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信息与:怎么调理治疗喉咙痛鼻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2:42:51
感冒时,会引起喉咙痛、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感冒如果没有治疗会呛嗓子、嗓子刺痛、鼻子抽抽嗒嗒地感到非常不适。会给人不愉快感,以及肮脏感。喉咙痛也是一件讨厌之事,不但食物无法经喉咙咽下,严重时连咽唾液都感到痛苦,甚至说话也会感到疼痛。如果随意治疗的话,将
宝芝林健康网>健康版>小儿健康>常见病与治疗>浏览文章
怎么调理治疗喉咙痛鼻塞
         感冒时,会引起喉咙痛、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感冒如果没有治疗会呛嗓子、嗓子刺痛、鼻子抽抽嗒嗒地感到非常不适。会给人不愉快感,以及肮脏感。喉咙痛也是一件讨厌之事,不但食物无法经喉咙咽下,严重时连咽唾液都感到痛苦,甚至说话也会感到疼痛。如果随意治疗的话,将会更加恶化。当恶化时不论打针、吃药也不得不由嘴代劳,对味道没有感觉,对食物也引不起兴趣。尤其是晚上睡觉时鼻塞或早上醒来时鼻塞,更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相信你也有过外表没有任何病痛,但是人却感到非常痛苦的经历,如果有的话,不妨试试穴道指压健康法。穴位及指压法指压"尺泽穴"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指压时放松并将手腕伸直,然后一面深吸一口气一面用食指和中指置于"尺泽"之上,再缓缓地一面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其次再以同样要领指压"上尺泽"。如此交替重复10次,才换手指压,每天各做2次。由于这种穴道指压法,可使"气"通于经脉,喉咙痛能立即消除。指压"迎香穴"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愈鼻病。"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吸一口气,将食指置于其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其次一面吸气一面卸除指力,如此重复10次就能治好鼻塞、流鼻水。刺激此穴道也能使嗅觉复活,使你能辨别各种香味激起食欲。咽喉肿痛食疗方-珍珠鸡腰子【来源】:民间药膳方【原料】:鸡腰子4只,珍珠粉2克。【调料】:冰糖1颗。【做法】:1、鸡腰洗净,同珍珠粉、冰糖同装入小炖杯。2、加入适量沸水,约炖30分钟即可。【功效】:清香嫩白。【功效】:鸡腰味甘,性平;珍珠味甘咸,性寒。本品能镇惊明目,除惊风癫痫、目赤翳障,祛痰解渴,治热病痰厥、耳聋、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及溃疡等症。附:其他相关食疗方1、治咽喉肿痛、咳嗽痰稠、酒毒烦渴:鲜橄榄(连核)60克,酸梅10克,稍捣烂,加清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加白糖适量调味饮用,每日3次。2、将荸荠洗净去皮,绞汁冷服,每次150克,可治疗咽喉肿痛。3、治急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小便不利:螃蟹1只(小的用2只),生地30克,同煮汤,两碗清水煮为1碗即可食用。4、治皮肤热毒、湿毒、咽喉肿痛、积瘀:鲜真珠花菜150克,猪血200克,煮食,每日1次。蜂蜜能治疗咽喉炎以前听人说蜂蜜有润喉止咳和消炎的作用,不妨用它来试试。于是我起身到厨房,舀了一勺蜂蜜,把它放入口中,含在咽喉部,间隔3~5分钟后再慢慢咽下去。不喝水也不在蜂蜜中兑水。过了1小时左右,奇迹出现了,本来咽部连咽唾沫都感到痛,现在连咽好几口也不痛了。于是,我又含一口蜂蜜,隔了一段时间后再咽下去,连续3~4次之后,竟然在第2天早上吃早点时也不感到痛了。治疗慢性咽炎方方剂(一)【辨证】肺肾阴虚,咽喉失其润养。【治法】滋养肺肾。【方名】咽喉甘露饮。【组成】二冬各12克,二地各9克,二芍各9克,元参6克,元芩6克,石斛9克,杷叶9克,甘草6克,玉蝴蝶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齐强方。方剂(二)【辨证】虚火上炎。【治法】滋阴凉血,清热利咽。【方名】新加甘露饮。【组成】麦冬2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豆根15克,黄芩10克,杷叶10克,石斛10克,射干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陆寒月方。方剂(三)【辨证】肺肾阴虚。【治法】养阴清热利咽。【方名】利咽汤。【组成】玄参12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5克,射干5克,生甘草3克,玉蝴蝶5克,瓜蒌皮10克,蝉衣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黄煌方。方剂(四)【辨证】痰湿结聚,气血瘀滞。【治法】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方名】苦酒汤。【组成】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用法】将醋、半夏入锅内浸泡24小时,煮沸捞弃半夏,加入苯甲酸钠(量按药液的0.5%加),过滤,分装100毫升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出处】蔡福养方。方剂(五)【辨证】邪热羁留上焦,化燥灼伤肺阴。【治法】清热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阴。【方名】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汤。【组成】山豆根9-12克,板蓝根15-30克,玄参15-30克,乌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蔹9-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四川中医》。方剂(六)【辨证】肺肾阴亏,阴虚血热,复感风邪,结于咽喉。【治法】滋阴凉血疏风。【方名】滋阴清咽汤。【组成】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麦冬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石斛12克,蝉蜕6克,薄荷6克,桑叶4片,绿萼梅10朵,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李斯炽方。治疗溃疡性咽峡炎方中医方剂(一)【辨证】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热盛蕴蒸而肉腐。【治法】清热解毒。【方名】解毒汤。【组成】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黄连9克,当归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栀9克,芦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连翘15克,大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齐强方。治疗急性咽喉炎方中医方剂(一)【辨证】肺失宣降清肃之能,邪聚咽喉。【治法】疏风清热,轻宣散邪。【方名】桑青汤。【组成】桑叶6克,荆芥6克,桔梗6克,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大青叶10克,连翘10克,山豆根10克,马勃3克,蝉蜕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出处】干祖望方。附:治疗慢性咽喉炎常用方中医治疗:其病机为:肺肾阴虚;肺脾气虚;痰瘀气滞。其辨证分型及治疗的要点为:(1)肺肾阴虚证:发声不扬或声嘶,讲话不能持久或后音不足,时轻时重,经久不愈,喉部干燥发痒微痛,午后夜间尤甚,干咳少痰,喉肌膜微红肿,声带增厚、闭合不良,伴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治宜滋补肺肾,降火开音。方药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15g,生地黄12g,玄参30g,麦冬15g,熟地黄15g,当归12g,川贝母12g,怀牛膝30g,旱莲草30g,诃子9g,凤凰衣15g。(2)肺脾气虚证:声音嘶哑,缠绵不愈,午前或劳累时尤甚,语言乏力,不能持久,查喉部淡红或淡白,声带增厚或松弛乏力,闭合不良。治宜健脾益肺,升清开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5g,陈皮12g,茯苓20g,诃子9g,瓜蒌20g,僵蚕9g,桔梗6g,升麻12g,柴胡15g,甘草6g。(3)痰瘀气滞证:声音嘶哑,经久不愈,喉部痰堵塞,查可见声带喉门暗红增厚,可伴小结、息肉,胸胁闷胀;舌暗红苔白,脉细或缓。治宜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方用会厌逐瘀汤合导痰汤加减:胆南星9g,石菖蒲15g,陈皮15g,制半夏9g,桃仁12g,红花6g,枳壳12g,生地黄12g,赤芍9g,玄参12g,茯苓20g,桔梗6g,甘草3g。声带小结、息肉加僵蚕9g,浙贝母15g,三棱10g,莪术10g;痰浊甚者加海浮石20g,生牡蛎15g;声嘶加蝉衣15g,玉蝴蝶30g,诃子9g。 本文来自:  宝芝林健康网(www.baozhil.com)
详细出处:http://www.baozhil.com/jiankangban/xiaoerjiankang/changjianbingyuzhiliao/20100421/131508.html 

一、桂枝汤: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12(擘)五味药。
用法: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上五味,切碎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盖被子)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方论:桂枝汤方中桂枝为君,辛温通阳,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以调卫。芍药指白芍,作为臣药,酸苦微寒,益阴和里,敛固外泄之营阴以和营。桂芍等量相合,相须为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温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养血,姜枣相配,补脾和胃,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是为佐使药。
有老中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糯稻根10g治疗老年自汗,效果非常明显。加入黄芪补肺固卫以培本,糯稻根止汗以治标。
二、麻黄汤:麻黄(去节)9克、桂枝6克、杏仁(去皮尖)6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它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将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服药后卧氏盖被以温暖取微汗。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第二次药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同前)继服。以取微汗为度。有的人服45次后才取效。服麻黄汤后,则须多盖些衣被,温覆取汗,不必喝稀粥。
主治:风寒之邪伤人皮表,使人产生脉浮紧、无汗、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诸症状者,为太阳表实证。凡遇表实证,应用辛温发汗法来解表散寒。
方论:本方以麻黄辛温升散为主药;辅以桂枝辛温助阳,能助麻黄之升宣,味甘固表,节制麻黄之太散。其证属实,故必以麻黄为主药而不可颠倒。更佐用杏仁之苦温而降,既温助麻黄逐邪于玄府(指皮毛窍孔而言),又肃降逆气于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佐桂枝以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溱溱汗出,使在表之邪随汗尽去而不留,头痛、寒热、气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此方为张仲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示后人以辛温解表的组方方法。
三、麻杏甘石汤:麻黄5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麻黄石膏先煮半小时,打去浮沫后,再入其它药。用水与麻黄汤近似。
主治:麻杏甘石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功效主要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杏甘石汤原本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入里化热所导致的汗出而喘。后来,清代医家柯韵伯又将其用于治疗无汗而喘,大热等病症。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风热所导致的病症,也无论患者表现为有汗还是无汗,只要符合麻杏甘石汤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便可应用麻杏甘石汤。另外,急性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若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也可应用此方。
方论:麻杏甘石汤主要具有清肺热、平喘逆(即清肺平喘)的功效。方中的麻黄重在平喘,兼有宣散疏泄的作用;石膏可清泻肺热、生津止渴;杏仁能止咳平喘,并可辅佐麻黄降逆平喘;炙甘草可增进麻黄和杏仁缓和喘咳的作用。

四、大青龙汤:麻黄12(去节桂枝4(去皮甘草5(杏仁6(去皮、尖生姜9()大枣10(石膏20{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方论: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五、小青龙汤: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6克 桂枝6(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
用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方论: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六、小柴胡汤: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或党参912克) 半夏()9克 甘草()5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论: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七、大柴胡汤:柴胡15克 枳实9(生姜15(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大枣12(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方论: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八、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9克、生姜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覆被取微似汗出。
主治:本方主用于治疗伤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或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或兼发呕者。凡外感风寒表证,头项强痛波及项背亦僵硬酸楚,脉浮无汗,恶风,下利或呕者,均可服用。 
方论:本方实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加麻黄配桂枝而发太阳经之汗,以散风寒而解表,君葛根于桂枝汤中,而解阳明经肌表之邪,以除项背强几几。因太阳已与阳明(项背强几几、下利、呕均已属阳明)合病,知风寒之邪较重,用药亦不能只治太阳,而着眼在阳明,以防邪气内侵,故本方以葛根为主药。前人有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的记载。本证为表实证,故加葛、麻二药于桂枝汤中以去其实,名曰葛根汤而不叫桂枝加麻黄、葛根汤,其方义自明。 

九、葛根芩莲汤:葛根15克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
用法:上四味,用水约1200毫升,先煮葛根,煎至1000毫升,放入其它药,再煎,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次服200毫升。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方论:方中用葛根专解阳明之肌表,又能升阳明清气,而治泻利,作为主药。辅佐以芩、连,寒清里热,苦坚里虚,并燥肠胃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相合而成解肌表、清里热之方,表解里和,不治热,热自退,不治利,利自止,不治喘,喘自平。此为太阳阳明,表里两解之变法。

十、五苓散:茯苓24克、猪苓24克、白术24克、泽泻48克、桂枝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5克,温开水送下,一日3次。或用1520克,煎汤去滓服。服后饮热水,温覆出微汗。近人多改为汤剂,水煎服。 
主治:本方功能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治伤寒太阳证病人,内停水湿,服发汗剂后,表证未解,头痛发热,湿热之邪入里,内蓄于太阳之腑——膀胱,而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及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短少,或水湿泄泻、尿少等证。近代也常用于肾炎水肿、胃肠炎吐泻、传染性肝炎等病小便不利者。 
方论:本品为利水之剂,近代动物实验证明它有利尿作用。方中以泽泻咸寒,入水腑,胜结热,为主药;以二苓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泻水热,为辅药;用白术健脾燥湿,助土以制水,为佐药;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助全身气化,蒸化三焦以利水,为使药。五药相伍,不但可治膀胱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证,而且同时能解停水发热之表证。无表证者,也可改桂枝为肉桂35克。 

十一、白虎汤:知母18克、生石膏3540克(先煎)、甘草6克、粳米6克。
用法:本汤的煎服法是先煎生石膏约10分钟,然后加冷水,使汤不烫后,将余药及粳米加入,煮至米熟,则汤成。第一煎煮取约200毫升,再加冷水煮取的200毫升。将两煎的药汁混合后平分为2杯,每次服1杯,一日服2次,必要时也可服3次。甚或昼夜服4次(2剂)。 
主治:本方原为治疗伤寒病,发汗后,大热不解,多汗出,不恶寒,大渴能饮,脉洪大而表现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多用于治疗各种高热性疾病,以及一些具有高热的传染性疾病出现身发高热,虽出汗很多,但身热仍不退,口大渴,喜多饮冷水,脉象洪大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欲盖衣服,面红,舌苔黄,尿深黄等症状者。在50年代曾以本方或白虎加人参汤为主,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时传为佳话。 

方论:本方的配伍,前人是根据《内经》热淫于内以苦发之的治则精神,取知母苦寒大清肺胃之热,且能益津液为主药;以生石膏之辛寒,大清阳明经弥漫之热为辅药;又据热淫于内....佐以苦甘的精神,以甘草味甘调中散热,调和百药为佐药;再以粳米之甘味保护胃气为使,合甘草以配知母,加强佐以甘苦的治则,不但能缓中益气(热则伤气),并能监制石膏、知母之寒,则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护胃气而不伤中焦。 
白虎为代表西方之意,中医学把西方又代表秋天,白虎汤的意思,是说人身热邪太盛时,犹如夏天暑热炽盛之时,刮来一阵清凉的秋风(指服了白虎汤),暑热顿时消散。故取白虎为汤名,言其能清热之性。所以本汤用于治疗高热性疾病,可说是效如桴鼓,立竿见影。有的医家在治疗重病时,把生石膏加至6090克甚至120150克,而救死回生。但是临床医家也必须熟记白虎汤的禁忌证,否则会造成下咽则毙之祸。后世医家在治疗温热病的气分证时,也主以白虎汤治疗,效果也非常好。为禁止医家滥用此汤,故著名的《温病条辨》一书中,特写出白虎四禁以告诫后人,今特录后,以提醒大家,千万不可误用。《温病条辨》第九条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前人另有白虎汤戒,也录之供参考。白虎汤乃大寒之剂,若非大热多汗,渴饮水者,不可服也。若表证不解,无汗而渴者,又不可服也,只属猪苓汤。又曰:无汗喜渴而脉单浮者,勿投白虎。” 

十二、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3克 大枣7枚 半夏9
用法: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主治:外感风寒,痰饮上逆,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 
方论: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射干开结消痰,并为君药,生姜散寒行水,半夏降逆化饮,共为臣药,紫菀、款冬花温润除痰,下气止咳,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均为佐药;大枣益脾养胃,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宣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功。 

参考: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附:感冒药的煎服法
•  煎药火候和时间。张仲景言:微火煮,吴鞠通提到香气大出勿过煮均是说火
候和煎煮时间而言。因为治疗感冒的中药大多具有味辛发散之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类,
所以不宜久煎,以免香气挥散,药性损失,有效成分散失过多。所以说:香气大出,即取
服,勿过煮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  煎药用水量。煎药时先用适量水将药物浸泡在容器内,以淹没药物为度,加水过多,则煎煮
时间势必过长,部分成分被破坏;加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治疗感冒的中药质地多
疏松,故煎药用水只要淹没药材面即可。浸泡时间一般为 30~60 分钟。 
•  充分利用药材。如桂枝汤是把桂枝、芍药、甘草捣碎,生姜切片,大枣掰开 桂枝要把桂皮
去掉 .  这样都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避免药材的浪费 
•  取汗方法。 为利于感冒的治疗 服药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和取温服取汗、加衣被取汗的方法 
喝热粥以助药力的意义 一是借谷所业补充津液汗源,防发汗致营阴不足;二是借热能来鼓舞
胃阳,进而振奋卫阳。此乃粥药并用即药物治疗和食疗相结合的方法。发汗要求:一是要汗出
周遍:即汗出要遍身,光鼻尖,心口窝出汗不行。二是出小汗,出微汗,不可出大汗,不能遍
身流漓。三是持续出一段汗:约一时许,即可盖被保温一时辰。汗出透了,才能达到出热退,
脉静身凉的目的。 
•  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服药剂量和次数。病情重的,药量宜大,多服几次;病情轻的,药量要小
,少服几次,奏效为准。不必强行规定每次多少毫升,每日几次。两位医家都提到:病不解
者作再服,言外之意,病解即可停药。这是因为治感冒的中药多具发散之性,过多有伤耗正
气之虞。 
参考:孙娟,孙健《论桂枝汤.银翘散煎服法在治疗感冒中的意义》

-----------------------
桂枝汤中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应用大枣1枚,我觉得与《伤寒论》的12枚不符,《思考中医》也说过要12枚,所以我改为12枚。
上述有不妥之处希望得到高人的指点!

请注意:这些方子只适合刚发烧时立即采用,烧了一天或两天后,症状就变了,必须请中医重新辨证后开其他的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