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寨金沙国际酒店:湖北惊现《桃花源记》地理原型(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2:34:09

湖北惊现《桃花源记》地理原型(组图)

行走世界 2011-03-08 12:45:41 阅读95 评论1   字号: 订阅

湖北惊现《桃花源记》地理原型(组图)

.h1 {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margin: 17pt 0cm 16.5pt; font-size: 22pt; font-weight: bold } .h2 {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 } .h3 {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 } div.union {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 } div.union td { line-height: 18px; font-size: 14px } .h1 {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margin: 17pt 0cm 16.5pt; font-size: 22pt; font-weight: bold } .h2 {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 } .h3 {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margin: 13pt 0cm;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是文学界、史学界和地理学界争论的话题。因为此前从地理的角度好像找不出特征非常吻合的环境,所以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世外桃源”是虚构的。难道真是因为陶渊明追求一个理想的和平环境“世外桃源”,因而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境界吗?诚然《桃花源记》对“世外桃源”的描述是作者的一种政治追求,其实也应该有其真实的地理原型。在湖北赤壁市的幽兰山石村,发现了迄今为止最神似的《桃花源记》地理原型。

  石村曾经与世隔绝

  赤壁石村位于赤壁城区东南4公里幽兰山腹地,四周为海拔400多米左右的高山。这里以前是没有公路的,甚至连一条像样的羊肠山路都没有。

  石村是一个带有几分原始的村落,村子是悬居幽兰山东山之坳,四面环山,四周无出路。它的特征,也如《桃花源记》描述的那样:桃林纵列,房舍古朴,田地阡陌,涧水潺潺,四周高山,竹海苍苍,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几十户人家居住在竹海桃林深处,民居之旁边池塘水满,古树藤牵,村中老人衣着古朴,不悟世道。石村有很多老房子,房屋结构如同迷宫,石板路和小排水沟勾连各户,房舍古旧,巷子幽深,祠堂里供奉石氏历代昭穆。

  1996年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地理学家王玉德曾考察赤壁幽兰山和石村,问及村人,都说是先祖躲兵来此的。这里曾经是全与世隔绝的村落,村里人们代代靠山吃山,他们的先祖不知山外天地。是近代文明之风吹进了山里,一些年轻人开始走出大山求学、工作,但对于少数老年人来说,对山外世界仍无所知。王教授当时感叹不已地说:这里是天下第一风水宝地,是人间一块净土,这里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洞门口:一位老人说出的秘密

  我们对比《桃花源记》中对进入桃花源路线的描写。幽兰山外有一条赤马港,流入长江支流陆水河,从陆水河循赤马港前行五六里来到其源头“洞门口”。

  “洞门口”是一个溶洞的入口,这是个老地名,根据词意:这里既是洞口,也是门口。那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门口呢?

  石村一位70多岁的石彬生老人告诉我们:在洞门口溯洞而进三里左右(直线距离约1公里),其出口就在幽兰山石村得一个水塘边。这个溶洞就是古代先祖门进入石村的通道。

  据石村的村民们说,即便是近些年,水塘里被水冲走的东西会进入旁边的山洞,最后会从幽兰山下的洞门口出来。虽然相传古人能从洞中进出,但现在这个溶洞已经不能像往日一样通畅了,也没人真正试过从洞里穿越。部分村民解释说,溶洞之所以不能通行,是先祖们故意封闭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是经过远久的地壳运动和水土变化的结果。

  不管怎样,这个溶洞从前是畅通的,而且是进入石村的秘密通道。

 

 

 

  《桃花源记》考辩

  《桃花源记》属于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赤壁市地方文史专家冯金平认为:那文中记述的可能有真实的成分,即便是虚构,那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类似的地理原型。

  赤壁市是东汉末年三分汉鼎的赤壁之战所在地,这里在古代是三山六水一分田,主要版土为洞庭湖水域,人们渔猎山伐为生,魏晋南北时期以来先后隶属南郡、汉昌郡、巴陵郡、江夏郡。

  《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根据正常逻辑,乃是说武陵人主要从事的职业为捕鱼,并非说武陵人在武陵捕鱼。这就好比一个武汉人在北京,人家才称呼他是“武汉人”,而武汉人在本地,就不会被称为“武汉人”。

  古代渔民生活十分艰辛,一家人在一条船上下湖入江,没有一定的居所,何况晋时武陵、赤壁同属洞庭湖水域,同为江南水乡,可以视为武陵人捕鱼来到了巴陵(岳阳)郡的赤壁(原名蒲圻县)。《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景观在今赤壁石村依然存在。就地理特征而言,武陵(今常德)桃花源并非昔日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中所述先世避秦乱,这里我们从秦灭楚之战的路线来看,楚王负刍四年(公元前224年)秦王政派王剪率领六十万大军伐楚,公元前223年王剪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负刍。公元前222年,王剪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楚国的江南,要说避秦之乱,今鄂东南紧邻安徽,秦军下江南首当其冲,这里的百姓难民避乱山里是必然的,远在湘西的桃源并没有秦楚军交战的史迹。赤壁人至今有一句口头禅,即是如果你输了,问你“负不负刍”,这典故就是秦军俘虏了楚王负刍。

  《桃花源记》中渔人既出,“及郡下,谐太守说如此。”古蒲圻西南距巴陵郡90公里,东北距武昌郡(江夏)100公里,“及郡下”比较容易。因此,赤壁幽兰山的石村,作为《桃花源记》的地理原型,不管是在文史描述还是地理环境,都是符合逻辑的。

 

 

其他精彩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