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雾霾图片:延安整风时有多过火?康生欲公开批判周恩来-搜狐文化频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35:50
 核心提示:杨尚昆在回忆录中写道:不可否认,会上也出现了“左”的偏激情绪,有人把教条宗派说成是反革命集团,说王明是特务,让他讲怎样出卖党的利益。也有人向毛泽东提出:教条宗派面目已经统统暴露了,现在的问题就在经验宗派,它的危害也很大。康生甚至煽风点火,攻击武汉长江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完全成为国民党的报纸,有许多反共言论”。他还企图把矛头转向在长江局工作过的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要公开批判周恩来。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02年第8期,作者:刘明钢,原题:《顾全大局 相忍为党——周恩来面对延安整风中的过火批判》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但整风运动对“经验主义”的批判,特别是把周恩来当作是“经验主义”的代表则不应该肯定。面对过火的批评,周恩来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丰碑。

  周恩来回到延安,正赶上“抢救运动”的高潮1943年7月16日,周恩来一行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延安。看到那一层又一层的黄土高坡,一排又一排的窑洞;那高耸入云的宝塔山,辉映着朝阳的延河水,他的眼睛湿润了。周恩来对延安有一种特殊的眷恋,他们在延安居住的窑洞,被邓颖超称为婚后的“第一个家”。从醉生梦死、黑暗腐败的重庆回到艰苦卓绝、朝气蓬勃的延安,周恩来感到格外兴奋,也更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进步。8月2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欢迎会上发表演说,他说:“我这三年在外,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可是在这三年中间,国际的国内的变化,我们党的进步,却特别的多,特别的大,我们在外边也看得格外分明。”

  他还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周恩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内有着很高权威的领导人,他的这个讲话,自然在党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恩来回到延安的时候,正赶上“抢救运动”的高潮。

  当时,中共中央对敌情估计得过于严重;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总学委会副主任、中央社会部部长和情报部部长的康生更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使审干运动离开了正常的轨道。7月15日,康生在中直机关的干部大会上,作了《抢救失足者》的报告,把紧张的审干运动推向了顶点———“抢救失足者运动”。康生还在陕北公学作报告说:你们麻木不仁,说延安不会有特务,现在证明了,你们要多少?一个排?一个连?一个旅都够了。这个报告后来被印成文件发往各单位、各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抢救运动”一时间“战果辉煌”。在延安,仅仅半个月就挖出了所谓特嫌分子1400多人。被“抢救”的重点,主要是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党员、曾被国民党逮捕监禁过的党员、外来的知识分子干部。有的县外来的知识分子干部,几乎全被打成“特务”。比如子长县39个外来知识分子干部,有37个被打成“特务”,并被组成“国民党县党部”。许多重要的领导干部也被“抢救”,如陶铸、孔原、钱瑛等。河南、四川、甘肃、浙江、湖北、贵州等十多个省的地下党被打成“红旗党”,许多干部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省的地下党组织都是由周恩来领导的。“抢救运动”造成的紧张气氛,使刚刚回到延安的周恩来处境相当困难,而“抢救运动”的一些过火做法对整风运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冲击。周恩来被认为是“犯经验主义错误”的代表周恩来这次回延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参加正在深入开展的整风运动。回到延安不久,周恩来参加了高级干部的学习。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清路线是非,特别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他写了四篇五万多字的学习笔记。第三篇主要是批判教条主义;第四篇则是阅读了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后写的,着重说明在第三次“左”倾错误中教条主义所以能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同犯有经验主义错误的同志受其披着“马列主义理论”外衣的迷惑有关。在学习的基础上,周恩来对自己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检查,写下了两万多字的笔记。从11月15日起,在整风学习会上作了五次发言,是整个会议中讲的最细、检查时间最长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