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重庆有高铁吗:文物典藏精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9:51:19

 

 


文物典藏精选

 

 

 

 


 明 鸡翅木都承盘 鸡翅木,是一种材质细腻的硬木,有紫褐 色深浅相间的波折纹,因木纹美丽,在明清家具中常有采 用。都承盘,主要是用以摆放文房用品和一些杂件的家具小 件

乾隆 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 高23cm,口径36×21cm,足径

18×14cm。 汤盆呈椭圆形,置对称扁耳。穹形盖,上置贝式

纽。内施白釉。外白地粉彩装饰。器身及盖粉彩加金描绘山

石、牡丹、桃枝、孔雀、雏鸡等纹饰,由四季花束分隔出各

自的主题图案。与粉彩孔雀牡丹纹托盘属于一套餐具中的两

件。
 南宋 葵花形金盏 高5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4.4厘米。  1952年安徽省休宁县朱晞颜墓出土。 敞口,矮圈足。由六片 花瓣组成,每片花瓣的边缘錾刻连续的秋葵花纹。盏心錾刻 六片花叶,中为一花蕊。俯视金盏,花中有花。圈足焊接于 盏底,边缘錾刻二方连续钱纹一周。刻工精细,制作精巧, 装饰考究,极其庄重华美。 朱晞颜夫妇墓共出土金银器物三 十余件。朱晞颜,安徽休宁人。生于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 年),卒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兴隆元年(公元1164年)进 士,官至工部侍郎
 明代 德化窑杯 高9.2口、长14.5口、宽11.3厘米。 此件德化 窑杯,椭圆形,花形敞口,腹下急收成柄状,平底内凹折 边。腹上部堆贴有云龙、松鹤、梅纹饰;腹下部饰有山石、 梅花鹿和小狗。胎体细密坚致,釉色莹润如玉,乳白如凝 脂。
 高11.2厘米、口径22.5厘米、底径 8.8厘米。 撇口,深腹,圈 足。胎体细腻,釉色白地中微泛青。碗心双圈内绘折枝石 榴。外壁绿、黄、紫、兰彩绘三组桃枝果实和一组荔枝,以 八朵折枝莲花衬托。碗底双圈内书有“大明万历年制”竖排 青花楷书款明代万历 斗彩三果纹碗

白套蓝玻璃缠枝莲纹碗 高5.3cm,口径12cm。 此碗大口微

敛,圈足。涅白色玻璃胎,外壁套饰蓝玻璃花纹。口沿饰弦

纹一周,腹部饰开光缠枝莲纹,腹下近足处饰云头纹,足为

蓝色。底刻双直行阴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碗胎色

纯洁如羊脂白玉,套料纹饰精细,布局疏朗,风格清新雅

致。乾隆时期玻璃作品多数以装饰华丽、图案繁缛、做工精

细为特色,但在这一主流风格之外,仍有如此碗般以素雅娴

静见长的作品。
 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高5.6厘米。用酱红地缠橙黄夹乳 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 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 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 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 口鼻部镶金,更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 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造型仿自西方传统的角 杯——来通。孙机先生指出,此杯做于六世纪后期至七世 纪,出自唐人之手,造型仿粟特器物。 来源:中国收藏家兽 首玛瑙杯(唐
 元代 龙纹银盏 1996年临澧柏枝乡窖藏出土。 通高18厘米, 口径9.2厘米,重257克。 盏托是饮茶或补品类的器具,一般 人使用的是瓷盏托,家中富有则使用档次较高的盏托,明代 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使用的盏托是玉盏,金盖和金托盘,临 澧柏枝乡窖藏出土的银盏托,也应当是富有人家的器物。此 银盏托由银盏和托盘组成,盏身为双层结构,腹外部饰模压 锤击成型的双翼龙纹;托盘也有模压锤击成型的龙纹。龙纹 在元代初年是皇帝的专用品,禁止其他人员使用,只是禁而 不止,后来才规定宫中龙纹画五个爪,大臣采用龙纹则只能 用三或四爪。此盏制作精致,纹饰流畅,是元代盏托中的佳 作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高6.2cm,口径3cm,足 径3.3cm。 糊斗分盖、器两部分,均施洒蓝釉为地,描金为 饰。盖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盖顶以 描金绘朵花纹,盖之折沿及器口沿处皆绘卷草纹一周,且对 应留一凹槽,器颈部饰如意头及点珠纹,腹部绘4组朵花纹。 足内白釉无款。 糊斗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盖以防鼠窃。 此器形制稳重大方,色调清雅,描金纹饰显露出皇家的富贵 气派,是宫中专用的盛糊之具
 清乾隆 反瓷镂空荔枝式杯 通高5.8cm 长12cm 宽8.5cm 这是一 件象生瓷异形酒杯,仿荔枝的形态而作。施以金彩的枝干, 巧妙地成为酒杯的把手。枝干上结有两个荔枝,完整的荔枝 中空,上端有镂空的网格,使用时将镂空部分倒置来过滤酒 渣,滤好的酒由内部的暗孔流向另一侧半个荔枝,这部分荔 枝银制衬里,是真正的饮酒之处
 鲍天成款犀角雕螭纹执壶 通高13cm,口径15-7.8cm。 执壶 用亚洲犀角制成,盖形如盔帽,色泽较深,有钮,盖顶刻回 纹,盖面凸刻蕉叶纹与螭龙纹各一周。壶身一侧为光素流, 一螭从壶身攀壶流向流口探视;另一侧为柄,三条螭龙围绕 柄把上下腾戏。壶身纹饰从底向上分为4层,第一层为蕉叶 纹,第二层为兽面纹,三、四层为蟠夔纹。纹饰隐起,为浅 浮雕技法刻制。壶底有“鲍天成制”阳文楷书款。 鲍天成是 明末江苏一带著名的雕刻能手,在雕刻技法上运作灵活。壶 之流与柄上的独角螭龙采用镂刻圆雕技法,形象灵活生动, 气势矫健雄奇。壶身浅浮雕的纹饰刀法虽浅,但花纹清晰流 畅,与田黄石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件用犀角制作的小壶, 造型优美,玲珑精巧,且色泽莹润,光洁细腻。用犀角制执 壶极为少见,此为明末犀角艺术中稀有的珍品。 鲍天成款犀 角雕螭纹执壶(明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高7.2cm,口径15.2cm,足径 5.7cm。 碗敞口,口沿下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 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其上以粉、蓝、绿、紫、 藕荷等色彩绘8朵盛开的牡丹花。碗底蓝料彩方框内楷书“康 熙御制”双行四字印章款。 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 多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者。常见色地有红、黄、 蓝、紫、绿、胭脂等色。纹饰以缠枝牡丹、菊花、虞美人、 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和开光花卉等为主,画工严谨 细腻,具有图案化的效果。此碗的绘画技法已经改变了铜胎 珐琅器规矩、呆板的风格而趋于生动写实。其洁白细腻的胎 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 技巧充分体现出皇家宫廷御用器之精美。由于珐琅新瓷是在 康熙晚期才创烧成功的,数量极少,传世品十分罕见,尤显 其珍贵
 清乾隆 青花八卦纹小足器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高:2.5cm  口径:10.9cm 这件器托的造型独特——直口,浅腹折胫,大平 底,小圈足。纹饰也独特,器内底面纹样,从中心往外依次 为双鱼纹、八卦纹、莲花纹。双鱼纹又称“太极图”,《周 易》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 它与八卦纹、莲花 纹组合在一起,似有“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之 意。洗的外壁则饰变体仰覆如意云贯套纹和变体石榴纹。乾 隆官窑中,此类纹样的镗锣式洗,有3种大同小异的造型,一 是口沿稍厚,足端外撇成唇式;一是薄口沿,直圈足,还有 一种圈足稍大,并且做做外撇。(来源:中国宝藏网)

清 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凤凰梧桐纹盘 说明:上海博物馆藏

高2.4厘米 口径25.1厘米 底径16.5厘米 折沿,器身平坦,浅

圈足。盘心绘凤凰一对,仪态闲雅,四周衬以梧桐山石,牡

丹月季相映成趣,上方云霞中旭日东升,一片祥和气氛。盘

沿一周红彩锦地花卉纹,间四开光“万寿无疆”篆书吉语,

是一件官窑瓷器精品。底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行六字

楷书款。
 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cm,口径18cm,足径 12cm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 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 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盒造型秀 巧,装饰新颖,堪称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元 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高4.5cm,通流长17cm,底径 8.5cm。 匜(yí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 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 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 彩祥云。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 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 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 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海蟾纹三足洗 高10.8cm,口径23.7cm,足距17.8cm。 洗口内 敛,平底,下承三如意头式足,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 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 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 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德素三 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 洗(明
 宋 牙刻“蹴踘图”笔筒 高16厘米 直径10.9厘米 蹴踘,是我 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起源甚早。《汉书·枚乘传》颜师古 注云:“蹴,足蹴之也;踘,以革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 戏乐也。”蹴踘始见于汉初,盛于唐宋。《宋史·太宗纪》: “会亲王宰相,淮海国王及近臣蹴踘大明殿。”《水浒传》 中的无赖高俅,就是因为善“蹴踘”而深得宋徽宗的宠信。 这件牙刻笔筒,为我们提供了宋代蹴踘的形象资料。
 唐 三彩龙柄壶 通高22.5厘米、腹径10.8厘米。 1958年安徽 省芜湖市出土。 直口,伞状盖,盖上附乳钉小纽龙形柄。球 腹,圈足。肩上堆贴对称双系。颈饰凸弦纹,形同竹节。肩 饰凹弦纹三道。口外壁堆贴模印的葡萄叶,腹部贴模印葡萄 和小鸟。造型庄重,装饰生动别致。胎色微黄,釉色美观雅 致,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汉代 彩绘云气纹漆壶 壶木胎,圆颈,扁圆腹,圈足,上置

盖,髹褐漆地,朱绘纹饰。颈下饰十一条三角纹,以金黄漆

勾边,上腹部在三角间隔中朱绘云气纹,下腹及圈足绘条带

纹。盖顶朱绘柿蒂纹,边饰云气纹。
 清代 琥珀荷叶杯 长12.8厘米、宽8.6厘米、高4.8厘米 收藏 地:南京博物院 渔翁载归 此杯1974年于江苏省江宁沐睿墓出 土,杯身为卷拢荷叶形,周围为浮雕或透雕错落有致的荷茎 和水草,在其一侧圆雕渔翁作荷叶杯之把手。渔翁上身袒露 于外,腰间挎一渔篓,右手抓杯口,左手握鱼,面露喜悦之 色。犹如江中渔翁辛苦一天,满载而归,望着篓中之鱼,仿 佛看到了杯中酒绿,好不开怀! 沿海地区渔猎生活的真实写 照 江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河海交错,渔产丰富,古时 候,此地的先民们多以捕鱼为生,这里出土的荷叶杯上出现 渔夫的形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荷叶杯中清凉酒 荷叶杯出现 较早,唐诗宋词中屡有吟及荷叶杯者,如“茶烹松火红,酒 吸荷杯绿”、“疏孛柳花碗,寂寥荷叶杯”、“酒盏旋将荷 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等 等。在出土文物中,也已发现许多荷叶形酒杯,唐宋时期多 为金、银、玉、瓷等质料制作的荷叶杯,明清时期则用犀角 和琥珀等来制作荷叶杯,更显出对用荷叶杯饮酒这种习俗的 重视
 明 彩绘漆果盒 长50.3厘米 宽3l厘米 高11.7厘米 盒盖彩绘山 水、楼台和人物,或并坐观书,或相对谈沦,或登舟待渡, 侍从提壶、抱琴相随。荷花草木,色用九彩。周框用细竹丝 编成。盒内活格,髹朱漆。制作精致,完好如新,弥足珍贵

 


鎏金银阿育王塔(五代吴越)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这件

阿育王塔,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塔完整无缺,

为首次发现的吴越银阿育王塔,是五代吴越国末代君主钱俶

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开始营建雷峰塔时专为雷峰塔打造,

银塔内置奉安“佛螺髻发”的金棺,是最高规格的阿育王

塔。

清中期 剔红仿古铜壶式盒 高35.3cm,腹径18.2cm。 盒的造

型为三撞式双贯耳仿古铜壶。通体髹朱漆,雕仿古铜器花

纹。从上至下以弦纹界出五区,以回纹、龟背纹、方格花卉

锦纹作地,压雕蕉叶、涡纹、凤鸟、夔龙及蝉纹等纹样,底

座雕夔凤纹。 该盒造型和纹样均为仿古风格。同期的雕漆作

品还有仿古铜器觚、钫、簠等造型,这种艺术风格是清代中

期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清乾隆 画珐琅开光提梁壶 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通梁 高37.8cm,口径8.8cm,足径13.3cm。 壶铜胎鎏金,八棱形, 腹部八面开光饰四季花鸟与山水图案。铜鎏金细流。壶上提 梁中间握部为双瓶形金星玻璃,以便隔热。八方式珐琅盖, 盖上铜鎏金八方盖钮,钮下饰红珐琅边黄地大卷叶花。壶颈 分八栏,每栏饰多彩大卷叶宝相花。壶底施白珐琅釉,蓝珐 琅双栏内署仿宋体“乾隆年制”竖行四字款。壶下有铜胎鎏 金八方台座,四鎏金卷云足。台座中央置八方扁瓶式油缸, 供点火加热用。 此开光提梁壶造型仿西洋式,但装饰图案的 色调及风格完全是中国化。此壶设计巧妙,做工精细,腹部 山水花鸟画笔墨工致,设色明快,是乾隆朝画珐琅器中的罕 见珍品
 清道光 玛瑙得胜还朝鼻烟壶 高6.3厘米 玛瑙是鼻烟壶制作中 较常用的材料,制作者根据材料的天然纹样来设计画面,有 不少传世精品。这只玛瑙得胜还朝鼻烟壶,用一块玛瑙巧雕 而成,雕刻了一位胜利归来的满清骑兵,产生巧夺天工的妙 趣
 竹雕松树形笔筒 竹雕松树形笔筒,高14.6cm,口径15.5cm, 底径14cm。 笔筒截取近根处竹肉肥厚的老干,雕作松树形。 阳刻的云朵纹布满器身,藉以表现树皮的肌理。一侧有枝杈 穿插虯结,松针茂盛,重重叠叠,如云如盖。另一侧树皮开 裂剥落,露出瘿瘤罅隙。小枝均倾倒欹侧,如经风雨。 笔筒 不同侧面的不同构图形成繁简、动静的对比,显示出张弛有 度的节奏感。一段普通的竹节经匠心构思与雕凿表现出如此 复杂而出人意表的变化来,的确是非高手而不能为的。 故宫 博物院 刘岳 竹雕松树形笔筒(明
 金 鹤壁窑黄釉划莲花纹盆 高10厘米,口径42厘米,底径30.5 厘米。 1955年河南鹤壁瓷窑出土。 圆口,沿外侈,平底。 盆内施黄釉划荷莲、水波纹,盆外施黑釉,口沿一周无釉。 此盆出土于鹤壁瓷窑遗址,属该窑产品无疑。鹤壁窑宋、金 代属磁州窑系,所烧品种有白地黑花、白地刻花、白地划花 等。黄釉刻花大盆是此窑的独特产品,形体硕大,制作规 整,常见的是内施黄釉,外施黑釉,两种釉色相互映衬,所 刻纹饰有荷莲、水波、鱼藻纹等,此类产品其他窑口尚不多 见
 清乾隆 窑变双耳菊瓣尊 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 11.6cm。 尊通体菊瓣形,口外撇,粗长颈,平肩微弧,扁圆 腹,圈足外撇,颈、肩部对称置双螭耳。内施天蓝釉,外施 窑变釉,除肩部有少量蓝色外,余皆为火焰红色。足内酱 釉,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阴文篆书款。 乾隆早期窑 变釉保持着雍正时的“火焰青”特点,随后渐变为以红、 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乾隆晚期窑变釉中 月白与蓝色较少,多为红色。 在清代,瓷器的制造分为圆器 和琢器两大类,其中圆器指碗、盘之属,琢器则包括各种需 要雕琢成形的器物。该尊虽可归入圆器一类,但其外壁呈现 的菊瓣纹样则需雕琢而成,《陶冶图》“圆面积器拉坯”条 记之为“圆器之制不一,其方瓣棱角者则有镶雕印销之 作”,该器的菊瓣棱线正是这种工艺制成

孔雀蓝 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

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

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

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天蓝等多种新品

种。 孔雀蓝: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

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

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

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

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

是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 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 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 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 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 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洒蓝 洒蓝:又名“雪花蓝”、“青金蓝”。因其浅篮地上有 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 蓝”。洒蓝明宣德时就已出现,但清康熙时才完全成熟。这 时的施釉工艺也有所不同:先在胎坯上吹青料,形成青色小 点;然后再吹白釉。烧成后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颇为可 爱。还有在洒蓝上描绘各式金花或青花图案的,均属珍品
 清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 这是一把雕镂精细的紫檀木扶 手椅,体量宽绰,气势宏阔。搭脑采用卷书式,雕刻成往后 翻卷,如同一本书卷起来的样式,颇见新意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 通高32cm,座长21cm,宽10.8cm,景屏径 14.8cm,厚4cm。 景屏分座、托、屏三部分。座长方形,束 腰,四足间花牙为镂空缠枝莲纹。座上设染牙栏杆,栏杆内 湖石叠立,松、竹、梅、灵芝、仙草遍植其间,染以不同色 彩,两只鹌鹑立于石上,相对而望。正中浮起朵云,似一缕 烟柱腾起,朵云上托如意形小屏。小屏边框饰钉纹,内边镂 雕卷草纹一周,屏景采用微雕技法,刻“海市蜃楼”仙境, 以山峦为背景,山前三座楼阁,曲栏回旋,福、禄、寿三星 分立三面,曲栏下海水澎湃,水中荡一仙舟,舟中小童撑 篙,老者盘膝而坐,手持佛尘指点停泊处,岸上有两个捧 琴、持蝠的小童迎候。屏两侧壁各2开光,开光为如意纹框, 框内分别对称浮雕流云二蝠和流云三蝠纹。屏后壁浮雕卷草 纹一周,中央浮雕硕果累累的桃枝与灵芝,两边各1只飞蝠。  此件作品以镂空、浮雕、拨镂、拼镶等技巧把景物刻画得玲 珑剔透,景致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在4cm厚的象牙上所刻层 次达15层之多,楼阁曲栏雕得细如发丝,人物神态逼真如 生,其工艺精妙无比,巧夺天工。屏与座之纹饰表达了“芝 仙祝寿”、“长寿平安”、“福寿万年”等吉祥寓意。 这件 景屏为孤品,在清宫中备受历代皇帝青睐,从乾隆时期直到 清代末期,一直得到妥善的保护,至今牙质仍洁白细腻,花 枝景物完整如初,实为宫廷陈设品中的杰作。

明 紫檀木福寿禄螭梅纹六方委角杯 高8.2cm,口径7.8cm,

足径6.8cm。 杯紫檀木质,六方形,委角,花形矮足。口沿

与底边均嵌银丝回纹,杯身通体嵌银丝“福”、“禄”、

“寿”字,字体、写法各异。杯柄镂雕梅枝和蟠螭纹。杯底

嵌银丝楷书“云间雪居仿古”六字方印。“雪居”即明代画

家孙克弘。此杯以传统的吉祥图案装饰,寓意福寿双全,官

运亨通。 明清时期的木雕题材丰富,分为硬木雕刻和软木雕

刻两种。硬木雕刻多采用紫檀木、黄花梨、红木,软木雕刻

多采用黄杨木、楠木、檀香木、沉香木等,并产生了东阳木

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等几个流派。此杯色调深

沉,造型气派,嵌银丝的手法以及雕饰的纹样尽显富贵之

象。 明 紫檀木福寿禄螭梅纹六方委角杯 高8.2cm,口径

7.8cm,足径6.8cm。 杯紫檀木质,六方形,委角,花形矮

足。口沿与底边均嵌银丝回纹,杯身通体嵌银丝“福”、

“禄”、“寿”字,字体、写法各异。杯柄镂雕梅枝和蟠螭

纹。杯底嵌银丝楷书“云间雪居仿古”六字方印。“雪居”

即明代画家孙克弘。此杯以传统的吉祥图案装饰,寓意福寿

双全,官运亨通。 明清时期的木雕题材丰富,分为硬木雕刻

和软木雕刻两种。硬木雕刻多采用紫檀木、黄花梨、红木,

软木雕刻多采用黄杨木、楠木、檀香木、沉香木等,并产生

了东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和广东金漆木雕等几个流派。此

杯色调深沉,造型气派,嵌银丝的手法以及雕饰的纹样尽显

富贵之象。
 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 年代:清 推荐理由:黄杨木雕鼻 祖的传世精品,题材、造型、技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六子 戏弥勒》是清末温州地区黄杨木雕鼻祖朱子常的传世精品。 现今朱子常的作品传世极少,仅浙博、温州博物馆等收藏有 二十余件。这件作品所雕的六个顽童,生动活泼,或鼓腮撅 臀冲着弥勒佛吹喇叭,或凑在弥勒佛耳旁说悄悄话,或偷着 将弥勒佛的鞋当座椅,或开心得倒地仰天大笑、捶胸顿足, 而弥勒佛则笑容可掬,任由孩童嬉闹,显示出豁达与自在。
 辽,三彩印花盘,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 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 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盘 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 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 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 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来源:故宫博物院
 唐 邢窑白釉双鱼背瓶 高21、口径4.9、底径9.5厘米 胎洁白 细腻而致密,通体施白釉,口缘及足部露胎,釉色白中闪 青。造型成双鱼跃起状,鱼头为瓶的口、颈、肩部,身为瓶 身,尾为瓶之圈足。瓶口外,腹部扁圆,圈足外撇。瓶身饰 满鱼鳞纹,两侧堆塑双排鱼鳍纹,上下均有环形系,圈足置 孔,便于穿系提携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高94.5cm,横78.8cm,纵57cm。 药柜 通体髹黑漆,形制为一封书式。长方形双门作对开式,有腰 串两根。采用格子门的式样,为当时惯用的做法。门正面及 柜两侧面饰描金开光,内描金升降双龙戏珠纹,门里面及柜 背面为松、竹、梅、蝶和茶花图案。柜内中心有八方旋转式 抽屉80个,两旁各有长屉10个,每屉分为3格。共可盛药140 种。每个抽屉的外面绘有泥金标签,尚留有墨笔药品名的字 迹。最下层另有3个大抽屉。柜上装有铜饰件,柜门的铜合叶 为球状。药柜背面有泥金填刻楷书“大明万历年造”六字 款。 此柜的金色纹以黑漆作底,山石图案还采用了绘画中皴 点的方法,此做法可称为黑漆理描金。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明

清中期 文竹八宝嵌竹丝四瓣盒 通高4.4cm,口径9.2cm。 盒

作四葵瓣式,盖与身子母口相合。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外立

面贴饰细密的横向竹丝,排列整齐均匀。竹丝的自然色泽与

纹理因深浅变化而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盖面在竹丝层上

又粘贴文竹层,并以深色竹簧刻画八宝纹,既赋予其吉祥的

寓意,亦丰富了器物的整体美感,是点睛之笔。

清乾隆 窑变釉梅瓶 高37.2cm,口径7cm,足径11.2cm。 瓶

小口,短颈,丰肩,瘦胫,圈足。外壁通体施凝厚的火焰红

釉,釉色以紫红色为主,间有少许蓝色。足内仿宋钧釉,无

款识。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釉色繁衍出来的一

个新品种。它是一种高温颜色釉,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

法烧成,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在不同的窑内气

氛中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

缕丝状线条或斑片,奇妙无比。 此瓶仿雍正窑变釉烧造,形

制较大,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层里闪现出深浅不同的蓝

色线条,与红釉相互浸润,色彩斑驳瑰丽,美不胜收。
 西汉中期(公元前206年——24年)金缕玉衣(附鼻塞、耳塞、口 含、手握) 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 长180厘米宽 125厘米 玉衣出于西汉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个玉片,用金 丝缀合而成。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 套、裤、脚套等,玉衣为上古贵族的敛葬服饰,始于战国末 期而盛于两汉,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 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来源:河南博物院)

北魏 鎏金铜佛立像 通高35.2厘米。 1967年满城县孟村出

土。 通体鎏金。高肉髻,面相丰圆,着袒肩式袈裟,左手下

垂,右手施无畏印。蒲有贴体,跣足立于莲座上,有舟形火

焰背光。背光后面阴刻坐佛像,并刻有火焰纹背光。座下有

一四足方床,北面刻铭“延光五年(475年)四月五日张次戴为

佛造释迦门佛壹躯。
 蓝釉荷花笔洗 清 高2.3厘米 长10.9厘米 这件蓝釉菏叶笔洗 施宝石蓝釉,釉面闪烁着蓝宝石般的光泽,色彩深沉而稳 重。洗内堆塑一只鸭子和一只螃蟹,寓意科举二甲题榜。洗 底部有篆书“大清道光年制”的朝代款。此洗造型比较别 致,为不规则的形状,似一片荷叶卷起的样子,器边呈浅蓝 色,瓷器内外依稀可以看到菏叶的脉络,若隐若现,非常逼 真。
 清康熙 素三彩茄式壶 高37.5cm,口径2.5cm,腹径27.2cm。  壶小口,曲长颈,口至颈渐粗,球形腹。因形如圆茄,故俗 称“茄式壶”。通体施白釉。颈之近肩处以黄、绿、墨3种色 彩绘卷枝纹装饰带。腹下部绘绿彩绣球花纹一组。无款识。  此器造型奇特,胎体厚重,为清康熙官窑所独有。从其造型 看,当为宫廷医疗用器
 清乾隆 玛瑙葵花式托碗 碗高4.7cm,口径11.3cm,足径 5.4cm,盘高2.7cm,口径16cm,足径9.7cm。 托碗花玛瑙质 地,呈现白、灰、红、紫红等几种颜色。碗为六瓣葵花式, 圈足。内底阴刻双竖行“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其下另刻 有“甲”字。盘亦为葵花式,中心凸起圆形碗托,内刻 “甲”字,底为圆形撇口足,足内阴刻双竖行“乾隆年制” 四字篆书款。 碗的颜色以浅色为主,间或有红斑、紫斑,而 盘则与之相反,以深色为主,显然碗与盘使用的不是同一块 料。两者相互搭配,色彩上浅下深,活泼中不失稳重
 一对雍正时期的粉彩碗,绘以六桃五蝠图案,拍卖估价超过 3000万元。 中国人的吉瑞观念自古有之,从宫廷到民间,上 至高门甲第,下至陋苍蓬居,无不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时候,人们把向往吉瑞的想法寄托在某种动植物或某种 自然现象上,以实物造型或图画的形式,广泛装饰于家具或 衣料饰物上,祈福纳祥。 两个柿子,配以如意(有时以灵芝 代表如意)。据《尔雅》,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 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窠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 可以临书。”柿与事同音。这一造型寓意“事事如意”。 以 圆形的篆书写福字,周围排列五只蝙蝠。蝠和福同音同声。 五福据《尚书.洪范》云:“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 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若干蝙蝠和桃。蝠谐音福。桃意 为寿,典出“王母蟠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子”。这 一组合寓意“福寿双全”。 喜鹊站在梅花枝上。民间认为, 喜鹊是报喜之鸟,有晨闻其声,其日有喜的说法。梅梢谐音 眉梢。整幅图案寓意喜上眉梢。 龟鹤图。中国传统认为,龟 能预卜吉凶,与龙、凤、麟并称“四灵”。《洪范五行传》 云:“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也。”南齐 柳世隆《龟经秘要》云:“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始 终。”鹤为羽族之宗长,有一品鸟之称。《相鹤经》云: “鹤,阳鸟也。因金气,依火精。火数七,金数九,故十六 年小变,六十年大变,千六百年形定而色白。”《养生要》 亦云:“鹤寿有千百之数。”由此可见,龟和鹤都是延寿吉 祥的动物。 芙蓉花配牡丹图。芙蓉花谐音“富荣华”。牡丹 寓意富贵,典出北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这幅图案的象征寓意就是“荣华富贵”。 一只雄鸡 与五只小鸡戏耍于巢。巢,意同窠。五只小鸡站在鸡窠上, 寓意五子登科。为什么画雄鸡,而不是母鸡呢?《三字经》 云:“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据说五代时, 燕山有个叫窦禹钧的人,力行善事,散余财救济贫困乡亲, 建学校教育孤寒弟子,其德行感动上天,后来他的五个儿子 均科举登第,且仕途通达。此后就有了五子登科、五子高升 的吉祥俗语。 蝙蝠、桃、石榴及九个如意。蝙蝠寓意福。桃 象征长寿。石榴多籽,寓意多。九个如意则寓意“九如”。 《诗经.小雅.天保》云:“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 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 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连用九个“如”字,寓意福寿延绵不绝。 中国人的这种吉瑞 观念,其实是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一种表现。没有谁不希 望自己和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生活富足,健康长寿,同是也 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天下太平。而上述列举的 这些吉瑞图形和图案,正是迎合了国人的这种心理追求。它 给人一种积极和美好的影响,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慰藉。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清) 通高10.4cm,

口径5cm,足径5.4cm。 罐直口,丰肩,瘦底,圈足。罐身主

题纹饰分上下两行各四团花,交错排列。团花上半为一蝴

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叶。团花之间绘折枝莲纹。肩及足际

分别绘青花海水纹一周,其上绘各色花8朵。盖面中央绘一团

花,立墙饰折枝莲花4朵。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

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团花纹始见于隋代,宋临汝窑青瓷

刻、印团花较多,明宣德、成化、隆庆三朝的青花瓷器与清

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团花均十分流行。 成化斗彩以做

工精细、小巧玲珑、且传世品稀少为世所珍重。清康熙后,

各朝官窑均有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此盖罐即雍正官窑仿成化

斗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造型、胎釉、图案均按成化真物仿

制而成,体现出雍正时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