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最后一集:从《洛杉矶之战》看“晕人”大片进化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37:46
电影《洛杉矶之战》的上映后,观众对影片的摄影风格给予了两极化的评价。有的观众十分喜欢该片模拟当事人视角进行叙事的真实感,对贴身体现士兵巷战、肉搏的场面赞不绝口;另一批观众却无法适应这种"伪纪录"的摄影风格,认为大量的手持摄影镜头令人头晕目眩,尤其不幸买到影院前排座位的观众看片后表示"被画面晃的差点吐了"。然而,尽管一直被"反对派"观众指责不考虑观众的感受,电影工作者们却从未停止过他们在"伪纪录"风格上做出新尝试的脚步,大批知名导演的簇拥,让这种摄影风格成为了电影界的一种潮流,并衍生出了"伪纪录片"这种全新的电影类型。在此我们借由10部同类型影片,一起回顾一下这场"手持摄影"引领下的,电影类型和电影语言领域的革新。(文/北野鬼人)>>>>>点击进入专题

"手持摄影"与"伪纪录片"
',1)">
从《洛杉矶之战》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出影片营造的伪纪录风格。
《洛杉矶之战》的工作照,摄影师手持摄像机拍摄奔跑中的部队。     什么是手持摄影?
顾名思义,手持摄影就是指摄影师不用三脚架而用手持摄影机、摄像机拍摄。这种摄影手法原本是新闻摄像、纪录片摄像以及家用摄像的主要持机方法。但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电影工作者为了满足作品风格上的需求,开始将这种摄影手法引入电影创作中,由于手持摄影角度多变,运动灵活,摄影者在推拉镜头时也完全遵循自己的眼睛所见,这种随行、实时的摄影手法拍摄出的影片,为原本虚构的电影带来了一种"伪装下的真实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誉。
什么是"伪纪录片"?
从前电影与纪录片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前者多半是造梦,要么就是对现实的投射;而后者保持着严谨的姿态要求一丝一毫的对真实世界进行录入。但是自打有这么一群不安分守己的电影人开始尝试将二者合二为一后,诞生了所谓的伪纪录片(mockumentary),也就是mock和documentary的结合,它常被归类为一种纪录片或电视节目类型,通常带有喜剧的嬉闹性格,但也有非常严肃的伪纪录片。
"手持摄影"影响下的"伪纪录"风潮
尽管看上去和纪录片一样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但实际上却完全是虚构的内容。当这种"伪纪录片"风潮波及到科幻电影界的时候,势必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刺激。运用手持摄影的拍摄手法模拟当事人的视角,来展现一些真实生活中无法遇到事件,不断挑战着人们对于既定事实的认知,以及对于纪录片里的核心命题"真实"的观念。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世界还可以虚实结合的忽悠人,而当这种以把玩手持摄影为唯一手段的"伪纪录"电影成为一种崭新的电影类型跻身影史花名册的时候,我们也是时候该给他们树碑立传了。
10部"手持"拍摄影片回顾"伪纪录"风格的发展历程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26分钟手持摄影一度成为电影界热门话题。    《拯救大兵瑞恩》 ——"手持摄影"的启示者
上映年份:1998年     摇晃指数:★★
1998年斯皮尔伯格的二战情怀再度大爆发,直接摆出一副吞食天地的架势重现当年的经典诺曼底登陆战役,几乎影片的前26分钟就成了这场战斗的全盘重演。斯皮尔伯格同他的团队采用二战时流行的手摇摄影机跟拍方法来完成这场大戏的拍摄,以加强真实感与现场代入感。据说开怕之前斯皮尔伯格压根儿就没去考虑情节设置,而是把功夫都用到了使用手提摄影机跟踪登陆的士兵们进行近距离拍摄的调度设计上,并且说:"这样我就像一个跟随士兵上战场的战地记者,可以真实拍摄整个登陆场面。"不过这种颇为折磨人的拍摄风格对其后的一系列战争电影有着非同意义的启示作用,越来越多的战争片开始刻意追求这种手持跟拍的效果,《黑鹰降落》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2)">
《女巫布莱尔》把"伪纪录片"的概念引入电影界。     《女巫布莱尔》——"手持摄影"让小成本影片突围
上映年份:1999年     摇晃指数:★★★★★
1999年初的北美影坛因为这部电影的出现而显得不再那么乏味无趣,上映以来连续两周蝉连票房亚军,对于这么一部拍摄成本不足一百万美元的电影似乎已经宣告了他的成功。本片最大的营销秘诀就是将一部以怪谈,都市传说为主题的恐怖电影宣传为录片,使不明就里的年轻人纷纷讨论布莱儿女巫的历史和关心起三名大学生的安危,还不知道自己是被骗了。影片以新颖的DV纪录手法来拍摄的,给每一个观看的观众以相当真实的感受,让观众相当自然地就把自己带入到这个"女巫布莱尔"的世界中,主人公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观众们的心弦。整个影片一气呵成,故事节奏的叙述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营造恐怖氛围。虽然全篇基本没有出现任何血腥场景,女巫的真实面目也没有展现出来,但是却让人从心底感觉到故事所渗透出来的恐怖气氛。
',3)">
《黑鹰坠落》中手持摄影拍摄的片段被后来的战争片竞相模仿。     《黑鹰坠落》——"手持摄影"模拟战争场面的集大成者
上映年份:2002年     摇晃指数:★★★★
如果说《拯救大兵瑞恩》还只是尝试性的使用跟拍手法还原真实战争场景的话,那么《黑鹰坠落》无疑就做的更为彻底更为肆无忌惮了。2002年上映的战争大片《黑鹰坠落》从头至尾的长时间晃动镜头跟拍,充满张力的剪辑,凌厉而有序的分镜,都极好的将事件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紧张性与完美的刺激观感体现出来。导演莱德利斯科特本就驾轻就熟的写实主义电影风格同时也与影片本身嫁接,在那些摇曳晃动的镜头之下,更是反映出真实事件背后的利益思考与人性在非常态下的本真表露。以至于有影评人甚至建议历史频道以此片代替相关纪录片,因为相比之下,《黑鹰坠落》的对这段历史事件的描述更准确、更详实。

《总统之死》以布什总统真实影像资料为基础,加以不同侧面的
虚构并结合电脑特效打造了总统遇刺的真实一幕。     《总统之死》——"9·11"后的政治类伪纪录片代表
上映年份:2006    摇晃指数:★★★
某一天,你打开电视机,发现正在突发播放美国前总统布什遇刺!亲爱的伙计,相信自己,你并不是来到了平行宇宙或是在看什么科幻惊悚片,这一切都真真切切的在《总统之死》里发生了!这部影片虚构了采访前美国联邦调查局有关人士以及布什被杀后采访英国政府人士的情节,是一次对美国外交政策如何限制民权、伊拉克战争的后果以及美国安全保障系统的清醒观察。导演在布什到达芝加哥的真实影像资料基础上,加上演员对布什不同侧面的诠释,虚构了布什2007年到芝加哥演讲的画面。影片用电脑技术将布什的头"嫁接"到演员身上,演出了布什被两颗子弹射中脑袋的一幕。对于这一英国电影人惯用的"伪纪录片"模式,4频道的一个发言人坚持,如果电影人选择表现一个完全虚构的总统,就不会达到电影如今具有的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4)">
纯DV手持拍摄的《鬼影实录》票房狂收1亿多美元,而制作费只有
1.1万。     《灵动:鬼影实录》——"伪纪录"恐怖片的巅峰之作
上映年份:2007年    摇晃指数:★★★★
这部纯业余人员的纯DV制作恐怕是继《女巫布莱尔》之后最大的奇迹了。全片成本仅有1.1万美元,摄制时间只有1周。而摄影棚就是导演佩利的家。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佩利特意把自己家重新粉刷了一遍。最初这部电影并没有得到公映的机会,在直接制作成DVD发行后却成为碟市上新的传奇,最终派拉蒙介入了影片的正式发行,导演奥伦·佩利也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建议下,把原版的结尾进行了修改。这部影片最终在北美地区票房狂收一亿多,不仅笑翻了派拉蒙,同时也让这些电影公司看到了在金融危机之下的一种新模式电影:如此的蚊型制作居然也可以赢得不可思议的巨额票房,直接导致这几年全球狂刮伪纪录片电影之风。《鬼影实录》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如此热衷,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提供了一种极有可能发生的"事实"场景,在你的家中,在你的身旁,在你最私密的空间内,也可能会遭遇到最诡异可怕的灵异事件。感同身受的超强体验感,或许正是这部影片成功之处,而他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看看他能拍到第几集吧!
',5)">
《科洛弗档案》不但画面晃动的厉害,摄像机还经常故意掉再地上
但却依旧取得了惊人的好票房。     《科洛弗档案》——"手持摄影"拍摄的好莱坞科幻大片
上映年份:2008年    摇晃指数:★★★★★
手持摄影,伪纪录片并不意味着就是低成本无质感的玩笑之作,好莱坞天才新锐电影人J.J.ABRAMS用《科洛弗档案》向我们展示了此类型的大片范儿!张牙舞爪硕大无比的巨型神秘怪兽,被摧残逃命的人民群众,重装上阵炮火凶猛的的美军,摧毁殆尽的纽约市,分明就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科幻大制作。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觉整个影片的摄影其实是十分考究并专业的,加之后期的剪辑与分镜处理,使影片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伪纪录片风格的氛围,而这招儿现在似乎又成为了各大片商争相效仿的对象。
',6)">
和《鬼影实录》一样,安妮·海瑟薇主演的《蕾切尔的婚礼》同样
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家庭录像,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
文艺片。     《蕾切尔的婚礼》——巨星加盟的手持家庭DV影片
上映年份:2008年    摇晃指数:★★★★
别以为这种纪实风格电影只是科幻,恐怖电影的专利。好莱坞热门女星安妮·海瑟薇主演的《蕾切尔的婚礼》通过刚从戒毒康复中心出来的凯姆去参加姐姐婚礼的经历,重新审视了当代家庭伦理,亲属之间的感情关系。
导演乔纳森·戴米延续了他纪实性的手法,镜头中的画面,自然、简单,永远都像是观众在观察周围的人与事,我们看不出戴米的个人喜恶。没有突然弄出的远景,没有陡然加快的节奏,也没有表达崩溃场面时镜头的"天旋地转",一切都是平和的,戴米用了一种非常自由的拍摄手法,几乎没有调整焦距就将生活完整的体现出来。
',7)">
手持摄影拍摄的电影《拆弹部队》大胜3D大片《阿凡达》拿得奥斯
卡最佳影片奖。     《拆弹部队》——"手持摄影"的奥斯卡完胜
上映年份:2008年    摇晃指数:★★★★
你可以这么认为,正是凯瑟琳·毕格罗采用了手持跟拍的处理方法来完成这部影片,才让这本就触动美国人G点的题材显得更为真实,直刺人心,并最终帮助她捧回了小金人。那种始终弥漫着极度恐惧感与心惊肉跳的情绪无疑让大多数美国人身同感受,藉此迅速的向反战左派靠拢。不过这看似简陋质朴的拍摄手法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影片拍摄现场总是会有3-4台甚至更多的便携摄像机出现,就为了给画面制造出一种纪录片的纪实风格。拍摄出 来的胶片长达200个小时,最终的使用比率是100:1,这样的比率甚至已经超出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所制作的那部有名的"浪费电影"——《现代启示录》。可想而知其工作量的庞大,同时也说明不是随便拿个手持DV就能玩儿出来好东西的,很多时候还是得有天分,有创意,有想法,有技术,有毅力才行!
',8)">
《第九区》模拟了新闻节目的摄影风格,以走访的形式深入外星人
难民区,完全颠覆了以往科幻片的视角和风格。     《第九区》——"伪纪录"风格开创科幻电影新视角
上映年份:2009年    摇晃指数:★★★★
对于《第九区》来说,伪纪录片的风格并不是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外星文明少有的处于弱势,对种族共存的探讨,以及对人类自我黑暗本性的反思,甚至是利用极低资金制作出来的惊人特效画面,都掩饰了本片在营造伪纪录片方面所下的功夫。
不过这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开场飞机上的镜头采访到全景航拍,再到对主人公威库斯得全片跟拍,都丰富了影片的叙事空间,加深了思考维度,而那种极强的代入感会令观众在整个事件面前变得更为清醒,不再简单的成为一个旁观者,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9)">
即使是巨资打造的CG特效大片《追击巨怪》也选择走的低成本纪录片风格来吸引观众。     《追击巨怪》——"手持摄影"+大投资CG特效打造最具真实感虚构世界
上映年份:2010年    摇晃指数:★★★★
除了聚焦外星人,女巫,神秘变异怪兽,家宅凶灵,丧尸之外,来自挪威的《追击巨怪》还向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民族神话传说中的物种。本片讲述的是一群挪威大学生用手持摄像机搜寻巨怪(Troll)的足迹,目的就是为了捕捉到这传说中怪物真实存在的影像。这种远古怪物存在的真相一直被挪威政府所掩盖(就像美国政府对外星人和51区的做法一样),在驱车追逐巨怪的过程中,他们还有更惊人的发现……《追击巨怪》虽然走的也是手持摄影的伪纪录片范儿,但是他在CG特效的渲染上却不输给任何好莱坞FX大作,片中毫不吝惜的令各种巨怪亮相,且有多处动作场面,而在片尾还贡献了一场绝对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怪大战。作为一部走伪纪录片范儿来说的小成本影片,他甚至比很多所谓的大片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