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都仪器:善缘的天空,花的心跳【图文音】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14:51

花的心跳:久远花瓣的坠落
这是一个天国里的故事。一个少年捧着一盆艳丽的花送去瑶池,不慎碰落了一片花瓣,这片花瓣突然急速地坠落,坠向了人间。少年充满着懊悔和自责,想追上拾回那片花瓣。可是,花瓣坠落得太快,失去了踪迹。就这样,天国少年也来到了人间。
茫茫人海,六道轮回。那里去找寻?潮起日落,转眼过去了几万年。少年仍像每次转世那样请求尽早地转生成一个花匠。在人生凄苦中,花圃里的昨日少年已是两鬓白发。他依然从早到晚辛勤地劳作着。不同的是,在人生的晚年,老人幸运地得到了大道。在修炼中走上了人生最辉煌的回归之路。
又是七月初七。老人像往常那样把一盆开得最鲜艳的花端上窗台,嗅一下沁人的花香。他突然听到了一种声音,是心跳的声音,那样地清晰、那样地熟悉、那样地波动,是花的心跳。老人的心突然凝固了,再仔细地倾听。他一下子回忆起了,那个久远花瓣的坠落,也是在七月初七。
这不是人类的语言。
可是老人却听明白了,心灵在沟通。花问:“当你圆满了回归天国时,能不能带我同行……”
介绍给大家一个好地方http://hi.baidu.com/%D4%B5%B7%DD%CC%EC%BF%D5%5F99/blog
下面文章选自 听壶茶舍 :

来来去去三重门
从前,有一位王子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怎样的?”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重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你看了就会懂的。”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改掉。于是他这样做了。几年后,王子遇到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再后来,他遇到了最后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王子又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王子就是这样去做了。
直到有一天,王子看到了他的老师,王子说:“我已经看过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了。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的人,而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去改变我自己。”智者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也许,你现在应该向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
王子将信将疑的往回走。远远的他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回来的方向上,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生活在自责和苦恼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他因此学会了欣赏自己。王子继续向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差别,所以他总是不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他因此学会了宽容别人。王子又继续向回走。他看到了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王子终于懂了,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失败连连。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他因此学会了包容世界。
这时候,智者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
musee插话:向外找,就想改变;向内找,就会接纳。

花在山,人在里!
花在深山里才开得美丽,而人只有在人群里,才活得幸福。人和花不一样,他需要人,需要一个温暖的居所,所以说,人在里。
因此,人适合在街巷之内群居,而花最好在深山之中,幽芳独赏。这是生活的两个层面,一是理想,一是现实。当然也有介于两者中间的,譬如果树,既可以欣赏花朵的美丽,也可以享受果实的丰盈。
以果树代替花株,就某一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理想的放弃,也是一种生活上的妥协,这种放弃或妥协常被认为是无可奈何的。但,生活还有另一种情境,茶一壶,花一束,都是生活的形态与意境。
若真想让生活流动,那就该保持一种澄澈的心境,人生才不致成为死水一潭。世间的大道理也往往是最平常的道理,例如:食不知味为何?难以成眠为何?忧心忡忡为何?
或许,这种对现实的期待掏空了生命的内涵。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该是种互助的关系,花为人带来憧憬的美,人也保护着花儿们“生”的环境。当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获得了多少报酬,而不是我的技能在工作中得到多少经验,那他已经止步不前了。
试着在自己的思想银行中开个户头,不断的存储与众不同的修为、认知、技能,它们终将转换为看得见的财富,还有额外的利息,那是不求自得的。
从一个人的言谈中,可以了解到他的生活状态。是舒适抑或难耐——理想与现实的分歧被人们用此衡量。可曾想过痛苦是暂时的,快乐亦非长久,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在别人为绝望破产时,他却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请问,你分得清什么是理想与现实的成功或失败吗?人,之所以能,是因为他相信能。
花儿在深山,人在里。个就其位是最和谐的,只是目前似乎刚好相反,忙碌着追寻现实的人们,不再有柔软的心情去面对热闹的人事,反而越来越孤独寂寞,而本该深深埋在心底的理想,却极欲彰显,信誓旦旦中,忘了理想的本怀。是理想与现实的错,还是人类自身的错?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其实,我认为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如深谷的花儿们坚定、勇敢,而人类本具这种自由的张力;同样,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看待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如闹市中存在的一切,都为人类所用,而这亦是人类的本能。如此,理想与现实本就不会相悖。
请不要拒绝成长之路吧,妥协与放弃会让你舒服一些,但,唯有含着眼泪播种,才有可能带着微笑收获。你会怎样选择?

寂 寞
我从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你对外界事物有所依赖,就表示对你内在始终不动的本体没有了解,所以你感到寂寞孤独。觉悟的寻求就是内在追寻的历程,去了解你本身就是圆满的。你是完美的。你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不论事情怎样演变,你永不寂寞。
曾经有个隐士住在喜马拉雅山上,有一天,一位有权势的王子和他的秘书、随从走近大师住的山洞,傲慢的对大师的弟子说:“小和尚,我要来看你的师父!”
弟子以同样的口吻回答他:“你没资格来看我的师父!”
他的秘书说:“你不知道他是谁吗?”
弟子回答说:“我不在乎他是谁,我负责守护这个山洞!你们都给我走开!”
他们都无奈的离开了。他们又回来了好几次,但是没有用,因为弟子几乎没有准许过外人进来看看他的师父。他要保护师父不受到任何骚扰,因为他们是不会想要见到傲慢自大的人的。
有时候,弟子也会问他的师父:“这些富人从老远来看你,你说你不愿见他们,这样说得过去吗?”
他微笑并回答说:“与我内在的朋友相处,我很快乐,我为什么需要见这些人呢?他们不是真正的追求真理;他们只想得到一些世俗的东西。一个希望有孩子,另外一个祈望能有高的职位。他们并不想要灵性的粮食。你为何要求我去见他们呢?”
最后这位有权势的王子了解他们不在乎他的地位,所以,他改变了他的态度。再度来时他很有礼貌的请求:“我想求见你的师父可以吗?”弟子带他到洞里,大师正安详的坐着。
王子想要表现他优雅的举止和西方的礼貌。他说:“老师,你好像很寂寞。”
大师说:“是的,因为你来了这里。在你没来之前,我正分享着我内在朋友的快乐。现在你来了,我就觉得寂寞了。”
内在的本性,是我们最真挚、最要好的朋友。知道去享受内在真正自我的人是不会寂寞的。谁使我们感到寂寞孤单呢?我们要求别人了解我们,爱我们或是我们也如此的去爱别人,都会产生寂寞和造成对外在的依靠。我们忘记了内在永恒的朋友。当我们了解真我,就不会再依靠外在的事物。
对外在的依赖是无知的,须要加以驱除,内在的真我普爱一切,他们永不寂寞。寂寞孤独是一种疾病。能单独快乐的生活着即是能真正了解到内在的本性。得到了这个教训,王子回宫后经过沉思、反省。于是很快的了解到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制造的寂寞烦恼中挣脱开来,去享受美满充实的人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