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口女3图解:舜和禹之间的那场政变(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22:01

舜和禹之间的那场政变(转)

中华文明史 2010-11-27 00:00:29 阅读30 评论0   字号: 订阅

原帖见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77862

舜和禹之间的那场政变----大禹谟·益稷

读书中发现《大禹谟》和《益稷》内容相通,时间上也有交叉,于是按自己的意思进行整理,得到了一个从禹治水毕到禹称帝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
禹治水必然掌握很多人和财物,治水成功回到朝廷,引起了舜的担忧,因为禹和舜是有杀父之仇的,所以舜向他最信任的人—皋陶问计。而禹不是不想向舜报仇,却发现支持舜的人很多,没有胜算,于是在皋陶和伯益父子的劝解下禹和舜和解。舜一开始还能谨慎行事,(比如封禹做司空,这本来是主管制造业的官职,但实际让禹做的工作是“美尧事”,就是宣传美化帝尧的功绩见《史记》相关部分)。后来舜逐渐放松警惕,变得自大贪功,不听皋陶的劝告,执意对三苗发动战争并将军权委托给禹。禹在外整顿好了军队,准备挥师返回发动政变。(禹大概在治水时与三苗有所勾结,所以能料敌如神。)为了避免战争,伯益献计将一场血战消弭于无形。这时皋陶也必须在舜和禹中选择一个,他选择了禹(见政变中的皋陶(皋陶谟)),于是其他大臣跟风而动,使得舜孤立无援,惟有让出帝位。
下面既是打乱了顺序的《大禹谟 》和《益稷》原文和相应译文,还有部分我的理解。
《大禹谟》1.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従人。
话说古时候的大禹,名叫文命,功德布于四海(治水成功),受诏来到帝舜面前,说:“帝克服艰难于是保全帝位,臣克服艰难才有了臣的地位,(既然大家都不容易,不如)停止征伐,黎民都会感激恩德。”帝舜说: “明白了!若是这样就答应(你),好话不会被埋没,四野没有遗漏的贤士,万邦都得到安宁。”(帝舜)向众人稽首,放弃自己原来的打算听从众人的观点。
(1)(禹和舜有杀父之仇,怎么会和平共处呢?事情是这样子的,舜有个极信任的臣叫皋陶:)
《大禹谟 》10.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舜说:“皋陶!这些臣民百姓,或许有干扰法纪的,你来当士,将五刑向百姓说明,以辅助五教,期望使我们的政事达到治理的境地。施刑是为了告诫,使无人犯罪,人民行于正道彼此和谐,到那时功德可称得上大了!”
《大禹谟 》12. 帝曰:“俾予従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舜说:“我从心底想天下大治,可是四方蠢蠢而动,我该怎么办?”
(12)(禹治水毕实力大增,有不服之意。于是舜向皋陶问计。)
《大禹谟 》11.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皋陶说:“帝舜的德行没有改变,对下要求简单,对待民众宽厚,惩罚不罪及子孙后嗣,奖赏延于后代。无心犯下的过,再大也可以原宥,故意犯下的错,再小也要施以刑罚。如果罪有疑问,从轻处罚,功劳有争议,从重赏赐。与其杀无辜的人,宁可取消一些不重要的法律。重视生命的美德已经深入民心,因此人民不会劳烦司法机构。”
(11)(皋陶认为,舜德行没有改变,在民间有足够的威望,不用担心禹。)
(于是舜召见禹。)
《大禹谟 》3.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益说:“列位,帝的德行能大范围的施展,这就是圣,这就是神!可以使用武力也可以使用文治,有上天眷顾这样的命运,才拥有四海成为天下的君主。”
(3)(在召见禹的大会上,皋陶的儿子益先做了这样的开场白。)
《益稷》1.帝曰:“来,禹!汝亦昌言。”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吧。”
《益稷》2.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禹拜手说道:“列位,帝,我说什么呢?我不过是勤于思考每天都不停倦罢了。”
《益稷》3.皋陶曰:“吁!如何?”皋陶说:“停一下!(你)怎么样(思考的呢)?”
《益稷》4.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禹说:“大水弥漫接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峰,冲刷着丘陵,住在低处的老百姓来不及逃走就陷落在洪水里。我用四种运载工具(舟、车、輴、樏)行走在水、陆、泥、山之上,(山道多草木,不便通行,我每过一处)随手清除杂草灌木,开通道路。因地制宜向当地人请教什么食物可以充饥。我疏通了九条大河(弱、黑、河、汶、江、三点水加允、淮、渭、洛),引导它们流入四海,在田间挖沟渠通向河流,(既能排水也能引水,使庄稼不再靠天吃饭)。这样百谷得以播种,向民众推介各样食物。让民众从地少人多的地方迁往土地多的地方居住,不同族的人杂居在一起,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劳碌的民众有了粮食安定下来,各个家族都得到了治理。”
《益稷》6. 皋陶曰:“俞!师汝昌言。”皋陶说:“明白了!这番话说得好啊,(我们都)向你学习。”
《益稷》13.“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 禹又说:“没有谁象丹朱那样傲慢,只喜欢污秽亵渎的游戏,经常为取乐欺凌他人。不分黑天白天作恶不休,就好比没有水硬要行舟。在家聚众淫乱,挥霍无度,用光了累世积攒的福泽。”
(禹用丹朱试探舜的态度。)
《大禹谟 》5.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従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益说:“停止!引以为戒!小心不犯错误就不会有忧患和意外。做事要不失法度,不逸游,不淫乐。任用贤人要加以信任,不去怀疑,去除奸邪不要犹豫,尚有疑问的计划不要勉强执行,各种愿望都应该拿出来使大家得知。不要违背“道”以致影响在百姓中的声誉,不要强迫百姓服从自己的欲望,不要疲怠不要疏于管理,四夷的人都来朝见!”
(5)(益劝禹不用担心,有什么想法直说无妨,同时劝舜信任禹,总之为了朝廷的兴盛,都不要做不利于百姓的事。)
(于是有了开篇的那段话,禹和舜达成一致。)
《益稷》11.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黻黼,絺绣,以五采彰施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従,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舜帝(对禹)说:“大臣作我的股肱耳目。我希望得到百姓的拥护,你来辅佐我。我希望扬威四方(使万邦臣服),你来帮助我。我希望恢复古人的象物制器制服的礼仪制度,用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形象描绘在宗庙器物上,水草(绿)、火(红)、粉(白)、米(黄)、黻黼(黑体白边的斧形花纹),绣在衣裳上,采用五种物品所代表的五种颜色,制作衣服,你来申明服饰的制度。我想要听六种乐律、五级音阶、八类乐器的演奏,(从声音的哀乐中)考察治理天下的疏忽不妥之处,出到四方收纳五声所作的歌(如诗之所讽,表达各方的意见),你要听清。我有过失,你来匡正,你不要当面顺从,退下去之后又有别的话说。注意啊,四邻!庶出之人顽愚这样的谗言已经不合时宜,我同样封给他们侯爵地位表明我的态度,(谁要再说这样的话就要)用挞刑使他们记住,并书写记录下他们的罪过(希望他们改过),所有人不分嫡庶都能很好的生活!任用官吏使用推荐-纳言的办法,每过一段时间就举荐一次,(所举荐的人)合格就顺应要求授予职位,否则就要惩罚他们。”
《大禹谟 》2. 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不虐待贱民,不废除破落人士的地位,这是帝才能做到的啊!
(禹感叹,舜受人拥戴有他的道理。)
《益稷》12.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禹说:“明白了!帝舜,光芒照耀能远达海角天边,万邦进贡,共同称臣,只因帝舜抬举了他们。广纳其言,听取要求,将功劳明示众人,(然后)赏赐车马衣服酬劳他们。这样,臣子们谁敢不举荐贤士,让于自己不如之人;而在野的贤士,谁敢不恭敬地应招?帝舜能够不时地招揽贤才,采纳善言,这样谗佞之人同样天天进言也会劳无功。”
《大禹谟 》6.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禹说:“在意啊!帝舜考虑啊!德最深厚是善政,善政最佳是生养民众。水、火、金、木、土、谷,(这些财用所出的六府)一定要修备整理。正德、利用、厚生,(这当为的三事)要以和为贵。九功一定要讲出来,讲出来最好用歌舞的形式。(大家都明白了)引以为戒,教化起来就不费力气,(如果)靠督促(少不了)要用责罚,用九首歌来劝诫人民,(使人民勤于九功的)干劲不致衰败。”
《大禹谟 》7.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舜说:“明白了!水土既平,万物得以成就,六府三事都治理好了,以后万世都有赖于你的功劳。”
(一段时间以后)
《益稷》14.“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 禹说:“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娶了涂山氏,结婚四天就治水去了。启生下来呱呱地啼哭,我都没时间给他起名字,只在荒野中忙着治理水土的事。帮助四方蛮夷使他们心向朝廷,依据和朝廷的亲近程度分成五服(侯、甸、绥、要、荒),使朝廷的政令能广播至五千里远的地方,分为十二州,往外都挨着海边了,全都设立五长,五长们履行职责都建立功劳。只有有苗顽劣,不肯接受工作任务,舜帝您考虑一下(该怎么办)!”
《益稷》15. 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舜帝说:“开启我的德行,这是成就功业的机会,当然要宣扬我们的德教(讨伐)。”
《益稷》16. 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皋陶这时刚刚平定厥方,正在颁布法令,恢复稳定,明确刑罚尺度。
(皋陶不在朝中,没有人劝阻,于是讨伐有苗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出征之前有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益稷》17.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说:“轻敲重击石磬,重拨轻拊琴瑟,(大家一起来)歌咏吧。” 先祖有功勋的都提拔成贵族,丹朱成了帝舜的座上宾,各国君主(在登上了庙堂的次序上)互相谦。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鼗鼓,配合着柷的节奏,服从敔的指挥,笙和大钟在其间交替鸣响,扮成飞禽走兽的人们踏着节奏起伏舞蹈;韶乐演奏了九次曲之后,凤凰也来庆贺了。
《益稷》18.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夔说:“於!我敲击拊石,百兽一个接一个都跳起舞来,众官都陶醉其中。”
《益稷》19.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舜帝因此作歌,说:“奉天命行事,也是要掌握好时间和机遇的。”
《益稷》20.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舜于是唱道:“大臣喜悦啊,元首振奋啊,百事发达啊!”
《益稷》21. 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 皋陶跪拜叩头,大声疾呼说:“考虑一下吧!(这样是)轻率随兴做事,(别忘记)谨慎才是根本,注意啊!多方查看才可以做决定,注意啊!”
(皋陶听到讨伐有苗的消息匆匆赶了回来,力图阻止出兵征伐。)
《益稷》22. 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帝舜不听)继续边跳舞边歌说:“元首英明啊!大臣就会贤良啊!诸事也就都会顺利啊!”又继续作歌说:“元首贪图安逸啊!大臣就会懈怠啊!诸事也就荒废了啊!”

《益稷》23. 帝拜曰:“俞,往钦哉!”帝舜拜(禹)说:“(我)知道(你),去认真干吧!”
《大禹谟 》19.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舜说:“禹,现在有苗不遵教令,你去征讨!”
《大禹谟 》20.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禹于是召集各族族长,誓师说:“你们大家都听我的命令,愚蠢的有苗昏头昏脑不知恭敬,侮慢于人,自以为是,违反正道,败坏常德。君子在野地上,小人在高位,人民都离弃他不保护他,上天也给他降下灾祸。将你们和众士兵交给我,奉命讨伐罪逆。你们要同心协力,才能有功勋。”
《大禹谟 》21.三旬,苗民逆命。一个月后,苗民反叛。
《大禹谟 》22.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益向禹建议道:“只有德能感动天,再远也能到达。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常在。舜当初在历山耕作,每天都向上苍哭泣,检讨自身的罪恶,年底回家见瞽瞍,恐惧战栗的同时保持敬重,瞽瞍也接受(他)。至诚能感动神,何况有苗?”
《大禹谟 》23.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禹感激这样的好主意,拜了一拜,说:“明白了!”然后回师。
《大禹谟 》24.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舜于是开始担负教化之德,舞动盾牌和羽毛,在两阶之间(表示偃武修文)。过了七十天,有苗自动前来归附。
(24)(有苗果然归附,天下人都以为禹能通神,禹的地位再次提高。)
(禹为称帝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才着手召开大会。)
《益稷》6.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禹说:“列位!帝,谨慎的对待你的地位。”
《益稷》7. 帝曰:“俞!”舜帝说:“这个我知道啊!”
《益稷》8. 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禹说:“满足于你的成就,需要洞见机微,心存天下。辅佐的人正直,就会以行动回应所期待的理想。接受上帝的昭命,天意是命你休养。”
《益稷》9.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舜帝说:“停下!(我的)大臣啊四邻啊!四邻啊大臣啊!(你们说句话呀!)”
《益稷》10. 禹曰:“俞!”禹说:“(他们都)知道了!”
《大禹谟 》14.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従。”禹说:“每个人都占卜(一次),结果为吉的就是支持我的。”
《大禹谟 》4.禹曰:“惠迪吉,(従)从逆凶,惟影响。”
禹说:“顺应(新朝)开启(的人)吉,跟从逆天者凶,这是受了牵连的缘故。”

《大禹谟 》15.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従,卜不习吉。”舜说:“禹!为公事占卜首先要抛开自己的意愿(私利),天命在于元龟。占卜的人先定下计划,再询问所求的是否与天意相同,鬼神同意,龟筮必然和协(也就不用再卜了),若是再卜,招惹得鬼神厌烦,便不肯相告,于是龟筮不灵,卜出来的结果便是不吉。”
(15)(舜真是枭雄,大势已去的时候还能嘴硬,然而帝舜是经过天认定的帝,舜不肯让出帝位,禹强行自立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大禹谟 》16.禹拜稽首,固辞。禹拜稽首,坚决推辞(帝位)。
(16)(禹不肯称帝,事情便陷入僵局。)
《大禹谟 》8.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揔朕师。”舜说:“(你要)地位(是吧),禹!我占据帝位三十三载,年老倦于理政。你勤快,总揽我的军队。”
《大禹谟 》9.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禹说:“我的德行不能胜任,民众不会依从。皋陶普施德行,德行所施之处,黎民都感念他,帝舜考虑(用他)吧!”(帝舜)考虑起来心如乱丝,若要放手又纠结难舍,名义上说出来的是一回事,答允禅让又实在不愿意。最后帝舜考虑到功力(差别)。
(8)(9)(舜知道禹不会无功而返,于是同意将军权交给禹,希望禹也退一步,禹不答应。帝舜考虑来考虑去,不得不赞成禹称帝。)
《大禹谟 》17.帝曰:“毋!惟汝谐。”舜说:“不要推让了!只有你合适。”
《大禹谟 》18.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重修历,改正月,太阳出来之时,在尧庙接受摄帝位之命,统率百官就如舜当初继帝位时一样。
《大禹谟 》13.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舜说:“过来,禹,降服了洪水的人,你说到做到,去除了水患,你是贤人!不自大自满,勤俭持家,勤奋工作,你是贤人!你虽然不自以为了不起,论能力,天下间没有人能和你争;你虽然不大动干戈,天下间也同样没有人能和你比争功劳。有这样的成就就是德,嘉许你伟大的功绩,天命的历数落在你身上,你可以当帝(元后/大君/天子)了。人心易私难公,所以不可以轻信;天道难明易昧,所以难测。只能精心体察,专心守持,执守中庸之道。无稽之言不要听,没有听取过众人意见的计划不要施行。职位不值得爱,人民不可怖畏。民众不爱帝还能爱戴谁?帝不为民众又为谁守卫邦土?重要啊,注意啊!谨慎才能保有帝位,认真的为人民做善事。如果四海之民困穷,帝的禄位最终丧失,都是轻启战事招来的祸。我的话(就这些,听不听由你)不再讲了。”
(舜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禹应该怎样当帝,品德还是很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