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敏:托木尔峰山难救援记(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2:57:01
 托木尔峰,海拔7453米,是绵延数千公里天山山脉的最高峰。它突兀矗立,雄踞在冰峰雪岭之中;他桀骜不驯,傲视人间。托木尔峰四周冰川纵横,冰崩、雪崩此起彼伏,如战鼓雷鸣,震撼着前来挑战者的心灵。1977年,中国登山队设在5800米的营地被雪崩霎时夷为平地,幸亏当时营地无人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1986年,日本女子登山队两天中三次遭到雪崩的冲击,队长受伤,装备丢失,只得黯然退却。这狂暴肆虐的雪崩成为攀登托木尔峰的最大难关。

  1990年7月,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登山队一行13人来到阿克苏。队员中有该大学的老师、职员、学生等。攀登托木尔峰,是他们大学30年的愿望。7月27日他们抵达大本营(3900米)开始登山活动,按原计划,8月25日撤营。

  三名先遣队员神秘失踪

  8月11日,登山队攀登先遣组3人登至6400米高度。这里地形复杂,冰川破碎,一道陡峭的冰雪壁横挡在他们面前。其时天气已晚,而且山势险要无法设营,他们退回到5800米处扎营。队长西崛秀二和队员井上诚、伊东冒颜融冰烧水,泡茶做饭,在冰天雪地中享受了一餐热气腾腾的家乡饭菜,感到十分惬意。晚10时,他们用报话机与二号营地的伙伴们通话,并约定了次日的行动后,安然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8月12日清晨,二号营地的吉田和田村按时打开了报话机开始呼叫西崛。奇怪,没有回答。一次、二次、三次……,还是没有回答。他们着急了,沉重的不祥之感压上心头,呼叫的声音骤然提高了八度,不知所措地拍打着报话机,似乎这样可以加大它的发射功率,可仍然无济于事。西崛等三名队友神秘地消失了,无声无息。

  西崛秀二他们,遇到了身?还活着吗?

  不能再等了,吉田二人将情况通知大本营,请求派人增援,随后立即出发前往5800米进行搜索。5800米营地看起来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劫难,面目全非。四处散落着雪崩冲下来的雪块,雪坡断裂形成直径二米大洞,原来的平台不见了,一道新形成的雪壁反射着刺目的阳光。他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队友的名字,回答他们的只是山风那尖厉无情的呼啸。他们焦急地寻觅着队友的踪影,看到的只有茫茫的雪原和雪崩的残迹。

  当晚,吉田、高松二人一口气从大本营赶到二号营地同吉田、田村会合。他们决定,不放弃一线可能,竭尽全力继续搜寻。13日,14日,15日,16日他们不顾暴风雪的袭击,四处反复寻找,但始终没发现任何失踪者的踪迹。搜索中,两名队员遇到暴风雪袭击,无法行动,被困在山上。他们把钢椎打入冰壁,手握冰镐,身贴峭壁,在严寒中熬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一夜。每隔半小时,他们和营地中的伙伴通一次话,以振作精神,如果睡着了,就会被冻僵在那里。几天的搜寻工作使他们的体力几乎消耗殆尽,有的人还有了轻微的冻伤。然而,狂暴的托木尔峰并不肯就此罢手,不断地扬风飞雪,发动一次又一次雪崩,恨不得把四名救援队员也一口吞掉。

  一场惨重的山难发生了,而且可能更大的灾难。

  SOS,十万火急

  14日晚10时,陪同日本登山队活动的中方联络官高彬跌跌撞撞地闯进了阿克苏地区体委大院。他13日晚离开登山大本营,顾不上吃喝,步行了一夜一天赶来报信求援。地区体委当即向地委、行署和自治区做了汇报。3小时侯后,15日凌晨1时30分,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打来电话,指示“地委、行署要迅速组织强有力的抢救队伍,全力搞好救援工作,全力搞好救援工作。”他同时召集有关人员向中央报告,请求国务院批准派直升机前往救援。一时间,大本营、阿克苏、乌鲁木齐、北京之间架起了一条热线,日本朋友遇险的消息牵动着千万中国人的心。

  2时30分,地委召开党、政、军、警领导人参加的紧急会议,根据日本登山队提出的要求,确定采取陆路营救和空中营救相配合的方案。会议决定如下:

  一、成立地区营救总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营救工作。

  二、选派20名精明强干的武装警察和5名熟悉当地情况的牧民,组成营救队伍,火速奔赴托木尔峰险区。

  三、会同有关单位,保证无线通讯联络。

  四、组织医护人员随营救队伍出发,进行现场紧急救护。

  五、请求上级派直升飞机救援。

  ……

  此举关系到登山队员的生死,也关系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我国的国际声誉。时间就是生命,会后各有关单位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准备工作。晨6时,营救队第一梯队离开阿克苏,直奔托木尔峰。15日11时在托峰脚下建立起以地委书记颉富平为总指挥的前沿指挥部。紧接着,营救队第二梯队也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