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砂再生线:也走横塘路--清明节的怀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17:15:50

也走横塘路--清明节的怀念




    苏州的地产谚语、俗语还真是很多,象前些天正值清明时分,阴历2月28日,就是苏南地区比较重视的“老和尚过江”。“老和尚过江前三后四”,是一句农业俗语,说得是农历2月28日前后的三四天,天气都不会好,长江两岸更是风大雨大。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段时期可能由于季风等气候影响,长江处于一个暖湿气流对撞的局面,所以风雨不断。苏南地区的劳动人民经过常年的积累,总结出“前三后四”气候不好的经验,对于出行、下地以及水上作业均有指导意义。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来诠释这条谚语。老底子(很久很久以前)啊,天上出了一个灾星,这个神仙自命不凡,以作恶他人为乐。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将他贬下人间思过。谁知灾星他老人家不思悔改,偏偏还要化身为一个老和尚继续他的作恶事业,把危害扩展到人间,每年的农历2月28日的前后,他总要在江北准备过江到达江南。江南历来就是富庶之地,为人间天堂。灾星的所为天庭看不过去了,为了百姓的好日子,每年这段时间,天帝都委派风伯、云母、雷公、龙王等进行戒备。千里眼和顺风耳一旦发现哪天他准备过江,那么天神就兴法予以阻止。民间说法如果哪年这前三后四几天没有大风雨,灾星顺利过江的话,那么江南地带“人就蛮悴咯”(人会有灾难)。或许这是数千年来,人们弄不透自然的奥秘,转而用神怪来解释的一种方法吧。(网上很多人都说老和尚过江就是达摩一苇过江,可见大多仅听过这个俗语,而没有听过传说)

 
    说起灾星,上方山上的灾星也很出名,“上方山的阴债借不得”就和他们有关。说这个灾星,其实其本身并不是灾星,而是久而久之将祭祀变成了一种吸民膏血的活动后,民间才将祭祀对象称作灾星。     实际上,早在晋宋年间上方山已经开始祭祀五通神了。说这五通神原本是五个恶鬼,民间建庙祭祀他们,是为了让他们太平不惹自己麻烦,上方山的五通神庙供的就是他们。后来到了明代,五通神摇身一变,又附上了开国灭元英勇将士的影子,变成五路神也叫路头菩萨。五通神是五兄弟,生日在农历的八月十八(正好是石湖串月的日子),因为吴地百姓深信“无祸是福,得福即财”的老话,所以会在其生日那天烧香乞福。那怎么会出现借阴债的呢?具体出现的时间无考,因为“得福即财”这个信仰,所以吴地将那五个人也作为自己本地的财神来供。于是,有些走投无路或者生意上有些周折的人就来这里许愿了,这种许愿的程序并不同于一般的寺院,而这整个流程就叫借阴债,借阴债并拿不到真金实银。     借阴债无论哪天都行。需要借债的人先交上拜门钱,一个主唱师娘开始拜神,然后由副职师娘搀扶快跑到山下(这就是苏州版跑马的由来),开始装神附身,并演示法术。这时借债者再次贡上自己准备的贡品并许愿(比如来年丰收、比如今年做生意不亏本……)。这时,另外的师娘开始开出借成债后的条件,如果借债者认可并接受条件,就接下几个代表阴债的锡箔元宝。随后回家供奉,如果三天后元宝没有走样,就说明五通神已经答应在暗中相助。那么在往后过年过节时,都要在家中供奉五通神,并且每年五通神生日时,都要去上方山烧香还愿并送上“解钱粮”(即利息)。但是只要借一次债,子子孙孙都要接着每年清还利息。因此苏州又多了一句歇后语“上方山的阴债——还不清”。这个阴债因为累世偿还引得本不富裕的人家更是雪上加霜。到了清代,就被有名的清官汤斌取缔了。但很多人还是有致富的渴望,于是搬出了附会在五通神的影子——路头菩萨,此后这个菩萨从专管长途跋涉的行人安全跳槽到了金融部门。于是正月初五接路头就转变成了迎财神,自然到了现在,钱作为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更是深受百姓喜爱,所以往往在正月初四到初五交界的0点时分,就能听见漫天的鞭炮声了。     石湖这块地方在苏州人心中是个阴影,有人认为这里阴气重、有人感觉这里不吉利。用我奶奶她老人家的话说,好好的人家去什么上方山,去什么石湖啊?实则石湖还是很迷人的,尽管在围湖造田的运动中,石湖的水域面积少了很多,但是如今毕竟还有那矗立着的楞伽石塔、有森林公园……云影当空前些日子还看到了成片的樱花、桃花……并认为细雨菲菲,石湖岸边春意浓

 
    立足行春桥上,望着迷蒙烟水,脑中除了想起范成大还是范成大——一位号为石湖居士的中国古代继陶渊明后最棒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与杨万里、陆游和尤袤号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是苏州的名人,小时候一直怀疑他是不是范仲淹的后人(似乎不是)。他从政多年位居高职(参知政事),却没有象很多文人官员一样没有自己的节操。在大宋逆境时出使金帮,在金国为宋庭得到了可贵的外交胜利。我喜欢他的诗词,我所收藏的《宋词鉴赏》和《宋诗》上收录有很多他的作品。有“半愁半喜是佳期,一度相逢添得两相思”重在情恋的《南柯子·七夕》;有“袖里天书飓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豪迈的《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有“雾鬓风虔相借问,浮世几回今夕”的脱出尘世;也有“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的清旷……一首首一阙阙范成大的诗词从脑中冒了出来。范成大是苏州人,自有描写苏州诗句流传,我想了想“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从口中颂咏出来。对啊,这里离横塘不远,去走走吧,看看当年诗人为客送行的横塘路。

 
    诗中的横塘路实际上是从石湖到横塘驿站的那条小路。下行春桥,来到了石湖景区前的水泥路,向北走过这座雕着“石湖景区”的标志牌坊,顺着小路直往北行。前方正在修路,向西一拐转上横越路,转而顺路进入横塘古镇。问了下路,在镇里的文化北路继续向北,看到横塘中心小学后一个右拐(向东),从村里小路插到河边。河边三位老人在聊天,我问他们驿站在哪里?他们说在彩云桥边,然后向东北方一指,我才看到隔河就是当年范成大送客人的目的地横塘驿站。走错路了!横塘驿站在念中学时和同学一起找过,但是苏州这些年一年一个样,路早就变了。哎,只能绕出去重来。回家后总结了从石湖景区出来到横塘驿站的路线。

汽车和自行车走法相同:    从石湖景区的牌坊沿横越路直走(北)1.8公里,看到前方一条横着的大路,就是苏福路,右拐(向东)上苏福路,过前方的晋源桥再东行到高架桥的转盘,此时顺着高架下的路左拐(向北)上西环路继续北行。往前过了小桥就要注意路左边有一个岔道,岔道口是一家清洗、修理汽车的厂,从小路进去。可以看到胥江了,过桥汽车就要停了,因为里面车开的进而调不出头。沿着那条小小的小路,一条堆满了垃圾的小路(和市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反差实在大,这里成了外来人员的垃圾收集中心,他们将拣来的废弃物在此分类)一直往南,就能看到彩云桥了,彩云桥边就是那著名的横塘驿。

    范公当年细雨垂杨系画船的景致如今换成了往来穿梭的运输景象,贺铸说“凌波不过横塘路”,现今凌波依旧,不过横塘路却不复范成大“春来绿一川”的了。运河西侧是小路,满是需要改造的就厂房、仓库和民居;河东,哈哈,只能苦笑一声,同样是厂房仓库多数,居民楼是新的,却有一条令人皱眉的垃圾路。范公笔下的石桥朱塔如今早已不知去向,据说石桥是彩云桥、也有种说法是亭子桥,只不过亭子桥这座曾经苏州最美的桥,在建国后灾难不断,先是浩劫中桥上的亭子被毁。这还不算,到了九十年代,由于运河上繁忙的运输,古桥被来往的轮船撞了,从此消失在我们眼中,引起了社会上的一番大争论。自然,地理位置差不多,曾与亭子桥相映成趣的彩云桥(同程没有纳入景点)也就成了重点保护的对象。

    桥被迁建了,虽说迁建对于文物的保护、甚至是人文价值会大大打折,迁建与否也引起了两种保护观念的对撞,但是在亭子桥被毁的事实面前,原址保护的一派让步了。桥原样建在了胥江之上。迁建没关系,重要的是要保护好。事实证明,非常遗憾,彩云桥的状况不太好。桥东堍,工业仓库边的引桥已经开始损坏,桥栏倒了一整块,引桥桥面的石板同样掉了一块。还好此处行人不多,不然发生落水事件还真不是小事。彩云桥美吗,至少在我眼里很美,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两端留着引水孔道的引桥,只是如今的彩云桥很葬,桥身和护栏上被涂满了肮脏的字符,贴有很多令人恼怒的小广告。坐在高高的石阶上,或许还真能听见它在低泣,就如同一个被人遗弃流落荒郊的孩子一般。

 
    彩云桥西堍连着古驿亭。苏州的横塘古驿是中国至今为数不多的几个驿站之一,是运河流域唯一一个古老的驿站。作为中国邮政事业的见证,这个运河沿线的古代邮局仅存的遗迹,登上了1990年的邮票,不过邮票上的名字写错了,不是姑苏驿而是横塘驿。横塘驿如今只剩下了大门口,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驿亭。在这之前,中央电视台《话说运河》还专门介绍过这个极有特色的建筑。

    苏州横塘驿是水路驿站,也就是说这个驿站处理运河沿线和陆地驿道沿线的事务。建筑物坐落在三面环水的一块小洲上,为卷棚歇山顶建筑,四角为石柱。柱上有联:“客到烹茶旅客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同时显示,这座驿站在清代同治年间经过了一次大修。横塘驿在历史上一直使用着,直到清代还保留着70名马夫、70匹快马、20条快船、60名水手、230名水夫的人员和设备编制。原本的驿馆以及附属建筑早已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无法寻找踪迹了,只有从古人的诗句中才能探究到昔年驿站的辉煌。

    石湖居士挽着客人的手,走上石桥、行至驿站,这里是交通的枢纽。居士已经年迈,但仍是对友人叮嘱旅途,互道珍重。望着驿道上来往的马车、牛车,看着运河里来往的快船画舫,友人已经站立船头在两岸绿柳的伴随下迎风而去。这就是我脑中范成大送友人的场景。 收藏 分享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笨蛋猪猪 当前离线

UID
766 
帖子
235 
精华
积分
504 
阅读权限
5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6 
最后登录
2011-3-7 

高级会员

2# 笨蛋猪猪发表于 2008-4-9 02:12 | 只看该作者
    比之彩云桥这个市保单位,横塘驿这个省保单位的现状要好很多。亭内的碑刻都嵌进了墙壁,内部的结构也非常完整,看得出离整修过得时间还不长。孤零零的一个驿亭,孤零零的一座桥,要恢复以往的胜景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横塘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不多,彩云桥、驿站以及离驿站不远,过彩云桥沿东堍小路向东到大路(苏福路)上的唐伯虎墓,一个千年古镇,流传至今的仅有这三个值得一看的东西。原本联通的路,也被城市开发隔的断断续续,不是仔细地找,根本找不到埋没在高楼从中的这个千年的遗迹。这么优秀的一个古迹难道就这样埋没不成?

    据说苏州有一个水上旅游开发规划,其中胥门——横塘驿段和横塘驿——石湖段是沿着古人足迹游览的一条仿古探幽的线路。其中有一点是依托横塘驿,在江心洲建一个名为生命源泉的苏州水文化博物馆,构思是不错,但可怕的是其外形将模仿极现代的水立方。我无法想象,在一座古老的驿站、一座古老的拱桥边建了一座极现代的建筑,会有什么样的好效果。不错,贝大师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现代建筑,但是其整体非常苏州,可是水立方一样的东西与古建筑共存会好看吗?莫非是认为鸟巢与那娘娘庙建在一起,或者是大剧院建在故宫对面很好看?不知道规划者怎么想的,如果方案要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我会投反对票。个人感觉护城河沿线的改造倒是有些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                                             彩云桥及运河随拍








  横塘驿随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