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里约格外抢镜: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江苏(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55:19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1-02-16 08:32:47   [发表评论]

 

  中国社会主要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

  中国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血缘关系。

  前面我讲过,中国人文化的思想内核的是一种群体意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由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候,没有像希腊人那样炸毁氏族血缘关系,把氏族时代的血缘关系搬到国家时代,叫做“家天下”,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家国一体。所以,我们这个社会主要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我们会把一切关系说成是血缘关系。比方说地方官我们叫父母官,把军队叫做子弟兵,这个省和那个省叫兄弟省、这个单位和那个单位叫兄弟单位,厦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叫兄弟院校。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都会把它血缘化。

  那么,在中国社会里,最小的血缘关系、最小的群体是什么?是家。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细胞,也是最能体现血缘关系的群体。那么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在家里居核心地位的是谁?按照礼法,是父亲。因为中国传统社会实行的是父家长制,所以大多数人都是随父姓。而实际上,中国人心目中最尊重的、最被视为家庭核心的是母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女孩子在传统社会结了婚,她的亲生父母家叫什么?娘家。她丈夫家叫什么?婆家。娘家能不能叫爹家?婆家能不能叫公家?(笑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家庭其实是以母亲为标志的。研究中国文化,如果能够把这点搞清楚,很多东西都能想通。

  再看中国文学艺术的传统,是歌颂父亲还是歌颂母亲呢?是母亲。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唱“世上只有爸爸好”的吗?我们这些当爸爸的人很可怜啊!(笑声)我们不求说“世上只有爸爸好”,只求说“世上只有妈妈好,现在爸爸也不错”,(笑声)都没有!我发现中国文学史上歌颂父亲的名篇只有一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但是怎么看都觉得那个爸爸像妈妈。(笑声、掌声)他完全是个慈母形象嘛。

  为什么中国人爱母亲呢?为什么家庭是以母亲为核心建立的呢?那么我就要问了:一个小孩子从小刚生下来不懂事也不会说话,没受过教育也不认得字,是靠什么认识妈妈的呢?吃奶。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如果不是生母奶大的,而是奶妈奶大的,有可能跟奶妈更亲,这就叫做“有奶便是娘”。(笑声 掌声)

  也就是说母亲和子女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且但凡广义有着吃与被吃关系的对象,都可以看作母亲。比方说黄河叫什么河?母亲河。它怎么不叫父亲河呢?以后你们毕业了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叫什么学校?母校。没有叫父校的对不对?因为父亲不喂奶嘛。(笑声)黄河水和长江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中央电视台曾经制作了一个叫《话说长江》的片子,那个主题歌是怎么唱的?(即兴模仿)“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祖国儿女”。(掌声)

  所以,中国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年三十。年三十这天晚上要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只要母亲在世,如果健康,亲自做;如果年纪大不健康了,指挥做。这个时候所有兄弟姐妹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吃母亲亲手做或指挥做的年夜饭。什么意思呢?重申血缘关系有效!(掌声)

  比母子关系疏远又很亲密的关系是什么?兄弟关系。不管是官场、学界、商界、江湖,只要关系好都可以称兄道弟,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把非血缘关系变成血缘关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又要把非血缘关系变成血缘关系,怎么办呢?请客吃饭。所以中国人请客吃饭不是吃东西,而是吃感情、吃关系,一般不分餐,一旦分餐就是礼仪性很强的宴会。不但不分餐,敬酒的时候酒杯里的酒还会互相倒:嗳?怎么不一样多?于是biang!biang!biang!(笑声)有人会问,你们这样吃就不怕得传染病吗?你们都是高学历的人,这点科学知识都没有吗?告诉你说,有!而且正是我们有这样的科学知识,我们还更要这样吃。为什么呢?请问:什么是兄弟?桃园结义知道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笑声、掌声)同年同月同日生,这是不可能的;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不知道的。但是现在你不是有病吗?(笑声)我传染过来,先同病一场,以表我们同死的决心,我们是不是铁哥们儿?(掌声)

  上面我说的都是大家身边见惯不怪的东西,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文化不神秘,文化不遥远,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当中,所以我们要研究文化。

  (根据易中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演讲编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本报记者 蒋廷玉

前一页 [1] [2] [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