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的凯瑟里安:中国的大国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3:02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是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为嘉奖他对财经新闻作出的杰出贡献,沃尔夫于2000年荣获大英帝国勋爵位勋章(CBE)。他是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客座研究员,并被授予剑桥大学圣体学院和牛津经济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时也是诺丁汉大学特约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来,他分别担任达沃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经济论坛”的特邀评委成员和国际传媒委员会的成员。2006年7月他荣获诺丁汉大学文学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荣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科学(经济)博士荣誉教授的称号。

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经济超级大国。但它距离成为高收入国家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中国自身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言,这一不寻常的组合意味着什么?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显而易见的一点出发。一个对世界拥有巨大且越来越大影响的国家,不能忽视自己对其它国家的影响。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关键特征是,它不能指望继续“搭便车”。中国无论做什么与不做什么,都会对整个全球体系产生影响。套用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的话说,中国已达到了伟大的境界,如今面对着随之而来的责任。

界定中国的利益

中国需要研究出一套政策,不仅面向其与全球经济体系的互动,也服务于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为此,它必须首先界定自己的国家利益、价值观与目标。我认为,中国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在于维持稳定、和平与合作的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才能有信心保持快速的经济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大国之一的中国,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概括地说,发展一套有规则可依的基于制度的全球体系,最能保障这一利益。我想围绕这个总目标探讨四大政策领域:金融、货币、贸易与直接投资、以及自然资源。这并非一份全面的清单,但它们是中国如今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全球金融

长期来看,中国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参与者。它的目标必须是:首先,创造一个能够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国内金融体系;其次,帮助完善全球金融体系,使其支持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平稳运行;第三,保护前者(国内金融体系),使其免受后者(全球金融体系)无节制行为的影响。考虑到国际与国内金融的复杂互动,这其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我认为,要实现这一复杂的平衡,中国的各项政策应以下述三大原则为指导。

首先,中国政府应该假定,长期而言(也许有一代人之久),中国的金融体系将不仅与全球金融完全整合,还可能发展成为它的中心之一。

其次,朝向“完全整合”的过渡将不仅漫长,而且错综复杂与充满危险。鉴于此,这将需要时间,而且要精心策划。允许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与组合投资资本——从中国流出,将是该过程中的重要一步。银行体系的一体化尤其危险,必须倍加小心地处理。

最后,支持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努力,绝对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一直是20国集团(G20)金融业改革讨论的正式参与者,该讨论基本上朝着中国政府支持的方向迈进:收紧监管、提高资本金要求。中国觉得近期事件证明其相对谨慎的银行业监管方式是正确的,这似乎有点道理。因此,西方大国与中国的监管哲学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趋同,尽管完全趋同显然尚未实现——也许永远不会实现。

全球货币

与全球金融改革密切相关的是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关于这一点,我之前已经指出,中国已经成为该体系极为重要的参与者。在这里,中国的挑战仍是协调两方面的利益:一方面是国内稳定,另一方面是对应的全球稳定。同样,我将列出一系列大原则。 

首先,中国需要认识到,它的全球货币体系政策,已证明不利于国内稳定。汇率干预与储备积累尤其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中国需要时间来摆脱其扭曲的初始处境。这将相当困难。一些关键要素必须结合起来:加速推动名义汇率的升值与资本流出的自由化进程;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完善针对家庭的社保体系,以降低极高的预防性储蓄水平。

第三,中国需要研究出一项改革全球货币体系的战略,使其符合中国的利益,即在国内发展与全球稳定之间搞好协调。为此,中国必须认识到一个现实:要大量积累被认为安全的外国债务的债权,就必须要有与之对应的供给。不幸的是,全球体系似乎只能通过美国的巨额财政与外部赤字来产生这种供给,而这最终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手段。

第四,中国也许希望发展自己对于全球货币体系长期应如何运行的观点。然而,这些观点似乎很可能会与主流(尽管并非普遍)的西方共识发生冲突。西方认为,相对而言缺点最少的体系是,大型经济体之间实行汇率自由浮动,这些经济体拥有国内货币自主权、货币政策由瞄准通胀目标的独立央行进行管理。中国和其经贸伙伴也许需要认识到,他们的观点存在根本且持久的对立。

最后,鉴于这种僵局,通过G20正在进行的讨论来找到一个务实的融通方案,是符合中国利益的。这种融通方案将聚焦失衡指标、调整的方法与时间表、对陷入困境国家慷慨且有效的流动性供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治理改革——使其成为中国及其它新兴国家更为正当且有效的对话者。

全球贸易与投资

贸易一直是中国的巨大成功。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实体。这使中国成为英国与美国的天然继承者,希望维护基于规则的开放贸易体系。鉴于此,中国有必要遵守该体系的所有规则与原则,并在进一步发展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可以尝试发挥一定的作用,推动漫长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取得某种结果,不管多么有限。

其次,中国越来越需要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鉴于此,确保遵守这些规则也将符合其自身利益。

第三,中国也将越来越需要保护它的对外直接投资。所以,它应该推动制定更强有力的保护外国投资规则。这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最后,作为全球贸易国,中国有必要确保其加入的地区贸易安排与全球规则相符。

获取自然资源

最后(也很可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获取自然资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依赖工业原材料与食品的进口。的确,它已经是世界上大多数原材料的最大进口国。此外,这种依赖似乎必定会增强。在此期间,中国在推高这些材料的价格上发挥了主要作用。这使全球相对价格出现不利于中国及其它大宗商品进口国的变化,同时造福于大宗商品出口国。

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一个资源使用国与新生的超级大国,该领域的政策可能最为重要。中国应当从自身强大利益出发,推动达成一份有关如何最好地获取并管理世界资源的全球协议。不过,中国眼下的利益较为狭隘:以最优惠的条件获取世界上的资源。它已相当理性地决定,用其廉价的资本与劳动力来达到这一目标。这种做法本身不仅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也符合其它国家消费者的利益。鉴于资源价格要在全球市场中确定,任何供给的增加都将造福所有人。 

那么这会引发什么问题吗?我能想到三个危险。

首先,事实可能会证明,相对价格的潜在变化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是石油,它是世界主要的运输用燃料。需要一场技术革命。目前各方讨论的所有方案可能都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如果各方能就自然资源领域的投资与贸易条款——堪比世贸组织(WTO)在其它贸易领域的规则——达成共识,那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目标应当是确保大宗商品出口国——尤其是那些政府施政能力较弱的穷国——获益于外国投资和出口其自然资源。中国应在达成此类全球协定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这一点将是极其重要的。

最后,任何此类协定的核心都应该是自由贸易。各大国应一致同意让国际市场来决定价格,当然,不排除在适宜的情况下使用中长期合同的可能性。

结论

国家庞大并不全然是一项优势。中国的发展不可能不受到关注,也不可能不对周围世界产生影响。随着中国一步步发展,它的影响也相应扩大。就此而言,未来二十年将远比过去三十年更具挑战性。目前已是经济大国的中国,很可能会在十多年之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即使按市场价格衡量也是如此。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它必须设法在完成快速发展使命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自己对整个世界的巨大且与日俱增的影响。至此,我已论述了四个至关重要的方面——金融、货币体系、贸易和自然资源。中国必须在每个方面都制定自己的议程,以实现它的两个主要目标:国内快速发展,国外稳定。要同时做到这两点决非易事,但中国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