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施工安全协议:医源世界·名家医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27:46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病经验

2006年11月24日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Sep;132(9):931-3. 44 为评估耳外科行胆脂瘤手术治疗后至少随访10年后的长期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针对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的患者,评估其治疗纪录,结果可见,1989年1月到1995年12月间,148例患者由于胆脂瘤手术,其中72例患者采用开放式手术方法,约占48%;随访期间(10-16年),5 例(7%)患者至少行1次修复手术。初次手术10年后,干耳率为96%,即69例患者,而55 (76%)例患者鼓膜完整,30 (42%)例患者听力正常。该组72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耳聋。复发率为7%,且与胆脂瘤的大小,乳突、迷路及镫骨底位置无关。复发主要的易感因素为回缩,尤其在后上象限。因此,上述发现提示,可采用内窥镜改进手术操作,以降低复发率,改进听力。 日期:2006年12月8日 - 来自[肿瘤相关]栏目

判定药材干燥的经验鉴别

判定药材干燥的经验鉴别

  药材之所以产生霉变,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繁殖的缘故,而微生物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是离不开水分的,只要药材干燥,便能抑制住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可以确保药材不会发生霉变,保持完好的品质。虽然,各种药材对干燥标准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其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就是以贮藏期间不被虫蛀,不发霉变质为标准。近年来,不少经营者单位已较使用仪器来测定药材的干燥程度。但是产地药农加工干燥通常还是以经验鉴别主主。一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判别药材干燥度。

  1、 断面特征鉴别法:通常根、根茎、枝干及皮类中药材,将其折断后,断面色泽一致、中间和外层无明显的分界线者,表明已干透。如果断面色泽不一致,说明药材内部尚未干透,或断面色泽仍与新鲜时相同,这都是未干燥的标志。

  2、 敲击鉴别法:干燥的药材在相互敲击时,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而声音沉闷不清脆者,说明未干透。但一些含糖较高的药材,如桂圆天冬等,干燥后敲击的声音并清脆,则应以其他标准进行鉴别。

  3、 质地鉴别法:干燥药材质地硬、脆,牙咬、手折都费力。质地柔软的,则尚未干燥。

  4、 手插牙咬鉴别法:果实种子类药材,用牙咬、手插感到很硬,为干燥透的标志。如果手插入时阻力很大,不易插到底,甚至有湿润感受,都是未干透的现象。

  5、 手搓鉴别法:全草类药材,用手折易碎断,叶、花用手搓易成粉未,都是干透的标志;柔软而不易折断或粉碎的,则是未干透的标志。

  摘自《中国医药报》

日期:2006年12月7日 - 来自[其他类]栏目

运用传统经验快速鉴别中药

运用传统经验快速鉴别中药

  常用中药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给我们对中药真伪优劣鉴别带来一定困难,在我们基层药品使用单位,没条件用现代化检测手段来对药品进行检验,也不可能把有味药都送到药检部门进行鉴定,只能用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传统经验进行性状鉴别方法,对中药进行初步检查。这种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进、能迅速初步判定所查品种的真伪的快速检验方法,非常适合基层药品使用单位。

  1.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商品分类众多,有红参、生晒参、野山参、别直参等等。据报道人参的伪品有数十种之多,鉴别起来令人眼花乱。笔者认为,人对显著特征在芦头(茎基)、芦碗(茎痕)上。各种商品人参都有芦头和芦碗,园参类芦碗生在芦头的一面或两面,野山参则四面密生芦碗。正品朝鲜人参(别直参),芦头与参体直径几相等。有桔梗充生晒参者,但桔梗芦碗呈现半月形可资鉴别,其他伪品基本无芦碗。

  2. 巴戟天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为补阳要药。伪品时有发现,主要有茜草科植物半角藤、假巴戟、四川虎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木通植物有木通等。巴戟天主要特征在于木心,巴戟天木心直径4~6毫米,约占药材直径30%~40%,伪品木心直径占药材直径50%以上。

  3. 柴胡为伞形式科植物胡及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有特异的油味。伪品大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大叶柴胡的根与根茎。本品有毒,误用会引起中毒。大叶柴胡的要茎有明显的茎特征,根茎可见通体密生环节,节紧密,有略似芹菜样特异香气。

  4. 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正品乳香口嚼开始碎成小快,迅速软化成胶块状粘附牙齿,唾液成乳白色。取样品与小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伪品乳香嚼之初为砂粉样后软化成可塑性团块,不粘牙。

  5. 玫瑰花:花托半球形,花萼长于花冠,花梗较短。混淆品月季花花托长圆形(壶形),花梗较长,萼片短于或等于花冠长。山刺玫、花蕾较小,花梗具短腺毛,萼片边缘具短柔毛和腺毛,据此借以鉴别。

  6. 秦皮:药材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放目光下显碧蓝色荧光。有胡桃科植物核桃楸树皮作秦皮混用,两者性状相似,不易区别,但核桃楸皮热水浸出液显浅黄色、棕色,阳光下无荧光。

  7. 蔓荆子常有黄荆子或荆条子混作蔓荆子使用,蔓荆子特征为果实呈圆球形,宿萼子包被子果实的1/3至1/2,萼5齿裂,其中2裂较深,形成两瓣。黄荆子呈卵球形,外观与蔓荆子迥异。

  8. 苏木苏木性状与降香相似,有时不大容易区别。苏木特征为取碎片投入热水中,水被染成红色,加酸水变成黄色,再加碱中和水仍变为红色。降香则无此特征。

  9. 杏仁杏仁和桃仁外观有明显不同,一般都能鉴别。但有山桃仁者,性状极似杏仁,从性状上较难区别。可取杏仁数粒加水共研,能发生苯甲醛样的物殊香气可资区别。

  10. 通草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药材特征为髓部中央有直茎0.3~1.5厘米的空洞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有小通草混作通草入药,小通草断面实心,即可鉴别。

  摘自《中国医药报》

日期:2006年12月7日 - 来自[其他类]栏目

四种掺伪中药的经验鉴别

四种掺伪中药的经验鉴别

  一、女贞子

  青科植物冬青子Liex purpures Hassk.的干燥成熟果实。掺伪女贞子,其果实大小相似,但表面色泽及光泽不一致。鉴别要点:正品果实呈椭圆形、倒卵形或肾形,表面灰黑色或黑紫色,皱缩不平,内果皮木质,具纵棱,剖开后种子通常为1枚,肾形,紫黑色,两端尖;冬青子的果实呈椭圆形,表面棕黑色,光亮,具细疣状突起,内果皮木质,无纵棱,核通常为4枚,少数5枚,表面具1深沟。

  二、地肤子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掺入的伪品常为同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掺伪地肤子不易发觉,应仔细观察其外形和种子。地肤子果实呈扁球状五角星形,宿存花被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央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并可见放射状脉纹5~10条;种子扁卵形,似芝麻粒,黑色。伪品的果实呈扁平状五角星形,宿存花被紧抱果实,顶端5裂,近三角形,不具翅;种子扁圆形,黄褐色,有光泽。

  三、沙苑子

  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的干燥成熟种子。掺入的伪品常为同科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或猪屎豆Crotalria muconata Desv.的干燥成熟种子。掺入伪品的药材,其色泽不一,容易误认为是采集过程中种子的成熟程度不同造成的,其实不然。正品药材的种子略呈肾形而稍扁,表面褐绿色或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有明显的圆种脐;伪品紫云英种子呈斜长方形、肾形,两侧压扁较明显,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边缘一侧凹入较深似钩状,为种脐着生处;伪品猪屎豆的种子呈三角形、肾形,两侧面多数较饱满,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边缘一侧中央凹陷成三角状,为种脐着生处。三者区别的关键部位在种脐处。

  四、金钱草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掺入的伪品为同科植物聚花过路黄L.congestiflora Hemsl.的干燥全草。掺伪品是在采集时就已将两者混淆在一起,药材常缠结成团,鉴别很难,特别是经过切制的掺伪品,更需要仔细辨别。掺伪品的鉴别要点,首先看叶子,将叶片用水浸后,展开对光透视,正品可见黄褐色条纹,伪品则无;其次看花的生长部位,正品的花多单生叶腋,伪品的花多聚集于枝端。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2002.01.18

日期:2006年12月7日 - 来自[其他类]栏目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

    著名中医专家张海峰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我们随先师学习期间,对其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印象颇深。张老认为: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几个方面供同道参考。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先师的怀念之情。

  1 调和肝脾法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肝脾两脏,木土相克,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在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及气血精微的化生输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老认为:脾土属阴,主运化,必得肝木的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脾气才不会阴凝板滞,从而饮食得以正常运化。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云 “土得木而达之”,《临证指南医案》亦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同时肝为刚脏,主疏泄,必赖脾气的柔润濡养,方不致刚强太过,而保持其条达活泼之性。故《名医方论》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杏轩医案》亦云:“无土之处则无木生。”所以,在生理状态下,肝脾之间保持一种木克土、土滋木的动态平衡,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如果某种病因破坏了这种平衡,则出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虚,或肝脾两虚而出现诸多病症,治疗方法即调和肝脾。所以说.调和肝脾法,其实是一种恢复肝脾的生理平衡关系的治疗方法。

  2 调和肝脾法的适应

  如果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等,破坏了肝脾之间的动态平衡,则发生病理变化。张老认为: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及,而导致脾土阴凝板滞,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此即木郁乘土或木郁土中;急躁易怒,肝气横逆,易乘脾土,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招致肝木来乘,而导致肝旺脾虚,久则土败木贼;脾虚日久,气血生化无源,血不足以养肝,肝木失去脾土的滋培,而肝木枯萎,最终导致肝脾两虚。因肝脾失调,临床可见诸多病证,如:吞酸嘈杂胸满噎膈胃痛呃逆反胃呕血泄泻下利黄疸鼓胀、腹痛转筋眩晕惊悸、疳积慢脾风经水不调、带下等等,这些都是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
 
  历代医著所论甚多,兹列几家以资佐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景岳全书》云:“遇怒便作泄泻者,为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伤寒指掌》云:“木郁不舒,下克脾土则变为热利下重。”《医学广笔记》亦云:“妇女忧思伤脾,多患赤白带,皆由风木郁于土中而然。”《温热经纬》有“肝木横肆,脾气伤残,土败而色外越之黄痿”的论述。

  3 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

  3.1 疏肝健脾法 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选用。

  病案举例:江某,女,39岁,1987年10月就诊。因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终日忧闷不乐,形体略胖,近1周来,感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食欲不振,胸闷太息,大便不爽,四肢欠温,睡眠不安,月经滞后。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黄连素片”等无效,望其舌苔薄白,脉两关偏弦。辨证属肝郁脾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柴胡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郁金12g,云茯苓12g,焦白术12g,生姜3片,薄荷3g,鸡内金10g,炙甘草6g。服7剂,药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稍增,再守上方7剂,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月经正常。

  按:患者病起于忧郁,为情志所伤。忧思日久,致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张老所说的脾土阴凝板滞。治疗应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药用辛甘,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即《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3.2 抑肝扶脾法 此法适用于因急躁易怒而致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伤的肝木乘土之证,以刘草窗的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寇某,男28岁,干部,1985年5月就诊。患慢性结肠炎2年,形态壮实,腹泻反复发作,发则腹痛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痛减,便中夹有白冻,日二三次或五六次,饮食如常,精神尚好。舌苔薄白,脉弦见于右关。曾做大便培养,未见致病细菌生长,曾服土霉素氯霉素等药,初有效,后无效。证属肝木乘土,治以抑木扶土。痛泻要方加味:炒白芍24g,防风15g,陈皮10g,焦白术6g,六月霜20g。5剂泻止痛除,白冻见减,继服10剂,白冻全除,别无所苦,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形态壮实,饮食如常,精神尚好,知脾胃未虚。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右关脉弦,知肝木偏旺,久则乘克脾土。《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治疗应抑肝为主,扶脾为辅,药用酸甘,酸以敛肝,甘以补脾。即《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泻之。”痛泻要方一般被认为是扶土抑木的方剂,而张老认为是抑木扶土,抑木为主,扶土为次,治疗以肝实为主,而脾虚不甚的痛证。若以脾虚为主,导致肝气偏旺者,非本方所宜。

  3.3 补脾抑肝法 此法适用于饮食不节而致脾胃受伤,脾胃虚弱,肝木相对偏亢的肝木乘土之证,以黄芪建中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黄某,女性,50岁,家庭妇女,1985年12月就诊。胃痛反夏发作5年余,曾2次解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近日来,胃脘疼痛发作,痛时喜按,口不渴,不呕,畏寒,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大便软,无黑便,心悸夜不安寐,舌淡苔白,脉右缓弱,左弦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偏旺证,治以补土抑木。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30g,党参30g,炒白芍24g,桂枝10g,当归10g,大枣10枚,炙甘草9g,饴糖60g(烊化)。服5剂后,胃痛大减,精神饮食转佳,脉仍无力,守方再服10剂,胃痛痊愈,可从事家务劳动,原方出入调服20剂,随访半年余,胃痛未再复发。

  按:患者胃痛反复发作,历时5年余,病程较长,且痛时喜按,不思饮食,精神疲倦,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知其脾胃虚弱久矣,脾土虚弱,则肝木易亢,疏泄太过,故见脉弦细,治疗应补脾抑肝,补脾为主,抑肝为辅,药用甘温,佐以酸甘,甘温补脾,酸以敛肝。即《金匮要略》“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凋之”。黄芪建中汤甘温酸合用,正好对症。张老亦喜用资生丸化裁。然饮食伤脾致脾胃虚弱,决非一日之过,所以健脾补脾亦非一时可挽回,临证时,要有方有守,方能治愈。

  3.4 健脾养肝法 此法适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肝血不足,肝失血养的土虚木弱之证,以当归芍药散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邵某,女性,41岁,干部。1980年11月就诊。患者于1972年发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6万左右),经服“利血生”、“维生素”等西药均少效,只好在家休假养病。来诊时症见:头昏,精神疲乏,有时昏倒,饮食不佳,大便干结,口干思热饮,心悸多梦,肢体麻木,停经3个月,脉细,左更弱,舌淡红有齿印、少苔。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肝。方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当归10g,炒白芍10g,红参10g(另煎),焦白术6g,云苓20g,升麻6g,红孩儿15g,黄芪20g,炙甘草6g。7剂。再诊时,精神饮食转佳,舌淡,脉细稍好,守上方,党参易红参20g,加丹参10g,服10剂,精神饮食均好,经事已行。再以上方增减服药月余,无不适,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达9万多,恢复工作,嘱再服归脾丸月余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精神疲乏、饮食不好、头昏心悸、月经不潮等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则见肢体麻木、停经、睡眠不好、脉细左甚。治疗应健脾养肝,益气生血。药用甘酸偏温,培土滋木,使脾土健运,气血充足,肝木得以滋培。

  肝脾不和导致的病证非常多见,所以调和肝脾法是临床常用治法。以上仅为张老常用的几种举隅。老师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使用调和肝脾法灵活多变,出神入化,决不仅限于几个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整理,调和肝脾法也不是简单地将入肝脾两脏的药物合用于一方之中,而要认真辨别,肝脾之中,何者先病,何者为主,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侧重气分,侧重血分,斟酌用药。病及其他脏腑或兼夹其他邪气者,则依法调治。

 

日期:2006年11月24日 -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江心镜应用制法治病经验

  先师江心镜治病常能救险情于巧奇之中,平危证于怪卓之间。常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表现过亢过盛或因邪气迅猛有时候会动乱气血,撞击神志,凌侮他脏,反作升降,产生“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的局面。先生根据《内经》“高而抑之”,“散而收之”,“惊而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等理论,结合几十年临床经验,悟出以制法治病经验。所谓制者有抑制、控制、制止之意,并有制逆、制亢、制乱、制变之能。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与生化对立的现象,就人体的生理变化而言,五脏有制有生,有克有化,同样阴阳是在制的情况下变化的,即互制互约,此消彼长,对立中又制为一体。人体的气血亦是如此,气行则血和,气摄则血固,气脱则血脱,血以养气,气以生血,也正是在又制又生的矛盾中运转。有了制,人体的气血阴阳、五脏六腑才不会乱,神魄才有所归。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疾病的产生就是制的打破。五脏逆乱,就是指疾病无法理顺,疾病发展到了阶段性的变化,或者有了新病,或者有了主次证的倒置,甚至不制则无法施药,无法理顺阴阳,故制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治法。同时,他又是一种强制性的、全力以赴的一种治法。江师制的理论既是对《内经》中标本理论的深化,又是中医治疗急性病的抽象概念,他的主要内容和经验包括在3个方面。

  1 制以应治急证

  疾病发展,有时候会出现逆乱的情况,病情趋于一种汹涌的势头,不理顺这种势头,不强制以制,硬性平逆,就无法施药,药之亦无效。为了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不管是标证为急或本证为急,总以制急为要务,即使是这种急证不是病因,不是主证,而必须解除这种急证方好进行理顺治疗。

  案1 王某,男,40岁。就诊于1995年10月4日。身发红疹,搔痒难堪,疹红密布如粟米大小,心烦失眠,疹发游走不定,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辨为风寒外束,血热毒邪不透。予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6g,防风9g,柴胡8g,蝉蜕前胡枳壳各10g,白鲜皮、地肤子各12g,羌活6g,栀子15g,4剂,药后风疹发多,搔痒加甚,舌苔仍薄白,脉浮紧。先生诊之,原方加生牡蛎先煎)20g,代赭石(先煎)30g,4剂,疹毒见平,搔痒见好转,再服5剂见瘥。

  按 患者病风疹,搔痒又舌苔薄白,脉浮紧而数。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是为对证之法,反疹毒加甚,搔痒更重。因风寒外束,邪毒郁而不解,引动心火旺盛。予疏散药会助火扰乱心神,以清热药虽可平其火势,却不能平其浮越之心火,况痒为患者最苦之证,更能扰动心神,故江师在原方基础上加生牡蛎、代赭石以制其浮亢之阳。全方一疏一敛,稍佐以清热,使风寒毒邪得解,病瘥。江师曾治黄某,男,48岁。患坐骨神经痛,近1个月,日夜不休,反复不愈,不能正常步履。x线拍片腰椎正常,形瘦,舌红苔黄微腻,脉浮弦虚。时值暑季长夏,先生辨为肾精暗耗,精不养骨,复加风、寒、湿气杂至,痹阻经脉而发。患者痛苦呻吟,卧走都不便,投补肾壮骨益髓生精,祛风化湿通络之药。药用:熟地20g,山茱萸10g,菟丝子15g,黄芪20g,川牛膝12g,桑寄生15g,独活10g,秦艽补骨脂木瓜各15g,4剂,疼痛如故。江师诊之谓,精复髓生何可一时,又痹邪不能速去,况患者痛甚难忍,痛不制则有伤神助火之弊,必须先制其病,原方加炒白芍100g,制没药10g,4剂,疼痛见减,卧睡起床走都尚好,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浮虚。原方改炒白芍40g,再进10剂,麻胀痛感全除,可见江师重用白芍以制的妙处所在。

  2 制以安神定惊

  观先生治病,凡遇施药之时,辨证颇准,却用药无效,患者伴有七情不调,或惊或郁,即神不宁,魄不安,往往施药则会感觉头昏,头痛,甚则作呕,或初服药有用,再服则无用,必须予以制法治之。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乱则五脏六腑皆乱,又肝藏魂,主谋虑,肝郁魂亦乱,或易亢之,惊之,胆怯不安,施药治病必须制安方可顾及他病。

  案2 谭某,女,31岁。刻诊于1997年4月2日。曾于1997年元月小产出血甚多,今腰酸膝软,月经时腹痛,来红量少,经行错乱,年余未孕,医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熟地15g,枣皮10g,淮山药20g,泽泻12g,茯苓15g,丹皮10g,黄芪20g,党参15g,秦艽、柴胡各10g,当归15g,服药4剂,自觉腰酸好转、头前额如裹有松解,再服4剂症状复原。先生辨诊,患者4个月前小产出血多,观其舌质红少苦,脉细,断为血虚在前,血虚肾精亦亏,引起冲任失调,瘀热上扰阳明之经,当以养血化瘀、益气滋阴清热为主,处以四物汤化裁,药用:生地、当归、赤芍各159,川芎6g,地骨皮15g,黄芪30g,党参20g,白芷12g,桃仁10g,服药3剂,感觉头痛加甚,昏重,低烧,脉弦滑,先生细察其神情较紧张,愁眉不展,断为瘀热扰动神明,神不安,魂魄不宁,原方加煅龙齿、牡蛎各(均先煎)30g,服药4剂,症状改善,再进10剂得痊愈,随访2个月后已种育得子。

  按 神志不安,施药难进,进而难效。患者属血虚夹瘀,阴虚瘀热上扰阳明经,故头前额不舒,阴虚则阳不归宿,故发低烧,热扰神明则心惊不安,纵有施药对路,亦不能取效,原方加镇静安神药以制其神乱方取效。先师曾治顽固性神官患者,情怀不畅,遂发头晕目眩,呕吐日夜不休,呻吟欲死,舌红苔腻。先生诊之,患者属心肺有热,脾胃有寒,升降失常,先宜制呕,然后治本复源,用北沙参麦冬五味子法半夏竹茹黄连、陈皮、合欢皮夜交藤茯神石斛、苏梗3剂,果神安呕止,但食纳差,精神困乏,即改温脾化湿砂仁吴茱萸、茯苓、党参、陈皮、法半夏、桂枝、川连、苍术白豆寇、焦山楂、合欢皮3剂病得瘥。

  3 制以理顺阴阳

  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始终,因为它无限可分,既可代表具体的某一方面属性又可表现万事万物最抽象两个属性。《内经》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这种阴阳的平衡被打破就是疾病的发生。“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的变化是无穷的,人体的各种功能、气血及五脏六腑都可以是阴阳的变化。而江师对阴阳以制的理论注入新的内涵,制不但是制阴或制阳,并可平阴阳的逆乱,理顺阴阳的常运规律,不制则亢奋逆乱。

  案3 姚某,女,64岁,素有神经分裂症史,数10年反复发作。于1995年7月来诊。时为天气酷热,来诊时患者手舞足蹈,时而唱,时而骂人,说话语无伦次,多语很久以前的事,可知亲疏,亦知自己发了病,却无法控制自己,其老伴诉其近10多天很少睡眠,常常半夜起来吵闹,服西药氯丙嗪、安坦奋乃静之类无效,舌质红无苦,脉弦滑,辨为痰热扰心,心肝火旺,投龙胆泻肝汤化裁。药用:龙胆草10g,生石膏50g,柴胡、当归各10g,生大黄、栀子各15g,酸枣仁、夜交藤各20g,车前子、制地龙各15g,西洋参(另包)5g,炒白芍30g,柏子仁15g。4剂,症状无多大改善,仍彻夜不眠,吵闹不休,上方加羚羊角片(先煎)3g,服至10帖仍不见效,先生细辨之,观患者两颧赤如火燎,手足狂躁,为痰火盛,不仅要清火,必以制其亢胜之阳,方可平势,原方加磁石(先煎)40g,生龙齿(先煎)30g,4剂症状改善,唱吵时有发生,睡眠好转,大便通畅,舌红少苦,脉弦滑,原方加服10剂,症状完全控制,随访5年多未发。

  按 此案初以清热泻火之剂,不能取效,狂癫如前,后以制亢之药,急平其阳亢之势,病方得安和。如不平制其阳亢之势,则有逾墙而走,蹬高而歌之趋势,急加磁石、龙齿以制亢奋之阳,清火与平制相结合,终得心肝火平,神得安,病得愈。先生曾治过产妇伴肠伤寒病人,产前发热,高达40℃,又值暑热之季,经转内科治疗(住院),热势稍平,体温38℃之间,反复10多天,孕妇形瘦纳差,家属焦急,邀江师诊之,观舌红少苔,脉浮而虚,又到临产之时,孕妇完全归胎养子,况病纳差,化源又不足,热而伴微汗出绵绵,阴之亏,邪之亦衰,断为以治虚为主,予敛阴清热合投,鳖甲、生牡蛎、生地、青蒿、秦艽、金银花、西洋参、知母、柴胡。4剂,热见退到37.5℃左右,并顺产1女孩,再进4剂,热退尽,母婴安祥,后以滋阴健脾调理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