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机三国魔王辅助:人生40“惑”不“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19:48

人生40“惑”不“惑”?

2011年03月18日 17:0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生40,离退休远又怕裁员,家庭事业健康三头烧。本刊独家民调:七成认为40岁是关卡,五成六做不到不惑。中年是危机也是转机,改变永远不会太迟。

  许多人都害怕“四字头”的到来

  额头上开始出现沟痕、眼周出现细纹、只要一吃消夜,第二天小腹立刻突出,过去只要一餐不吃就能下降的体重再也不动,该死的新陈代谢再也没办法像二、三十岁一样快。

  熟男熟女们为何而累?

 

  作家王文华生动地描写过《我40岁,我迷惑》,他说,“你问40岁的人最近怎么样,标准答案是,累!20岁,你因为玩而累;30岁,你因为工作而累;40岁,你因为家庭而累。”他以自己为出发点剖析男人40的心情说,“为家庭而累,是三者中惟一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立即成果的。喔,不对,在自己身上会有成果,那个成果叫肝肿瘤,更可怕的,是忧郁症!”

  而对女人来说,40岁更是个尴尬年龄,以前的人觉得,这个年纪是中年的开始,但现代的社会对40岁的女人,显然要求得更多。

  屏幕上播放着港星刘嘉玲的45岁生日派对热闹画面,她拥有167公分的身高,50公斤的完美体型,事实上,除了她之外,众多刚过40的熟女锺丽缇、刘若英、苏慧伦、陶晶莹、周慧敏、妮可基嫚等,她们不论单身或当了辣妈,身材外形都不输青春少女,而且自信风采更甚。

  但就连刘嘉玲也曾经坦承,没有东西是天上掉下来的,自己要维持这样的身材,非一朝一夕之功,是她靠多年的努力经营得来的。是的,过了40岁的女性们可以靠着肉毒杆菌、玻尿酸、瑜伽、慢跑、节食……,各种方式让自己看来永保青春,但,这样的代价有多累,又有多少人付得起?

  新旧交替世代40大惑

  孔子说“三十而立、40不惑”,但在现代的台湾,40能做到不惑的人太少了,甚至很多人觉得,现在的40岁,正好是人生大惑的时候。

  本刊特别与EOLembrain东方快线合作进行“40世代”大调查,发现有高达69%的民众认为40岁是人生一大关卡,同时也有56%的人无法做到40不惑的境界。

  尤其是197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又正好是面临许多新旧价值观交替的世代。他们的童少年时期遇上台湾产业转型,经济快速起飞,家庭累积财富迅速,大家对未来充满期望,生活质量就算不比今天,但整体是充满自信的;但待他们成长到懂事的高中、大学时期,适逢台湾解严,媒体百花齐放,更遑论成年后面对的政治转型、蓝绿恶斗、认同错乱……。

  还不只呢!这个世代面临的新挑战还包括计算机科技创新、环保意识抬头、中国大陆崛起,甚至还有家庭观念的解构,不婚不生、熟龄离婚的盛行,任何一个观念都是以前的人想都想不到的。

  举例来说,上一辈六、七十岁的人还期待养儿防老,但40岁左右的人却得为自己打拼出退休财富基础,有人徘徊要不要结婚,有人挣扎要不要离婚,更多人迟疑要不要生子?但别说期待“养儿防老”了,大家只盼望“养儿不妨老”,也因此有人说,在台湾,“X世代”成为了奉养父母的最后一代,同时也是被子女弃养的第一代。

  晚婚趋势下蜡烛三头烧

  联合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所所长胡愈宁就表示,1963年至1980年出生的人,是所谓的“X世代”,也就是40岁左右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属于“为生活而工作”,这与1980年后“为工作而生活”的“Y世代”以及1990年后“为快乐而工作”的“E世代”有显著的不同。

  专攻银发族群的中化居家照顾公司,近年来也观察到一个现象,40岁左右的成家立业子女,很容易与他们70岁左右的父母,因为价值观不同以及对某些想法的坚持而产生摩擦。

  社会趋势已经转变了,十年前40岁的人,小孩可能多为国中生了,乡下地方甚至有人40岁就当上阿公了,但是根据主计处的统计,去年初婚新郎年龄为31.6岁,新娘为28.9岁,在晚婚的浪潮下,现在的40岁男女,蜡烛都得三头烧。

  换句话说,如果已有家庭、有小孩,如今40岁左右的族群,上有已经迈入退休生活,健康开始不断出状况的年长父母,下有年幼的小孩,需要费心的陪伴,不论是精神或经济压力都大增,俨然成为“新三明治世代”。

  现代不论男女,40岁的人都被期待应该要具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对一路努力打拚的人而言,在职场工作将近20年,大多数已有相当成就,位阶通常已是管理阶层,但或自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感叹“官大责任大”,最害怕遭遇挫折,再站起来的可能性低,对工作战战兢兢,离退休还远,最怕中年被裁员,工作愈来愈没劲,对自己的怀疑却愈来愈多。

  往上往下?重要分水岭

  “环境变化太迅速,竞争者变多,人生体验更被大幅的压缩。”胡愈宁认为,这是现在40岁的人更难达到不惑境界的主因。尽管挑战这么多,40岁却是人生往上或往下的重要分水岭,生活经济评论家北川义则就在《关键40岁》一书中强调,人过了40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人停止成长,另一种人则是继续茁壮。而主要差异在于后者会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还有无限成长的空间。

  “退休后,居然没有半个人打电话给我!”许多退休族哀叹,过去整天为工作汲汲营营,但退休后,离开习惯的工作职涯,整个人突然空掉,不知道下一步该为什么而努力,快速的迈向老化,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人生中场,关键40岁时,没有为下一步设想,完全没有发展事业以外的兴趣或人脉。

  统一超商总经理徐重仁就在《关键40岁》书序中指出,40岁之后的他除了持续工作之余,也不忘学习、休闲和健康,徐重仁每天会要求自己阅读至少半小时,如果当天没有做到,隔天就要补回来,阅读新知再落实在实务上,养成好习惯也增加判断力。再者,他会透过摄影与旅行,观察各种事物。

  而根据统计,经验经历丰富的40岁,的确正是职场中再发展的重要年龄,好比EMBA录取平均年龄41.6岁,意味着40岁的人更有心回校园结合实务做学习。

  (摘编自台湾《非凡新闻周刊》244期 文/唐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