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草料与黄金的哲学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8:42:10
2011-03-14 13:36:00  来源:《学习时报》
[提要]  如果你是一个目光短浅的物质主义者,请远离哲学;如果你宁愿选择急功近利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也请你远离哲学。西塞罗认为,无论怎样称赞哲学也不会过分,因为它能使听信它教诲的人毫无烦恼地度过人生的各个时期。
人为什么要学哲学?哲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目光短浅的物质主义者,请远离哲学;如果你宁愿选择急功近利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也请你远离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立拍立现的快照,不是立竿见影的图景,饥饿时不能给你面包,浪漫时不能给你玫瑰。但你如果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衣食无虞的享乐主义者,而是吃饱喝足以后还要追问一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要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究竟为什么活着,此生到底要怎样度过;如果你常常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在生活中感到迷惘,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在幸福时感到悲伤……你就需要哲学,而且开始有一点哲学气质了。
哲学属于义理之学,在于通达事理、明辨是非,对社会和人生作形而上的思考。它不是器物之学,不能给人带来具体而微的物质利益。詹姆士说:“哲学烤不出面包,但它却能鼓舞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勇敢起来。”方东美先生说:“哲学不能烘出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人生离不开哲学,哲学与人生紧密相连。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希腊哲人说,驴子宁要草料而不要黄金。话是说给那些鄙视哲学的庸人听的,我想,没人愿做只认草料不认黄金的庸人。
 
哲学之为用,无非两条:一是使人智慧。谁都知道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它是一个开放的心胸寻求真理、印证价值的过程。柏拉图说过:“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他不是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人生在世,总希望搞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怎样界定,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各种关系,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去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把握自我,如何对待人生的喜怒哀乐、荣辱升沉……所有这些问题固然是不同科学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同时更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只有学习哲学、了解哲学,才能为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找到钥匙。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把钥匙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不仅阐明了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律和范畴,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就对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全面准确的基本看法,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同时掌握了一系列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和人生的具体方法,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它让我们明白,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分析人生;不仅看到眼前,更要看到过去和未来;不仅看到成功,还要看到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不仅陶醉在自我的世界里,更要学会在对象当中把握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不断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整体的观点,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是使人愉快。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们为什么常常感到烦恼?有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种说法否定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有人抱怨全是社会对自己不公正、是领导和同志们对自己有偏见。这种说法否定了主观因素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全面的。说到底,万千烦恼丝,全由“关系”生。人之所以烦恼,就在于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大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小到人与妻儿老小和同事朋友的关系,自然也包括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这种关系当然不是我们常说的庸俗关系学的那种关系。但说到底,人之烦恼全在于没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是没能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而哲学,不仅是“明白学”、“聪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科学的关系学,它教会你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就无法立足于世,就会感到烦恼甚至痛苦。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学习哲学。因为哲学不仅使人聪明、智慧,而且使人境界高尚、气象高远、心胸开阔。明白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道理,你还会为一时的失意而烦恼吗?知道了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道理,你还会把自己孤立于人群之外、孤芳自赏吗?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总带有愉快感,而哲学智慧的活动恰是被公认的所有美德活动中最愉快的,这种愉快因其纯粹和持久而更可贵。”罗素说自己阅读哲学之后仿佛感觉到由山谷的小天地中解脱出来,看到了多彩多姿的世界。西塞罗认为,无论怎样称赞哲学也不会过分,因为它能使听信它教诲的人毫无烦恼地度过人生的各个时期。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朱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