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兵哥哥操菊花:美报:中国从“海权论”寻找战略依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9 00:33:01
美报:中国从“海权论”寻找战略依据
2011年03月22日 07:40:00  来源: 新华国际 【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这是3月18日拍摄的行驶在亚丁湾海域的中国海军第八批护航编队指挥舰“温州”号导弹护卫舰。 新华社记者 范军威 摄

3月18日,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指挥员张华臣(左)与第八批护航编队指挥员韩小虎交接护航任务书。当日下午,完成首次联合护航的中国海军第七、第八批护航编队在“千岛湖”舰举行了任务交接仪式,第八批护航编队正式接替第七批护航编队担负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千岛湖”综合补给舰转入第八批护航编队继续执行任务。 新华社记者 范军威 摄
中国海军第八批护航编队起航
我第七批第八批护航编队首次共同护航
中国海军第七、第八批护航编队亚丁湾会合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18日文章】题:中国海军的“蓝色国土”(作者乔治·F·威尔)
一些中国海军军官穿越太平洋,参观大西洋中一座岛上的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他们恭敬地凝视着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上校(1840—1914)用过的一张桌子。他们对这位美国卓越的海军战略家如此敬重,让学者们纷纷猜测,马汉的中国读者们是否像西奥多·罗斯福那样从他那里汲取了同样的思想。
马汉和罗斯福相见于1887年。当时,马汉是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而罗斯福这位未来的总统那时还不到30岁,担任客座讲师。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罗斯福从中认识到,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拥有巨大商业利益和有意成为地缘政治大国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当然拥有前者(即巨大的商业利益)。它拥有后者(即成为地缘政治大国的意向)吗?
中国可能不会永远做一个“布兰奇·杜波依斯式的国家”,就像电影《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角布兰奇·杜波依斯,她说:“我一直依赖陌生人的善心活着。”今天,美国人就是陌生人。他们的海军———用中国人的话说即“当今海上霸权”———是在马汉所称的“大公地(即海上贸易航线)”上巡逻的警察。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稳定和地缘政治实力都依赖于海上贸易航线。
美国一直沾沾自喜地认为,尽管它的远洋货轮数量今不如昔,但是它拥有一支军舰多达千艘的海军。这个令人欣慰的数字是只想维护“大公地”秩序井然而无其他目标的各国海军的总和。中国部署新潜艇的速度惊人———一年三艘。这些潜艇可用来逼退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力量投放。众说纷纭的中国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似乎也是旨在威逼美国的地面部队远离中国本土。而中国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其海岸线边的海域定义为其海岸的延伸———作为“蓝色国土”拥有和控制。这种观念跟将海洋视为“公地”的思想格格不入。
这包括“近海”———黄海、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但是像印度洋这样的“远海”对中国这样一个极度活跃的进出口国的全球贸易范围也是至关重要的。马汉的信徒们希望国家有能力保护本国在印度洋的利益。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两位教官吉原俊井和詹姆斯·R·霍姆斯撰写了一项报告《红星照耀太平洋: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海洋战略面临的挑战》。他们提醒读者,马汉把“制海权”定义为“在海洋上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他说,这意味着有实力“将敌人的旗舰赶走,或只允许它逃亡时出现;以及控制大公地,切断来往敌国口岸的贸易航线。”
吉原俊井和霍姆斯说,在中国,马汉曾被斥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使徒”。现在,他们在报告中称,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分析家援引马汉好战的制海权定义来强调“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
一位中国学者称中国的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因此,中国极度依赖海上航线,而且现在陆地威胁几乎不存在,于是中国有机会和动机在亚洲之外投放实力。从马汉那里,它找到了借口。

中国海军第八批护航编队官兵首次与家人“亲情连线”
组图:中国海军第七、第八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交接
第八批护航编队开始正式担负护航任务
高清大图:中国海军第七、第八批护航编队亚丁湾会合
中国第7批护航编队4个月完成555艘船舶护航任务
我第七批第八批护航编队首次共同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