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极上位常夜王:张子林书法 收藏 大地震导致日本史上最大地壳变动 [图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8:06:12
   大地震导致日本史上最大地壳变动 [图片]

海豚公主 2011年03月16日 06:14

爱书斋 收录于2011-03-16  

日本地震地理数据组图(5P)

来自LiveScience《Japan Earthquake & Tsunami》栏目

1.SEIS-UK地震仪记录图/大图

2011年3月11日,一场里氏8.9级的大地震(现已修正为9.0级)袭击了日本,这是英国莱切斯特大学地理研究部门的一台SEIS-UK地震仪显示的记录。三行数据从北-南方位与东-西方位纵向测量了地表运动。SEIS-UK是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物探设备设施的组成部分。

2.NOAA日本海啸传播图/大图

这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海啸研究中心用电脑模型计算出的海啸传播图。波高最长最集中的地点即是震中,日本本州仙台的海岸附近。靠近沿海地点时,海啸波波长增高,但当其从太平洋深处穿过时,波长缩短。所以一般来说,海啸波的能量是根据距离不断递减的。举个例子,当海啸波传播到夏威夷海岸时,其波长不会比日本仙台海岸高。

3.NASA卫星图/9M大图更多图及kmz文件

这是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Terra卫星在日本东北部地震和海啸征兆期拍摄到的视图,它展现了大量海水在仙台海岸附近泛滥。图中深蓝或黑色的地方表示海水,绿色的地方表示滨海陆地。一些海拔稍高的陆地已经全部被海水淹没,看起来就像它们永远不会消退回大海了。

4.NASA地震图/大图

这张地震图同样来自NASA,揭示了3月11日发生地震的所有地点(实线圈出),包括一次7.2级的前震和各种余震(虚线圈出)。圈的大小表示地震的级别。图中还包括来自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的陆地海拔数据与来自英国海洋资料中心的海洋测深数据。

5.NASA宫城县火灾图/大图

地震发生后,日本一些炼油厂和工业建筑群着火,包括仙台市的港口设施和盐釜市的石化工厂(二者皆隶属宫城县)。这组由NASA的多角度光谱辐射成像仪(MISR)拍摄的图片揭示了一团巨大的烟羽(图中羽毛状物体)出现在仙台或盐釜的火灾事故上空,但准确地点因被云雾屏障而难以辨别。红绿两张图的区别在于立体视差,如果用红色滤镜来观看右图,就可以看见地表依据海拔高低呈现出浮雕般的效果。不过就算没有滤镜,只看一般海平面图的话,这团估测长达2千米的烟羽还是在两张图上都清晰可见的,它几乎能与真正的云团以假乱真。

分享  4

 

关于日本3月11日里氏9、0级地震+海啸的地理资料

 

 

 科普文章 此次地震属“特异” 导致日本史上最大地壳变动
本文导读:气象厅地震海啸监视科科长横山博文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刚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后紧接着又发生巨大地震的案例前所未有,此次地震属于“特异事例”。
据新华社电日本气象厅11日说,当天下午发生的日本东北-关东大地震达里氏8.8级,后确定9、0级,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
  气象厅说,此次地震与9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里氏7.3级地震属于同一地震机制。因此,9日的地震可能是前兆性地震,而本次地震是主震。
  “断层有可能从东北地区沿海延伸到关东地区沿海,长达数百公里。”气象厅地震海啸监视科科长横山博文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他说,刚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后紧接着又发生巨大地震的案例前所未有,此次地震属于“特异事例”。
  逆断层是地震构造中断层的一种,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至于断层,则是地下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这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特别关注:大地震导致日本史上最大地壳变动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新华社电 日本国土地理院11日表示,地震震中较近的宫城县境内出现了约4米的地壳变动,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最大地壳变动纪录。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大地震达里氏8.8级,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


  气象厅说,此次地震与9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里氏7.3级地震属于同一地震机制。因此,9日的地震可能是前兆性地震,而本次地震是主震。


  什么是逆断层型地震


  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断层移动。所谓断层就是地下的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状态。根据岩层沿破裂面的位移方式,又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逆断层是指断层形成后,上盘上升而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形成。在日本近年发生的地震中,2007年3月的能登半岛海域地震、同年7月的中部新潟地震以及2008年6月的岩手-宫城内陆地震等都属于逆断层型地震。


  是什么原因导致此次地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此次大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运动所致。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每年相对于北美板块向西运动数厘米,正是运动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导致此次大地震。


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可抗强震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1日说,日本各地因大地震而自动停止运转的核反应堆已经达到11座,各核电站周围的监视器目前均未发现异常,也未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该机构表示,目前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号和二号反应堆无法从外部获得电力供应,属于《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的“异常事态”。这是日本国内核电站首次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尽管未检测到放射性物质,日本福岛县当晚已向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周边半径两公里之内的居民发出避难劝告。此外,日本东北电力公司宣布,该公司女川核电站1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一层发生火灾,自卫队正在灭火,目前未对外部造成放射性污染。


  针对地震后核电站是否会发生爆炸的疑问,昨天晚间上海市核学会高级顾问、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满昌表示,核电站不可能因地震原因出现爆炸。“核电站在设计当中有一个‘地震基准事故’,就是如果地震达到一定程度,反应堆会自动停止工作。反应堆是在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安全壳里,反应堆的基础是在岩石上的,非常坚固,发生爆炸的几率极低。”傅满昌告诉记者。

     地震专家认为目前地球地质活动总体正常

    新华社电(记者 罗沙)日本东部海域11日发生强烈地震,社会公众对近期全球地震频发表现出极大关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11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地球地质活动总体正常,短期来看,地震活动正处于相对活跃的时期。

     本次日本地震与10日发生的云南盈江地震并没有直接关系,从板块上看,日本属于太平洋板块,而云南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说。

     对于有公众提出的全球是否正处于地震活跃期的问题,刘杰说,全球现有的地震资料最早只能记录到110年前,因此各国对于全球地震活动周期的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从历史资料初步分析,全球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起就进入了一个强震相对活跃的时期。

      “仅仅100年左右的数据,并不足以支持我们对地震的规律和周期做出判断。”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从短期来看,地震活动当前确实处于活跃时段,但是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地球活动还是处于比较正常的情况。

      在回答关于近期月球到达近地点将对地球地质活动带来影响的问题时,刘杰说,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汐力,从地质活动的角度上看,这属于外部因素。“对地质活动来说,外因带来的影响较小,主要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触发作用,地壳运动本身的内在因素才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日本为何地震频发

      新华社电 日本东北地区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海啸。而就在2天前,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刚刚发生过一次里氏7.3级的地震。为何日本地震如此频发呢?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这一全长4万公里的地震带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板块移动剧烈。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


  从板块构造来看,日本正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这种地质剧烈变动的地区极易发生地震。


  2009年8月11日,日本东海地区位于静冈县附近的骏河湾发生里氏6.6级地震,引发微弱海啸。2008年6月14日,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7人死亡,6人失踪。2007年3月25日,石川县能登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同年7月16日,新潟中越海域发生里氏6.9级地震,造成15人死亡。


  持续关注:地震九成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广东日报


  7级以上强震八成发生于此 环太平洋地震带释放的能量占全球80%以上


  进入2010年以来,环太平洋地震带就变得异常活跃。从2010年1月初的所罗门群岛地震(1月4日,里氏7.2级),到海地大地震(当地时间1月12日,里氏7.3级),到智利、墨西哥、印尼地震,再到新西兰地震(2月22日,里氏6.3级)、日本沿海地震都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且震级大都超过里氏7级。


 

世界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