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临潼长恨歌视频:“灾害价值链”四大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21:16:01
  随着各种“灾害”被网络快速传播、放大,一条“灾害价值链”悄然形成。我们认为,传导链的发端,是极端气候、流感爆发、粮食安全与资源控制。其末端则指向原油、生物疫苗、钾肥与稀土。灾害不断地验证过程,就是传导链末端价值评估不断调升的过程。
  尽管过去三年A股走势疲弱,但上述板块的估值却高高在上。原因在于,每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发生,它们总会出现一波振奋人心的上涨,而从长期来看,它们虽然缺乏“现实”业绩支持,但从未脱离“牛市”的轨道。按照传统的估值理论无法合理解释这一现象。所以有人说,它们是成长股,也有人说,它们是泡沫。支持高估值的原因是“对于未来的恐惧”——来自对于“常识性认知”的不信任,这一不信任正在逐步扩大。
  极端气候、流感爆发、粮食安全与资源控制,这四个主题会不会阶段性主宰2011年的金融市场?看看过去三年,答案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2011年的“灾难”系数不会低于2010年、2009年、2008年。无论认同与否,该发生的迟早发生。

   生物疫苗篇
  2011年1月13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发现一例甲流危重病例。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市场反应,在指数大跌的状况下,生物疫苗板块逆势走强。而此前不久,英国、日本都表明开始进入流感流行期。由2009年甲型H1N1蔓延过程来看,2011年2-3月前后需重点关注生物疫苗板块。
  极端气候与流感疾病流行存在密切关联。请注意,2010年12月英国正在经历了三百年以来最严酷的寒冬。2010年年末日本西部海沿岸遭遇了狂风暴雪持续肆虐。极寒后伴生流感爆发存在一定必然性。考虑到今冬出现极端气候已是大概率,继2009年后,2011年流感再次爆发概率不低。特别是,若海外部分国家出现疫情失控的情况下。后续需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
  北京市当前接种的流感疫苗主要来自北京科兴,于200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外,目前国内共有11家生产流感疫苗的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包括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的流感疫苗产能占全国总量的40%,销售占30%的市场份额。天坛生物的产能和销售市占率均为5%。

   钾肥篇
  过去四个月,中国九省区遭遇持续的严重干旱,山东、河南出现特旱。旱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将影响今年最终粮食产量,目前还无法评估。但可以确定的是,2011年春耕随之而来的化肥需求将会被市场所预期。近期多只化肥股走势已脱离大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市场预期正在形成。
  钾肥的“故事”已经讲了很久,许多卖方机构都做过深入研究。这里我只讲几个关键点。
  第一,全球钾肥行业已经形成与国际原油类似的垄断格局。这个组织由两家联盟机构构成,一家叫做BPC,另一家是Canpotex。组织形式上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相似。前者由莫斯科的UralKali和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组成,主要客户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后者由加拿大的PotashCorp和Agrium,以及美国的Mosaic组成,主要销往北美以外地区。
  钾肥价格从2006年每吨不到150美元,到2008年年中飙升至每吨近1000美元,造成此行业迅速出现整合,形成了以上述两家联盟机构为核心的垄断阵营。上游整合力度越大,话语权越大,提价空间越大。
  重要的是,中国是钾肥的最大进口国,其次是巴西和印度,这三个发展中国家作为钾肥需求的“最大力量”摆在一起,而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则是钾肥供给的“最大力量”。
  这是一个“狼吃羊”的世界,有些事情不需要预测。2011年2月4日,俄罗斯两大钾肥巨头Urlkali和Silvinit将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合并方案。若获通过,合并过程将于明年二季度末完成。进而将形成一家拥有1150万吨钾肥产能的生产商,组建的钾肥公司将占到全球钾肥市场的20%,仅次于加拿大Potash钾肥公司。在Urlkali完成现有产能扩张后,合并后的公司产能将增至1300万吨,从而取代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钾肥生产企业。
  第二,中国钾肥行业已经形成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类似的垄断格局。“盐湖系”整合已经接近收官。作为国内主要的氯化钾生产商,盐湖钾肥的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分销商和钾肥进口商。2010年10月21日,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已经与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及另外两家钾肥生产商签署协议,将在2011-2013年度分别从后者购买共100万吨、105万吨、110万吨钾肥,总量不低于中国海外钾肥进口量33.33%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其宣称该公司将是独家从上述三家企业购买钾肥,三家供应商不会向其他任何中国企业卖货。据悉,3年进口价格折合每吨分别是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目前中国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也只在400美元上下。换句话说,“远期(2011年)批发价”高出“现货零售价”近50%,那么“远期零售价”……
  第三,钾肥价格滞后于农产品价格。
  2010年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升幅。在农产品稳定在高位的背景下,国际钾肥价格在来年跟涨的概率大幅上升。由于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反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上调了2010-2011年度全球钾肥需求预测,2010和2011年需求增速分别为18.9%和7.9%。而同期全球钾肥实际有效供应预计将仅分别增长1.9%和2.1%。),钾肥价格真正爆发或许才刚刚开始——2007-2008年钾肥价格所发生的那一幕幕会再次上演。

   原油篇
  2011年的第一天,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履行。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中俄之间的“资源”合作在未来十年将会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资源控制日益政治化的未来。
  短期来看,极端气候和经济缓慢复苏,足以使得国际原油价格重回100美元。中期来看,其一,国内层面——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开发将进入“快速推进”时期。相关上市公司在2011年仍有相当大的溢价空间。其二,国际层面——中俄资源合作将进入“热恋”期。100美元以上的原油价格趋向将不稳定。中俄资源合作的进一步举措或中俄关系发生意外分歧,都会使得原油价格出现异常波动。
  无论是国内层面、还是国外层面,都只和一个命题有关——朝核事件再度升温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证明了一点:中美之间在经济领域的利益纠葛只能作为双方推杯换盏的筹码,但丝毫不可能撼动国家核心利益的取向。
  地缘政治的舞台上,经济层面上的掣肘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某种意义上,中俄之间在资源领域的深入合作,才是中美关系能够得以在未来维持平衡的关键要素,而并非一如既往执行“金元策略”。
  《华尔街日报》一则评论文章称,2010年里,中国对铁、铜、原油等资源的投资,历史上首次超过了对美国国债的投资。美国政客对人民币汇率发动的口水战以及美联储接二连三的所谓“定量宽松”的印钞政策,进一步把中国的外汇从美国国债市场赶向国际原材料市场。
  短期内,国际原油触及100美元将是首先触发相关板块出现快速反映的宏观事件。

   稀土篇
  我们的核心话题仍然是,“灾害链”的最后一环——资源控制。
  稀土只是一个代表。稀土以及其他小金属,代表着中国在产业链上游,资源品控制上为数不多的话语权。这张牌打的好与坏,动一发而牵全身。
  2011年1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设立首批稀土矿产国家规划矿区的公告》称,在国内离子型稀土资源分布集中的江西省赣州市划定设立首批11个稀土国家规划矿区,总规划矿区面积2534平方千米。此前,国土部还要求将78个稀土等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矿区列为2010年省级重点挂牌督办矿区,确保2010年底前完成整合。
  不难发现,中国稀土行业的整合与俄罗斯钾肥行业的整合,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A股真正热炒稀土板块,“钓鱼岛撞船事件”才是引爆点。稀土“稀不稀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重要的是,中国是否能够在稀土行业体现出话语权。
  博弈的前提是,双方都必须有够分量的筹码。原油、基本金属、铁矿石、煤炭、钾肥、大豆、大米等等资源品上,我们没有话语权。如果在稀有资源上,不利用好天时、地利,那么这场博弈早晚会变成“一边倒”的屠杀。手握一张好牌,对于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强调,稀土只是一个代表。像占全球产量90%的中国锑,价格现在涨至每吨1.3万美元以上,比一年前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