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模式与经营:[转载]幼小衔接和传统教育体制下的生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58:15
这个真好,转给所有现阶断的爸爸妈妈……原文地址:幼小衔接和传统教育体制下的生存作者:秋色连波

 

1 养孩子就像考试,考得都是你没有准备到的。

 

话说我第一次感到焦虑,是源于在开学典礼上同周围的妈妈聊天听说某个和阿得同期上学的小孩子拿到语文书后从头读到尾,几乎没有一个生字。原来心知道有差距,多少带着点侥幸心理,现实玛丽亚娜大海沟在眼前。
后来我发现,“文化程度”特别高的孩子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都是认了不少字,写过一些字,拼音基本掌握。
阿得当时认字的程度尚属中等,但书写和拼音都差了一大截。
大约在上学一个月后,老师找我谈话,要多注意孩子的书写问题。
我诚惶诚恐地说明阿得之前上的是蒙氏园,从来没有写过字所以和上传统园的孩子有差距。我们正在努力的赶上队伍。
老师给我回了个短信“别着急,我都感觉到他近来是不如刚来那一个月趣事多了。开始每天都缠着我,可开心呢,最近可能学习任务在增加,写的多了,他得到的表扬就不及同学多。因为人家学前基础厚。所以趣事都少了。别在乎这些不重要的事了。他读的幼儿园的孩子后劲大,就是开学的前半年有点累”
这个短信我一直留在手机上,能遇到这么理解孩子的老师是阿得的福气。但并不是老师说了“别在乎这些不重要的事了”,就真的可以完全放手。有些事情几年以后确实会变得不重要,在眼下依旧是重点任务。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字写得好不好还谈不到什么书法。要求不过是“横平竖直”,在田字格里“上有天,下有地,左右有间隙”。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阿得的作业本经常是写了擦,擦了写。对于笔顺,老师要求“严而不死”。阿得在开始的时候,却是完全没有章法,和画画一样,不一定从哪里起笔。所以在开学的一段时间,我是搬着椅子坐在他的身后看着他写字的。
这种督工的做法在他上学之前我几乎不能接受。主导思想是要让孩子自己学,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然而现实情况和预想不同。我不得不充当了孩子的拐杖。这个拐杖大约当了二个多月。慢慢地过渡到他自己写,写完了我检查,写得不好的写错了的擦了重写。
阿得的字在学期中后期总算写的差强人意了。这个时候又出现了新问题,他开始不认真,一行字里有的写得很好,有的就东倒西歪。我们为此发生了冲突,以严厉的批评和眼泪。而且开始大量做卷子后,在田字格之外,如何保持整齐也是新的任务。
不完全是态度问题。对于整齐的要求并不自然预设在孩子脑里。他也不知道如何能写得整齐,其中的技巧包括:预先想好位置,控制字的大小等等。
在这件事情中我发现他学前教育中的一个短板:模仿。
模仿在教育新观念中的不太被提到。与之相反,传统学前教育中最令人诟病的流传甚广的就是在美术课上“来,今天咱们画太阳,先画一个圆,四周放金光......”禁锢了孩子的想象力,造成了千人一画的后果。当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阿得在4岁左右的时候我曾经带他去上“艺术儿童”的绘画课,在那一年里,他的收获是对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觉。我的收获是认识到阿得同学在绘画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天分。之后由于他的反对,我们没有继续这个课程。而在幼儿园里,由于采取的是“想学的小朋友主动学,不想学的小朋友不要求”的理念,他的美术教育停滞不前。直到学龄前,他的画还完全没有轮廓。停留在五官不全的火柴棍人,圆不成圆方不成方画个心形像歪瓜的状态。
我儿时十分喜爱美术,没想到会有个不爱画画的小孩。有点遗憾,但在学前觉得这是人各有好,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显现出的问题。
直到写字成为我的心头大患。
字写得不好,和画啥不像啥都表现出他案头模仿能力差(案头模仿能力这个词是我生造的)。
模仿包括了观察能力和控制能力。观察事物的特点,控制手下的笔。
有绘画天分的孩子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条件下能敏感地抓住事物的特点,在小肌肉的控制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形不似而神似。反对千人一画的主要目的应就是怕求形似而失去了神。画形一物只有一形,而画神,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画法。形似是匠,神似方动人。
但是当达芬奇缺席阿得的抓周会,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做法得到的结果是无神也无形。
阿得在美术课上画了一幅画,他告诉我老师说他画的不咋地,我心觉得这老师怎么能这么说呢,于是把画拿来,鼓励他:“画的不错,色彩饱满,瞧这小猪,多可爱啊。”话音未落,阿得表情尴尬地说:妈妈,那是小熊维尼......他爹忙打圆场:从衣服上,还是能看出来的!
扯远了,我想说的并不是画画。画画,只是个载体。
同时也成为训练的方式。观察力是可以训练的,小肌肉的控制力是必须训练的。我给他买了一本“儿童简笔画大全”,这个假期让他每天临摹上一两幅,并涂色。画了一周多,有所进步。大体能看出画得是什么了(要求真得不高啊同志们)。涂色也能涂在轮廓内了(其实练的也是细心和耐心)。所喜是他颇有创意,善于组合,画甲虫就加片绿叶,画狐狸居然举片西瓜题为二合一,画条鳄鱼居然顶着熊猫玩杂技。
与此同时,我俩一起练字,他做“写字本”的作业,我写宋词。与他共同讨论字的特点,例如同为长方字形,回字略扁,目字瘦长。努力做到不缺笔画,不拥挤,不分家(再次感慨,要求真不高啊真不高)
期末考试前老师找我谈话,说阿得的知识掌握完全没问题,考试中减分的主要原因就是书写。我把这话说给他爹听的时候,他爹说:你告诉老师,我们学前就没写过字啾啾啾。我打断他的话,说:开学一个月这种说法可以接受,已经上了一个学期了再拿这个做理由,就说不过去了。
所谓幼小衔接,各有各的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埋怨孩子,不懊悔自己,找出办法,就有出路。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书写上。如果时间能够倒转,我会在他学前的半年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贯彻家庭教育要弥补幼儿园/学校教育短板的原则)半年应是比较合适的时间,过早开始达到同样效果会花更多时间,性价比不高。但世上哪有回头路。学前没有做,上学后补起来也完全来得急。


2 幸好除了N疏,尚有百密。

 

除了写字以外,阿得在幼小衔接方面没有遇到其他大的问题。他刚上学的时候,我常常被人问到“孩子适应的怎么样?”大家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阿得曾经就读的是孙瑞雪教育机构旗下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宗旨是“爱和自由”。对于这类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幼小衔接常常会令人担忧。
对于任何人,适应新环境都需要时间,都会遇到困难。特别的担忧应源于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刻板印象。
提到爱,就联想到溺爱;提到自由,就延伸到放纵。这属于疆界的混乱。事实上,一个得到真正的爱的孩子,他会爱自己,对自己有信心。一个在真正的自由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力量是扎实的,由内向外的,他可以自控,自己掌握发展的节奏而不是盲目的跟着家长的脚步。这样的孩子,会比一般的孩子更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这半年来阿得也遇到了些挫折,例如第一次语文考试就考了倒数。但他从来没有气馁过,没有对学习厌恶过。几乎每一天都很开心,即使在考前最忙碌的时候也懂得自寻乐趣。
这应该部分归功于幼儿园教育打下的坚实的心理基础。
另有一部分,归功于钢琴的学习。
阿得在5岁4个月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有那么好的条件,给孩子一个机会。我不知道他是否喜欢,能坚持多久。现在看来,这是我为他做的最好的事之一。
每天坚持不懈的练琴给他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学琴的过程中,我们预演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在弹琴时,他哭过很多次;在写乐理作业的时候,他摔过笔,发过脾气。彼时我抱着他,安慰他,鼓励他坚持,要求他坚持。
他确实坚持下去了。
学琴只是个表像。
无论认真学什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使不学什么,在非常规生活状态,需要处理复杂状况(这句用人话怎么说?)的时候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难关,存在于人凭本能和聪明可以应付的范围边缘,需要意志力来参与。有的人一辈子都只靠本能反应活着。表现在学习上,是被老师家长的要求推着走。表现在社会方面,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是被自身情绪控制,被他人情绪影响。
这是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家长的引导。接受孩子的情绪,认同“真的是挺难的啊”,并引导“怎么才能做到呢?”“你想我怎么帮助你?”家长如果不能接受孩子的情绪,说出“一点苦都不能吃,你能干成什么事!”“你就是不爱学习!”,强迫孩子更多的练习,在开始也能达到眼前的目的,例如学会某个技巧,但长此下去,会把学习本身变成苦役。孩子在心境上没有突破的话,难关只会越来越多。
学琴到半年左右的时候,也就是在他开始上学之后,我不再陪练。一方面是我本身五音不全,陪得很吃力,怕给教岔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能有一个独立的学习经验。
在学校及其他课外班的功课上,家长的干预必不可少。家庭的辅导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说是孩子最终成绩的决定性的因素。对此我开始不太能接受。本能的认为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己学自己做,这样才能培养出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跟着谁的指挥棒转,动手不动脑。然而之后我发现,我不干预,孩子不能达到课程要求的进度和水平。
所幸亲爱的钢琴老师给我们比较大的空间。
只有在钢琴课业上,阿得做到了上课独立和老师沟通,在家独立读谱,练琴。走了不少弯路,曾经在课堂上被训的灰头土脸,review过不少曲子,但这些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在失败中学到的比在成功中更多。只可惜现在的孩子往往没有犯错误的余地。他们走的路是家长精心铺就的,事事力图多快好省。在学前教育中我一直在试图避免这个倾向,然而在上学后,我不再敢放手让他自己摸索,殚精竭虑的为他保驾护航,推着他跟上大部队,因为种种传言或是事实而焦虑,默默地期盼他能站在前列,并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也怀疑这么下去,孩子会慢慢失去自主性,遇到困难不去想自己怎么解决,只要听命于人就好,不是自己要学,而是为家长而学。甚或者到了青春期后突然不甘心做个陀螺,然而又无自身驱动力,轰然倒地?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而是太多。
人生的悲喜剧就是一次只能有一个不可逆的选择。好在有不同的领域。


3 课程,校内的和校外的。以及对“国学”的一点看法

 

对于公立小学的课程,在之前我听到的信息多以“强加灌输”,“运动不够”“作业太多”等等负面消息为主。也许是做足了心理准备,阿得入校之后发现无论是课程还是作业,都基本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些意外之喜。运动方面,每天都有课间操,每天也都有体育课(其中有一节叫形体)。
这些校与校之间会有不同,小区也有孩子上的是以压力大著称的名校。但那是求仁得仁。
阿得唯一觉得不够好的是科学课的教具。我同他说:这是免费的。他了然:喔,那就凑合吧。
一学期下来,一毛钱学费书费都没有交过。
在课程教学中,老师们也都很努力的在想各种方法启发孩子的思维。相应的,也会要求家长们配合。
学期前最好准备一台彩色的喷墨打印机。普通打印纸,带不干胶的打印纸各一包。胶条,双面胶。方便学具的制作。
常听到家长抱怨学校要求家长做太多。尤其是和我们这代人自己上学的时候相比。但是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我们对学校的要求也高很多。对孩子的期许也高很多。
又有功夫用在学校之外。
课外班分两类,一类叫做兴趣班。在不允许学校办托管班后,校外的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开设,以填补孩子3点多钟放学和家长5点多钟才能赶到的空间。在这种课外班上,多是一个老师对二十多个孩子,不太可能有什么深入的学习。如果孩子对某项特别感兴趣,会有个启蒙的作用。大浪淘沙,进去淘一下而已。不要对这种学习报以过重的期望。
另一类是比较正式的课外班,以语数外为主。教育机构纷繁芜杂,各有各的宣传。
我个人觉得除非孩子特别有天赋,奥数课程不宜开始的太早。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有个过程,而市面上大部分的奥数教学都属于短平快的教学,并非启发式的引导。如果拔苗助长,思维方式不能理解,会陷入死背题型的圈子。另一方面,不学奥数,在学校的考试中又会遇到所谓的“奥数题”。比较好的方式是家长在奥数教材中选取相应的题型把思路教给孩子。有些题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也没什么神奇。有些题需要引导,也很有趣,可作为游戏。
英语的学习要趁早。公立小学的英语虽然作为主课,但教学时间不多,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如果没有课外班作为补充的话,那么学来学去,也只是“接触”英文而已。英文的课外班选择非常丰富,我个人比较看重外教的资质,是否有教师资格,发音是否标准。大部分家长也会讲英文。我本人虽然过了六级,曾经的书面工作语言也是英文,但是现在要辅导孩子的功课,还要跟着进度重新回炉。这是因为我们学的英文不像学中文一样从生活中学,而是以语法为主线的应试教育。现在孩子开始的早,有机会自然的学习,把基础打扎实。不管上什么样的课外班,必须有这样的认知:老师只是提供一条线,要往线上串珠子,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据孩子的进度在生活中夹杂英文对话,看一些英文的图书,营造语言环境,才不会变成狗熊掰棒子。也许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家长的辅助作用应会越来越小。但就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家长“扶上马,再送一程”的阶段。
我没有细致的了解过语文类的课外班,所以没有心得。阿得在语文方面的问题在于阅读能力。话说他从一岁多就开始“看”书,“看”过的课外书摞起来有他的两倍高。然而,有一个坎他没有自然的顺利的度过:从听人讲书,到自主阅读。这大概是照顾的太周到的缘故。只要他肯听,就一定有人愿意讲。我琢磨由听觉提供的资讯和由视觉提供的资讯在大脑大概不是由一个区域处理的。很明显同一句话,哪怕这句话他每个字都认识,看到与听到的处理速度有明显差别。我现在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让他多看,把睡前讲书改为睡前阅读。革命尚未成功,仍须等待。
在学校有门阅读课,没有教材,据说是在图书室上的。一度讲“弟子规”。谈到小孩子学弟子规,三字经等等,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这些是顺口溜似的伪国学,上不了台面,误人子弟。另一种认为其中多有糟粕,属封建余孽,对孩子三观没有好处。不过我没有这么强烈的个人意志。听了,也就听了。孩子三观的建立会经历长远的过程,在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断不会被一本书误导了。孩子今后会接触更多,内含意识形态的书都不可谓绝对真理,需要去芜存菁的选择性接受,需要学会反问和探寻。另一支,关于国学这件事,眼下很少人会去通读经史子集,更不要提学习五术六艺。去深入研究的已属专门人才。普及性教育的小学课程,其中的诗词古文也只能说是一鳞一羽的给孩子些印象。所以关于学习弟子规,不如看做入学教育,学个礼貌待人。

 

4 补充说明

回头看写下的这些,虽都是心中所想,然而杂乱无章。草草地记下来,只怕不写日子拖久了就忘了,先这么着,有必要的时候再整理。
再说两句关于孩子身体的闲话。入了小学,就不再有所谓的生活老师,要教会孩子打理自己。穿脱衣物,适量喝水。
随着孩子长大,慢慢地他们会远离我们的视线,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要放手,却不能完全放心。
前两天有朋友同我说孩子没有感冒,但入夜咳嗽,口臭。其实这是孩子常见积食伤热的表现,算是亚健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稍感风寒就病了。作为家长略留点心,察觉病的端倪,适当调理,可以避免孩子反复感冒或者更严重的问题。
真正有病的时候要休息。缺课不是天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