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乞丐轮上漂亮高中生:中国教育学界的“烂尾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47:48


中国教育学界的“烂尾楼”

 

刘良华

 

    1.在中国学术界,教育学的地位几乎被排到“最低”的位置,甚至根本就不被作为一个学科。

    每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都不将教育学列入其中,有关教育学的课题规划由中央教科所的一个办公室负责。

 

    2.研究教育学的人对类似的现象耿耿于怀,不过,若真的将教育学纳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课题规划与管理中,估计研究教育学的人很难获得资助。原因是,中国教育学界,有“学术”含量的教育学作品实在太少。

 

    3.不能说中国教育学界没有诞生“学术作品”,那样说会惹一大帮人愤怒。

    但如果有人真要追求:整个中国教育学界有多少作品看起来想“学术作品”?这将是一个令人尴尬、窘迫的事实。

 

    4.中国教育学界的作品之所以不被认为有学术含量,主要是原因是:那些所谓的教育学论文或著作,实在是“一大堆白话”或“一堆大白话”。任何学科的“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都会积累、形成自己的学科话语,但如果某个学科的“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所积累和形成的话语只是“一堆大白话”,这个学科是否够格被成为学科,本身就值得怀疑。中国教育学在历年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课题规划中所遭受的“不被承认”的待遇,可能有多种原因,中国教育学的话语所充斥的一堆令人作呕的陈词滥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5.在不远的将来,必有人站出来,去分析中国教育学界的所谓的“学者”们的“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里面所充斥的那些令人作呕的陈词滥调的话语:

    只要把他们的论文或著作拿来,做一些话语分析,这些人是“真学者”还是装腔作势的“假学者”,就会立刻现出原形。

    只是在当下,还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做这样的“教育学评论”工作。

    别人不愿意,我也不愿意。

 

    6.有些滑稽可笑的事谁都知道,但都不挑明。大家都在等待有一个人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那样大吼一声: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啊!”

 

    7.中国人逐渐发展出一套判断聪明人与愚蠢人的评价指标,其中有个重要的指标是:

    如果某件事是错的,大家都不说,而有人把它挑明。

    这个挑明的人,就是愚蠢。

 

    8.中国教育学界之所以少有像样的学术论文或学术著作,是因为中国教育界充斥了大量的“烂尾楼”。“烂尾楼”的特点是:

    有了某种地基,也有了某种框架式的外形,但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框架式的外形没有成为真正的楼房。

    中国教育界的学者不能真正成为楼房的原因是:

    第一,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什么楼房,只想做一堵矮墙。可是,一不小心,各种力量让这个人被抬举,他开始想做高楼。问题在于:他只拥有一个矮墙的地基。他的“高楼”建到一定的程度,就一定会被搁浅。他不得不“半途而废”。“烂尾楼”就是这样炼成的。

    第二,有人从一开始就想做好地基。他的基地看来还不错。但是,一旦有了一点地基之后,这个人抵挡不住其他利益或权力诱惑。他改行了。

    在中国,四处都充斥了“改行”的“教育学者”。比如他仍然保留了教育学教授的资格,但他几乎不再读书,也不再写作,他“赚钱”去了,或者,他“当大官”去了。

 

    9.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我不是中国教育学者内部的人似的。

    我是什么人?

    我是一个“半途而废者”,还是一个“改行者”?或者,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可以逃遁?

    我也不知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