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对讲机声音:三穗观音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01:30
游观音阁览甘霖寺
到三穗旅游,新寨观音阁和永灵山甘霖寺两处佛教圣地不能不去观光朝拜。一是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二是净化自己的心灵。
依山雄踞观音阁
车子出三穗县城北行1公里,便到达八弓镇的新寨村。这里是一片良田大坝,大坝的北面是险要的山崖,观音 阁便在此依山而建。从山脚至山顶,山有多高,阁就有多高。乍一看,其建筑风格与山西著名的悬空寺好有一比,所不同的是,悬空寺的建筑是由数根百多米高的木 柱作支撑,悬在空中,依山而建,而三穗观音阁不用木柱支撑更显得脚踏实地。从山脚至山顶共有五层五殿,站在阁的顶层石栏处,前面的良田、村寨和蜿蜒的溪水 尽收眼底。
据当地干部介绍,观音阁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是绝好的风水宝地。此阁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清朝初年建 成,原建筑为二楼一底,山门两旁的楹联为:“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民国时期县里的一位官员韩凯有诗云:“上寺芳草地,下寺流水溪,亭边古木 茂,行路石阶梯。”可见其景色之美。300多年的风雨侵蚀,最早建的观音阁几经损毁又几经修复。到1997年,观音阁欣逢盛世,当地的村委会牵头成立重修 观音阁的筹备组,由群众集资修建了五层大殿;弥勒殿、观音殿、释迦牟尼殿、西天佛祖殿等。每逢初一、十五,这里香火旺盛。在第三层的壁上,一位落款为李光 厚的人写有一诗庆贺观音阁的重建,诗云:苍藤绕树几经年,怪石嶙峋掩洞天;铜鼓金钟韵犹旧,琼楼玉宇换新颜;长存美景永留古,大好风光独占先;更喜善众多 赞助,迎来游客笑声喧。
永灵山甘霖寺
距三穗县城东北1公里处,良田大坝中有一峰拔地而起,海拔高度778.9米,相对高度123.9米,此峰名为永灵山,山巅有一寺名为甘霖寺。
据资料介绍,永灵山原名北岩。何以得名永灵山呢?据传,历史上某年全县遇大旱,城内居民用水困难,坝区稻田开裂,秧苗枯萎。于是乡人抬狗上山求雨。求雨当日,雨从天降。乡人求雨得雨,便将北岩更名为“雨灵山”,谐音永灵山。
为了确保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乡人募捐,凿径劈顶,在山巅修建三层 佛殿,名曰“甘霖寺”。此山此寺,300多年来,成为三穗县城的“八景之一”。但此寺历朝有毁有兴。国民初年,一场大火把该寺化为灰烬,1935年由乡人 捐资重新恢复原貌。1958年,在“破除迷信”的口号下,甘霖寺被拆除,山人林木被毁。1982年,百废俱兴,县人民政府将永灵山甘霖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单位。2000年,省政府批准恢复甘霖寺,县政府在群众集资修寺的基础上,又投资300万元予以扩建修复。
初建时的甘霖寺风景如何?有两首诗作过记载:翠嶂重迭石嶙峋,僧寮神院诵佛经:香风飘逸梵铃响,浑如灵山拜世尊。近代诗人周伯庸在游永灵山时也有诗一首:迭翠灵岩万仞楼,苍茫烟树雨初收,是谁描出天然画,赛过丹青第一流。
追寻着历史的足迹和文人墨客的描绘,我们一行人去登永灵山观甘霖寺。果见眼前的永灵山挺拔峻峭,雄伟壮 观,上山的石径逶迤盘旋,由若干个“之”字形连成一线。行至半山,汗湿衣衫,体力差的同行望而却步。我却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情奋力攀登,终于抵达 山顶。在寺院的厨房,两名居士捧上洗手水让我净手。我仔细观看,山门前有一对楹联:“甘霖钟瑟佛光普照沐八方,永灵水秀文武辈出源三重。”顷刻间,天上下 起了小雨,雨点打在我的脸上,顿感清爽凉快。我正愕然:莫非甘霖寺的菩萨显灵,待我等游客登山以甘露洗尘?毋庸撑伞,也不避雨,我心情享受着从天而降的甘 霖。
登临弥勒殿、观音殿,见香烟缭绕,并有僧人在绕佛诵经。据传永灵山甘霖寺日可见县城全景,夜可观万家灯火。多少年来,佛菩萨日夜护佑着这方土地和人民,远近的香客都来朝拜。于此情此景中,我也点燃一炷香,愿三穗人民幸福,愿我们此行平安。
回到一殿,我见到一壁的宣传栏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想,这是佛的教诲,这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甘霖寺之行,让我少了些浮躁,多了些宽容,少了些贪欲,多了些宁静。
转贴: http://old.gywb.cn/show_asp/wh_gao.asp?pz=&id=60630092101&g_gao=wh_gao
游三穗之山感怀 http://www.blog.ccoo.cn/nbk2/lshow.asp?id=397342&uid=8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