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上的弹幕怎么读:古今中外自杀的文化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46:36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1961年6月2日的早晨,海明威爱达荷州凯彻姆镇寓所里,传出了一声枪响,妻子玛丽赶紧从楼上飞奔下来,只看见自己的丈夫已经四分五裂的脑袋。几分钟前,海明威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装上子弹,然后塞进自己的嘴里,两个板机一齐扣动。这是他生前最喜爱的猎枪。他的作品无数次提到死亡,而他的主人公们在面对死亡时却都是如此的平静,他自己也一样。

 

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会失去我——茨维塔耶娃:1941年8月31日,苏联鞑靼自治共和国叶拉布加镇一位俄国妇女上吊自杀,没有引起太大骚动,只有房东太太说,她桌上的粥还没喝完,怎么不喝完了再死呢?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白银时代的夜莺,现在已被公认为俄罗斯20世纪最优秀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良好的出生,上等的教育,十月革命,苏维埃,流亡,大清洗 ,叛国罪。穷困潦倒。她的一生活深深刻上了时代的烙痕。

父亲是莫斯科大学的艺术史教授,俄罗斯第一家精美艺术博物馆的创建人。母亲有德国和波兰血统,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是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的学生。自幼显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革命爆发,和丈夫分离,最后,丈夫参加白军以颠覆革命罪被处死刑。为生存挣扎的茨维塔耶娃 在帕斯捷尔纳克的帮助下找些译书的活,与儿子穆尔相依为命。1941年德苏战爆发,茨维塔耶娃与16岁的儿子疏散到叶拉布加镇。穆尔与她关系不好,常常恶语相向。茨维塔耶娃伤心之至,为了生活所迫,她申请了一份洗碗工的工作,可却被拒绝,在绝望和贫困的折磨中,她写了三封遗书后自杀。
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莫泊桑 :1893年7月6日, 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他才华横溢,却风流成性,26岁便染上了梅毒,家族还有精神病遗传。他生性内向,精神敏感,极其善于观察生活,而生活中种种的阴暗与苦难又不断在刺激他的神经。19世纪80年代后期,他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日渐加强,在弟弟死后终于爆发了出来。
1892年1月2日,莫泊桑 自杀未遂,五天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自杀前,他在遗书中写到:从前我是快乐的!一切都使我入迷!走过的女人,街头的景色,我居住的地方;甚至对我的衣服的式样我都感到兴趣。但是同样的东西重复看来看去,最终使我心里充满了疲乏和厌倦,就跟一个观众每天晚上都走进一家剧院会发生的情况一摸一样。
我实际上是仅仅用我不幸的神经来写作,每个字母费去我的一滴血——迦尔洵:1888年6月,在莫名的忧郁中,迦尔洵跳下了医院的大楼。这个名字也许不太为人所知,确实,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群星璀璨,如果把最出色的作家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太阳”,那要射下太阳得叫上后裔,太阳实在太多了,迦尔洵实在不够耀眼。他的一生留下了17篇短篇小说,篇篇是上佳之作。每一篇都经过分娩般痛苦的孕育。屠格涅夫 这样评价他,悲天悯人,有一颗赤子之心,为人们的缺陷而深感忧伤,能对别人的不幸感同深受,他坚决抗拒邪恶和丑恶。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陈天华 :1905年12月8日清晨,一位中国青年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他叫陈天华。1905年11月,由日本文部省颁布了一项《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引起旅日中国学生的不满。学生们组织罢课以示抗议。但是在罢课过程中,学生领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宋教仁主张大家全部回国,而汪精卫主张继续留日忍辱负重,以图东山再起。由于学生会的内讧,导致罢课运动草草收场,日本报纸发表评论,嘲笑“支那人放纵卑劣,团结薄弱”。陈天华悲愤交加,写下了《绝命书》,用生命来抗议侮辱,以示尊严。
当生活变得又痛苦又让人厌倦的时候,死亡就会前来哄你睡去,一睡不醒——杰克·伦敦:他认识了一位富家千金,那位小姐改变了他的一生。小姐教他读书习文,他开始学习写作,然后就成名了。成名之前,小姐的家人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而他成名之后,他们又把她往他怀里拼命塞。他也热爱生活,他号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然而当他拥有了一切的时候,又该干什么么?空虚与焦虑一直包围在他的周围,他觉得自己被这个浮华的世界榨干了所有的才华。于是,他觉得活着再无意义,于是他选择了死。
再见吧,我的朋友——叶赛宁 :1925年12月28日凌晨,叶赛宁在旅馆的房间里自杀了。那年,他刚满三十岁。死前,他咬破手指,用血写下了自己的遗书。他玩世不恭,说话经常前后颠倒,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却又厌恶革命和苏维埃制度。爱情的失败和祖国的剧变使他越来越迷茫,他不知道命运将会把自己引向何方。他死后,抒情诗同样走向了终结。
我没有大海,除了你的爱,没有太阳,除了你的爱——马雅可夫斯基:1930年4月14日早晨,马雅可夫斯基在莫斯科的家中开枪自杀。他不是一位纯粹的革命诗人,他颂扬革命,因为他认为这是他梦中创造的理想生活。他冲动,敏感,多情,为了爱不孤一切,他的爱情诗写的和革命诗一样热血沸腾。他一生爱过 很多女人,每一次都全身心的投入,每一次又被自己狂热的爱伤害到了自己。他的死充满谜团,一说是政治,一说是爱情。他死前曾被苏共批判,被排挤出了无产阶级诗人的行列,对他打击巨大。
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傅雷 :1966年9月2日,面对着一片狼籍的屋子,傅雷与夫人于当天深夜联名写下遗书,选择“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打开煤气,平静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傅雷严格的说,不是作家,但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里程碑。


 


傅雷夫妇照
 

来,和爷爷说再见——老舍:1966年8月25日,市文联交给舒乙 一张纸,上面写着:我舒舍予自绝于人民。并且通知他到德胜门太平湖去处理后事。多年以后,舒乙找到一张老北京地图,发现在旧城西北角,外面是太平湖,对应于城里,就是观音庵,是老舍做教授后,亲自给他母亲买的住地。舒乙后来回忆说“当他丧失了一切,而且他感受到人们把他抛弃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他的归属应该是这儿,这儿有他的妈妈,他妈妈是把生命和性格传给他的惟一的人,这可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老舍先生是一为极赋文化深思精神的作家。他的多部小说,探讨过生命的意义,揭示过国民的性格弱点,描写过许多人物走向自杀的心理,那么他死前在想些什么?

 

1927年,那正是中国新旧交替的时候。时局混乱,这一切让王国维感到心灰。他曾指着昆明湖说,“今日干净土,惟此一湾水耳!”他的死因传闻都不胜数,“殉清”,有殉清说、逼债说、惊惧说、抑郁症,等等等等。也有许多人认为他接受了叔本华悲观主义 哲学的影响,他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他的死亡。

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王国维 :1927年6月2日,颐和园的园工听到了一阵落水声后,急忙跑来解救,七手八脚的把落水人捞上来,他不懂急救,落水的人口鼻都被泥土塞住,最终因窒息而死,他的内衣还未湿透,他是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他真正的学贯中西,精通文史哲地,他取得的学术成就令后人仰望。他的研究领域涉猎词曲、古文字、古器物、殷商制度及西北历史地理考古,每一项都成绩斐然。

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 :1941年3月28日,伍尔夫来到乌斯河畔,在衣服口袋里面放满了石块,一步一步向河中心走去。她是上帝的宠儿,她出身名门,容貌秀美。她是上帝的弃儿,幼年时父母离开了人世,并一直被父异母兄长的性侵害,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以至于影响了她的一生。她有一位全身心爱她的丈夫,在她病发的时候一直鼓励和照顾着她,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她的精神世界永远都是孤独的,在给伦纳德的遗言中她这样写到:“我不能再毁掉你的生活了。”

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1942年2月23日突然传出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南美巴西服毒自杀的消息,一时舆论哗然。他为什么要死?他衣食无忧,有着极高的社会声望,每次演讲都是万人空巷。他有英国 国籍,不像那些流浪各地受尽歧视的犹太同胞。他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相信经过漫漫长夜,曙光一定会到来,那他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在遗书中写到,你们会等到旭日,而我等不及了,长期的流浪已经消耗了我的精力,已经使我无法再建立新的生活。南美歌舞升平,尽管他在这里受到受到国宾般的礼遇,但是却无人能真正体会他内心的苦闷与寂寞。这种等待黎明 的过程对他是折磨,因为他不知道长夜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于是,他决定体面的,有尊严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不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但他却是一正直善良的作家,一位亲切的导师与挚友,他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为别人流泪而流泪,他的作品温婉,从容,深刻,永远会感动着每一代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1989年3月25日,一位年轻人在山海关蹓跶了一下午,3月26日又在那闲逛了一上午,中午开始延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走去。随后,传来消息,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海子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一生,死后被很多人景仰。他的好友,诗人西川这样说他,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喜欢嘉宝那样的女人,有时有点伤感,痛苦起来几乎沉浸其中之不能自拔。 

他的死一样是个谜,各种传言分飞不断,那些细节问题并不重要,归根到底,诗人的自杀本质都是一样的,他们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徇情在死前的几个月,他告诉我们,要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他说是从明天开始。明天在哪里?也许明天 永远不会来,明天永远只存在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里。  

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东西都如此,我要使之分外精彩——1963年2月11日,伦敦。西尔维娅·普拉斯突然陷入极端的抑郁中。她扔下钢笔,打开煤气罐的阀门。普拉斯是自白派 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所谓自白,就是以极为坦白的方式来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她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日常生活的东西,来表示悲观绝望和混乱脱节。无论是野蛮情绪、性裸露、自杀意图,一切对她都是那么亲近可爱而不再感到恐惧。  

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太宰治 :他出生日本上层,一生经历了革命,政变与战争到战败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生活始终栖身于矛盾之中,他敏感的神经在社会与人性的深层游走,并且常常对此感到厌恶,痛苦终至绝望。1936年,太宰治第一部小说集《晚年》出版,其中许多作品是作家自杀前所写的遗书,作者在行将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把内心坦陈于世人面前,差不多整本书就是一部遗书集。可谓叫世人为之震动。 

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死这件事——芥川龙之介 :他是一位艺术至上者,他说,非凡的作品,有时难免要把灵魂出卖给魔鬼。在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中,他永远站在艺术的这一边。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只是感到茫然的不安。后来,日本研究者说,他太执着与艺术家的人生,他对自己未来写作才能的枯竭深感畏惧。他曾经很多次的尝试自杀,他迷恋死亡。 

1921年中国之行后,在繁重的外界和自身的压力下,他染上了多种疾病,胃肠病、痔疮、神经衰弱、失眠症。当时日本政局恶化,右翼势力抬头,压抑的政治环境使他的精神状态更加恶化,他从小目睹母亲和亲人们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场景,导致他内心有一种极度的恐惧,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也会这样。他探讨人生,挖掘人性,结果总是看到现实的丑恶,觉得“人生比地狱还地狱”。由于日本社会斗争的加剧,使他越发的怀疑,焦虑和神经质量,整日处在对未来的恍惚不安中。终于,1927年7月24日,在病痛,时局,家族矛盾的多重折折磨下,他把自己两年多来的思考变成了实践,他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也许从此就解脱了。 

可我心之所向 是黑夜,鲜血和死亡——三岛由纪夫:他从小体质贫弱小,和出身贵族,极端传统甚至神经质的祖母住在一起,养成了他孤独、敏感,女性化的性格。他对日本传统武士精神深深的景仰,对于战后传统信仰的破灭与日渐西化的社会极为不满。他煽动自卫队推翻宪法,回复帝国的传统,但是无人响应,他自诩日本传统美的继承者,帝国的精神传统在他身上以极端的形式展现出来,他一生在扭曲的美中行走,他的死其实和许多文学家们一样,赖已经支撑的精神世界已经破灭,自己迟早也是要毁灭的,不如以这样的死法以唤醒国人。   

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川端康成:1972年 4月16日深夜,一个让世界文坛哗然震惊的消息传扬开来:川端康成自杀身亡。当年在三岛由纪夫 的自杀现场,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不停的说,我觉得死的人应该是我。他自幼失去父母,由祖父母带大,极为任性孤独和神经质,衣服沾上了一滴油,他便不穿,任祖父母百般哄劝,直到把那一块沾了油的衣料挖剪下来,再补上,他才穿。 

 凡高自画像

   文森特·凡高(1853-1890),伟大的荷兰画家,后印象派大师,一代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饱尝寂寞和孤独。凡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100年以后,他的画成了举世珍宝。他像夸父一样追逐着太阳,最后在烈焰中燃烧……
  痛苦的自杀
   1890年7月27日,凡高借口去打鸟,从他人那里借到一支左轮手枪,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面对着灿烂的阳光,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一声沉闷的枪响,飘散在空旷的田野,连四周的鸟儿、虫儿都没有被惊动。然而,枪响的余音却飘荡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还在震撼着人类的心灵。
  那一枪,没有把凡高打死。随后,他平静地收拾起画具,艰难地走回他居住的小客店。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他偶尔看见店老板13岁的女儿阿德琳娜·雷沃克斯站在阳台上,样子楚楚动人。凡高忍着剧痛,为她画了一幅肖像。2000年,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凡高的那幅绝笔画《阿德琳娜·雷沃克斯肖像》,以1375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凡高苦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但他未喊叫一声。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着艺术,他对提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1890年7月29日凡高去世,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时年37岁。
  凡高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他毕竟是个凡人,需要生存,但他又不是一个凡人,他得经历凡人难以想像的灵魂的搏斗与挣扎所带来的孤独、苦闷与绝望,倔强地生存在这个拒绝他、否定他的世界。在简陋而肮脏的小屋中,他一口口呷着苦艾酒,咀嚼着生活的苦涩。
  凡高生前患有精神病,曾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一段时间。1890年5月16日,他告别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途经巴黎去看望弟弟提奥。据提奥的妻子回忆“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位病人,但站在我面前的却是健康的脸上浮现着微笑的神态坚定、体格强壮、肩膀宽阔的男子……他已经完全好了。”然而就是这位疾病“已经完全好了”的凡高,却在两个多月后开枪自杀了。
  多少年来,凡高自杀的原因一直是个疑团。          
  凡高的画   
  文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死后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在世界十大天价名画中,凡高的作品独占4幅。
  1.《加歇医生的肖像》,凡高,8450万美元;
  2.《红磨坊街的舞会》,雷诺阿,7960万美元;
  3.《鸢尾花》,凡高,5330万美元;
  4.《毕加索自画像》,毕加索,4980万美元;
  5.《皮耶瑞得特的婚礼》,毕加索,4840万美元;
  6.《灵兔酒馆》,毕加索,4070万美元;
  7.《向日葵》,凡高,3985万美元;
  8.《卖艺者与小丑》,毕加索,3896万美元;
  9.《母性》,毕加索,2956万美元;
  10.《灌木林》,凡高,2700万美元。    

三毛



  三毛曾对姐姐田心说,“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还多。”三毛她常说姐姐不够勇敢,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里。三毛说她不是,“我要做我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说到三毛的自杀,陈田心说家人都知道她可能有这一天,但不知道是何时。“她其实是个相当注重整齐、漂亮的人,从不愿意以睡衣示人,连在家看她穿睡衣的时间都不多,怎么会穿着睡衣离世?”陈田心认为,三毛对死亡也有种好奇心,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她以前还想过死的时候要怎么摆花。“真要走,不该先打扮、化妆完成几个心愿吗?她都没有。”所以,很长时间家人不相信三毛是自己要走的。陈田心说,“现在想想,可能三毛觉得就这样离开也很好,更放松。所以就不愿回头,一路地走了,一切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 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