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机钻头堵了怎么办:胥门万年桥(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52:11
从此,万年桥才正式诞生。

    万年桥已经不是明朝嘉靖间的紫石桥了,紫石桥只是万年桥的前身,它不能称为万年桥。万年桥是一座屹立在胥江上的全新的石拱桥,所以万年桥和严嵩没有关系。

    自乾隆五年建成后,到光绪年间,万年桥维修过两次,“一修于郡绅潘公曾沂,再修于周君铁英。行旅往来,咸称便焉。”破坏风水的谣言不攻自破,行旅称便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万年桥还是很快“老”了,万年毕竟是愿望,就像高喊万岁,也免不了长眠不醒,桥利用过度,就会带来行旅的安全问题,不能将就。

    民国建立的第二年,也是市公所成立的第二年,万年桥的修葺必须列入议事日程。据《重修万年桥记》:“斯时董其事者,为潘君灏芬,杭君祖良,方君炳勋,汪君家玉,佥以是举为必不可缓,遂请款于地方官吏,适以宁乱甫平罗掘一空,未获补助,不得已遂商之议会,公决自治基金二千八百五十余元,移以济急,不足,复继以地方绅商之补助。迨两款既集,方拟鸠工庀材,以促进行,而自治机关奉令停止,其事遂寝。”这次重修以民初自治机关解散无果而终,不过,并不因为政局的变动而花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来自自治基金的2850元和绅商集款,这笔修桥的款项一直没有动用。

    1914年5月,汪锦恩上任,重修万年桥成为他上任后迫切的事务,再不修缮,很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了。然而,一年过去,材料工价都不同了,去年足够的钱到今年又不足了。市府方面捉襟见肘,实在拿不出钱,谋及坐落在万年桥附近的张懿德堂,弄到捐款二百元,再到建设局挪用了电杆使用费一百九十余元,天可怜见,民国初年要做点公益事业真是不容易,弄个几百元钱也称得上艰辛,苏州一直是个富裕的城市,富豪之家不在少数,然而一则万年桥与那些城内富家关系不大,几乎不会走到(按当时富豪之家出游都是舟楫,如果不住胥门,一年也不大会去一次);二则朝代更迭,兵连祸结,苏州绅商还没有恢复元气。要重修万年桥,既然政/府靠不上,主要只能依靠胥门附近的富豪和商家(当时整个苏州分成很多半独立的小镇)。

    民国时期苏州著名的木料商人季小松站了出来,他曾做过苏州商会副会长、苏州商团团长。商会可以理解,那么商团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苏州商界自己组建的独立武装力量。这是由商界按产业出份子钱,购买枪械,招募青壮,以防止土匪和散兵游勇的抢掠和军阀的敲诈勒索的自卫性质的武装。季小松字厚柏,是一个成功的木料商人,胥门王天顺木料行经理,口碑好,信誉足,做事有担当。在苏州商界属于有钱有势的季小松,热心公益,自告奋勇担当了重修万年桥的重任。“购置材料,估计工程,则季君厚柏,实董其成。督视工作,奔走于炎焰烈日中,不辞劳瘁,而所动公项,无丝毫浮滥,糜银三千九百余元,阅三月而告竣。”

    这次修缮之后,万年桥迎来的不再是重修,而是推倒重建。石拱桥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建的话,就要建成一座钢骨水泥的桥梁。

    1933年,胥门士绅季小松再次站了出来,倡议要重建万年桥。

    胥门万年桥为姑胥第一大桥,建造得相当巍峨高峻,它屹立在胥江之上,雄伟壮观。但是,随着民生与经济的发展,万年桥的不足也渐渐凸现了出来,首先是交通不便,农民推手推车过桥相当吃力,其次,胥门市廛一遇火警,城里水龙施救,更是困难万分。须知季小松从事的是木材生意,照今天的话来说,是火警重点防护单位,自然最担心这个问题。季小松认为,如果把原来的石板桥改成水泥桥,并且把高度改低八尺,和阊门的吊桥的高度保持一致的话,这样既可方便桥上的行人交通,又可兼顾桥下的船只通行,只是经费核算要一万二三千元,工程浩大,如何筹措资金,就是一个大问题。季小松拟呈请省建设厅解决一半资金,另一半资金由胥门自筹来解决。

    万年桥的重建,工程浩大,结果省建设厅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一耽搁就是三年,到1936年11月,重建工作才正式启动。承造方朱炳记先在旁边建造了便桥,然后再动工,正式建成已经的第二年春天了。写到这里,忽然想起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建成之日,日本侵略者已经杀到周围。万年桥的情况也差不多这样,不过,这座桥安全使用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万年桥,一座相当结实的桥梁,季小松在当年支持重建的时候,一定是把“万年(千秋永固)”的理念浇注到了桥梁的钢筋水泥之中。这座万年桥,我曾走过无数次,高而陡,并不宽,但确实非常牢固,或许它不怎么好看,但确实相当耐用。

    如今的万年桥又是老桥拆除后的重建,仍然恢复到砖石结构的拱桥了。今日的万年桥完全是为了美观,它不再是为实用而造,因为胥门地区的交通已经四通八达,而护城河也完全蜕化成一条景观河了,万年桥成了景观带中的一个点缀。

    “惟念苏城桥工之巨,无过于万年,而胥江又为天目太湖诸水之合流,县以西十余镇乡之来都会者,遵水遵陆,视为必经之要道,故论其关系,不独苏州一市兴废之枢纽,实为吴县西南全部盛衰之锁钥。”“桥以西为木渎横泾诸镇往来要道,凡商贾之交易,农工之负贩,文人学士之问道就业者,皆出于其途,错趾骈肩,无间昏旦,而车马之纷驰,舟楫之激触,……”,当年这么重要的桥梁,到而今功能弱化,镇日行人也寥寥,成为一道风景,固非昔日的苏州人所能想象,而万年桥的变迁也正好是苏州市政发展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