记开始,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今后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向其他村干部拓展。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之浅见在我国社会和组织结构中,农村基层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逐年迈进,国家在农村干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上也越来越重视,针对农村基层人才培养选拔推出一系列举措,如“一村一大”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目的是为进一步选拔和培育一批推进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然而,面对农村基层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一直没能取得更大进展,从而也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迫在眉睫,需要我们从选拔方式、用人环境、培育机制等方面付诸更多的努力。
坚持从机关干部中下派,适时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坚持跨村优选,打破村域界限,推进优秀干部有序流动。
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按照“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的原则,采取笔试、面试、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面向城乡社会广纳人才。
坚持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回请,依托返乡务工经商人员党支部,采取发回请函,邀请参与村重大事项决策等方式,引导优秀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到村任职。
坚持从大学生中培养,一方面做好本镇村在外求学大学生的跟踪了解,对条件成熟、愿意回村工作的大学生,积极引导他们返乡任职;另一方面,要结合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的开展,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让他们留村任职。
坚持党校集中培训、机关挂职锻炼,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村+学校+实践基地”的村干部培训模式,每年组织5-10名村干部到高校进行脱产培训,提升知识文化水平;建立村干部培训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有发展潜力的村后备干部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村后备干部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局面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村官说给村官听”、“镇党委书记说给村官听”专题培训,促进村干部与村干部、村干部与镇机关干部的交流互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创造性地抓好发展、带好队伍、做好党建工作能力。

“四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队伍。各乡镇设立了人才信息采集站,各村设立了信息员,形成县、乡、村三级采集网络,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通过深入摸底调查,将农村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涉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农民技术员;民营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中的科技致富示范户,种、养殖能手,农机骨干、“田秀才”、“土专家”等统一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对象,按照行业分布、技术特长的不同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专项档案。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乡土人才1150名。
二是抓培养。县委组织部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办班、建立培训基地、设立龙头企业培训中心、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授课、外出参观等形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各乡镇也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和乡镇种养殖示范基地、播放电教片等手段,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目前,全县已建立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9个,种养殖示范区20个,企业培训中心15个,先后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500人次。
三是抓激励。出台了一系列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优惠政策,在科技示范项目、协调信贷资金、外出参观学习等方面,给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的安排,拿出30万元专款,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对促进本村、本乡甚至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实行重奖,同时,县、乡两级在一些涉及农业、农村的重大决定和决策出台前,实行农村实用人才“听证”和“意见征询”制度。
四是抓使用。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优秀代表领办、创办各类产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村,搞规模经营,带领全村、全乡共同致富。同时,积极培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入党,并优先选拔为村组干部。先后有149名农村实用人才加入了党组织,79人进入“两委”班子,还有32名农村实用人才当选为县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