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人物解剖:张维为: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2011.03.30 BZRXZ zhua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03:55
张维为: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2011.03.30 BZRXZ   zhuantie
2011年03月30日 07:07:3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政频道_新华网


第一篇: 张维为: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许多西方人只承认中国经济改革成功,而不满意政治改革。
过去二三十年中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保守改革模式”,即政治体制完全不动,只对经济体制进行有限的改革;第二种是“激进改革模式”,即对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都进行激烈的变革;第三种是“稳健改革模式”,即中国模式,其特点是“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相对较小规模的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改革重点是为经济改革和民生改善铺平道路。这三种模式中,中国模式无疑是最成功的。中国避免了大的动乱,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空前的提高。
2004年10月我曾在美国《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撰写过一篇题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变革》的评论文章,强调中国今日的迅速崛起离不开中国所进行的大量“相对较小规模的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内容包括:彻底终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各种政治运动,使人民可以追求正常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精神生活;为历次政治运动的受害者平反,使他们的知识和才干得以发挥;废除了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的制度;进行了村级选举为代表的多种基层民主试验;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官员“选拔”和“选举”相结合的制度;广泛实行了官员提拔公示;改革了户口和档案管理制度;大规模地削减了各种行政审批;政府重大决策均进行广泛民主咨询;建立了基本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等。
实际上,只要对中国政治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走出旧的“政治挂帅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只能是一个政治变革的过程,因为旧体制的特点是政经不分(如企业是党政企三权合一,农村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而中国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政经不分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互动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确实把许多政治改革的措施寓于经济改革之中,主要是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来推进的。总之,中国各种政治改革事实上已有相当的积累,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远比外界了解得要大。中国政治改革的独特方法,虽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总体上还是体现了一种政治智慧。它至少化解了单向度推进政治改革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风险,避免了许多国家因激进政改而造成的政治动荡乃至国家解体。
一些人之所以对中国进行的政治改革视而不见,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视野比较狭隘。他们只认同西方政治模式,只要你的制度与西方所谓的“民主体制”不一样,他们就认为你还没有进行政治改革。这些人如果眼界更开阔一些,除了西方的“民主体制”之外,也允许探讨不同形式的、符合各国自己特点的“民主体制”,就能够以宽容、平和甚至欣赏的心态看待中国的政治改革了。(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春秋综合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张维为)
第二篇:“顶层设计”:政治新名词反映中国未来改革路向
2011年03月13日 09:50:2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
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今年中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交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均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并强调“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去年10月,“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政治“新名词”,成为连日来中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各种议政场合甚至餐桌旁热烈讨论的话题。
“中国改革走到现在,需要理性、需要统筹、需要全局观,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说,“‘顶层设计’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决定的”。
“这是在探索一个新的改革路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说,“中国要超越以往侧重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创新的改革布局和改革战略。”
中国时下对改革“顶层设计”的强调,不禁让人想到30年前,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理念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历史性进程。观察人士指出,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可能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诸多代表委员都认同,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是现阶段中国解决错综复杂矛盾的重要路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必须通过自上而下的措施才能解决。
比如,消除对GDP的盲目崇拜,必须通过完善官员考核体系来完成;面对贫富差距的加大,必须从国家层面改革分配制度;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则需要政府从战略层面破除制约民企发展的现实瓶颈;对于房价暴涨以及随之而来的暴力拆迁等民怨集中的问题,则需要综合利用经济和社会手段加以解决。
程恩富说,经济腾飞之后,给中国留下了改革“深水区”的“硬核”问题,原因在于很多重要领域的改革始终没有到位,使得低收入阶层未能充分分享中国改革开放30年累积的成果。“这一切都有待更广阔领域、全面配套的社会改革来解决”。
“为什么有的地方对保障房建设积极性不高,这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关系;为什么有的民生工程上面拨款了,而基层配套却缺乏热情,这与传统的财税体制相关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说,“追根溯源,问题都出在根子上。”
中国新五年规划草案的主要执笔者之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说,“顶层设计”指的是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和面临各种各样新的重大改革议题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协调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包括主要目标以及先后顺序。
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极为关心的是,“顶层设计”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更重要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如何变成基层动力。”叶小文说。
顶层设计是一种民主集中,不是高人拍脑袋拍出来的。”叶小文说,“决策层需要千方百计去发现基层生动活泼的改革发明,并把它扩大为基本面的动力。”
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成功的改革都经历了从地方经验放大到全国实践的过程,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因此,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传统绝不能放弃。
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也举例说,浙江温岭通过“民主恳谈”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就是群众首创的案例。“温岭在强化人大监督权力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公开透明的程序,这就值得很多地方借鉴。事实上、上海、武汉、江苏很多地方的基层已经展开各种探索”。
代表和委员相当一致的观点是,未来中国改革的推进方式,必须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参与采写记者:章苒、刘劼、余晓洁、吴陈) 第三篇:两会展现中国民主政治特有魅力
2011年03月11日 09:47:4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张宗堂、周英峰、华春雨)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关键交汇点,中国凝心聚力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的两会别具深意。
肩负亿万人民重托,从全国各地聚首北京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2000多名政协委员积极履行职责,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独有魅力。
“作为观察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两会开放性包容性进一步增强,各种意见和建议的交汇也更多地展现出其理性、建设性和思辨性,这是我国民主政治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多位代表委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更加开放包容 民主更具活力
“这不是我们的初衷,这样的一些做法也是不妥当的,我也如实地向社会作出检讨。”这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发出的“道歉”,近日引人关注。
3月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邀请发改委负责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有记者提到去年底一些地方为完成减排任务,采取了拉闸限电等粗暴简单的方法。张平作了上述表示。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对于张平的回应,海内外舆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官员越来越勇于承担职业责任,既反映了官员对公众舆论前所未有的重视,更展现了中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努力和民主政治的进步。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两会期间,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是两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代表委员履职的题中应有之义。类似的场景,不时出现——
“房地产调控的核心目标到底是什么?房地产的问题症结在哪里?究竟怎么解决?”7日下午,九三学社小组讨论现场,面对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赵海英委员抛出了一连串问题……
“问责对象不明,对相关官员惩戒不力,此二者是行政问责制度的缺漏关键所在。”傅企平代表认为,官员被问责后的复出机制,须有公开制度设计……
每年三月的全国两会,既是中国经济走向的“晴雨表”,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风向标”。
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到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一件件议案和提案,一次次审议和讨论,无不凝结着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心血。
不同的身份,相同的目的。近年来,代表委员以更加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观点越来越有思辨性,建议越来越有建设性。
在全体会议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发言,是政协委员特有的履职形式。3月8日下午,面对政协领导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负责人,以及近2000位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房屋协会原主席潘祖尧在发言中历数内地城市建设的“九大问题”。短短的8分钟发言里,大会堂里响起10次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其直言的敬意,更是对其善意批评的褒奖……
“只有如实反映情况,才能便于各级领导决策,只有讲真话,才能统一大家的认识。”不久前卸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李毅中委员这样表达他的“履职观”,“我今后具体工作可能做不太多了,但真话一定要说。”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两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也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允许各种意见在这里充分表达。”李君如委员说,正因为如此,两会才越来越有魅力。
尽管是“一年一度的例会”,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仍超过3000人,其中包括800多名外国记者、约500名港澳台记者。一些国外媒体派出了强大的报道阵容,其中路透社报名人数甚至超过50人。
海外舆论认为,中国的两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两会,也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
充分发扬民主 巩固制度基础
“你在基层工作了10年,对基层很了解,你讲的建议贴近实际。”——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代表提出建议的诚挚回应。
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西大厅。胡锦涛同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15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南通市崇川区钟秀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邵敏结合社区工作经历,就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谈认识、说建议。
“你的意见国务院应该采纳。”——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委员真知灼见的诚恳接纳。
3月7日上午,北京铁道大厦三楼多功能厅。温家宝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农业界委员联组讨论。许善达委员建议,如果GDP实际增长超过规划预期,应有相应的预案和应对措施,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团组的审议和讨论,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平等交流,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写照。
尊重每一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是人大和政协的制度性设计。发扬民主,凝聚力量,党的主张与代表、委员们的思考共融共鸣。
“人民代表大会是选举票决民主的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协商民主的平台。”李君如委员说,“两会其实就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这两种制度运作的过程,就是人民民主实现的过程。”
诞生于1954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成立于1949年9月21日的人民政协,6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更加充满活力。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相辅相成的,票决选举更直接地体现投票人的意志,协商民主能够真实地表达更多人的意愿。”李崇富委员认为。
为人民代言,为群众谋利。过去一年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的每一小步,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踏步前进。
人大立法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
刑法修正案(八)、车船税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4部法律;
财政决算、粮食安全、深化医改……一年来,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三次专题询问;检查了6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13个工作报告,对监督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展专题调研,形成8个方面14个重大课题的15个专题调研报告,规模前所未有。
人大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交付审议的506件代表议案,全部办理完毕;代表提出的7590件建议,76.7%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
人民政协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协委员就收入分配、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防范通胀、平抑物价等民生问题,提出提案1700余件;
针对重点提案,全国政协采取提案委员会、提案人、提案承办单位“三结合”的方式,联合组织视察、调研、办理协商会25次,推动了提案的办理落实;
扩大国内需求、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形成一批重要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人大和政协,已经发生太多变化。人们常说的‘举举手、鼓鼓掌’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李君如委员认为,“根本在于,人大在依法行使权力以及政协在参政议政中,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很大推动作用。”
他说:“人大、政协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强化履职意识 深化制度优势
3月4日深夜,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萧玉田还在房间整理自己准备提交大会的建议。作为一名画家,萧玉田已连续7年提交关于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带进行生态补偿的建议。
“我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就是想让环京津贫困带为国家生态建设而付出努力的农民,能尽快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同时也让国家生态建设更稳步推进。”萧玉田认真中透着执拗。
正是在萧玉田和其他代表连续多年的建议下,国家对这一地区的发展尤其是生态补偿越来越重视。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条高速公路竣工、开工,铁路客运专线开始规划。
“我感到十分欣慰。还想通过持续努力,让这一问题彻底解决。”萧玉田说,“对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
实践的不断发展,代表委员的履职意识不断增强,大量议案提案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让代表委员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会外与会内的结合也更为直接。“很多代表和委员的议案和提案更多地体现了他所关注人群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提案议案有了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李君如委员认为。
三农、房地产调控、教育事业发展……30份由网民精心编写的“E提案”,在今年两会上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拓展思路、撰写提案的重要参考。
“与过去通过部委征集提案思路相比,来自网民的意见,让委员们的提案与群众的想法更合拍。”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组副组长刘晓冰告诉记者,在去年100多份的基础上,今年通过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布的提案数量预计提升一倍。
因议案和提案得到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更激发了代表委员有针对性履职、建设性履职的积极性。
“虽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建议提了多年,国家对此的重视不断增强,但还远远不够。我今年还要继续提这方面的建议,这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王学求说。
据两会秘书处的消息,今年大会收到代表委员议案和提案的数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质量明显提升。人大议案组和政协提案组的负责人均表示,这体现了本届代表委员履职三年来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
广开言路,广集民智。人大代表的一次次审议,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政协委员的一次次讨论,协商民主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起点上加强立法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监督工作”……提交大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对新的一年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续有效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作出了部署。
“突出履职能力的提高”、“着力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新的一年,政治协商制度也将继续显现其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
“评价一个制度好不好,首先应该看老百姓是不是从中受惠,能否真正维护老百姓利益,是否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觉得我们做到了。”周逢民代表自豪地说
张维为: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2011.03.30 BZRXZ zhuantie 张维为: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张维为: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张维为: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张维为:中国政治改革,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2011.04.01 BZRXZ zhuantie 张维为:“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 2011.03.30 BZRXZ zhuantie [政治体制:中国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没有政治改革怎会有今日中国之崛起 张维为:为什么中国崩溃论崩溃了?2011.03.29. BZRXZ zhuantie 中国的战略态势在崛起中转守为攻 2011.03.22 BZRXZ zhuantie 张维为: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2011.04.01. BZRXZ zhuantie 张维为:中国模式开放包容有七大理念 2011.04.01. BZRXZ zhuantie 邓小平英文翻译张维为:中国崛起是非常不容易的 2011.03.30. BZRXZ zhuantie 中国要的是什么样的文明崛起?2011.03.22. BZRXZ zhuantie 中共智囊郑必坚再论“中国和平崛起” 2011.05.16. BZRXZ zhuantie 学者张维为:中国政治改革远超外界了解 张维为:中国政治改革,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张维为]“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改革 美《时代周刊》: 崛起的中国将主导新世纪-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11.03.13. BZRXZ zhuantie 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 2011.03.07. BZRXZ zhuantie 异端之说:韩国学者声称:汉字为韩祖先创造 中国学界也承认2011.04.22. BZRXZ zhuantie 美国《时代》周刊:为什么我们害怕崛起的中国 2011.06.09. BZRXZ zhuantie 中国发展奇迹之“道” 2011.04.25. BZRXZ zhuan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