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党报党刊经费申请:【禅坐入门】圣严法师教禅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8:40:25
禅修入门方法
    1.暖身运动
●   2.头部运动
○   3.七支坐法
●   4.放松身心
●   5.数呼吸
    6.数佛号
●   7.调心方法
○   8.起坐前的全身按摩
○   9.打坐注意事项
1.暖身运动

  一般所讲调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
还有行走、站立和躺卧等方法,就是所谓的坐禅、行禅、立禅、卧禅

  在坐前和坐后也需要有运动及按摩做辅助。我们的身心若要健康
,必须动与静并重兼顾。运动及按摩是为使血液循环通畅、气脉运行
活泼、肌肉和神经松弛,才能使身体舒适,即所谓气和而后心平。

  若身体缺少运动,生理机能便易于老化和感染病痛,运动使生理
机能,由紧张而松弛,能够得到更多的营养补给及休息的机会。禅者
的运动,讲求心念集中,气息和顺。禅者的运动本身,就是修行禅定
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对调身的方法,是要运动与打坐并重的。

  我们所教的运动,只需两公尺见方或一个人身的长度,乃至仅容
身体坐下及站立的一小块空间,也就够了;且不论男女老少,健壮衰
弱,都可以安全的练习。

  早上起床后,未活动前勿打坐,应先做一套简易的暖身运动,让
筋骨松软后再打坐。
2.头部运动

  每次坐禅之前,不论有否做上述之暖身运动,均需作下述的头部
运动。

  坐下蒲团后,先将两手平置于左右两膝,勿用力,身体坐正,再
做头部运动的四个步骤:①头向下低,再往后仰;②头向右倾,再往
左倾;③头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④头顺时针方向,向前、向右、
上仰、左转,再逆时针方向,向前、向左、上仰、右转。每个步骤身
体不动,肌肉和神经放松,各做三次。动作缓慢柔软,眼睛睁开,呼
吸自然。头部运动的目的,在使头部血液减少,降低思潮起伏的动力
;使头脑清新,渐渐宁静。

  做完头部运动,把左右手掌放在丹田(脐下约三指)处,双手两
拇指相触,成一倒三角形,深吸一口气,接著慢慢吐气并向下弯腰,
双掌压小腹帮助把气吐出,直至气完全吐完,连续做三次深呼吸。做
深呼吸的目的在使体内的浊气排出,换取新鲜带氧的空气,使血液循
环顺畅。
3.七支坐法

  做好预备动作,便可开始坐禅了。正统的禅坐方法,是七支坐法
。所谓七支坐法是:

(1)双足跏坐——此有二式:

   ①如意吉祥坐——通常是以左脚在下,右脚置于左大腿上,再
将左脚置右大腿上,称为如意吉祥坐。
  ②不动金刚坐——将右脚在下,左脚置于右大腿上,再将右脚
置于左大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这两种坐法,对于年长及初学的人
,很难做到。
  初学的人如无法双盘,可改为单盘的半跏坐,只要将一只脚置于
另一边的大腿上即可。左脚在右小腿下或右脚在左小腿之下均可。

  对于无法双盘及单盘的人,开始时还可以采用更简易的坐法。
  2)背脊竖直——腿盘好之后,挺起腰干,勿挺胸部,头顶天垂直
,下颚内收,颔压喉结。

(3)手结法界定印——两手圈结,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或反之)两拇指轻轻相接结成圆圈形,轻轻平置于丹田下的□部腿上。
  (4)放松两肩——将两肩肌肉放松,自觉如无肩无臂无手的状态。

(5)舌尖微舐上颚——舌尖舐在门牙上龈的唾腺处,不可用力,若
有口水则缓缓咽下肚去。
(6)闭口——无论何时,只用鼻息,不可张口呼吸,除非有鼻病。

(7)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处的地上
的一点,不是要看什么,只因睁大了眼睛,心易散乱;闭起了眼睛,
则易昏沉。如果睁眼过久觉得疲劳,不妨闭上一会儿。
4.放松身心

  一般的圆蒲团,不宜整个坐满,看个人情况可坐二分之一或三分
之一,以利于腰干之挺直;腿下置硬软、适中的方垫。打坐时身心要
完全放松,所以身上尽量不要戴项练、手表或眼镜等物品,最好穿宽
松之衣裤,腰带放松,让身体完全无压力负担。

  大家坐好之后,开始把身体放松,在心里依序告诉自己头部、眼
球、脸部肌肉、颈部、肩部、双臂、背腰、小腹、腿部一一放松,把
重心放在臀部,把气沉到丹田。任何部位甚至皮肤都要完全放松,只
要有压力就会紧张,紧张便会影响神经系统,乃至于消化及分泌系统


  身体完全放松之后,眼睛微张约二、三分眼,眼球不要用力,头
脑不想任何事,脸部肌肉放松略带微笑,心里要有喜悦感,舌舐上颚
、下巴内收、腰椎挺直,两个手在脐下结法界定印,左手掌上、右手
掌下、双手两个大拇指相接。之后便不再注意身体,将重心放在臀部
和坐垫之间,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此时把身体交给蒲团,把心交给
方法。

  如果有瞌睡或昏沉的现象,把眼睛睁开睁大,等精神好了再微闭
。注意呼吸是非常无聊的事,容易昏沉或胡思乱想,脑中妄想纷飞。
我们应该上课的时候专心上课,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专
心睡觉,做任何事都要把心专注其上。
5.数呼吸

  注意呼吸时间久了,可能觉得很无趣,现在教给各位另外的方法
:①数呼吸(数息法),②念佛号。这些方法同样是要达到心无二用
,令心念专注之目的。

  先练习数呼吸,注意呼吸之出入。一般人呼吸,出息时间较长,
入息时间较短,所以我们数呼吸时,只数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
出的时候数一个数目,到了吸入的时候,仍停留在该数字上,到下一
口气呼出的时候,才换下一个数目。

  平常人每分钟呼吸大约十四至十六次。不能故意控制呼吸,否则
胸部会不舒服。

  当打坐经验相当丰富之后,呼吸自然会逐渐慢下来,到每分钟四
至五次,那已经要入定的程度了。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钟十次,心已经
相当安定、平稳。

  如果呼吸急促必然是非常烦闷、恐惧、急躁、兴奋的现象。呼吸
和脉搏是息息相关的,呼吸有问题,脉搏必然也会有问题;脉搏快呼
吸也一定有问题,所以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数息法是在每一个出息时数一个数字,从一数到十,然后重回到
一再数到十,周而复始,反覆地数。数息的时候,一旦起了妄念或杂
念,无论中途数到多少,都得重回到一数起,因此往往无法顺利从一
数到十,不是数不到十,就是数过了头而不自觉。开始数息可能觉得
新鲜,等数了一段时间后也会觉得无聊,所以要练习著对于每一口气
的每一个数目,经常保持新鲜感。
6.数佛号

  有些人不数息,呼吸很正常,一旦数息,呼吸便急促不自然。如
是这样,可试试念佛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圣号。 7.调心方法

  调身、调息、调心的调,就是调整的意思。打坐时候的动作、姿
势与调身有关;调息则与呼吸的出入有关。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
而然会平静下来。心息相通,心能平静,各种胡思乱想,种种心理活
动及冲动,自然也会稳定下来,是为调息、调心。

  念佛与呼吸无关,与调心有关。心绪非常昏乱,念佛可以念得急
促,心绪相当平静,念佛就当缓慢。念佛数数也是从一数到十,再回
头重覆的原因,是为防止变成机械式的数数,即口在数数,而脑在胡
思乱想,数目却仍数得很好。我们从小就已会数数,这就是为什么有
人数息时一不小心,一数就数到一百、二百,并认为数到二百比数到
十还容易。

  每十个数字要回头一次很麻烦,但我们的目的不在数数,是要使
我们的心随时随地专注在一点上,不离开这个范围。亦即心不离开我
们用功的方法。数息不离呼吸出入的感觉,念佛不离佛号,也就是把
心收回来摄在一点上。其目的是希望达到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肯定的功能。

  若对自己的心念活动不清楚,即表示对自己是不够了解的;若对
自己的了解愈深刻,则对自己的信心便愈坚固,能发挥的能力也愈强
大。对自己愈不了解,愈容易做错事、说错话,那是因为心不由己地
胡思乱想,口不择言地胡说八道,身不由主地轻举妄动,这些在在都
显示自己不了解自己,所以无法掌握自己。

  想避免发生这些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现象,就必须认识自己、了
解自己、肯定自己,对自我了解愈清楚,发生错误的机会就愈少;相
对的,自我的思考、判断及言行举止,也会愈正确。当我们对自己的
心念愈能掌握,对自己的信心便愈加强,就能达到从自我认识而自我
肯定而自我成长的目的。

  佛法是教我们要放弃自我、要无我的,但在达到无我之前,先得
要建立自我;先要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当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时,
如何放得下呢?
8.起坐前的全身按摩

  打坐结束,要起坐(出定)之前,心要先动,告诉自己要起坐了
,身体跟著慢慢摇动,双手合掌,双手放在膝盖上,将身体做较大幅
度的摇动,把每一个关节都摇动后;把腿放开,然后做全身的按摩。

  按摩的顺序是先搓热两掌,用拇指背轻轻按摩双眼眼眶,并用搓
热的手掌心敷压眼球;再用双掌按摩脸部、额头、后颈、两耳、双肩
、两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尤其是两臂腋下多淋巴结
处、后腰肾部及命门,多多按摩有益健康;接下来右边大腿、膝盖、
小腿,左边大腿、膝盖、小腿及轻柔转动双足脚踝。

  打坐的人,后腰非常重要,应多按摩。
9.打坐注意事项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
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
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呼吸的方式

  呼吸的方式,大致上可分成四类:

  1、风——在激烈的运动之时,或者刚刚做完激烈的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时,呼吸的速度及强度如刮风,均不宜打坐。

  2、喘——在感到恐惧、病痛、虚弱、兴奋、疲倦之时,心定情绪低落,心神昏暗,也不宜打坐,要躺下或坐下休息而至平静舒畅之后,始可打坐。

  3、气——是指普通人的平常呼吸,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呼吸,而自己可以听到呼吸声,此为初心打坐者最低的要求,也是安全的呼吸速度。

  4、息——此又可分为四等:

  ①鼻息:打坐时用鼻孔呼吸,是基本的方法,最初的速度也是每分钟十六至十八次。与气不同者,是听不到呼吸声,呼吸是平常的速度,所以吸气及呼气,主要是靠肺的自然的律动,不得以注意来控制它,否则速度快了,会头晕,慢了会胸闷。如发觉呼吸有困难,例如头晕或胸闷之时,当注意调息,宜以四秒钟左右作为一呼一吸的时间长度,最有效。

  ②腹息:仍用息孔呼吸,但其呼吸的重心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初学时不宜勉强用控制及压气的方法,把吸入的空气逼入丹田(小腹部)。通常学打坐的人,经过一段时日之后,呼吸气必然自动地通过横膈膜而到达丹田,那时,修行者的身心,会突然感到轻松舒软起来,呼吸也越来越慢、越来越长、越来越深、越来越充足,不仅感到肺部充足,丹田充足,乃至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到充足,渐渐地呼吸的自然律动,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但那不是把小腹隆起,而以小腹取代了肺部的功能。

  ③胎息:胎儿在母胎内时,不用鼻孔呼吸,是以与母体相连的循环系统来呼吸,修行禅定的人,由于腹息的更进一步,便不用息孔呼吸,每一个毛孔,都可能成为呼吸器官。此时脉搏,若有若无,但其仍须仰赖体外的氧气来补给身体的所需。此时以大宇宙作母胎,自己的身体即是胎胞中的婴儿。

  ④龟息:动物之中,有的乌龟,寿命极长,甚至将其理入地下数百年,无饮食,无空气,也能继续活下去,打坐而至第四禅的程度,自然不需呼吸空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不同于已死的尸体之处,乃在于不腐臭烂坏,其生理组织仍是活着的人,此便介于胎息与龟息之间,定力愈深,则愈近于龟息乃至住于龟息的状态,此时,修行者的身体,已自行形成了一个个别的小宇宙,以其体内的气或能的运行,自给自足,不必再从体外吸取氧气来供给体能的消耗了。

  当然,初学打坐的人,不可好高鹜远,操之过急,应该先把鼻息练好,再能到达腹息,已不错了。
调息的方法

  调息的方法,在中国的道家,称为“吐纳”,纳天地日月之气以养生,吐身内的混浊之气以保命,乃是修炼丹道的方法。印度的瑜伽行者,特别重视各种呼吸法的锻炼,且以生命能之产生与超常能或绝对能(与神合一的自然大能)的引发,就是要用呼吸的方法作为重点的训练。佛教修行的起点,与外道无多差别,所不同的是,调息是入门方便,并不以调息为根本法门,调息的目的,在于调心,心即调伏之时,有没有呼吸的方法,便无关紧要了。

  我所教的调息法有两类:

  1、数息——在数息之前,先做深呼吸三次,深呼吸时,将两手置于小腹,先用鼻吸第一口气,引入小腹,使小腹隆起,再收小腹,继续吸气,使肺部隆起,尽量吸入,然后闭气十五秒钟,才慢慢地把气用口吐出,同时身子下弯至不能弯时为止。三次深呼吸后,把姿势坐稳,开始数息。数息也有数种不同的方法:

  ①顺数:又有两种,一是数出息,这是通常用的一种,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出息的数目上,每呼出一口气,数一个数目,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反覆连续地数下去,数到心无杂念之时,身心便有异常愉悦的感受出现了,二是数入息,方法与数出息相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入息的数目上。由于通常人的呼气较慢,所以数出息,较易阻止杂念的入侵。  

  ②倒数:当修行者,用顺数之时,渐渐变成机械化,心中把数数目变成了无意识的或下意识的行为之时,杂念便乘机活跃起来,所以不妨把数目倒过来,从十、九、八……而至一。

  ③隔数:倒数又成了机械化时,不妨顺着数单数或双数,单数数到第十九,双数数到二十。也可以倒着由第二十起数双数或由第十九起数单数。

  2、随息——当以数息的方法,修行到了杂念头渐渐减少之后,便可把数目省掉,但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出与入上面,对于每一呼吸的出与入都明明白白,此亦可分两种:

  ①随鼻息:注意力在鼻端,感受呼吸的出入,不用注意呼吸到达的部位及处所,但要你达到呼吸与心相契相忘的程度就好。

  ②随息想:每吸一口气,便想:“一口吸尽千江水”,每呼一口气,便想:“一口吐出万里山”。将自己的身心,随着呼吸的出入,而与外在的山河世界,连接起来,打成一片,当你不是要你吸入的都是水,吐出的全是山,而是要你把内在身心和外在的世界,随着呼吸的出入而融和为一个全体,其实,这已是从调息的范围,跨进调心的领域中了。
调心的方法

  佛法被称为内学,所以佛所说的一切法,无一法不是教众向已身的内心用工夫的调心方法。佛法的总纲,称三种无漏之学,那就是戒、定、慧。其中以禅定为修道的根本方法,戒是修道的基础方法,慧是修道所得的效果,如果没有戒所规定的有所不得做起及有所不得不做的生活态度,修定就无法成就;纵然有了成就,也会落于邪道而自害害人,所以戒是道德规范的佛教教义,也是调心的基础方法;作为哲学理论的佛教教义,是由调心方法所得的结晶。本文的重说,则在于说明修习禅定的方法。

  以修道的立场而言,不可以说,惟有修禅定才是修道,只能说修禅定则确是修道的主要方法。调息为修定的入门,调心则是修定的主要方法。佛的十大德称之一,名为“天人调御师”,意即是他已是天及人类之中的一位将心完全调伏和驾御了的人,也是天及人类之中最能帮助众生调摄身心的一位大师,从修禅定的方法而言,调心可以用如下的数类观想:

  1、观想身外的东西——挑选身外的任何一物,作为集中心念的对象;或者以分析身外的任何一事一物,作为转变心念的对象。前者如月观及日观,后者如因缘观及不净观。

  2、观想地、水、火、风的功德——将自己的心,观想成地、水、火、风的任何一种功德,化除烦恼妄想,进入凝然不动而又朗朗清明的定境。例如地能化腐朽为神奇,容受一切而又生长一切,然其本身始终寂然不动,水能洗净诸垢,汇百川成大海,滋养万物;变化万象,而又不争功、不诿过。

  3、以身体的官能接受身外的对象——用眼看颜色及形色,用耳听各种声音,用鼻呼吸,用舌舐上颚,用身体感受粗细及冷暖等。其中以用鼻呼吸的方法最基本有效,眼睛看及耳朵听,最好要有老师指导得法,始能安全有效,舌舐上颚是打坐的基本要求;全身的部位太多,初学时不易用上力量,仅以观想冷暖或热的感受,也容易发生不能调和的毛病。

  4、观想身内的五脏——中国的道家用金、木、金、火、土的五行代表五脏,所作的五行归一而观想丹田的方法,或以五行相济相生的方法,导引脏器的功能,增长肉体的健康。印度的瑜伽所说的六个或七个灵球(Chakras),也是以五脏为主的观想法。

  5、观想身体的某一部位——如观想眉心、鼻端、脚心等。初学打坐的人,若没有明师指导,大概只能以修数息法来调心,也可以用随鼻息法,为了安全可靠起见,最好还是由已有经验的人指导。至于其他各种如上面所介绍的方法,若未经有经验的人指导,最好不去摸索,所以本文也未作明细的说明。这是技术的问题,仅靠书面的叙述来练习的话,是不够安全的。

  我在美国所教的初级班,仅教一或两种调心法,上完中级班,可能已学到六或七种调心法;但是能够每种都学得有效的人,并不多见,原因是打坐的基础不够,光学方法没有用处,学了若不勤练,也没有用。练习之时,发生了困难,有的可以自知解决,有的则必须老师指导,始能克服。 调心的历程

  我们的心,经常处于两种极端的状态之下:精力充沛之时,思绪极多,不易安静,更不易凝定,否则,在无事可做之际,就不会感到寂寞无聊,在精力疲倦之际,便会陷于困顿、陷于晦暗、昏沉呆滞,否则,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就不会需要睡眠,前者病在散乱心,后者病在昏沉心,此两者是修习禅定者的大敌。轻微的昏沉,有法对治,比如睁大眼睛,注意力集中于眉心等法,用之可以见效;重昏沉则唯一的最佳方法是乾脆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大多数的调心方法,是用来对治散乱心的,我将调心的历程,分作七个阶段,以数息作例子,用符号来表示其心态如下:

  1、数呼吸之前,没有集中心力的对象,心念随着现前的外境,或回忆过去,或推想将来,不断地、复杂地、千变万化地起伏不已、生灭不已。

  2、数呼吸之初,数目时断时续,妄想杂念头,依然纷至沓来,但已有了集中注意力的主要对象。

  3、数呼吸之时,数自己能连续不断达十分钟以上,但是仍有许多妄想杂念,伴着数息的正念。

  4、数呼吸之时,正念不断,杂念减少,偶尔尚有妄念起落,干扰正念的清净。

  5、数呼吸之时,虽有清净的正念,不再有任何妄想杂念,但仍清清楚楚地知道,有能数呼吸的自我、有被数的呼吸、有用来数呼吸的数目。实际上,虽到如此的心无二用之时,依旧至少还有三个连续的念头,同时活动着。

  6、数呼吸,数到把数目呼吸都忘掉了,感到身、心、世界内外间隔没有了,人、我对立的观念没有了,客观与主观的界限没有了那是一种统一的、和谐的、美妙得无法形容的存在,那是充满了力量和愉快的感受。至少尚有一个念头在。也唯有到了此时,始为与定相应的现象。

  7、数呼吸,数到身、心、世界,全部不见了,时间与空间都粉碎了,存在和不存在的感受消失了,进入了虚空寂静的境界,那是超越了一切感觉、观念的境界,我们称之为悟境,没有符号能够表示,一切语言、名字、形相,到了此处,均无用武之地了。

  以上七个阶段,第一是散乱心,由第二至第五是集中注意力的过程,第六第七是定境与悟境。若细论,第六尚不是深定,而是一般宗教家、哲学家,乃至艺术家,都能多少体验到的所谓天人合一和与神同在的冥想。
杂念、妄想、念头

  从修行禅定者的体验而论的妄想、杂念与念头,也大有分别说明的必要。大致上,妄想杂念,可有两类,一是粗重的,一是细弱的。粗重的之中,又有杂乱无味而且不连贯的,名为杂念,有条理的则名为妄想。细弱的之中,又有容易察觉在动而未必有意味的一群波动,仍称妄念,以及非在相当宁静时不易察觉的一个一个的波动,任何一个波动,都无法代表任何意味的,便称为念头,若用线状的符号加以说明,也许是这样的:

  1、杂念群:

  2、妄想群:

  3、妄念群:

  4、念头群:

  5、定境:

  其中的念头,起灭极为迅速,坐禅工夫相当好的人,能够发现在一秒钟间,有十来个念头,对治杂念的妄想的最好方法,便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你发觉你有杂念妄想时,那个杂念妄想已经过去,不要再为它而烦恼,勿怕杂念妄想打扰你,如果你老是为着杂念妄想之像五月的苍蝇,挥之不去而烦恼,那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杂念妄想。应该知道,当你能够发现你有很多的杂念妄想之时,正可说明你在调心的工夫上,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收获。
调息和调心

  气息和顺舒畅,心境才能平静安稳。心情与呼吸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并且,要想调心,必先从调息入手,不论它叫什么名字,中国的道家,印度的瑜伽、西藏的密宗、中国的天台宗等,讲到修行禅定的次第,必定重视呼吸与气的问题。因为人体生理的动静以及心理的动静,与呼吸的气和息,有着依存关系,就原则的定义而言,“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种十六到十八次的出入息,修行者的呼吸在渐渐地缓慢深长微细之时,称为“息”。由于息的力量,推动血液制造能源,由能源产生赋活生理机能的作用,称为“气”。当修行者感受到由气所产生的作用时,称为“觉受”,有了觉受经验的人,便会觉得坐禅对于他们,确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恩惠了。 禅修与神通

  禅修者如无好的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念,纵然身心变化,似得神
通智慧,也在邪魔境界。

  这种人可能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得到些神通感应,或许是天眼通
、他心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即使具足五神通,其骄慢心、
镇恨心、疑虑心还是很重。表现慈悲宽大,而对其自我的观点,自我
成就的利害得失、名闻利养,还是看得很重。

  这种人有某种程度的神通力,能为人解疑,告诉你的过去未来,
看似对人有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他们个人的人格不健全、性格
不稳定,岂是真的成就和解脱。且可能造成大众对神通力的依赖、迷
信,而失去自主自发的开拓精神;对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可能产生负
面的影响。

  若从正确的禅修观点而言,我们是人,应以人的方式及人的标准
,由人来处理人的事务;若是人事而请鬼神来料理,那岂不成了人神
鬼不分的世界了吗?我们都知道「敬鬼神而远之」的一句话,因为「
请神容易送神难」,对鬼神虽要尊敬,但要保持距离,太接近了便会
为我们人的身心环境,带来困扰。

  我们人的社会,当依人的因缘、因果而运作,若借神鬼灵力之助
,暂时看来似乎帮了忙,从深远处看,实是混淆了既有的秩序,反会
带来更多的麻烦。

  人有「共业」也有「别业」,属于个人的因果是别业,属于大众
共同大环境的因果叫做共业。不可以用特权或非自我努力的方式去改
变既定的共业,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因个人的暂时利益而造成
整个社会因果的错乱,遗祸于未来。

  神通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佛与罗汉都曾运用。但那只是在显示佛
与罗汉的力量不可思议,而非为个人之利害改变其因果原则。且佛与
罗汉不断地表示因缘不可思议,因果不可思议,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是
不易□清的,唯有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心愿。

  现在用一个佛经的故事,来说明业力、因果的不易改变:

  释迦牟尼佛的故国,是印度的一个小城邦,名叫迦毗罗卫,释迦
牟尼佛出家以后,该国的许多精英,也跟著出家。未出家的释迦族,
则有一大共业的业报现前,故将遭到灭族亡国的灾难,释迦世尊座下
,有一位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目犍连尊者,悲悯释迦族人的灾难,乃
请释尊显现神通化解,佛陀心理虽感到悲痛,但却深知业力不可违,
因果不可改,所以默然不语,经目犍连一再请求,释尊才答应试一试


  释迦世尊于烈日当空之际,坐在敌军必经之路的一棵大树下,那
棵树已经乾枯得仅剩一截老干。当摩羯陀国的琉璃大王,率大军去攻
打迦毗罗卫国的途中,看到释尊坐在大枯树下,便下车请问释尊:「
为何不找一株有荫的树下去坐?」释尊仅答以:「一切荫不如祖国之
荫。」琉璃王听后似有感动,掉头把军队带了回去。

  第二天琉璃王还是想攻打迦毗罗卫国,释尊又坐到大枯树下,此
次琉璃王路经时不再下车问话,仅在车上狠狠瞪了释尊一眼,便掉转
军队回去。但释尊已然了悟,其族人之共业是无可挽救了,因此第三
天便不再坐到大枯树下去了。

  目犍连尊者则于心不忍,便运用他的神通,把迦毗罗卫城的许多
居民,装在他的钵中,来保护他们,释尊亦未加阻止。等到第四天琉
璃王的大军攻破了迦毗罗卫城后,目犍连要把那些百姓放出来,发现
钵中仅剩血水,无一人存活,这些释迦族人,都是在劫难逃。别说目
犍连的神通救不了,连释迦牟尼佛的力量也无可奈何!

  这说明神通还是有其极限性,强大的共业及定业是难以改变的。
只有用二种方法,可以改变命运:一为被动的受报,一为主动的还报
(还债)。
故在正统的佛法,是不轻易用神通的,禅宗更是忌讳、禁止谈神
通和用神通。如有禅师说自己有大神通,并且表演神通,那必非正统
的禅师,可能是修学其他法术的附佛法外道。

  那么禅师究竟有否神通?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禅修的工夫很深,
有神通是很可能的。因为这种人的心非常宁静安定而统一,这样的「
心」,能与外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世界统一,因此他能接收到一般人
无法接收到的讯息,这种讯息不是一般所谓的电波,而是心的磁波(
心波)。但是一位已得解脱的大阿罗汉,或是一位中国禅宗已得大悟
的禅师,却未必有神通。解脱是因悟得无我的智慧,大悟是悟毕竟的
空性,所以未必会跟神通相关。

  禅修的人如遇到灵体附身或异象出现时,切记要懂得处理,对善
境既不贪著,对恶境亦不恐惧,便可安心自在,不受干扰。

  提醒自己要做到三种统一:①身心统一,②内外统一,③念念统
一。第一步要达成身口意三业相应的目标,第二步要完成身心世界粉
碎的程度。如何做到呢,要如禅宗有句名言所说:「佛来佛斩,魔来
魔斩。」就是处理异象的最好方法。

  所谓的「斩」,就是用智慧之剑来勘破戳穿任何异象,不论是好
境、坏境,凡有异于常情的现象发生,或声、或色、或味、或触都要
把自己当成一个绝缘体,便可不受任何异象的干扰了。

  所谓善境好境,就是在你打坐时,可能在你面前出现诸佛菩萨,
通常都不是真有诸佛菩萨现前,而是内心的妄念的反应或是外来诸魔
的干扰,使你不能达成心境统一的定境,更不能发明心无□碍的空慧
。此时如不保持正念,就有可能使你变成一般民间宗教所见的灵媒或
乩童。

  在禅修过程中,身心有所反应,是正常的。心理的反应是要达到
宁静、和谐和安定,使情绪不易波动。如产生神、鬼、精灵、佛、菩
萨等,在耳边说话,在面前出现,或使你进出佛国净土、天堂地狱等
的境域,均属幻境,应当不予理会,切切不可执著,只要见怪不怪,
必可平安无事。

  至于身体的反应,酸、痛、麻、养、气动等的现象,均是正常的
。如遇头部胀痛,心脏不舒服时,若无老师教你如何处理,便不宜继
续打坐,应该去看医生了。

  禅修会不会开悟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开悟有速有缓,有的人
能于一闻佛法,就在言下大悟,有的人累劫修行,也不开悟。一般人
修行,自我的心都指挥不好,自信心也不易建立,所以很难开悟。必
须先从练心和净心做起,才能从肯定自我,提升自我,然后把自我的
执著摆下,便是悟境的现前。

  学佛修禅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先有自知之明,健全人格,建立信
心,如果心理不正常、性格不稳定、观念不清楚、行为不端正,而想
藉禅修开悟,便会带来走火入魔的危机。禅修者最忌讳的是迷恋神通
,那会导致各种魔境的产生,丧失努力的自信而依赖神力的迷信。这
与禅者的自我肯定、自我提升、终至于自我消融的修行,是背道而驰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