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了会疼吗:中国古文化核心是生生属性的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17:11:25
生有类,称为生类。生类谓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包括植物与动物。在特指动物时也称为生灵。生灵者即生命,它的特点是生灵有限,生灵一谢,再得无期。通常生灵也用来表示人类,万物之内生灵寡而禽兽多。用此来表达人类生命的珍贵性。

  生生,是中国古代生属性文化认识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它与数数,量量,等原始早期诞生的中国语言一样,前面一个是动词,后面一个是名词。形成了一个同音的动宾结构。前面的生字表达动词概念,滋生与繁衍的意思。后面的名词表达不绝,不已,不克,不杀,不灭。显而易见,生生表达了一种天地之间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的连续性,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养生与生活的关联关系。也有如同现代的众生观的意思。

  但是,易经后,由于生杀大权归属于天子的神文化统治者,人类的生死的决定权归属给天子之后。生生的生息概念被商周文化断档阻隔在钟鼎文化时代了。生生在易经后文化中,变成了形容词,或者助词。如活生生的,来形容一种生硬的态度,怯生生的,来形容胆怯,等等。

  尽管如此,中国属性科学的很多专业用语,由于它的结构精湛,表达意境清晰,属性关联关系准确。所以,一直被流传到现在,其中有: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生生化化,生生死死,生生世世……在现代词典中,因为商周文化断档后,许多语汇与词意已经从属性本意表达上转型为易思维方式。解释它的原来出处与原意已经非常困难。但是,这些词汇又在对中国属性文化的来源与最基本思想的表达上有其特殊的意义。所以,依据现代科学的分科科学标准,把这些内容归纳为中国古代哲学术语。中国古代哲学是什么?现代人除了易经之外并无法说的清楚易经之前的漫长时代的具体内容。不知道它是哲学还是属性科学了,但是,当代官方语言把易经思想定性为: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有哲学,而且从性质上作出了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肯定。中国的属性科学术语,就变成了现代哲学并不能同步解释的特殊哲学内容了。讲了两年多的属性数学,也应该把这些词汇的归属,正式更正并定义为中国属性科学术语了。因为它与现代哲学不同,它表达的不仅仅是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一种属性的存在。一种属性的存在规律与运动变化规律。也就是说,它是具体的属性科学。

  在众多属性数学哲理词汇中,生生化化,生生死死,生生世世。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三生属性文化的最原始形成时代的语言表达体系。也就是说这种属性文化的根基都是建立在天地化生万物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它反映的内容都是在和生克,延生死,杜生灭的三生属性变化范畴中的。

  生生化化,简单的来说,就是滋生,繁衍的连续化,连贯化。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性质范畴的,同时也是形态范畴的改变。前面的一个化可以解释为变化,分化。后面的化字可以解释为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后的一种具体存在。而现代我们则经常使用后者如大家熟悉的四个现代化,绿化等,对前者的使用则相对越来越少了。所以,对生生化化这样词汇所表达的真实属性含意如何解释,则是属性科学挖掘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了。但是,只要我们抓住天地化生万物的总原则,坚持从和生克,延生死,杜生灭的属性三焦观,应用属性数学的基础数学理论来剖析它,分析它,我们仍然可以重新走进钟鼎文化的繁荣时代的。

  那么,生生化化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属性范畴呢?我们可以把天地化生万物分为三个不同的认识阶段。即生克,生杀,生灭。也就是说,天地化生万物,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产与产生。而是一个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一个生生化化的演义变化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个生灵只是生生化化关联关系中的一个变化过程的存在。所以,它的属性物质与形态存在形式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才能维持的一种生灵现象,而不能脱离这种整体变化过程而独立存在于天地化生万物的运动体系之外。所以,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它的基础内容:生克。

  而生生死死表达的内容,则是生生化化所表达属性范畴的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属性变化。它表达了一个生与死之间的属性关联关系存在,前面的一个死是动词,表达杀与刹。杀是克的一个极限层面,刹是悔的一个极限层面。在这个天地化生万物的层面认识上,重点是抵制生的太过与控制生的无序性。节制滥生,限止生之过。保持天地化生万物,而不是化生一物,是这个环节上认识的关键。也就是说生生死死是维持天地化生万物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作保障。生而无序,生而太过。就会造成强大的事物越来越强,直至万物一化,存一而废万。弱小事物越来越少,失去了万物化生于天地间的繁荣生机。所以,强而为灾者天行健而杀之,弱而变强不能运动抑扬者天行健而刹之。所以,天地化生万物者,强而不抑者必亡,而以弱而必扬者而再生。生死轮回,运动抑扬,更相动薄也。

  而现代人把它理解为生生死死仅仅是指从生到死的一辈子,实在是一种狭义的个体生命观认识,与中国天地化生万物的属性文化体系,距离就更远了。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讲生生世世的属性科学观内容。它绝对不是只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的简单人生观。而是一个更庞大的属性杜生灭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