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网络 上海:从《林黛玉进贾府》里的两段对话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45:18
不问做题问读书从《林黛玉进贾府》里的两段对话说起文章作者:李金玉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高中总第183期 2010-10-13 9:37:49    海健在博文《道德品质就是力量》里说:“他们从初一就有做不完的作业,你甚至都不忍心和他们闲谈,哪怕是一小会儿,都唯恐又让小小年纪的他们晚上熬夜……甚至,看看课外书,早晨用十分钟看看电视新闻,也会被认为是做无用功。”的确,学生除了做题之外,似乎就不知道上学还要干什么,别说课外书,就是发给他们的课本和与课本配套的读本,他们也没有时间好好读一读。这种状况当然不全是学生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
  对此,我不能也不想就这个话题再说三道四了。但是,我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以前教那篇从《红楼梦》第三回里节选出来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景。因为,课文中有两段关于读书的对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教学那两段对话时的情景我更是一直记忆犹新。
  一段是林黛玉初见贾母时的对话: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另一段是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对话: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我之所以对这两段对话印象特别深刻,主要是因为这两段对话之精彩历来为人称道。只是,平常分析这两段对话的着眼点总是林黛玉,总说黛玉答话的变化表明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征,以及她寄人篱下的特殊心态。可是,把分析问题的着眼点放到贾母身上,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用饭吃茶过后,贾母让其他人退出去,自己同黛玉等“自在说话”。贾母不像凤姐那样霸道地问黛玉“上过学”没有,而是非常客气地轻描淡写地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后,贾母未置可否,也未及时对黛玉的回答作出评价。首先,这是因为贾母虽然知道迎春、探春、惜春姊妹们在“上学”,却可能并不知道或者根本就不在乎她们在学舍里读什么书或已学到什么程度。照一般读书进度,刚上学的学童(由黛玉“只上了一年学”可知)应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启蒙读物。其次,这是因为黛玉小小年纪(第二回写贾雨村到林家当西宾时黛玉“年方五岁”,第二年入贾府,此时黛玉仅有六岁)就已读《四书》。这一定很出乎贾母之所料——觉得黛玉很了不起。这从黛玉后来和宝玉谈八股文时的见识即可看出她确实不一般——她不仅已经跟著名的“雨村先生”正儿八经地念过《四书》,甚至连男人们用来“诳功名混饭吃”的八股文都颇有研究,甚至是还有一定的心得和体会。第三,这是因为读《四书》《五经》后,接下来就要做应举的文章了,而这更多的则是男人的事情,贾母不能随便评价,而且也确实不好评价:夸吧,有贬低眼前“嫡亲的孙女”之嫌,贬吧,又会失去在“远客”面前应有的谦虚。因而,贾母才只在“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回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贾母这样说,一来可算做这是对黛玉答话的一个回应,二来这既是实情又表现了谦虚——既带有赞扬黛玉之意,还没有伤了嫡亲孙女们的自尊。不仅如此,贾母可能还会因为自己的外孙女比“姊妹们”强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这虽然不是直接评价黛玉的学习,但以此答话代替评价的确算得上是面面俱到、八面玲珑。这样分析,显然贾母十分赞成黛玉读书,并且还很重视黛玉读的书——她只是不在乎黛玉是否进过正规的学堂,更不在乎黛玉是否能写出八股文章,而是只在乎黛玉修养的深浅,只在乎黛玉素质的高低。一言以蔽之,这一切无不让人觉得贾母是一个慈祥善良、可亲可敬的外祖母。
  当然,黛玉先用“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外祖母的问话,稍后又用“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回答宝玉的问话,更是体现了读书对黛玉所起的不凡作用——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黛玉因为读书多而独具语言得体、态度谦虚、素质不凡等大家闺秀应有的修养。显然,这样的黛玉更符合贾母的要求。因为,这非常符合贾母的“育人标准”。
  这两段对话特别能引发我思考的还有:这位封建大家庭里的外祖母见到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外孙女,为何一不问黛玉一路风程是否颠簸劳顿,二不问黛玉的健康状况以及何以如此单弱,却单单要问“念何书”呢?
  记得当时的课堂上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贾母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的老太太尚且知道问外孙女‘念何书’,而且回答黛玉的回问时是非常谦虚地说自己的孙女们‘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至于黛玉,回答外祖母时说的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表哥宝玉时说的则是‘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他们所有的问题和答案没有一个是说做了多少道题!再看看我们,连我都要经常问大家某某题做完了吗?……”课堂上,学生立刻哄堂大笑。其中,有一个学生还说:“她那时是还没有高考!”说实话,我很理解这些无奈的孩子,因为他们必须面对的高考实在太重要了,他们多做几道题远比他们多读几本书重要得多。
  (作者单位:山东沂南县卧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