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雪山30天天气预报: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25:5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首席科学家 杨开忠  什么是生态文明?  一个地方自然生态好,是不是就是生态文明水平高?  生态文明水平能够量化吗?能够替代GDP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吗?  对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数”(ECI)的概念,对我国地区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科学测算和深入分析,作出了2007-2009年我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经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再度独家披露该课题最新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怎么算?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是衡量这种转变的程度,即以消费最少的资源和最少的环境代价来获取更大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可以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本研究组用生态足迹这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方法来测算。  课题组提出的生态文明指数(ECI)首先需要计算生态足迹,然后将各地人均GDP和生态足迹作比,最后将各地的水平同全国平均水平作比,进行指数化。基本计算公式为:  ECI =(地区人均GDP地区生态足迹)/(全国人均GDP全国平均生态足迹)x100  在这里,所谓生态足迹,是指单位人口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冲击。任何已知人口的生态足迹,等于生产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是生态文明指数计算的基础和关键。研究小组分别收集每一个账户的地区消费量,进而通过复杂的转换和计算得出一个地区每人的生态足迹大小。其中考量了森林、草原、耕地、建成区等不同类型土地(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对于生态系统维护的作用来判断,森林和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较高,耕地较低,建成区最低),煤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各种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发展要求的不同等级),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等环境污染的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谁的生态最文明

  ——北京、上海、广东连续三年排前三

  课题组计算了2009年中国省区市生态足迹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序如图1所示。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从图1中可以看到,2009年全国平均的生态足迹是每人6.11全球公顷(量化生态足迹的统计单位)。30省区市的生态足迹大小差异极大。

  生态足迹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达到了16.28全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6倍。排名在第二、第三的省份分别是宁夏和山西,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和北京等市,生态足迹却不是最大的,只排在全国省份的中上游。另外,数据显示,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份的生态足迹排在全国的最低档。

  以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基础,利用生态文明指数的公式,2009年全国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从大到小排序如图2。

  正如上述,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的发展过程。因而,生态足迹大小虽然是生态文明重要影响决定因素,但并不等同于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

  图2是30个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的排序,它表示各地区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排在前三位,相对于全国分别为252.09、188.7、178.15,生态文明水平全国领先,而宁夏、山西及贵州等省份则排在最后的三位,仅为40.7、40.74和48.33。考虑到30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的标准差为47.4,这里以50为一个标准差区间将全国省区市简单划分为四组:

  高水平组(ECI高于150):排序中有6个省份居于此水平,依次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尤其是北京生态文明指数大于200,充分显示从生态利用效率角度以及污染处理效果方面,北京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高水平组(ECI介于100与150):排序中共有9个省份排在此区间,有东部省份如福建和山东,更多的是中、西部省份,包括江西、湖南、广西、重庆、湖北、河南和四川。这些省份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生态文明水平的中高组。

  中低水平组(ECI介于50与100):排序中共有12个省份在此水平之间,既包括东部省份的河北和海南,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也包括中西部省份的山西、安徽、内蒙古等。这些省份的生态文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低水平。

  低水平组(低于50):在排序中有三个省区处在50以下,是贵州、山西和宁夏,处于我国所有省份中最低的水平上。但整体水平较低,这并不能表示这些省区的生态建设没有任何进步,正如后文所分析的,山西省是我国省份中少数生态足迹连续下降的省份,只是由于传统的产业发展和能源利用结构等原因,能源消耗量巨大,但是生态文明水平正逐步提升。

  从时间序列来看,2007年至2009年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指数及排序结果如表1。

  从全国生态文明指数的排序变动来看,总体格局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不排除个别省份有明显的位序变动。江苏、天津、江西、湖南、湖北以及山西等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名上升,体现了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进步速度全国领先;但是福建、四川、山东等省份生态指数排名出现了下滑,相对其他省区市来说位置下降了。

    生态文明VS GDP:重质与重量

  生态文明指数是由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人均GDP)和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消耗综合而成的,相当于对单纯货币衡量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资源环境“系数”的加权调整,所以GDP的变动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变动都会影响该系数的调整。

  本着以指导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目的,课题组着重关注生态足迹的变动对指标带来的影响。2007—2009年中国各省区市生态足迹的总体变动,如图3所示,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变动是正向的,增加了0.59全球标准公顷。

  值得注意的是,有5个省市的生态足迹出现了负增长,分别是山西、北京、天津、甘肃和上海,另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增长非常缓慢。山西出现了最大幅度的生态足迹的降低,下降了0.51全球标准公顷,其中95%是能源地的降低。

  虽然山西省总体的生态足迹仍然巨大,但这种大幅度的降低的确与当地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有很大关系。而北京和上海这类较发达城市出现生态足迹的降低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因为此类城市正向更为集约和依靠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迈进,能源利用更加集约,而居民生活对环境保护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理论上,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是在人均GDP提高的同时,生态足迹呈现负增长,或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据此,课题组把2007年到2009年人均GDP的相对增长率和生态足迹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作为两轴,做散点图(图4)。

  图4左上角的区域是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理想的模式,人均GDP增长较快而生态足迹在降低。在这一区间内的省份有天津和山西。

  经过案例分析可以推测,天津市经济发展与滨海新区的带动关系密切相关,注重提高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成为整个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山西省则受益于其加快产业调整和逐步降低能源消耗的重大举措。

  北京和上海市位于左下角,生态足迹虽然在降低,但是由于本身人均GDP水平已经比较高,所以经济发展的同比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图4中间一段的省份属于经济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而生态足迹变动也基本在增加,这里聚集了大多数的省份。

  图4右上角的内蒙古、重庆、陕西等省份,尽管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但是资源消耗水平和环境影响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亟须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而位于图4最右下角的新疆则处在非常不利的发展状态中,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生态足迹却在大幅增加中。此时地区发展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生态建设,则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本文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研究成果《中国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排序》编辑而成。文中具体数据核算方式与2007年排名情况见2009年第32期《谁的生态最文明》。)
专访课题组首席科学家杨开忠:

  告别“唯GDP”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I北京报道

  他的头衔越来越多,人却变得越来越低调。

  北京大学教授,还兼任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亚洲城市和区域研究会会长,北京专家联谊会副理事长等多个学术团体职务。同时,还是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市、福建省等多个政府的顾问。他说,他自己最为看重的是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

  因身兼多职,时间对他而言,变得越来越缺乏。

  除了繁忙的教学工作,作为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知名城市和区域研究专家,他还承担了大量重要的科研任务。

  杨开忠,我国知名的城市和区域研究专家。连续两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首席科学家。上文调研报告,是该项目研究成果之一。就此报告出台的台前幕后,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非常好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

  《中国经济周刊》:自从2009年发布第一份关于生态文明的评估报告以来,你已经连续三年发布生态文明的评估报告,这份报告的排序跟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杨开忠:今年的生态文明报告在总体研究思路上延续了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贯思考,但是方法上更加科学和完善。

  最大的不同点和创新在于在生态足迹账户的计算中完善了能源账户和加入了污染账户。

  首先,能源账户中加入了天然气和电力,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这在未来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地位会更加突出,不可忽视。

  其次,尝试加入了污染账户。前两次的核算注重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暂时没有处理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留有遗憾。而这次加入了污染账户(包括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计算方法更加科学了。

  这次研究的出发点也略有不同,正是因为有了几年连续数据的比较,我们不仅关注某个省份在生态文明水平排序上的最新位次,还关心该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生态文明水平有哪些变化,以及这样的变化和发展政策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感觉这个排序可以发展成为非常好的公共政策分析的工具。

  《中国经济周刊》:在这个排序中,北京市仍然是排第一位,其蝉联第一的原因是什么?

  杨开忠:生态文明发展是用最少的资源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带来最大程度的经济发展。北京单位GDP对于生态的影响在全国来看是最小的,所以在这个排序中北京能够排在前面。这当然与北京相对更为高级的产业结构、更为先进的技术水平、更高的人口素质和环境管理标准水平、更高的能源资源环境效率(如万元GDP能耗在全国是最低的)等直接相关。

  《中国经济周刊》:在前5名排序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的排位跟2008年相比没有改变。去年排名第六位的江苏今年超过福建在了第五位,江苏排位提前的原因是什么?

  杨开忠:江苏和福建同属东部沿海省份,在我们测算结果中两个省份的生态文明指数相对比较接近,出现互相拉锯的结果也并不出人意料。

  具体到这次排名中,课题组有详细的数据来解释。福建省2007年到2009年人均GDP增加了7932元,人均生态足迹增加了0.76,而江苏省三年来人均GDP增加了10816元,人均生态足迹只增加了0.32。如此看来,江苏在排名上超过福建也顺理成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江苏省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更高的阶段,资源能源环境消耗相对较小的产业份额上升较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也较快(下降了10.2%)。

  《中国经济周刊》:天津由2008年的第七位提前到了第六位,原因是什么?

  杨开忠:天津人均GDP增加了16452元,但是其人均生态足迹却减少了0.17,正符合理论上我们对于理想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用更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发展。天津市是我国省区市中少有的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生态足迹却出现负增长的省份。我相信,这种结果的出现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密切相关。滨海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型增长极,其发展建立在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的现代技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从而带动了全市的生态文明水平的较快提高。

  自然生态好≠生态文明水平高

  《中国经济周刊》:你发布的生态文明排序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成果,这样的排序目的是什么?上次排序在各省区市引起了比较大的轰动,你估计各省区市看到这次排序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杨开忠:具体来讲,我们有两个目的,一是认识的目的。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宏观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及其基本原因;二是造福社会的目的。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各地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为国家制定多区域的生态文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我期待,各省市自治区看到这次排序后能够对本地及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创造性更高更大。

  《中国经济周刊》:这个排序跟上次相比总体变动不大,也没有按照东、中、西得出生态文明程度的高低。如何理解这种结果?

  杨开忠:生态文明水平受产业、技术、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地区差异虽然不断变化,但总体上来讲这种变化是渐进的,进而短期内变化较小,不会很大。因此,这个排序跟上次相比总体变动不大。东、中、西的三大地带主要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海陆地理位置区分的。生态文明水平不仅决定于人均GDP,而且还受经济发展产生的生态冲击大小(生态足迹大小)的重要影响,因而东、中、西的划分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出我国生态文明水平的地图。例如,有的东部省份人均GDP虽高,但其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也高,所以生态文明水平并不高;而中西部一些省份用相对较少的资源环境成本带来了较高的人均GDP增长,其排序就可能相对在前面。所以,此次我们并没有运用东、中、西的划分描述生态文明高低的分布。

  《中国经济周刊》:大家通常都认为,西部的生态要比北京、上海好,为什么西部的生态文明程度还低一点呢?

  杨开忠:这还是基于我们对于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解。我说过,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而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生态好并不意味着其生态文明水平高,把生态文明等同于生态的认识与实践,值得商榷。

  《中国经济周刊》:你对这些生态文明的落后地区有哪些建议?

  杨开忠:总的来讲,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完善、管理现代化等途径,千方百计降低能耗等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大力提升环境生产率和生态效率,把发展转移到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的轨道上来。

  但是,不同地区生态文明程度提高的具体制约因素存在结构性差异,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生态文明全球排名较低

  《中国经济周刊》:从全球来看,中国的生态文明水平如何?有没有计划做一个全球生态文明的排名?

  杨开忠:有许多国际组织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比较,生态足迹的方法最初也是国外学者提出并加以运用的。比如RP组织(Redefining Progress)每年都会发布《真实进步指标》(The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对比世界各国生态足迹的大小。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会定期发布《生命行星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其中就涉及到生态足迹的结果。

  我国生态文明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讲,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讲经济结构、技术水平、体制机制还比较落后。

  生态文明的国际比较是有一定意义的。但这个问题涉及很多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因素,需要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