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派在哪:秘境云南:丙中洛 神居住的地方(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4:21:52

秘境云南:丙中洛 神居住的地方(组图)

2010-11-29 09:32:00 来源: 云信网(昆明) 跟贴 6 条 手机看新闻
任安守神父模仿香港天主教堂修建的重丁教堂。

 

普化寺曾经是当地最有权势的地方。

 

丙中洛的早晨,若人间仙境。


  傍晚,霞光从嘎娃嘎普雪山方向射下来,暖光斜铺在丙中洛,这块向东倾斜的坡地上。在峡谷里绕了几天以后,丙中洛格外的开阔,你能看到金黄的土地,绿油油的大山;还有街头喝醉的村民,精明能干的外地商人,爱喝葡萄酒的喇嘛,虔诚的天主教徒;还有基督教徒们整齐的和声萦绕在枯黄的玉米地里。

 

他们从西藏走来,从耶路撒冷走来…众神似乎特别眷顾这条被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深锁的峡谷,他们为众生制造磨难的同时也为众生带来福祉。怀揣着感恩之心的人们平静而安详地生火做饭、建房娶妻、在阳光下劳作、在酒醒前歌唱……

丙中洛是我此生到过最美的地方之一。它有一种令人惊叹的平静,那是一个真实可及的童话世界。你知道的,就像在梦里。它的静怡,令你放下妄念,置身天界。丙中洛的任何一座山峰都易攀登,而当你站在顶端时,诸神会在你耳边轻声祝福……

但另一方面,你也会对一草一木心生敬意,因为你知道这里的每一颗沙粒,每一朵鲜花的身后都有神灵在祝福它,一整段浓重的历史凝结于此。不论人们来自何方,什么民族,使用什么语言。在丙中洛,传统和文明,神话和现实,在各民族的守护下,神圣而和谐。

一名游客对丙中洛的描述

普化寺

从丙中洛街头看东风村近在咫尺,普化寺的屋顶就掩映在树丛中,但你要沿着蜿蜒的,仅够一辆越野车单行的公路步行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这是一座狭长且平坦的山峰,两边是陡峭的峡谷,嘎娃嘎普的雪水沿谷底往下流淌,流过普化寺、东风基督教堂、重丁天主教堂,在桃花村的上游100米处汇入波涛滚滚的怒江。

碾米机的轰鸣声一直响着,何兴龙上午一直忙活到下午;普化寺的鼓声并不是每天准时响起,但每天都会听到,76岁的老喇嘛夏玛丛正在为来自独龙江的的香客解疑答惑;已经放下猎枪的老猎人不再与熊搏斗,他端着弩弓站在几乎没有汽车过往的公路边等待晚上的下酒菜。

喇嘛们住在一栋两层楼,有着精美雕花的木结构房子里,斑驳的房屋刻录了百年的沧桑,也记录了一个文明与另外一个文明的交融。“这是整个丙中洛最老,最漂亮的房子了,佛教传进来的时候,这里还是原始社会。”老喇嘛夏玛丛指着低矮的厨房上两根与简陋的房子极不相称的柱子说:“这几根雕花柱子就是过去佛堂的柱子。”

普化寺就在何兴龙家的巷口,寺庙正在整修丙中洛最宽敞的广场,广场后方的佛堂是村子里最宏伟的建筑,三层楼的尖顶大瓦房,佛堂左边开满格桑花的小径深处是僧侣的生活场所。在秋那桶一带,可以看到藏族传统建筑元素正在被这里的怒族群众使用。

下午5时30分,普化寺里的鼓声“咚咚”作响,夏玛蒂颂和夏玛林,两个小喇嘛盘坐在佛祖的一侧,一手持槌击鼓,一手翻阅陈旧的经书,小声诵读。在寺庙另一侧的厨房里,炊烟透过石板拼贴的屋顶冉冉升起,送走香客后,老喇嘛夏玛丛正在晚餐。

“现在寺庙里只有5个人,还有40多个出家人现在都呆在家里。”夏玛丛说,最近是寺庙最闲的时候,除了每天早晚各一次诵经外,剩下的任务就是改造寺庙的广场,等待明年开春,腊月二十五日的“歌斗节”。

这是个盛大的节日,何兴龙会和父母一起,穿着盛装参加这个节日;当鼓声喝着尖利的唢呐,浑厚的铜号响彻丙中洛,喇嘛跳起巴强(属藏戏的一种),酬谢鬼神,迎福纳祥。巴强12出戏结束后,何兴龙将手握腰间的匕首,拉长嗓音,环绕着摆放贡品的地方载歌载舞,挑战其他村寨的信徒,这时“歌斗”才正式开始。

而现在,何兴龙是个腼腆的小伙子,不爱说话,整天埋头干活。在这个仅有227人的小村庄里,半数以上人口信奉喇嘛教,而更多的信徒来自其他村寨,其中很多信徒也同时相信原始宗教,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史料记载,喇嘛教是公元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由西康省(现四川)德格八蚌寺传入丙中洛。1825年(道光二十五年),藏传佛教在丙中洛建立了一所喇嘛寺飞来寺,几年后再建普化寺(藏语称迪庆郎顿林)。而当时的丙中洛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原始状态,采集和狩猎仍是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当时不接受喇嘛教,好多巫师还带着人把喇嘛寺烧毁了。”何兴龙的父亲讲述了一个传说,喇嘛教初进丙中洛的时候曾遭到原始宗教的抵制,民众组织进攻普化寺,但是喇嘛居然施法术,用芋头将进攻的民众打退,当地人才开始相信喇嘛是有法术的,逐渐臣服于普化寺。

随着时间的推移,喇嘛教实现了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在丙中洛推行更为先进的农奴制度;普化寺成了当地最有权势的地方,“喇嘛寺的土地不许任何农民自由买卖,典当抵押,农民要耕种只能向喇嘛寺出租,砍伐或开荒都必须经过喇嘛寺的同意……”贡山县志记载,随着喇嘛教在丙中洛传播,部分藏族从西藏、德钦等地逐渐迁入丙中洛。

一个家庭多种宗教

何兴龙和他的父亲一样,他们不会因为减产而抱怨,也不会因为丰收而狂喜;一切都是神的恩赐。他们家的木楞房在五年前拆除了,新建的房子是用水泥砖建成,隔音、保暖、防潮,相比过去的房子明亮了很多。何兴龙一家五口人住在这栋舒适的水泥砖房里。

打完谷子,何兴龙一口水都没喝,和妹妹一起往嘎娃嘎普的方向走去,在那边的树林里,家里放养了几百只鸡,只要顺利的话,这些鸡每年换来的钱足够妹妹考上大学以后的开销,把鸡赶回鸡舍后,他们要到天黑才能回到家。老猎人在天黑以前就回家了,帽子上插着的三支竹箭一支都没射出去,那张已经开裂的老弓挂回了原处。

从普化寺出去,沿着山梁往下走,可以走到重丁村。何兴龙这几天会把家里的事情放一下,他必须赶着骡子到重丁村拉水泥砖,因为几年前他家盖房子时,全村人都出了工,出了骡、马,现在轮到别家盖房子,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妹妹会跟他一起出门,因为这正好是一个礼拜天,她要赶在礼拜开始前,赶到甲生教堂。就像哥哥一定不错过歌斗节一样,她每个星期都要参加礼拜。“爸爸、妈妈和我都信喇嘛教,两个妹妹信的是基督教。”何兴龙说。

佛教从丙中洛北边的藏区而入,一度成为这里最重要的宗教;这时基督教还没有进入怒江,直到上世纪初,美国传教士麦克斯主持的缅甸八莫基督教会,派遣一名叫巴托的缅甸籍傈僳族青年传教士经腾冲进入泸水、碧江一带,基督教才首先在傈僳族中开始传播。1934年,美国牧师莫尔士进入贡山茨开一带活动,基督教才由南向北,沿怒江逆流而上进入丙中洛。

“信基督教的人不喝酒、不骂人、不打架、不欺负人,多好啊!”何兴龙的小妹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都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看法,每次从教堂回来,她总会把当天听到的圣经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在西藏打工的大妹同样信奉基督教,她依然坚持每周参加礼拜。

“她们以前也信喇嘛教,但上初中以后,自己悄悄改信基督教了。” 何兴龙一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不仅不反对家人信奉基督教,甚至还很喜欢听她们讲圣经故事。但对于何兴龙来说,歌斗节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

宗教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多种宗教的融合也使得这个家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好像他们交融的血液一样。“我们一家五口的身份证上都是怒族,其实到底算是什么民族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何兴龙说,他的爷爷是汉族,奶奶是藏族和怒族的混血,母亲又是傈僳族。

在丙中洛没有多少人能说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民族,因为这块土地能融化任何民族之间的隔阂,宗教之间的博弈,文化之间的差异。

基督教是人们普遍信仰的宗教里最后传入的,没有经历太多挫折,很多人都见过美国牧师莫尔士。“但是来了没多久就解放,然后他们都走了。”东风村的老人至今还记得,美国传教士喜欢戴圆形的礼帽,稀稀疏疏的卷发,还有他们旺盛的胡须。

基督教能够顺利地进入丙中洛与之前的天主教殉道者不无关系。《云南宗教史》记载,1864年,今贡山县丙中洛乡下辖的秋那桶村,第一座天主教堂已经建成,负责该教堂的是两位法国神父吕项和毕天祥。

神父带来的不仅仅是宗教

何兴龙的骡子一次只能驮两块水泥砖,然后沿着山脊爬上东风村,站在山脊一座安葬着普化寺高僧的白塔边可以清晰地看到重丁教堂白色的墙壁,和左右两边突出的钟楼。教堂是拱形门窗,方柱,门楣上的壁画花草带有巴洛克风格,天使如同中西混血儿,教堂门前的对联是用藏文书写。

“过去是石头盖的房子,比现在大好多,很漂亮,1968年的时候被拆了,现在你们看到的是1996年重修的。”村民们清晰地记得,原来的圆形拱门上有彩色玻璃,还有钟楼上“咚咚”作响的钟。

尽管是重建的教堂,但这里依然是丙中洛最吸引人的地方,你总能看到车队停在教堂门前。

负责照看教堂的是藏族丁大妈。自从田壮壮电影《德拉姆》在全国公映后,丁大妈就成了名人,她那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家庭成为了丙中洛的缩写。“采访的人太多了,干农活的时间都没有。”丁大妈和女婿正在自己场院里忙碌着,他们要在太阳落山之前将晾晒在地上的谷子收拢,并抬回家里。

将天主教带入怒江的任安守就安葬在重丁教堂的院子里,他亲手种的栗子树下。落在坟前的栗子已经分到了各家各户,留下带刺的栗子壳缓慢腐烂在坟头。史料记载,他是最早进入丙中洛的外国传教士。

墓碑上刻录了任安守神父的生平,“任安守神父(Annet Genestier)(1856-1937),法国多姆山省(Puy-de-Dme)克莱蒙市(Clermant),1886年来华,西藏教区传教,1888年到丙中洛建堂传教,1937年因病在贡山重丁教堂去世,终年81岁。”

“任安守去世时,曾经在白汉洛教案中参与攻打教堂的嘎玛安珠已经是八九十岁,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也参加了神父的葬礼,在哀悼中哭喊:朋友,你怎么先我去了,不带我跟你一起走啊!”在贡山天主教会整理,关于“白汉洛教案”的相关材料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

任安守神父在丙中洛居住了49年,他死于糖尿病。“这里没有路,神父吃的药是从碧罗雪山翻山送过来的,但那段时间一直下雨,送药的人没有赶到神父就走了。”虎俊杰至今保留着10多张外国传教士在贡山的生活照,这些卷发、大胡子、高鼻梁的外国人身着猎装,嘴里叼着烟斗,骑行山间;也有当地少数民族的修女等等,但虎俊杰已经说不清这些照片的来历。

见过任安守神父的人已经不多了,但人们都知道,怒江最早的栗子树、葡萄树和厕所都是任安守神父带进来。“在教堂旁边那栋木房子就是任神父存葡萄酒的地方,过去教堂很大,还有大片的葡萄园。”丁大妈说,现在教堂的面积相比过去小了太多,葡萄园和果园都已经没有了,但任安守神父留下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那时的村民不知道法国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昆明在哪里。更不知道任安守在他的国家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到中国的。但他们知道,任安守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天主教,他还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因为他,这里的人们第一次使用了厕所,学会了复杂的烹饪……就像喇嘛教带来当时更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管理制度一样,天主教、基督教的发展同样为丙中洛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任安守神父的传教波折

就像喇嘛教刚刚进入丙中洛时遭到原始宗教的抵制一样;天主教的扩张直接触及了喇嘛教的利益,秋那桶教堂建成一年以后,“崩卡教案”发生,教堂付之一炬。 传教士吕项在过溜索时被追赶的喇嘛开枪打死,掉到江里,22天后在五里村附近才找到尸体,年仅30岁。

这是天主教第一次尝试进入丙中洛,但建造心灵的教堂比建造土木工程的教堂更为困难,直到怒江东岸的一桩凶杀案发生。

当时怒江靠近德钦的白汉洛村仅有四五户人家,诺瑟和妻子就生活在这里。结婚多年,生了几个孩子都中途夭折,诺瑟心中极为烦闷;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纳姆萨(巫师)为了证实自己巫术有多厉害,四处扬言说,是他的施法弄死了小孩。

正在抑郁中的诺瑟听说后暴跳如雷,趁夜持砍刀到纳姆萨家,并将其砍死。后带着妻子翻越碧罗雪山,连夜逃亡到德钦,住在茨古亲戚的家里,随后被茨古教堂法国传教士余伯南神父收留;此后诺瑟的妻子连生三个孩子,从此诺瑟一家开始信奉天主教。

1887年,诺瑟思乡心切,向神父告别还乡,这个消息被刚刚从法国到阿墩子(今德钦)传教的任安守知道后,要求一起前往。1888年,吕项坠河身亡23年后,诺瑟将另外一个法国人任安守领到丙中洛,以诺瑟老家白汉洛为点开始传教。“任安守初进贡山时,主要就是依靠诺瑟,因为诺瑟与当地人沟通没有障碍,特别是他们过去生的孩子养不大,而今却带着三个孩子回乡,诺瑟的亲朋好友就成了怒江第一批信奉天主教的人。”贡山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和爱国会主席虎俊杰说。

而传教活动就发生在当时喇嘛教管辖的丙中洛,任安守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经过普化寺的同意。总结了过去失败的经验,任安守先以送礼、交朋友的方式讨好普化寺活佛兰雀治格一世,因此得到暂时的安逸。“经过几年的努力,信徒多起来了,任安守才开始考虑建教堂的事情。” 虎俊杰说,通过这种方式,任安守不仅仅获得了在此传教的许可,而且在1904年,修建了白汉洛教堂。这也标志着天主教重返丙中洛。

任安守在丙中洛传教的几年时间里,信徒不断增加,最终触及了普化寺的利益。1905年8月20日,刚刚修建不久的白汉洛教堂被当地僧众烧毁,制造了著名的“白汉洛教案”。这是天主教进入贡山第二次遭遇暴力抵制。

任安守逃脱后来到昆明,将普化寺僧众告到了清廷。清政府派兵镇压了丙中洛僧众并赔款后,还极其荒唐地赏给任安守“四品顶戴”官衔,命其管理丙中洛地区。任安守成了云南唯一有官衔品级的传教士。任安守神父利用清政府赔款修建了多所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是,模仿香港天主教堂修建的重丁村天主教堂。“清政府向任安守赔款五万两,作为重建教堂的经费,并任命任安守为三品道台官员。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天主教的势力得到了发展。1924年,贡山县信徒达六百户,1016人,教堂6所,并归属西康教区管理。”贡山县志这样记载。

秘境寻踪

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贡山县城43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二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省政府批准的一级景点2个,二级景点6个,三级景点3个。

入选理由

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丙中洛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这里多种宗教并存,他们互为补充,和平共处,人们可以信仰原始宗教、也可以信仰喇嘛教、或者天主教和基督教。

丙中洛自然环境奇特、壮观,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丙中洛靠南边的地方有一天两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观。

在丙中洛还可观看到难得的“佛光”。整个景区为立体气候,冬可观雪景,春可赏野花,秋可走田园,夏可览江河,嘎娃嘎普雪山终年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