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外套女:机构操盘手培训手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42:24

机构操盘手培训手册 七

作者:网络转载

经济学上的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是所有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这是说,任何经济问题不可以从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为起点来分析。因为无论是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甚至于一个国家,都是以个人为单位组成的!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就是说,每个人在有局限的情况下都会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比如勤奋和欺骗是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勤奋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等等都是以自私为出发点。很多时候,一个人在社会上需要朋友和别人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之心,他将会失望。如果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从而证明帮助他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那么这个人的成功机会较大。

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的,我就会给你所需要的--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所获的会比我们所需的更多。比如我们吃的食物吧,并不是农民真的有了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的利己思想。我们给予了他们以金钱,他们就给予以我们食物。他们又用我们给予他的金钱反过来购买我们生产的设备,去扩大生产,这就形成了流通,在相互交易的同时,也形成了市场和价格。

人都是在自私自利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比如,人为了谋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就拼命的去工作,去挣钱,去节约开支。表面上看是自私的行为,但他在为了自己的同时,无意识的为社会增加了生产,创造了财富!为什么说在有局限的情况下会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呢?比如我们说捐款吧!十多年前,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到香港去,一举而得捐款港元五千万。但你的儿子却没有这样的本领。要是捐钱的人纯是为捐钱而捐钱,那么姑且不谈你儿子的不济,他们又何必隆重其事,何不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将支票寄到慈善机构去?但在捐款可免税的情形下,为什么会增加捐钱的行为?"恻隐之心"这句话是怎样来的?相信"好有好报"的"因果"之说从何而起? 这些情况都是局限与某种情况下才产生的。比如有的捐款是为了沽名钓誉;有的捐款是为了获得政治资本;当然也有的捐款和前面的几种说法都无关,比如匿名捐款,除了恻隐之心外,就如我们是不能以正常人的理论去解释傻瓜的行为一样!所以说,无论宏观的、微观的、行业的各种经济,他的分析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宏观是以个人为单位加起来的。宏观与微观之别,只不过是组合的或大或小罢了。

为什么个人会如此重要呢?因为所有的取决与选择都是由个人做主!集体的决定也是由多个个人的取决集合而成的!国家的决定也是由多个集体的取决组合的!那麽个人的选择与取决是盲目的呢,还是理智的?亦或是漫无目的的?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有选择权利!这就是经济学上的第一个公理--任何人的行为,都可以做出被推测的选择!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那么我们说在局限于某种情况下,比如,免费取舍的情况下:我们把1000克黄金分为两份,一份800克,另外一份是200克;那么让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份的情况下,我相信你是选择800克的那一份!为什么说是可以做出被推测的选择呢?因为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你的选择行为尚未发生。还是同样一个例子,同样1000克黄金,我们同样的把黄金分为两份,还是同样的一份为800克,一份为200克;那么我们把局限情况改变一下,不是免费的取舍,而是按照比市场价格更高的价格进行销售,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你的选择行为,你肯定不会购买!为什么同样一份黄金,它的质和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你的取舍结果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呢?因为局限的条件和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局限的条件和情况叫做约束行为也叫验证条件。

还是上面的例子,同样的是为了自私自利,为什么会导致欺骗和捐款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呢?因为在任何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一贯地去争取最大的私利。这是经济学的第二个公理。有了市场,有了价格,那么人人都要去谋取最大的私利,岂不就乱套了?所以就随之产生了竞争,竞争又决定了胜负的准则。比如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价格决定胜负,价格高者得;田径比赛以快慢为准则,跑的快的为赢,跑的慢的就输了;再比如,学生考试,成绩好的自然受到老师的表扬,以图对学生平时的努力加以肯定,考试成绩差的自然受到鞭策!前面我们说过,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为了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所以会不择手段实现目标。那么在游戏准则出来之后,就随即产生了游戏的规则:比如田径比赛前要检查运动员是否服用了兴奋剂?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存在舞弊行为?等等。

一个准则制订的科学与否,直接导致人们的市场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仍然以上边的两个例子为证:我们把准则修改一下,田径比赛以最后到达者为胜,那么肯定会导致运动员的行为截然相反!学生考试也一样,如果成绩差者获得胜利,那么肯定会导致学生平时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分房制度,以孩子的多少,和工龄的长短,来界定房子的产权和面积,和市价无关,这就是所谓的共产主义制度。这个准则不管你有多高本领,有多么独特的生意眼光,你创造多少财富,你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如果你生的孩子不够多,工作的时间不够长,那么注定你和这些房产无缘。在这样的制度下,只会鼓励你多生孩子。由于工作不以创造财富累计,以时间长短为准则,那么在人自私自利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消极的思想,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再比如,在过去很多年里,没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的排队购物现象,表面上看,按先来后到,很合理。但是我们说不科学,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准则下,人们自私自利的思想约束行为,都想得到经济物品,排队等候的时间浪费了,那么会导致生产率的下降!也就是说,按先来后到的准则,导致了人们排队等候的行为,排队等候的行为占用了时间,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上面我们罗嗦了那么多,无非是解释和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准则、规则、约束行为(局限条件)下人们从利己的思想出发将会产生的市场行为。也就是阐释准则、游戏规则和局限条件下人的行为的关系!

那么有了市场竞争的准则后,我们就可以推断人的行为会怎样,资源的使用会怎样,财富或收入的分配会怎样。上面我们通过很多的例子解释过,在不同的准则下会导致人们不同的行为。

那么准则的重要性,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了。准则约束人们的市场行为,一个错误的、不科学的准则,造成了人们发生错误的行为!前面我们说到的福利分房准则,购物按先来后到排队的准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去无条件的遵守。即使是错误的准则。否则我们没有食品将会挨饿,没有房子就会挨冻!为了自私自利,我们不得不去遵守这个错误的准则。这就是我们的行为--我们明知道有错,可是不得不遵守。就象千千万万在封建社会里生活着的子民们一样!这就是天道。

前面几章我们都说过,股市其实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自私自利的行为在这里就被扩大化了。首先,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上的竞争准则、游戏规则、约束行为(局限条件)下导致人们产生的市场行为尤其激烈,处于一种放大化了的状态!这一点反映在股市上犹为敏感!

那么股票市场上的准则是什么呢?游戏规则是什么呢?局限条件(验证条件)是什么呢?这些又会怎样导致人们发生市场行为呢?

首先股票市场是一个市场的形式存在的,那么它也必然符合市场的存在规律。股票市场的准则(即判定输赢的方法)是盈亏--赢者为胜,亏者为败。它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都去不择手段的谋取赢利,这个市场恐怕就失去公平合理的价值了。就比如田径比赛,如果不指明什么行为是违规的,那么速度这个准则就不能成立了!所以在以盈亏为准则的前提下,还要指出什么样的行为是禁止的,是要被约束的。证券法和公司法就成了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在证券法中,明确的指出了那些行为是禁止的,是违犯规例的。有了准则;有了游戏规则;那么局限条件(验证条件)呢?在谈股票市场的局限条件之前,我们先研究一下市场均衡发展的问题。恒升股票卡www.518-98.com全网络最大的股民超市,大量证券软件,选股公式更新下载,股市名家教学光盘,证券书籍,图文卡,内参资讯,免费电影

我们知道,影响股票市场指数涨跌变化的表面原因是供求双方的变化(为什么说是表面原因呢?我们在下文中自有解释)。如果供给大于需求,那么股票市场指数就下跌;如果需求大于供给,那么市场指数则上升。股票市场也常被经济学家常常称之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这种涨涨跌跌中,由于买卖双方力量的相互抵消,市场指数的涨跌能够客观公证地表明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股票市场存在两种机制,一种叫作"做多机制,"一种叫作"做空机制。"当一只股票,它的价位脱离实际价值的时候,你卖出,那么在他按照你的预期跌下来的时候进行补仓你就赚到钱了。同样道理,在一只股票它的价位受到市场低估的时候,你买进来,等到按照你的预期涨上去,你同样可以获得利润!前文我们通过各种实例验证过,一个局限条件的改变,可以直接导致人们不同的市场行为。(比如黄金分配的例子;按先来后到排队购物的例子;计划经济下的分房制度等等)。在买与卖同样可以获得赢利的局限条件下,会导致人们的市场行为的重心放在研究个股,或者说是上市公司上,研究这些个股的真实价值到底是多少?现在的市价是做多还是做空?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实际价值,投资人就选择做空;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实际价值,投资者会选择买进做多!因为无论是投资者做多还是做空,他都能够赢利。对于投资者来说,股票涨或跌都不主要,主要的是研究这个股票目前的实际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且利用这个差距,为自己提供赚钱的机会!在做多和做空这两种局限条件下,导致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始终围绕股票的实际价值进行波动!

另外,我们在上面曾经分析过,经济学的研究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研究的,市场经济下个人的行为是自私自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经济物品才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自己真实的价值!那么,什么是经济物品呢?凡是有价格的物品我们就把它定义为经济物品(股票当然也属于一种经济物品),因为人都是自私的,投资者也不能例外,谁也不愿意购买远远脱离实际价值的股票。当一只股票它的价位脱离实际价值的时候,投资者会采取抛售的行为;当一只股票价值低估的时候,投资者会产生购买的欲望。股票的价格始终围绕它真实的价值区域为中轴进行波动!就是由这很多的个人的买卖行为,集合起来形成了股票市场指数的涨跌!股票市场的指数在涨与跌中同样的围绕着市场价值中枢震荡着,均衡的向前发展!(这里的向前发展指的是时间向前,而不是涨与跌,涨与跌要视乎经济发展的状况)。从以上的情况来看,股票市场在做多和做空都能够获得赢利的局限条件下,产生了投资者始终围绕市场价值中枢区域进行投资的行为。所以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当之无愧的!

那我为什么说影响股票市场指数涨跌变化的表面原因是供求双方的变化呢?我们还是通过老办法,象分配黄金一样,把局限条件更改一下。怎么更改?我们任意把股票市场上的两个局限条件去掉一个,也就是说去掉做多机制,或者是去掉做空机制,来推测一下,在这种新的局限条件下会导致投资者发生哪些市场行为呢?

我们就以去掉做空机制来举例说明吧!去掉做空机制以后,股票市场就以做多机制为局限条件,在这种局限条件下,只有股票价格的上涨,才能符合投资者的私利。因为没有做空机制,股票下跌不但不能获利,而且还要亏损。所以股票下跌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前面已经多次验证过人的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投资者要满足自己的私利,保护自己权利和财富不受到侵害,就要产生市场行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股票下跌投资者就会受损失。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行为呢?那就是研究怎样才能使股票上涨。因为只有股票上涨才会使投资者获利!这就形成了投资者市场行为的重心!那么投资者为什么不去研究被市场价值低估了的股票去做多呢?也就是说研究那些个股实际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个股的基本面,或者上市公司呢?从而以被低估了的市场价格买进,等待价值回归,捕捉赢利机会呢?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下文中探讨。

投资者在图私利的心理诱导下,在只有作多机制的局限条件下,在怎样使股票上涨这个市场行为的无形的大手牵引下,就导致产生了单独或者合谋集中优势资金,进行对敲,引导股价上涨的违规行为!这里面产生的行为有很多种,包括散布虚假消息、自买自卖、合伙对敲、相互锁仓等等。这就是股票市场上庄家诞生的环境和土壤。但是在前面我们说过,在股票市场上除了以盈亏为准则的情况下,还有证券法和公司法这个游戏的规则,以及作多机制的局限条件,那怎么办?这三方角力的结果,就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比如,游戏规则规定:一个帐户不能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又买又卖的对敲行为,那么就会产生出以不转移资金所有权的情况下多个帐户之间你买我卖的局面。另外游戏规则还有个认证问题,比如"通过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那么怎么去认证是合谋的呢?你说我卖和他买是合谋,我说不是,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相左导致的市场行为不同,你和我辩一百年,你也辩不清!还有一点,你说不允许利用资金优势连续的买卖,那么究竟怎样才是连续的买卖?难道是买了第一笔,就不许买第二笔?如果我准备买10000手,那么上档只有1手卖单,我买了这一手是不是就不能买进第二手呢?我手里股票10000手,下档只有2手买单,那么我是不是卖了这2手,就不再卖了呢?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那么一个游戏规则模糊不清,局限条件下人心思涨,主力坐庄符合了普通投资者的愿望。这样的条件下,股价自然而然的上涨了。那么我们说过,经济学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研究的,个人自私的行为又是天性使然!局限条件下导致只有个股的上涨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私利,然而股价的上涨又带动整个股票市场指数的上升。随着股票市场指数的上升,经济泡沫自然而然地就行成了。

且慢,政府对泡沫经济必定不会坐视不管,看着泡沫越吹越大。那么怎么办?只好采用极权政治,采取措施对股市进行强制性的打压回调。但股市的下跌,必定侵害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局限条件的制约,股市的下跌并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反而是投资者受到伤害,这样势必招至民怨沸腾!这样,政府左右为难:上涨泡沫越来越大,下跌投资者就会受到损失和伤害!所以我们说局限条件与真实世界脱了节却是犯了科学的大忌。如果股票市场上的局限条件是做多和做空两种机制的话,投资者未必就会选择做多的市场行为!也未必会选择做空的市场行为!两种市场力量相互抵消的结果,恰恰真实的反映了国民经济真实的增长状况!健全的股票市场才是真正的国民经济晴雨表!只有一个做多机制局限条件下的股票市场是不科学也是不健康的!好比一个体温表,某甲量过体温后,体温表显示是37度,某乙在用的时候又在37度的基础上再加37度,我们能说某乙的体温是74度?我们敢说吗?这样的体温表真实吗?这样只有一个做多机制的股票市场能够真实的反映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吗?!经济学上的另一个公理是说局限条件的"假设"不能与真实世界脱离。那么我们的股票市场只有一个做多机制的局限条件是不是与真实世界背离得太远了呢?!

通过以上,读者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说,影响股票市场指数涨跌变化的表面原因是供求双方的变化。因为不同的局限条件,互相制约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变化。以只有作多机制为局限条件为例,做多机制(只有在股市上涨的情况下投资者才能够获利)导致投资者放弃研究上市公司或者说是个股真实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差别的研究,在只有上涨才会有利可图这个局限条件无形大手的牵引下,投资者的行为重心是研究怎样使股票的价格涨上去!很显然,你手中没有股票,即使股票价格真的涨上去,你也未必有利可图。前面我们验证过在只有作多机制的局限条件下,投资者的研究行为的重心是放在如何是股价涨上去,研究这种使股价如何涨上去的行为的人就逐渐演变为主力,而没有能力使股价涨上去,只好等待股价上涨的时候买进的投资者就形成了散户的群体。这两个群体,是在特殊局限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好比按先来后到的局限条件下产生的排队购物现象!而这种买卖现象是在只有上涨才能获利的局限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投资者会忽略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个股真实的价值!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行为并不能够真实的反映投资者内心的价值判断。

好比人们在驾辕驴子的脸前挂上胡萝卜。驴子之所以拖着车子向前走,并不能够反映驴子的行为是为了拉车能够健身,而真实的原因是驴子向前走的目的是想吃到挂在脸前的胡萝卜!同样道理,投资者买股票的原因是为了获利,并不能够真实的反映股票的实际价值!这样的买进和需求,好比驴子向前拉车的行为,并不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真实的增长状况!这样的局限条件下产生的供给与需求就有很大水份。表面上看供给与需求力量的对比改变了股票市场指数的涨跌,实际上是局限条件的改变又制约了供给与需求的变化!所以我们说局限条件的假设和真实的市场脱了节,就形成了特色的中国股市!这种特色是建立在违背科学,违背客观规律上的,它严重地阻碍了历史滚滚向前发展的巨轮,甚至于发展方向!作为主力机构操盘手,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违背科学的局限条件,相反,只能够去适应这种局限条件,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之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主力投资者,必定会想尽办法和政府的决策者拉关系套近乎--因为只有这些决策者才能够决定什么时候挤泡沫,以及把泡沫挤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时候他们认为股票市场有投资价值!即使我们知道是错的,但我们只能去适应,去研究决策者的行为!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就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到决策者的手里,演变成了政治经济、权利经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道!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呼唤做空机制!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是一个不健全的市场!

前面我们说过,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为什么不选择那些真实价值被市场价格严重低估了的股票进行投资行为呢?这个问题问的好!

我们知道,经济物品的需求必定要付出代价的,即使在古老的原始社会也是如此!没有货币概念出现以前,人们往往以实物进行交换。你付出的实物与交换而得到的实物之间就形成了代价的转换。比如,你拿鸡蛋去换盐,那么付出了的鸡蛋就是你的代价。市场经济内,多数情况下,货币就成了代价转换的桥梁和起了媒介作用。经济学的一个公理就是经济学的研究以个人为单位的。我们知道,个人的行为是自私的,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假设。如果一种商品的代价转换对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说,他认为是有利可图的,那么就会促成这笔交易形成的行为;如果他认为是有弊无利的,那么就不会发生这种交易行为。我们举例来说吧,如果我用我的自行车和你的轿车进行交换你换不换呢?再如,我用我的新自行车和你的旧自行车进行交换你又换不换呢?

经济学假设每个人都会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所以在某些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那么这个局限条件是什么呢?我们说,就是产权制度。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分为私有制度和国有制度。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一个建筑工人,他每天推300车混凝土,月工资是300元;他每天推400车混凝土每月工资仍然是300元,那么他为什么每天要推400车而不是300车呢?还是这个例子,假如他每天推300车,月工资是300元;每天推400车,月工资是400元,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每天推400车呢?仍然是这个例子,如果他是为了自己建筑楼房所需,那么他是不分每天推多少车的,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直到赶快把混凝土推完为止!从每天推300车到每天推400车这是一种激励措施的转变;从每天分担推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分担直到推完为止,这是产权制度的改变。这就是不同局限条件下人们产生的不同行为。

然而,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局限条件是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它的产权是公有制。许多上市公司循着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四年ST、五年PT、六年退市的"六步曲"走。这些上市公司从形式上看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受到证券市场的严厉监管和中介机构的多方面监督,但实际上仍然摆脱不了困境,究其根本是"形似而神未至",即企业产权制度未变。

在这种局限的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好坏,与领导班子本人没有直接的厉害冲突!缺乏激励和约束的局限条件下,他们并不会努力的去工作。就如例子里所说的建筑工人,都是月工资300元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去选择每天推400车的工作。那么这样的效果直接导致生产率低下,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反映到个股实际价值上,造成个股实际价值重心下移。

国有制另外的一个局限条件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是政府职能部门直接任命的。这样的局限条件会产生企业的领导班子把应该放在努力生产上的行为,运用到其它方面去。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往往是为了职务的升迁,因为企业与政府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企业经营者从企业进入政界变得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方向和方针都会形成畸形发展,这也是导致企业经营亏损的原因之一。同样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由于所有权不同,造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而在私有制的企业,企业经营者的价值体现不在于职务的升迁,而是表现在财富的增加和社会声誉的提高等等,企业经营者的角色不再是政府的一个官员,而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有如此,我们的企业经营者才能进行科学客观的企业经营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私有制的企业,它的领导班子的命运是掌握在市场的手里。如果你的企业缺乏竞争力,那么肯定要被其他企业收购或者被市场消灭。私有制的企业一旦被市场消灭,就意味着企业领导者的破产!在这种危机的意识下,他也会象上面例子所说的那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发展企业生产和扩大市场份额上。这样的话,私有制企业的股票的真实价值将会逐步增值!而国有制的企业也可能被市场消灭或者被其他企业收购,但是领导班子的任命是掌握在政府职能部门手里,这个企业不行,我可以到那个企业去!比如随着企业效益的逐步下滑,面临破产,那么领导者怎么办?他会利用手中现存的权利,请客、送礼、行贿,拉关系,做人情等等,被政府的决策者从A企业调往B企业。身份不变,官位依旧。只是吃垮了这个,再去吃那个!局限条件的不同导致人们产生的市场行为迥异!按照科学的观点我们说,市场经济下,产业制度的私有化,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那么前面我们论证了个股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在市场价格和个股的实际价值之间就逐步地产生背离。这种背离是产生股市泡沫的根本源泉!试想,做为投资者,你怎样才能找到个股实际价值被市场价格严重低估了的股票呢?这就是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为什么不去选择那些真实价值被市场价格严重低估了的股票进行投资行为的主要原因,严格的说,不是投资者不选,实在是没得选!

做多机制的局限条件下产生的市场价格和国有制、企业领导班子是政府职能部门直接任命的局限条件下产生的个股实际价值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导致投资者产生为了适应局限条件的行为--投机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以上的论证,投资者是否敢把自己的所有家当在借款赖帐不还,银行不断剥离不良资产又不断增加新的不良资产的今天,交给一个不负责任的,没有任何约束力的,不用还本的,不用支付利息的,不算借款,也不算贷款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呢?你把所有的家当给他,一年到底是不分配,不转增,有的甚至几年不分配不转赠。也有好的,你用上百万的家财,一年到底,换来不足三两千元的分红。股票稍有震荡,你的分红就灰飞湮灭了。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只好通过股价的上涨来博取利润的差价。所以说,坐庄成为阶段时间内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我国股票市场上的第三个局限条件是特殊的股本结构。国外的上市公司一旦进入二级市场挂牌交易,所有股票全部流通,符合同股、同权、同价的原则。而中国的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挂牌交易后,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股和法人股仍然滞留于一级市场,不能够参与市场流通。只有一少部分上市流通,就是通常所说的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流通股。这样就造成了同股、同权,不同价的不平等现象,股权结构严重扭曲!在这种特殊的股本结构的局限条件下,投资者和主力机构会产生哪些行为呢?

局限条件下的中国股市的个股,同股、同权、不同价格,这样一级市场上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价格通常只有流通股价格的12%左右。那么投资者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行为--他们往往利用杠杆的原理,通过以比二级市场低廉得多的价格收购这些法人股和国家股,从而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再利用这种控制权利,向二级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配股或者增发。配股和增发的目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为了上市公司的再发展,而是为了增加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以便日后再次实行股权转让的时候买个好的价钱(因为根据我国的有关法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行股权转让的时候,以不低于净资产的价格进行转让)。这样就造成一些胡乱投资制造题材的现象。也有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并不需要资金,但是又有谁会嫌钱扎手呢?他们如法炮制一些投资项目,也在二级市场上疯狂的圈钱、筹资。但是钱到手的时候,又不知道做什么,于是原来承诺的投资项目纷纷变更,也有的把资金用于委托理财,做起了无本的买卖。做这种勾当的上市公司决非少数!难怪上市公司申请增发和配股的挤破了脑壳!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性的大股东们把在二级市场上圈到的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拿走后,上市公司业绩立即大幅下滑!迅速变脸!

也有的利用这种局限条件,通过以比二级市场低廉得多的价格收购这些法人股和国家股,从而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再利用这种控制权利,制造题材,发布消息,采用控制一级市场和配合二级市场相互炒做的行为。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的章节里做过详细的陈述。

同股、同权不同价格的局限条件下,特殊的股本结构导致投资者以低廉的代价通过一级市场取得控制性的大股东后,在二级市场的疯狂圈钱行为,把二级市场当作企业的提款机器。另外一种方式是控制一级市场和配合二级市场上的炒做行为!当这种行为逐渐形成一种风气的时候,必将诱使企业领导者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这种流于形式的资产重组上来,从而降低了生产力!进一步导致企业含金量下滑,降低企业真实的价值。这种局限条件的假设是不科学的,也和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减持国有股,改善股本结构也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历史规律。

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不厌其烦的详细推理和论证准则、局限条件和市场行为的关系呢?因为作为主力操盘手,必须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比如市场准则(A)加上局限条件(B)可以准确的推测出投资者的市场行为(C)。那么其中的市场准则(A)是一直不变量。而局限条件(B)的改变将直接关系的投资者的市场行为(C)。又因为局限条件的改变不是主力操盘手所能左右的,所以研究局限条件(B)的变化,从而推测出投资者市场行为(C)的改变,对主力机构操盘手来说,是一个主要的课题。至于局限条件(B)假设的科学与否,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则是其他人的行为。主力操盘手也只能在这种局限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余地!这就是我们所说天道的主要原因。局限条件左右的是大势,甚至历史的趋势,主力操盘手控制的是小势,是顺大势,逆小势!在目前的局限条件下,主力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主力,却是万万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