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会有什么后果:东原厎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32:07

东原厎平

丁永林

       “东原厎平”出自《尚书·禹贡》。厎,音zhi,致,得到之意;平,即治理。意思是东原得到治理。后来,“东原厎平”被地方史志工作者定为是东平“得名之始”,“东原”也就成了“东平”的代名词。《东平县地名志》:“东平,古称东原。”

        “东平”是后来的行政建制名称,而《尚书·禹贡》作者时代的“东原”是地理区域名称。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名称的“东原”是指哪个区域呢?

        在《尚书·禹贡》中,“东原厎平”所在的原文是:“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猪”通“潴”),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意思是说,黄海、泰山和淮水之间的地区是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以后,蒙山、羽山一带的土地可以种庄稼了。大野泽已经停聚深水,东原一带也获得治理。这里是红色黏性土壤,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这里的田地属第二等,赋税是第五等。

       就是说,《禹贡》记载的东原是大禹治水以后的平原,地理位置在“徐州”域。

       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兖州”也是其中之一。按《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说的是兖州即济水与河水之间的区域。

       据《辞海》,济水“为古四渎之一。《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泲,他书皆作济。包括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两部分。《尚书·禹贡》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黄河以北部分;下文又云:‘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这是黄河以南部分”。这样,流经今东平湖一带的济水河道应属于济水的“黄河以南部分”。

      查《东平县地名志》所载东平湖一带战国时期地图,所标示的济水河道在小安山和梁山东,南北走向,穿今东平湖水库而过。河水是指黄河,当时的河道在今河北境内。按地理位置考察,今东平湖水库的西半部当属兖州。所以,《大清一统志》说:“东昌府与兖州府之阳谷、寿张、曹州府之郓城及济南、青州二府之西北境皆古兖州地。”

        《尔雅·释地》说:“济东曰徐州。”是说徐州在济水以东的区域。东原既然属徐州,其地理位置自然在济水以东地域了。《东平湖志》亦说,“所谓东原即在‘济水之东也’”。

       那么,东原包括“济水之东”的哪些区域呢?

       据《辞海》,“东原,古地区名。《尚书·禹贡》:‘东原厎平。’据郑玄注,即汉东平郡地,相当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带”。查《东平县地名志》所载最早的“东平郡”地图,上述区域大部分在今东平县境内,属古汶水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据《辞海·汶水》:“《尚书·禹贡》青州:‘浮于汶,达于河’,即《汉书·地理志》、《水经》入济之汶,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于山东莱芜县北,南流经古嬴县南,古嬴汶,又西南会牟汶、北汶、石汶、柴汶至今东平戴村坝。自此以下,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东南入济水;明初筑戴村坝,遏汶水南出南旺济运,西流故道遂微;清末罢漕运,今主流又西注东平湖。”《水经注》载:“济水……东注巨野泽,又经梁山东,又东北至寿张县(指汉寿张)西界,安民亭南(今小安山南河官屯附近),汶河从东北来注之。”可见,古汶水历史上即是济水的一大支流。

        上述资料说明,东原在今东平湖水库东半部以及以东地区,今东平县大部分、梁山县东部、汶上县北部、宁阳县西部等部分地区,应属于古东原之区。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开辟了“大野泽”滞洪区(大野既猪),汶水下游的东原地区也得到治理(东原厎平),水患缓和而土地涸出可以耕种了,成为东平湖一带治理、开发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