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竞选总统可以吗:【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视频和 文字稿1~6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01:57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视频和 文字稿1~6集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优酷专辑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847765.html

實證一心不亂、淨念相繼的念佛三昧 ,正覺教團推出「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闡述念佛之正知見與實修行門,幫助您實證一心不亂、淨念相繼的念佛三昧。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學人,千萬不可錯過!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文字稿1~6集(已经校对)

           此文字稿系由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语音直接转换

            《杂阿含经》卷一: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一集 学佛的目的 (一)

            正源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佛法三乘菩提」的讲说,在上一个系列当中,为大家说明了「三乘菩提」的意涵以及学佛的知见,这个系列我们要为大家来解说念佛法门。「念佛」对一个学佛人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也是很普通的观念,几乎每一个学佛人都会自认为知道什么是念佛,但是念佛也是佛门当中普遍被误解的一个观念。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是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它更胜妙更善巧的;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念并不正确。要来探讨这个观念,为什么不正确,就要从探讨「为什么要念佛」开始。那么要探讨「为什么要念佛」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探讨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是为了要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呢?为什么要消除烦恼呢?无非是因为死亡的那个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那个苦痛;又无非是因为种种贪、瞋、痴的烦恼,它会带来种种的苦。好比说,有了贪就会有求不得苦,这个求不得苦:比如说钱财求不得;比如说身体的健康求不得;比如说眷属求不得;比如说事业的顺遂、家庭的和乐求不得……因而有苦!讲到这个学佛要了脱生死,说因为对于死亡的恐惧有苦,然后想要来学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死亡之后要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还有一点就是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不可知、不可预测的这些未来,就会让人产生恐惧,所以说想要来学佛。那我们就要先了解这个死亡的恐惧是为什么而来,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烦恼的苦。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讲: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知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这些所谓的恐惧跟苦,它都是一种情绪,以心理学上来讲的话,它就是一种情绪。

            那么我们要告诉大家,在心理学上他们认为:认知会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学他们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他们找了一岁的婴儿、找了三岁的幼童、找了七岁的小孩子,另外找了一位成年的小姐。那么这个实验,首先他们拿了一盘东西,端到这个一岁的小婴儿面前,盘子里面放着狗屎。结果这个一岁的小婴儿看到这盘子里面的狗屎,他伸手就抓。然后,这位实验的专家再把这盘狗屎端到三岁幼童的面前,结果这个三岁幼童看了这盘狗屎他就说:「哎呀,好恶心啊!」那当然三岁的幼童知道狗屎很恶心。七岁的小孩当然就不用试了。那么第二个试验:他们端了一杯饮料,把这杯饮料拿到三岁的幼童面前,他们拿这个饮料放到三岁幼童的面前,然后跟这位幼童讲说:「你还不能喝」,这个实验的专家去夹了一只蟑螂,把牠丢到这杯饮料里面,然后问那个三岁的幼童说:「你可以喝吗?」结果这个三岁的幼童看了以后,他摇摇头,他说:「不行!我会吃到蟑螂。」这个实验的人就再把这个蟑螂夹出来,结果这个三岁的幼童他拿了这个饮料就喝了。接着这个做实验的人再把这一杯饮料放到七岁小孩的面前,然后同样的方式也是先丢了一只蟑螂,再把蟑螂夹出来,然后要这位七岁的小孩来喝这个饮料,结果这个小孩子说:「哎呀,好恶心啊!这个饮料已经被污染了,好恶心!」这个是第二个实验。第三个实验:他们去拿了一个小孩子用的那种小马桶,而且是新的小马桶。那么这个实验的人把这个小婴儿用的马桶放到七岁小孩面前跟他说:「这个是什么你知道吗?」七岁的小孩说:「这个是弟弟妹妹用的小马桶!是弟弟妹妹尿尿、还有大便用的马桶。」这个实验的人跟他讲说,这个马桶是新的、是干净的。然后他把饮料倒到马桶里面,跟这个七岁的小孩说:「你想喝吗?」结果七岁的小孩把这个马桶拿起来喝饮料。然后实验的人同样的情形,拿去对那位成年的小姐做试验,请这个成年的小姐问她要不要喝这个马桶里面的饮料。结果这个成年的小姐她就说:「哎呀,好恶心啊!马桶怎么能够喝饮料?!」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恶心的情绪,是受实验者他的认知影响,所以心理学上他们说,认知会影响情绪。

            同样的情形前面我们讲过,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既然学佛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的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的看法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密」!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呢?我们简单的讲,就是说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密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法对于生死以及这个烦恼的看法,说要摩诃般若波罗密,意思就是说要依着大智慧去改变认知,然后来了生死、来除烦恼。因为你有了大智慧,你的认知会转变,所以说要依着摩诃般若波罗密来了生死、来除烦恼。

            那么这个也许大家还有点疑问,我们再举一个譬喻来加以说明。好比说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使用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实在的。但是动物学家拿猴子来作实验,结果猴子看到镜子中的影像,其实那个影像是自己,牠看到镜子中的影像,结果张牙舞爪,要跟镜子中的那个影像,好像要跟牠打架。拿着香蕉的猴子看到镜子中那一只猴子手上拿着香蕉,牠竟然把自己香蕉丢掉,要跟镜子中的那只猴子去抢牠的香蕉。所以这就表示说,猴子牠并不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它不是真实的。但是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说,透过观察这个镜子上面的影像,是生生灭灭的、是起起落落的,知道说镜子上面的影像不可能永远存在的,是会有生灭的,有生灭那就不实啊,所以说他知道镜子当中的影像是生灭不实的,但是他没有看到那面镜子。其实这个情形不难理解,假设有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大到我们看不见它的边缘,那这个时候,镜子里面的影像常常就会被人家误以为是真实的影像。那么这第二种的情形就像这样子:他看了镜子里面的影像,他没有看到镜子,他知道影像是生灭的,但是他不知道镜子在那个地方。那么还有第三种是什么?第三种就是,他看到了影像也看到了镜子,然后他知道这个影像其实是这个镜子所显现出来的。那么以这三种情形来看的话,我们假设把它比喻作人,那么大家应该就可以了解,这三种人当中当然第一种人是最愚痴、最没有智慧的,因为他连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真实他都不晓得;那么第二种人跟第三种人:第二种人就像什么?就像佛法当中说这个人他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不真实,他可以说是有解脱的智慧,他不会执着镜子里面的影像,但是他没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没有去找到那面镜子,他不知道镜子的所在,这是第二种人。那第三种人呢?就是说他不只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生灭不真实,他更实际上去找到那面镜子,知道镜子在什么地方,他也知道说镜子上面的影像其实是镜子所显现出来的。当然这第三种人,这最后一种他就是不只有解脱的智慧,而且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找到那个镜子。

            那么我们以佛法上来讲,祖师这样讲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祖师的这句话,我们把它拿来用在刚刚譬喻的那个镜子上的影像加以说明,大家就能够比较清楚:我们这个生死的是我们的五阴身,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心,这个是有生死的,那么这个有生死、有生灭的五阴,其实它就好像是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镜子上面的影像它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永远不会不生不灭,永远不会恒常的存在。但是前面我们引祖师的那句话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他自己的那面镜子,自己的五阴都是那面镜子所显现的影像,那么在佛法上说这面镜子,就把它称作「摩尼宝珠」。说一切众生都有一颗「摩尼宝珠」,由这「摩尼宝珠」来显现你的色身,你的见闻觉知心,然后你的色身、你的见闻觉知心就这样子一生一世在这个「摩尼宝珠」的表面,显现了又消失了,然后又再显现又再消失,所以说有生有死。同样的我们所执着的「我所」,前面跟大家说明过,就是说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眷属、我的事业,乃至于说我所享受的一切,也无非都是在「摩尼宝珠」上面生起又灭谢,都是生灭的。那么这样子去认知生命的实相,知道说我们的五阴身,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还有我们所能够拥有的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眷属,无非都是在那个恒不生灭的「摩尼宝珠」表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这个五阴身有生灭,你的财富、你的健康、你的眷属有起落,可是「摩尼宝珠」祂恒然存在,「摩尼宝珠」祂恒是那么清净、那么洁亮,如金刚一般永不断灭。这样子去认知之后,不是就能够很自然的了生死、除烦恼吗?因为你没有必要,再去为那个本来就是会生灭的镜子上面的影像,那个「宝珠」上面的影像,而去恐惧它随时将灭嘛!所以说就佛法来讲的话,就是找到你的「摩尼宝珠」。

            今天讲到这边,阿弥陀佛!

 

 

            《杂阿含经》卷一: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二集 学佛的目的 (二)

            正源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的解说当中,我们告诉大家: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摩尼宝珠」,而我们的五阴身其实就是在自己的「摩尼宝珠」上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五阴的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祂是不生也不灭的,祂是永远那么样的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的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的那个苦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要让自己有实相的智慧。

            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

            佛的知见。当然  佛的知见,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能,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

            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而且还要去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这个「摩尼宝珠」在佛法上来讲,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说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就是要找到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第八识如来藏。那么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可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当中祂又这样子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个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来人间,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那么进一步,佛所立的誓愿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

            佛一样没有差别,那就是什么,那当然就是要众生都能成佛。所以说既然

            释迦牟尼佛祂立这样的誓愿,要让众生将来都能够跟祂一样能够成佛,那么祂所要「开」、「示」、「悟」、「入」让众生了解的这个诸佛世尊的所知所见,那就是佛世尊的认知嘛!那就不只是要了知「摩尼宝珠」这个如来藏所生所显的那个五阴身是虚妄、种种的我所是虚妄——这样了知以后,具有了「解脱」的智慧,更要具足有实相的智慧,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相、真如佛性,而且要证知祂的无量无数的功德。

            今天我们依着

            释迦牟尼佛的教示来修学佛法,也不能够违背祂的本愿,祂的本愿就是要让众生悟得生命实相——这个真如佛性如来藏,而且要以成佛作为我们修学的目的。所以说讲到这边,就是告诉大家学佛的目的,其实最终就是要成佛。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佛教跟其它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么差别?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

            一般人常常认为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其它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修学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事业顺利,追求身体健康,追求家人平安,都是在这些事相上面去用心、去追求。可是佛法只有这样子而已吗?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用心在学佛的人,他很用心的在佛教当中去修学、去护持,别人会说他在「学佛」,他也会自称是「学佛人」。可是一个接受其它宗教信仰,尤其像是一神教——所谓一神教:他们就是认为有一个绝对无上的神是宇宙万物唯一的主宰,并且积极投入在这个宗教信仰当中的人。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说像这样的一神教信仰的信徒跟教友,他们会自称说他们是属主——是属于主的,他们会自称说是「生命在基督内」,像基督教他们就是说「生命在基督内」,但是他们不会说他们自己是在「学上帝」、在「学基督」。纵使说也许有的信徒会这样讲,说他是在学主耶稣基督的和蔼、学主耶稣基督的慈善,但是也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不一样,因为佛教当中的「学佛」除了要修学佛所说的法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并且更长远的目标是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成佛」。就像刚初入佛门受三归依的时候,会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样的誓愿,誓愿说要救度一切的众生、要断尽一切的烦恼、要修学一切的法门、最后要成就究竟的佛果。但是在刚刚提到的一神教,比如说在基督教当中在学主耶稣基督的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爱主,为了要属主、跟主、侍主、传主,要将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在主的掌管当中,最后要像迷路的羔羊,回归到那个放牧的人,也就是他的主的监督,成为「蒙主召选」的仆人。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说过或者是想过,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主,成为耶稣基督,当然就更不会有信徒自称在学上帝,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上帝。其它的一神教也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宗教信仰当中的信徒,跟佛教当中的学佛人,他修学的目的是有着截然的不同。

            那么这边,我们还要再说明,就是说宗教信仰当中的神祇,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说像一神教的教主、天主,他们的地位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以佛教的十法界,来判定他们的地位是什么。佛教当中说一切的众生,依着他们过去所造作的善恶还有净业,然后就会受报到各个不同的界,这个法界,所以有所谓的十法界的区分。那这个十法界,讲的就是四圣法道——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以及地狱众生的这六凡业道,合起来总共是十法界。那其中的六凡业道呢,依照佛经上的说明,说因为每一个业道,他生活环境的不同,也就是说他的生活环境有的是清净、有的是污秽。好比说我们现下可以看得到的,一般来讲人的生活环境是比动物的生活环境要清净,那么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比一般的这些动物、畜生道的这些有情牠们的生活环境要富足。那么由这样子清净以及污秽的不同,还有富足跟贫乏的不同,所以这个六凡业道对众生就会有不同的效益,也就是说你出生在六凡业道当中,你所能够感受的那个效益那当然就不一样,所以说六凡业道它会有那个价值的高低不同。所以刚刚所讲的人的这个法界,它的价值当然是比畜生道这些有情的法界它的价值要高,所以说佛法上就有所谓的「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就是天、阿修罗还有人,三恶道就是畜生、饿鬼、还有地狱的众生。这个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说如果这个人他能够行善,能够持五戒,就能够得人身;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话,就能够生到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乃至于他更进一步,如果去修学禅定,有了禅定的功夫,依着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就会生到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天当中,在这些法界当中去享受种种可爱的乐果。反过来说,如果造作了偷盗、诈欺、杀人越货,乃至谤佛、谤法的恶业,那就依着他所造恶业的轻重,会受报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当中去受种种的苦。那么这六凡业道当中的天道,是分属于欲界天、色界天还有无色界天,那么其余的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四个法道,那就是在欲界天之下的欲界。那阿修罗呢?他是遍在天、人、畜生、饿鬼、还有地狱这五道当中。那么和刚刚所说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就成为三界,还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种业道,那么三界跟六道合起来,就是三界六道。

            三界六道都不离凡夫境界,为什么说不离凡夫境界呢?因为都脱离不了轮回!那么一般人所称的宗教信仰,像神道教的神祇,或者是说一神教的教主,最多只是三界当中欲界天的众生,就是欲界的天人,还是凡夫境界。如果说他没有禅定的功夫,就没有办法生到色界、无色界天,但是色界、无色界天还是凡夫境界。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不管是欲界天的天人,或者是说人道的人,或者是说阿修罗,乃至于色界、无色界天的那些天人,他们都是因为过去修习善业或者是定业所得的那个果报,所以生到他所相应的业道去受报、受偿。如果没有兼修能够证得四圣法道的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苦,那么受报到这个三善道的众生,他的业报受尽——也就是说他过去所造的善业、净业受尽之后,还是免不了要下堕到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当中去受苦,那当然就离不开三界生死的轮回。所以我们说,这六道都是凡夫境界。

            至于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法道,都是能够让修学的人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法道,可是这四圣法道,它并不是独立于前面所说的那六凡业道而存在的,这四圣法道的圣人还是存在于六种业道之中而生活。也就是说这四种人虽然也是生活在六种业道当中,但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的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选择了成就解脱智慧,乃至成就实相智慧的修行法道,这样的法道抉择不同,就会形成了佛教三乘的差别。如果说修学佛法的目的,是在亲证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果,以这样来出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这就是声闻乘或者缘觉乘。但是这样的二乘圣人,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他们虽然修学佛所说的法,可是只是修学其中一小部分的解脱道而已。他们虽然具有解脱的智慧,但是没有证得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就是没有找到那颗「摩尼宝珠」,所以不具有实相的智慧,终究是与成就佛地的那个果德是无缘的,永远不可能成佛,所以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学佛,只能够说是学声闻阿罗汉,或者是学缘觉辟支佛。至于除了修学解脱道出离三界生死苦之外,更以亲证二乘圣人所不能知的那个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为修学佛法目标的修行人,那就是真正的学佛人。因为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学,渐次的亲证了法界实相、般若智慧、一切种智,这样经过了菩萨的五十二阶位的修习过程,最后必定会成佛,所以这样子修学才是真正的学佛人。

            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解: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它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所以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它宗教信仰没有差别,其实是把佛教浅化了,把佛教世俗化了。我们要特别的说明,在佛法当中修学,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那这样的人虽然说在修学佛法,可是那就像是《法华经》当中所说的那个从小因为离开了自己富裕的父母在外面奔波,贫困、心量狭小而只知道求衣食温饱,不知更求其它珍奇宝物的那个穷子一般,真是太可惜了!

               我们今天的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杂阿含经》卷一: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三集 佛法之实修与念佛

            正源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当中,为大家说明「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

            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正法,能够生起信心。相信三乘菩提是真实能够亲证的,真实能够让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信依着这个五根、五力的这些种种助道的善法来修学,真实能够让人亲证三乘菩提的果德。总的来讲就是对三宝有了信心,以及对于因果的关系坚信不疑,而不为其它的外道邪法所破坏,这个就是信,也就是有了「信根」。大家都听过「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家解脱生死之苦,度到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信心,怎么敢冒然地就下到这生死大海,说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脱呢?所以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当中

            释迦牟尼佛传授了、教导了弟子很多修学的法道,对这些修学的法道就要有信心,没有信心怎么能够死心塌地,依着

            佛的教示去修学?所以说首先要有信根。

            有了「信」之后呢,当然就要勇猛精进的去修学,要如实地去勤求这些佛法,还有种种能够帮助我们成就佛果的善法,要勇猛精进,勤求不息,那就是「精进根」。再来就是「念根」,因为精进的缘故就会常念菩提,常念三乘菩提,还会常念种种的佛法,时时会专精的去思念、去忆持菩提,忆持佛法,不会忘记,这就是念根。再来是「定根」,既然对于善法能够如法系念,能够安住了,那就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这样就能够远离一切外道邪见,这就是定根。第五个是「慧根」,既然心能够得定了,就能够如实地去思惟种种善不善,还有无记的这些法,能够断除种种的疑惑、迷惘,能够远离一切的恶见、烦恼,那就是有了慧根。有了这个五根发起了,就像树木有了牢固的根,就能够抵抗狂风暴雨,乃至于有了突破种种困难,而不断增长的那个力量,就有了「力」,也就是「五力」。「五根」还有「五力」,其实这「五力」跟「五根」,并无不同,只是说五根已经生起了作用力,不为烦恼所破坏,所有就称为五力。所以说五力还是信、进、念、定、慧,只是说信根进一步增上广大成为信力……乃至于说慧根进一步增上广大成为慧力。这意思就是说修学佛法刚入门的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的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法,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这个「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的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法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死苦,都是以慧为体,要依智慧而能够出三界生死之苦。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认知而影响你的情绪」那这个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死苦要以慧为体,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进来出生,精进跟定又分别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说信、进、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广大之后,成为五根进而成为五力。这五根五力熏修的过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须的实修过程。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心要努力精勤的修学,这个时候如果要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乃至于由定而发起能够观照思惟诸法的智慧,那么常念菩提,常念诸法这样子时时系念、忆持不忘的念根跟念力的熏修增进是必须的。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正觉同修会的

            平实导师开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道位,必须要有一段收摄心念的过程,如能加上至诚心则更好。」所谓具足的凡夫,就是说他还没有断我见,没有断我所执以及我执,具足了种种的贪、瞋、无明,一直都在色、声、香、味、触,还有财、色、名、食、睡的各种境界上面去攀缘、去执着。这样的人要修学佛法,进入佛菩提道的菩萨五十二阶位当中,七住到初地入地的见道位,乃至于要从初地住地到等觉的这个修道位,就是要渐次地断掉我见、我所执还有我执,要修除种种的贪、瞋、无明,而且要亲证法界实相,也就是真心如来藏。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着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学佛人应当时时忆持所念的世间、出世间的种种善法,存心来护念然后增长这些善根。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

            佛世尊如来的弟子。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

            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摄受众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着佛所施设的这些禁戒,然后来除断我们种种的恶习,这样子就不会有种种的烦恼。还有第六要「念天」,念天就是要念诸天的功德。所谓天有四种:生天、世间天、出世间天、第一义天。生天就是三界诸天,依着福报生到三界诸天。那么世间天当然指的就是世间,在这个人间的,譬如说国王,或者说现代人所说的总统。那么这个生天跟世间天,都是因为他们过去造作的善业,然后报得今生这个福报。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盘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萨。这样叫做六念。可是我们仔细加以分析之后,会发觉念佛是第一个,那第二是念法——这个法是从佛口所出,所谓佛是法根、法源、是法依,法是佛所说的。那么说念僧,所要念的僧,当然是要依佛所说的法道去实际上修证,然后能够证得真正的正道解脱,那才是我们应该忆念的,所以这个僧也是从佛口所化生啊!第四说要念施,要念施必须要依着佛开示悟入,然后证得实相,这样子去做种种布施,才能够三轮体空,也才能够真正具足了布施的功德。再来说念戒,戒当然是必须要佛所制的戒,佛所制的戒才能够止息我们种种恶行,才能够成就我们的道业;如果是外道的邪戒,就不是在我们所应念的这个戒的范围内。第六说要念天,刚刚讲过说有四种天,可是这四种天只有佛祂是圆满具足的解脱天以及第一义天啊。这样说明之后,大家就可以了解:六念其实是以念佛最为殊胜,所以说六念是以念佛为首。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

            凈土中人常常这样讲说:「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念佛能够让修学的人得到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经由不断的思惟系念佛的功德,因为这样思惟系念之后,就能够让修学的人,自己发起了谨守佛所制的种种的禁戒,并且让修学人,发起了要实际的履践种种的善行,这样子过着清凈行。那么藉由这样子思惟系念佛的种种功德,就不会造作恶业,恶业不造作,种种烦恼的那个结就可以渐渐的去消除、去消解,自然而然的就消灭了原来曾经在过去八十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所曾经造作的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这些的罪业,像恒河沙那么多会导致学佛人在生死大海中沉沦流转的罪业。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学佛人一心的思惟、一心的忆持、一心的系念诸佛,这个念是纯一清凈的念。这个纯一清凈的念,它是念念清凈,既然念念都是在念佛,在思惟着佛,那念念当然就能够除掉种种的罪障。因为佛经上说,说我们一念有九十个刹那,每一个刹那有九百次的生灭,所以这样合起来,每一念就有八万一千次的生灭。所以这个学佛人,他念念清凈的在系念着佛,在思忆着佛的种种功德,这个念自然是清凈的念,这样子念念清凈,自然可以罪灭河沙!所以我们刚刚引用凈土法门修学人常讲的「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道理就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从这样的解说,大家可以了解,念佛有着种种殊胜的功德。那么一般人讲念佛,通常只是念

            阿弥陀佛,可是佛不只是 阿弥陀佛而已啊,念佛也不只是可以念 阿弥陀佛而已啊。以 阿弥陀佛来讲,比如说有人念 无量寿佛,这也是念

            阿弥陀佛啊!因为 无量寿佛就是 阿弥陀佛。那么也有人,比如今天有一个外国的学佛人,他修学念佛,他当然不可能念 阿弥陀佛,不可能念

            无量寿佛嘛!那么他如果修学凈土,想要往生极乐,那么他会念「哪莫阿弥达呣达」,那这也是念

            阿弥陀佛啊!虽然声音不同,但是也是念佛。另外,也有人念本师 释迦牟尼佛,也有人念

            药师琉璃光如来等等的。佛有无量无数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佛,所以佛不只是一尊,有很多的佛。因为十方虚空无有穷尽,过去未来无有穷尽,所以世界国土是不可限量的,世界国土不可限量,那佛当然就无穷无尽、数之不完。所以说,这个地方讲说念佛法门有种种殊胜,那么到底要念哪尊佛呢?到底要怎么念呢?那就大有学问了!更何况说佛有三身:所谓应化身、所谓庄严报身、所谓清凈法身。那到底要念哪一尊佛呢?所以说,念佛法门是个殊胜的法门,但是念佛法门并不是一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应该要深入的去理解。

            要怎么念?该念哪尊佛?这个是修学念佛法门应该要了解的地方。这一部分我们就等到下一集再详细为大家来加以说明。

            阿弥陀佛!

 

 

 

   

            《杂阿含经》卷一: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四集 略说各种念佛法门

            正源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要在佛道当中修学,最后实证成就佛菩提果的目的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实修,这个实修的过程当中,念佛法门是一个很好的法门。可是,佛——十方三世有种种佛,每一尊佛有三身——应化身,庄严报身,清凈法身。以

            释迦牟尼佛来讲,两千五百多年前因为众生的因缘成熟,所以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那个是应身佛;与

            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众生,常常在定中、在梦中会看到 释迦牟尼佛,这个是化身佛,这两个都是应化身佛。那么庄严报身指的就是色究竟天

            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祂圆满庄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有八万四千种的光明相好,这个是报身佛。可是不管是应化身也好、报身也好,祂都不是真佛。真佛是什么?真佛就是法身佛。可是法身无身,无身就不可见,无身所以没办法说法,无身怎么说法呢?所以说真佛不说法,说法的不是真佛。所以像《金刚经》当中佛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有:「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这里面所讲的「佛」,当然就是指的真佛——法身佛。如来的真实法身,祂是无说无示,祂不说法,是由庄严报身来为诸天说法,是由应身、化身来为人间有缘的众生说法。所以念佛虽然有个佛可念,可是究竟是要念哪尊佛呢?又是要念哪个层次的佛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又因为念佛的人根器和知见千差万别,所以念佛法门,就有许多不同的层次。

            我们逐一来说明。首先就是持名,随兴的持名。这种人通常是刚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于不知道念佛有口字边的「念」跟没有口字边的「念」其实是不同的,只是听说念佛好,他就跟着别人在学念佛。开始从持名,持念佛名开始,心中虽然念着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瞋、痴、慢、疑,样样都不离。通常是什么?通常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就吓了一跳,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赶快念,或者是什么时候想到才念,平常心中持佛名号,也是随兴默念,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在打妄想。这个是有相的念佛,因为是持佛名号嘛。第二个阶段,这种人就念佛不辍。因为他过去已经种了种种的善根福德因缘,今生又碰到善的伴侣,有善知识来接引他,然后与他共同的来念佛。并且他也知道为什么要念佛,以及念佛有什么好处,这样了知以后,也就是他对念佛这个法门已经有所了解,不是单纯的知道念佛好念佛好那我就念佛。他知道念佛法门有什么好处,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会相续不断的执持佛号,有时候甚至于可以把它编成歌,在心中不断的唱诵着佛号。可是这个还是有相的念佛。进一步就是能够持名、能够忆佛。像这样的人他不但已经知道诸佛国土的依正庄严,就好比他信受《阿弥陀经》里面所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深信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绝对真实,相信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到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然后在深心里面就发起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誓愿。所以他开始去探索念佛法门,希望能够一心深入,希望能够时时忆念思惟。渐渐的去探究之后,他就能够了解:口字边的「念」佛跟没有口字边的「念」佛是有差别的。他明白了念佛共修的时候,不但要口念,还要心念;不但要心念,而且还要心听;不但要心听,而且还要心里面要忆念;不止是要忆念,而且要让这个忆念的心持续不断,要把一切的外缘全部都放下,不要让妄想打断了自己所念的佛号以及所忆念的佛。可是这样子的念佛,他还是有相念佛。如果有一天他这样子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能够念到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是不断的,醒来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别的念头,就是会先听到自己心里面那个念佛的佛号,那这样子他就有了念佛三昧,我们称为「有相的念佛三昧」。因为口念心忆,口念心听,都是有相的,所以是有相的念佛三昧。

            念佛法门还有观想念佛,观想就是修学《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这十六观里面——前面的十三观是观想。可是在第八观之前不能叫做「念佛三昧」只能称为「观想三昧」,一直要到能够观想佛、观想菩萨观想成功了,这个时候才叫念佛三昧。可是这样观想念佛还是有相的,所以他是有相的观想念佛三昧。

            以上这些有相的念佛,不论是持名念佛,或者是说观想念佛,都是一心系念着报身佛、应化身佛祂的种种依正庄严,还有种种的功德。那么以

            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是什么?所谓「依」是指

            阿弥陀佛所依的国土,也就是极乐世界的极乐国土。《阿弥陀经》上说: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些都是种种珍宝、四宝周匝围绕,因为这样才称为极乐。又说极乐世界有七宝池,有八功德水。这七宝池里面,池底是以金沙所铺,池中还有种种的莲花,这些莲花大的像车轮一般,而且有种种的妙色,所谓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等等,并且是微妙香洁。这是经中说明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它的庄严。依正庄严——依:是佛土,正:是诸佛相好之身。像

            阿弥陀佛,我们常听到的说:「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个都是在说明

            阿弥陀佛相好之身,一般净土的学人都很清楚。另外,比如说 释迦牟尼佛的报身

            卢舍那佛,说祂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而且是最极究竟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没有其它的阿罗汉,没有其它的佛弟子,能够有这样子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唯除诸佛。另外说佛的种种功德:譬如像

            释迦牟尼佛祂是大慈大悲,祂是福智圆满,祂是福慧两足尊——具足了智慧,具足了福德。修学到这边这样子不断的依佛的种种功德去思惟、去忆念,然后伴随着的念佛法门。

            那另外还有人是修无相念佛,这个就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惟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凈念相续,也就是要一念相续。因为净土法门以及修定法门的那个基本知见他都已经具备了,所以在精进不断的修学过程中,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到达无相念佛的层次了——心中忆佛的念。他是具备了种种的善根福德,具备了慧以及定的知见,然后不以有相的这样子来忆念着佛,成为了无相的忆佛。那么他自己了知,必须依着这个方法去修学念佛,这个才是真实念佛。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进而修学无相忆念拜佛,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的再把这个无相念佛法门,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那么动静当中都能够有「无相念佛」的功夫,这样子能够一心系缘于他所念的佛,心不散乱,忆念相续不断。一旦能够修成这样的念佛法门,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的保持着这样的功夫,这种人他不只是对于自己有信心,那他也对三宝生起信心了——表示佛所说、菩萨所说,真实不虚!

            然后无相念佛三昧修学成功了,突然心里面会有一个怀疑,怀疑说我在念佛,那佛祂究竟是什么?我又是什么呢?那这样一个心里面起这样一个疑之后呢,整个人好像东西南北分不清楚,完全就是在这个疑里面、这个困惑当中,那这个就会体究念佛,就是体究念佛。突然有一天一念相应了,他知道「我」是什么了,知道弥陀是什么了,他很清楚的这样的了知了。这个一念相应就是禅宗的明心开悟,这个境界我们称为果地的无相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但是这样的人落在空的一边,还没有究竟圆满,所以不能叫作实相念佛。因为实相是非有也非无,也就是说这个实相,祂不是无相也不是有相,所以只说祂无相那就落在空的一边,不叫作实相。那么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又会进一步地去开始探究,开始体究,终有一天一念相应,他就看见了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见自性弥陀。亲见自性弥陀之后,这个时候是空也是有,是有也是空。那么从此之后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这就是真正而圆满的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并且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所说的念佛三昧。不落空、有两边,是有也是空,从此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那这就是真正而圆满的念佛三昧。

            以上我们大略地说明了念佛的不同层次。所以持名念佛的人,不要批评无相念佛不是念佛,实相念佛的人也不要批评持名念佛的人说那不叫念佛,其实这些统统都是念佛,只是层次有所差别而已。所以说念佛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因缘、自己修学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互相攻击、互相的批评、互相的排斥。那么已经有实相念佛的,有因缘就帮对方拉一把,有因缘就告诉还在持佛名号的告诉他念佛是可以转折的,没有因缘那就算了,不需要互相的排斥、互相的批评。

            在这边,我们也要藉这个机会,要对于修学凈土法门的这些学佛人,要告诉他们:其实修学净土也要具有动中的功夫。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佛法门,修学凈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佛法门,也要动中的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佛法门,想要求生诸佛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

            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够往生到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么要能够锻炼到心不颠倒的这样的功夫呢,就必须要训练平常在念佛的时候能够达到一心不乱。那么要能够训练平时念佛一心不乱,能够一心不乱,假设说没有更殊胜的法门,当然就是老实的持名念佛嘛!假设说有更殊胜于持名念佛法门,而且有那个因缘有那个机会可以听闻到了——能够听到人家的解说或者是看到这样的书上的说明,那么当然就应该要去求这个更殊胜的念佛法门。譬如前面说过,透过无相忆念拜佛的训练,能够很容易就能够成就这动中的功夫。透过无相忆念拜佛的训练,不管是在动中、在静中,都能够念佛,不管在动中、在静中,这个一心系缘于所念的佛的这个心不散乱,这样子成就这个功夫之后,将来往生净土,当然一定没有问题。再者要说明的是说要往生净土,当然要求品位高上啊!那么要求品位高上,当然就是要让自己的无相念佛功夫能够增上,能够增上之后,就能够有因缘能够达到实相念佛,那么极乐净土的品位当然就高上了。

                今天时间关系,我们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杂阿含经》卷一: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五集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

            正源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求品位高上。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生,有所谓的这个「九品三生」。那么学佛人想要求生极乐,当然是要以求上品上生为目标,不应该只想求得上品下生或者乃至于说中品、下品往生,因为心大所见则大。所谓心大是什么?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其实这个大念见大佛,它并不是说你念得大声,就能够看见越高广越庄严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的心量你的心念是不是广大。所以说如果能够依着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教导的无相念佛法门,这样子修学无相念佛成功。因为依着

            大势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愿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着真实的这个去修证的话,必定可以往生到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能够上品上生。所以说我们吁请念佛人要能够知道念佛的转折,然后要能够求生品位高上。讲完了念佛法门的殊胜,其实念佛法门还有其它的殊胜,我们可以稍微的作个整理,也可以作一些补充。

            念佛法门之殊胜——一、容易修学。第一个,就是说念佛法门容易修学。它是老少可学,而且不分贵贱,并且它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念佛,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念佛。比如说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房间里面也可以念佛啊,你如果说不念出声音来,你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嘛,心里面念佛也是念佛法门啊,所以说这个念佛法门容易修学。

            念佛法门之殊胜——二、三根普被。另外,这个念佛法门它是三根普被。修学佛法每一个学佛人有种种根器不同,依着种种根器不同念佛法门就可以有种种不同的念佛法门。好比说下根人来修学持名念佛,中根人的话就可以来修学观想念佛、来修学无相念佛,如果是上根人的话,那可以进一步的去体究念佛。所以说方法虽然有不同,但是都是念佛,而且这个念佛法门,所有的佛弟子不管是声闻也好、缘觉也好也都是念佛,因为声闻、缘觉也是要依着佛的法道来修啊。在前面的单元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首先就是要起信,要有信根,要有信力,这个信根信力具足了,当然就会忆念佛,忆念佛的种种功德,然后对佛的所说法坚信不疑。所以说声闻缘觉也是要念佛,那么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当然更是念佛。因为菩萨修学就是要成就佛道,那当然也要念佛,要系念着佛地的种种功德庄严,要早日成就这种种功德庄严,当然自己就要勇猛精进,所以说菩萨也不离念佛。这个是说三根普被——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

            念佛法门之殊胜——三、现世得利。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对于世俗的事物太专注了,没办法放松所以会失眠——念佛可以对治失眠,因为可以让你放松。另外念佛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妄语、两舌、恶口这四种的恶业;乃至于我们的意,就是我们这个心,有贪瞋痴的这三种业。念佛可以净化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管是口念也好,心忆也好,那么口念心忆怎么会去造作绮语?绮语意思就是说讲一些不庄重的话;那么妄语呢说是说谎;两舌是说这个挑拨离间,在两个人之间挑拨离间;恶口是什么?很简单讲就是随口骂人,讲这些骂人的话,一心在念佛的人当然不可能会去讲这些话。乃至于说意三业,一心念佛怎么会去造作贪、瞋、痴的这些业。所以总的来讲,一心专精的系念着佛,当然就不可能去造作身、口、意这三业。并且修学念佛的人如果能够藉由闻法,能够进一步去思惟,然后加以实修,这样子也能够亲证实相啊!前面讲过由持名然后到忆念、然后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乃至于能够明心见性,说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你这个持名念佛太浅了;也不会因为人家跟你讲说,这个无相念佛,这个不是念佛。你只要有这个定慧的知见的话,对于念佛法门的转折你很清楚有所拣择。这样子能够由持名然后去体究,并且不只是要能够求往生极乐,而且要能够亲证实相,有实相的智慧,这样子说是实相念佛,能够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念佛法门现世得利的还有另外一个是:即使是造作了五逆罪,也可以凭借着念佛的因缘能够消除罪业,仍可往生。所谓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还有破和合僧。这个五逆的罪当然是很重,一般的如果造了这五逆罪,当然是一定是要下地狱的,也就是说造了这五逆罪,除了在这世间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之外,他死后还要下地狱。但是如果是念

            阿弥陀佛的话,阿弥陀佛的慈悲就可以让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他有信心、有愿力,发愿往生,并且要真实的去念,这样的话就一定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那么大家想想看,犯了五逆重罪的都能够往生了,何况我们不造作恶业的人,而且我们学佛人在世的时候又不断的布施行善,不断的念佛,那么我们更可以去嘛。另外念佛人还有一个利益,就是说念佛人容易修除慢心。因为念佛人知道说要往生极乐,除了自己一心忆念之外,也要仰仗佛力,那么这样子他容易消除慢心,不会贡高我慢。以上所说都是念佛人现世可获得的利益。

            念佛法门之殊胜——四、果报殊胜。除了这现世可获得的利益之外,念佛人说他果报殊胜。那么念佛人有四种果报殊胜:第一个就是前面所讲的他一定可以往生,一往生就离开轮回,只要一到了极乐世界就离开了轮回。再来说念佛人可以了生死,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念佛。我们参禅要悟其实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参禅人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那么要眼见佛性,要能够到达实相念佛的境界是很容易的。从修证的果位来讲,如果能够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已经是即将要断了分段生死了,因为已经到了菩萨十住了,那么再经过十行、十回向,那就断了分段生死了。所以说如果能够进入实相念佛,那么一步一步的迈向断除分段生死的这个阶段的话,分段生死断了以后,那就相当于是菩萨四果了,等于就是他就有能力真正的不会在这个三界当中轮回生死。可是呢,唯除说这个菩萨因为他要救度众生,他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他还会留惑润生,有能力可以出离生死,但是为了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他会留惑润生继续在三界当中去修学。那第三点说念佛可以具足戒定慧的这三无漏学。首先来讲这个戒学:一般人受戒的时候通常都是有戒相,譬如说受戒的时候向你说有十重戒——不可以杀生啊、不可以邪淫啊、不可以偷盗啊、不可以妄语啊、不可以喝酒啊……不管是这个十重戒或是五戒,这个都是有戒相的,所以它是属于「相戒」。不管是修习有相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如果能够念佛到达事一心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讲过的有相念佛三昧的状态或者是说无相念佛三昧的状态,那就不会造作三恶业。他的身口意的恶业都不会犯,那么身口意的业不会犯,当然就不会去犯那些有相戒所遮止的那些行为,这样子叫做「定共戒」。一般讲定共戒是说你要证得初禅,有这个禅定的功夫然后安住在禅定的境界,然后不会去造作身口意的三业。可是如果说是念佛念到事一心得有念佛三昧的念佛人的话,那么他同样也是有事一心的这个功夫,那么在这个事一心的境界当中,当然他也不会犯这些身口意的这些恶业,所以说他就是有了定共戒。那么如果进一步的去体究念佛,到了亲见自性弥陀,那就称为理一心,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犯戒,我们称它为「性戒」,叫作「道共戒」。什么叫作「道共戒」?就是因为经由见道证道而能够持守这个戒。那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够转依所亲证的自性弥陀——清净无为的体性,转依了清净无为的自性弥陀,那么认知到说自己的五阴身,自己一切的我所无非都是虚妄,那么当然就能够消除贪瞋痴的心,当然就不会去造作身口意的这些恶业。那么以上说的就是,依着修学念佛法门而能够成就的这个戒学。另外还有定学,前面有讲过说念佛念到有念佛三昧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事一心了,这个事一心的时候,那这个就是有了定了嘛。在动中能够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个就是定力,真正会修定的人是在动中修。那么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念佛三昧也好、无相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的时候,这个时候时时刻刻在动中也好、在定中也好,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就是定学。可是这个是事相上的定,所以说是事一心。乃至于说能够眼见佛性,那么已经到达了实相念佛的地步的话,这个时候时时刻刻都能够照见自性弥陀,时时刻刻都能够看见自己与一切有情的佛性在显现,当然不会再去思索世间的琐事,那么如果有所思索的话一定是为了佛法、一定是为了众生,这个我们就称为理一心,这样子不念世间法,说它叫作理一心的定。以上说明的念佛法门可以具足事一心、理一心的定学,接下来就是慧学。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德,我们可以知道从念佛法门可以得到戒学和定学的那些的过程跟功德受用,这些事属于事相上的世间的慧,你了知有这些的功德作用。那么如果说是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证到了空性了,知道什么是不空,空与不空、空与假、有与无都了然分明,这个时候就证到了理一心,就知道说「空有不二」,这个是实相,就是第一义,这就是出世间的慧。所以说念佛也可以具足慧学。

            那么从上面我们可以说明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但是修学佛法的人应该要知道我们前面所述的学佛的目的:是要学佛的知见、是要亲证自己的摩尼宝珠——如来藏、是要成佛。佛法虽然有八万四千种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的修持,到最后都必定会与第一义谛相应,也就是跟实相相应。不管你是哪一宗的,修学哪一个法门,如果有因缘修持到与第一义谛相应的时候,这个阶段就是「禅」啊,就是禅宗的「禅」,而且禅宗的禅是般若,不是定。所以说依着念佛法门的种种的转折去修学,那么你就有因缘可以有体究念佛、可以明心开悟、可以眼见佛性、可以实相念佛。所以说只要知道这个转折,知道念佛其实就是修禅,那么这样子修禅人有更实际、更方便的方法来达到学禅所要达到的明心见性的目标。

            以上粗略的介绍了念佛法门的殊胜,以及种种念佛法门的层次与阶段。下一个单元,我们要由蔡老师为大家详细的说明修学念佛法门所应具有的那些福德资粮,也就是要解说「三福净业」。

            

                阿弥陀佛!

 

 

 

    

            《杂阿含经》卷一: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六集 三资粮之信

            正礼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前面几个单元,已经由陈正源老师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殊胜的地方。念佛法门既然是这么殊胜,而且有那么多好处——可以让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是往生到纯一清净的这个世界,乃至可以帮助我们实证佛法明心见性——既然念佛法门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应该来修集、来实践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主要修学的内容就是信、愿、行。信、愿、行是三资粮,我们如果能够修集这个三资粮,就可以让我们逐步来达成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到其它的清净世界,乃至要明心见性,都可以逐步来完成。

            我们首先来看这个求生诸佛净土的三资粮,首先就是要谈到「信」。信是信、愿、行三资粮里面的首要。我们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比是我们去移民。如果我们要移民到美国去,我们首先要相信确实有美国的存在,如果我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美国,那我们怎么会想要去移民到那个地方去呢?所以说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首要就要先相信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那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呢?因为这是

            佛陀跟我们讲的,佛陀祂有四智圆明。世尊能够有四智圆明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所能够认识的非常有限,因为我们的智慧都不够;佛陀有四智圆明的意思就是说

            佛陀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我们这个生命的现象跟所能够达到的境界祂能够完全了知。因为 佛陀有这个四智圆明,所以我们应该要相信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个净土法门还有这个极乐世界的存在,那我们就应该要来相信。

            很多人都认为说 佛陀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那个时候科技不是很昌明,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飞机大炮,所以有人就会误会说

            释迦牟尼佛的那个时代的人,所能够了解的科学很有限,他们就会误以为是这样。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子,我们说现代人虽然懂得科技,可是从这个法界来说。法界有心法也有色法,也就是说有物质的法也有我们心的法,那么我们说这个色法,色法是最基本的一个法,可是我们现代人对于色法都还不了解。譬如说我们看到很多天空的这些星球,我们有些以前的科学家认为其它的行星它旁边有些卫星,这些卫星可能都跟月亮一样——可能就像月亮一样就是坑坑洞洞没有其它东西。可是现在太空的科技进步之后,能够派遣这个宇宙飞船到其它的星球去探测这些星球,结果他们就发现:在这个其它的行星的卫星里面并不是每一个都像月亮一样只是坑坑洞洞然后都没有其它东西,因为在其它的卫星还有其它的天文现象啊,乃至还有水、还有冰。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科学家发现到这个现象之后,才去解决为什么它会这样子,才开始研究一些背后的道理。所以显然我们现在的人,对于科技所能够了解的是非常有限。

            那 释迦牟尼佛祂有四智圆明的意思就是说,在当时如果

            佛陀要教大家制造飞机、宇宙飞船那可能要教很久,可是即使教会大家这些现代的科技,还是不能解决大家生死流转的问题,所以说真正有智慧的

            佛陀祂不会只是在帮我们解决现代一些枝微末节的这种小的科技的问题。所以诸佛的愿力——广大的愿力,祂的智慧的广阔是要变现这个清净的世界,让众生能够往生到这种清净的世界,而最后能够迈向解脱。可是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也不是现代的科学家或是减劫的时代的众生能够做到的,所以说才必须要有

            佛陀来降生在人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广阔,我们生命的可能的形式是怎么样。可是这些统统不是现在的科学家、乃至未来的科学家可以告诉我们的,只有

            佛陀祂四智圆明才能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以说我们要相信,首先要相信

            佛陀四智圆明,所以祂们告诉我们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首先应该要能够来信受。所以我们第一个要相信

            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智慧确实是圆明的——圆满而光明。接下来我们就要相信确实是有极乐世界的存在,而且我们也要相信极乐世界的世界它是非常的庄严。就像说我们这个世界,因为并不是非常的殊胜,所以有人就很难想象净土五经里面所说的这些境界到底是不是真的。譬如说有人看到净土五经里面说:西方极乐世界常常三时会降下天花,然后遍满大地而且非常柔软,而且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自然这些天花又会消散掉,都不需要人工人力去打扫它,有人对这个境界也觉得说这样的境界确实可能吗?事实上在我们这个世界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只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现象是比较粗糙的、是比较低劣的。譬如说:我们这个世界也会有这个沙尘暴、有这个风沙吹过来,只是我们吹过来的是沙尘暴是这些风沙,吹过来之后,这些风沙就会遍布在地面上或是我们的房子里面啊,那如果是在街道里面,如果下了一场雨之后,自然就把它清扫干净了;乃至我们有些东西丢在外面它可以分解,自然会有细菌把它分解掉。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事实上也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本身它有它自然可以去洁净的这种功能,这个功能当然不是人力,而是由其它的众生一起来运作、来成就这个现象。那极乐世界呢,极乐世界是因为

            佛陀祂的四智圆明,所以祂能够依祂的智慧能够成就广大的这个愿力,能够造就一个纯一清净的世界。所以在极乐世界里面会降下天花,然后让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非常殊胜的在那里过清净的生活,而且可以非常专心的在修学解脱法还有实相的法。所以说

            世尊或者是诸佛的智慧,不在于世间小小的这些科技、这些物质的文明而已,诸佛还有

            世尊祂们的智慧,是要创造出广大的清净的世界,让众生可以在这个世界里面,心无旁骛的可以来修学解脱法,所以说这就是诸佛祂们的四智圆明。

            还有我们要相信

            释迦牟尼佛所说确实有极乐世界。虽然那个境界离我们非常远,离我们现在的五浊恶世的这个境界非常远,可是我们应该要相信。而且我们也要相信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很容易的,这也是诸佛祂们的智慧,因为祂们就可以依于祂们的四智圆明让这个愿力成就。在我们五浊恶世里面,很多众生造恶之后沦堕到恶道去,可是极乐世界的

            阿弥陀佛祂的愿力非常广大,祂乃至可以让如果有一些恶业的众生一样可以在纯一的清净世界里面安住,而能够让他逐渐清净而没有恶缘,让他能够逐渐迈向解脱。所以说我们也应该要相信,诸佛有这样子的智慧跟愿力,能够完成这样的世界。可是这样子的愿力跟这样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只有诸佛能够做到。

            接下来我们也要相信

            阿弥陀佛祂的寿命是无量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我们的寿命是很短暂的,释迦牟尼佛示现虽然只是示现八十年的寿命,可是那是因为这里是五浊恶世,所以说

            佛陀就示现跟我们一样的这样子的寿命,可是

            佛陀的寿命是祂本来也是一样是无量寿的。就好比说我们这些众生本来也是无量寿啊,所以我们才会轮转生死。所以同样的道理,我们众生既然可以一直不断的轮转生死而一直存在,那诸佛更是能够存在啊!只是说我们是轮回生死,而

            佛陀祂们是因为已经解脱了,已经究竟了解了实相之后,所以祂们不再有分段的生死也不再有变易生死,因为祂们有了四智圆明之后,祂们就可以长久住世而利益众生。所以说我们也要相信佛陀的寿命是无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

            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存在,所以我们努力一定不会唐捐的。另外我们也要相信念

            阿弥陀佛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 佛陀就有这些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来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

            我们接下来看,我们既然要信。信有分很多的层次,首先可以分成「迷信」、「仰信」、「解信」跟「证信」。这个「迷信」是说,有些人他对于神或者是佛他分不清楚,他只要看到这个寺庙他就去礼拜,可是礼拜到底是神还是佛呢?他分不清楚,这是一般人。可是对于说看到寺庙就去礼拜的人,我们还是尊敬的,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是相信有因果,还是相信确实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这是善法。可是如果我们要求得解脱,我们还要把神跟佛把祂分清楚。可是这种神佛不分的这种迷信,我们说迷信只是因为他还没有对于佛法有正信。可是有些人他也是迷信,虽然他是在佛法中,他们一样神佛不分、一样是迷信。譬如说有些人他就会认为

            释迦牟尼佛说有西方极乐世界,有 阿弥陀佛,然后他就认为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是在西方,那这个西方就是太阳升起来又落下的地方,所以他就会主张信仰

            阿弥陀佛就是信仰太阳神,就是太阳神信仰的净化,认为西方极乐世界的 阿弥陀佛只是太阳神崇拜的一种转换。像这样子来说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

            阿弥陀佛是太阳神的崇拜所转换的,他也是属于迷信,也表示他对于神跟佛他也是没有办法分清楚的。

            事实上我们在前面的节目里面曾经跟各位介绍过,三界六道跟解脱道之间的关系。我们当时有讲到三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还有天,跟解脱道之间的关系。可是真正的法界实相不是只有解脱道跟这个三界六道的关系,事实上在这个我们的法界里面有所谓的十法界——法界里面第一阶最高的就是佛陀,再下来就是菩萨在第二位阶,第三阶是辟支佛,第四阶是阿罗汉,再下来就是天、阿修罗、人、饿鬼、畜生、地狱等等三界六道。可是这个三界六道是在轮回,可是从佛、菩萨、辟支佛或是阿罗汉祂们是解脱的圣者,所以有这个四圣的法道,是跟六凡业道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如果我们要说解脱的话要说佛法的实相,讲这个世界的实相的时候,我们要把它分清楚三界六道的这种六凡业道跟四圣道是不一样的,跟这个四圣的法道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要分清楚众生就是众生,解脱的圣者是解脱的圣者。所以说太阳神他在《阿含经》里面所说就叫做日天子,所以表示说在《阿含经》里面已经把神跟佛都已经区别开来了。也就是说在佛教里面,本来就很清楚确实是有太阳神,可是太阳神绝对不会是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绝对不会是日天子。因为日天子他还是三界六道里面,还没有完全究竟解脱的一个神祇。可是

            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

            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欲界天里面的一个神祇,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这个既然有太阳神,那

            阿弥陀佛在西方,那也是这个太阳神崇拜的转换,这样一样是神佛不分。如果有人主张这个

            阿弥陀佛的信仰是从太阳神崇拜而转换来的,那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迷信的,他是不知道神跟佛的差别。如果他不知道神跟佛的差别,即使他是学者、教授乃至出家的僧侣法师照样是迷信,这样对于

            佛陀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他没有正信,所以我们说迷信是层次最低的。

            我们接下来要说「仰信」。仰信就是说,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道理,可是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去否定它。因为我们相信 佛陀是有智慧的,所以

            佛陀祂不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相信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阶段就叫做仰信,因为我们相信

            佛陀的人格,祂不会欺骗我们。这个仰信也叫做正信,就是正确的相信

            佛陀所说的道理,这样就是迈向这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最初步的开始。我们能够正信能够仰信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现在接下来就要开始怎样去理解为什么能够成就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呢?这就是要回到佛法的修行,也就是要能够来了解佛法的道理。那为什么众生可以往生到各个世界去呢?乃至众生可以生在这个五浊恶世?那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藏,如来藏祂可以变现器世间而且也可以变现我们的五根身。所以我们的科学家对于为什么这个地球原来是没有生命的、原来是一团火球,可是为什么现在变成是有这么多的生命呢?科学家还是不能了解啊。可是我们要求解脱不是先要去了解那些枝微末节,而是我们先要知道我们怎么样能够解脱,至于后面的这些道理呢,等我们慢慢解脱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头来了解「为什么」。所以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相信有智慧的

            佛陀,而不应该相信没有智慧而且在迷信阶段的一些人的说法。既然我们在修学佛法,我们就要开始来了解,那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第八识有这个如来藏,祂能够变现这个器世间还有我们的五根身,所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也是确实可以存在的。因为这样子,就开始真正进入了「解信」,开始能够了解:原来所有的这个世界还有这个生命能够这样呈现,就是因为有如来藏的存在。那到底有没有呢?我们就应该去把祂实证出来,如果我们能够把祂实证出来,我们就真正能够相信确实有如来藏。

            因为时间已经到了,所以我们就先跟各位介绍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