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怡情吧:仅生产一辆的79-II式主战坦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31:56
仅生产一辆的79-II式主战坦克


  

  

  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69-IIM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同时吸收了59-II部分改进项目发展而来的新型坦克,也被称为69-III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改进国产坦克的首次尝试。79式坦克上共引进国外3项新技术,同时增加国内42项新技术。

  9式坦克于1981年改装成功初样车,1983年生产2台正式样车,随后进行了各种性能试验,如道路行驶试验、激光测距仪性能试验、实弹射击试验、电磁干扰试验和夜视视距摸底试验等。此外,按照装甲兵的要求,69-III式坦克还进行了行程1000公里的冬、夏季环境试验。整个试验证明该坦克达到了战技术指标要求,1984年进行首批生产。同年10月1日,69-III式参加了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1月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79式中型坦克”。与69式相比,79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特种防护、通信、防二次杀伤效应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使用方便性和零件耐久性也有显著改善,其中某些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79式坦克的总体布置与59-II式、69-II式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有:

  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配用弹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其中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常规距离上击穿较大厚度的均质或复合装甲。身管上装有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的热护套,可减小阳光照射引起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此外,火炮还备有炮口校炮镜。

  79式坦克的火控系统为带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的TSFCS型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79式坦克的夜视器材性能有了很大改进,它用二代被动微光夜视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红外夜视器材,如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从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在防护方面,79式坦克仍以装甲防护为主,但加装了带滤毒罐和增压风扇的集体三防系统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集体三防系统的探测警报器探测到伽玛射线或化学毒剂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

  79式的发动机为更加先进的12150L-7BW型柴油机,额定功率580马力,额定转速2000转/分。此外,79式坦克还装有热烟幕系统、侧裙板等。

  79式坦克的主要战技术性能指标:战斗全重37~37.5吨,乘员4人,车全长9.22米(炮向前),车宽3.27米(不带裙板),车高2.40米(至炮塔顶),武器系统为1门105毫米线膛炮(备弹44发)、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共备弹2250发),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360-40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2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潜渡深5米。

  79式坦克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坦克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为后续更先进的主战坦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基本型外,79式坦克还有一种发展型,称为79-II式坦克。该坦克是在69-II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进行了4个项目的改进而成的。主要是增加了热像仪,进一步提高了夜战能力;增加了炮控系统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在炮塔前部两侧焊装了烟幕弹发射器支架,炮塔周围加装了栅栏式屏蔽。79-II式坦克于1983年开始研制,1984年试制成1台样车。但该坦克最终并没有装备人民装甲兵,而是供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