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弄到笔水怎么办:李敖曾有话说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47:22
 

李敖曾有话说盐

(2011-03-18 07:32:08)转载 标签:

李敖

文化

分类: 奇文共赏

正当海外舆论聚焦日本核电危机如何分解之时,冷不丁地海内出现了无盐的结局。在媒体上看到,3月16日以来,贵州一些地方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也相继出现抢购食盐狂潮,贵阳各大超市发现食盐均已断货(《中国经济时报》)。

 



这我想起李敖先生在2005年一期《李敖有话说》的节目中提到过中国历史上贵州缺盐的故事,这期节目的题目是《你不是你》,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题目,您看完了这段《李敖有话说》就明白了,也许对抢购盐的行为有所理解——

 

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真相一般人不瞭解的...

 

(历史上)贵州人缺乏盐。我小的时候在北京还看到很多老太太那种大脖子,爲什么呢?甲状腺的原因,因爲缺少碘,没有盐,所以就变成大脖子。大家知道,过去在苏区,后来被国民党包围,越来越缩小,物资缺乏的要命,一个重要的物资就是盐。没有盐最后到什么程度呢?把老厕所里面的旁边砖头里面的砖头给拆下来用水去煮,把茅坑里面的砖头里面盐份煮出来,艰苦到那个程度。所以大家都不瞭解,我爲什么讲共产党的好话啊。共产党在革命过程里面是多么的英雄,多么的伟大,多么的艰苦卓绝,刚才我讲的故事就是一个。中国的贵州省没有盐,盐是外来物资,那怎么办呢?就是有一块盐大家当宝贝一样。当年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叫做丁文江,他是个人才,很了不起的,四十九岁就死了。丁文江写过一部书叫做漫游散记,其中有一段谈到了两件必需品,贵州不産,非向外省运来不可。第一是食盐,第二是棉花。他说“最足以使我永久不忘的是贵州劳动阶级吃盐的方法,就是大路边的饭铺子,桌上所陈列的是白米饭、辣子、豆腐、素菜。是菜里面没有一颗一粒的盐屑,外有一隻碗,里面放了一块很小的盐巴,吃饭的人,吃了淡了倒几滴水在这碗里,然后把这几滴盐水倒在饭菜里,得到一点咸味”。丁文江从两头河到杨松的时候,在半路上打尖,一个夫子喊道:“老板娘拿点水来放在盐碗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走了出来,慢慢地说到:“盐碗里放不得水的,放了水化的太快了,你们嫌淡,拿起来,放在嘴里,夹夹就好了”。果然那个夫子照他的话,把那块盐拿起来,夹一夹。不到一刻工夫眼看这一块盐在九个父子的口里各进出了一次。一小块盐你含了一下,给他放在嘴巴里含一下,给九个人在嘴巴里进出,这么惨。后来,丁文江把这个故事讲给贵州人听。他的一个贵州朋友告诉他还有更精彩的呢。那更精彩的故事才真正可以代表贵州人吃盐的方法。有一家人父子三个一桌吃饭,父亲把一块盐高高的挂在桌子当中,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觉得淡吃三口饭,看一看盐,只能看,就可以过瘾了,不必吃盐”。等了一会儿,他的大儿子叫到爸爸,“弟弟吃一口,就看一看盐,你讲好吃三口饭看一次盐,我们弟弟吃一口饭就看一次盐”。他爸爸说:“你听他吹吧,他不懂事,等他咸死”。看到了等他咸死,这就是贵州人和盐有关的故事。我讲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就是大家知道当某种物质的条件改变的时候,人对这个物质的需要是到了多么迫切的程度。当然笑话一看,变成好笑的程度。

 

......

 

我举这些例子告诉大家,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一举手,一投足,我们以爲这是我们自己本人的感觉,或者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感觉,大不了说这是我们上一代流传给我们的感觉。这些动作,其实不然,在我李敖看起来这是一个有个经过传统的传承,有它一个背景在后面。那个背景可能是一百年,那个背景可能一千年,那个背景可能两千年。当我们不瞭解这个背景的时候,我们常常以爲这个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未必。那个思想常常是我们两千年前、一千年前老祖宗的思想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反射在我们的身上。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不是我们,我不是我,我是鬼,我是我的祖宗。因爲你的祖宗已经下降,他的思想影响到你。这就是我一再说的我们中国人要瞭解我们这种文化的传承。那个包袱很重……,有的部分是好的,有的部分是不好的,可是当我们把它搞清楚以后,豁然贯通以后,发现原来都有它一个历史背景可循,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你不是你自己。

 

——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 2005年11月7日

 
  • 综合
  • 博文
  • 博主
  • 音乐
  • 视频
  • 播主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