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台湾机票用什么证件:刘刚:灾难日本给中国上了大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8:24:34

  地震、海啸以及核事故,让日本一下子卷入混乱恐慌的漩涡。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面临的复合型灾难给中国上了极好的一课,提供了各种正反面教材。

  首先,牵涉社会安全的重大产业不能完全交由民营企业去做。日本此次核泄漏后果严重,主要源于体制问题,既是天灾,更是“人祸”。比如,在地震发生前,核发电设施的维护就存在安全隐患,事发后东电公司又不积极有所作为,从而导致核事故的扩大化、严重化。参与控制核电站的人士说,东电公司不愿意使用海水,因为注入海水可能会使核反应堆永久无法运行。但注入海水是控制核电站危机的关键所在。东京电力出于一己私利,担心这样做会损害自己对核电站的长期投资,不愿意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完全暴露出民营企业的弱点。

  其次,国民要学会自持自救,在艰苦环境下生活。灾害发生,日本国民冷静对应,没有出现集体性的恐慌,的确可圈可点。但由于国民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旦油路中断,吃喝拉撒睡就都成了大问题。从电视画面上看,如此冰雪料峭的寒冷中,大家能做的只是等待救援,却很少有人知道从废墟中寻找木材用来取暖自救,这实在不可思议。 日本国民习惯安逸,遇到天灾时过于依赖政府,依赖现代能源与生活方式,这一点非常值得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借鉴。

  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必须保证随时都行之有效的沟通渠道。这次灾难暴露出日本中央和地方之间缺乏行政结构的疏导与密切联系,事发后又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比如并没有设立中央和地方联合指挥部等。可见,日本体制的僵化,是导致救援盲区的根本原因。

  第四,突发灾难信息的及时传播与防灾预期设定级别的高标准,是防范天灾的关键。现代通讯手段有助于迅速将灾区零散的救人信息传给救援组织。中国需要普及更多的现代通讯技术,并确保包括通讯技术在内的所有建筑,有高级别的防灾标准。此次日本地震的教训之一,就是在预期和预防设施建设上低于实际海啸的等级。

  第五,各级政府平时要注意保存居民档案和电子信息,以备灾难后迅速把握人口信息,便于抢险救人。此次,人口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现在看来,中日两国间除历史和领土争端之外,还存在核安全问题。福岛核泄漏暴露出日本的54座核发电设施,实际上是对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严重核威胁。同样,中国数十座已有和在建的核电站,也面临着严格监管的重大考验。▲(作者是日本冲绳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