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团结有融合发言稿:免费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44:25

免费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

2011年04月06日13:35杭州网-都市快报沈雁冰我要评论(9) 字号:T|T

[导读]“大概60%的学生中饭什么东西也不吃,老师们看着心痛,也没有办法”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免费午餐的米饭可以自己添加

转播到腾讯微博

 

贵州纳雍县羊场乡场坝小学中坝教学点,小学生们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免费午餐,不浪费一粒米。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到了领取免费午餐时间,场坝小学学生冲出校门。

幸福,对于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出奇简单,只是一餐热腾腾的午饭。

当城市里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过剩的时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的学生中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男女寄宿学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

这份报告针对的是“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儿童”,可是,在贵州省一些山区,很多小学还没有建立寄宿制,一些学生每天上学来回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中午只能吃从家中带来的土豆、苞谷饭,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什么都没吃,饿着肚子上课。

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从去年开始,在贵州贫困山区实施小学生免费午餐项目。

3月25日到3月31日,都市快报特派记者走访了贵州省黔西县、纳雍县、大方县的8所山村学校,实地走访这一项目。

在纳雍县羊场乡,目前已有三所山村小学的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伙食标准是每人每顿2.3元。

4月1日,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的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

4月2日,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生也吃上了免费午餐。

这些地方众多孩子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不少家长的务工地就在浙江。纳雍县羊场乡政府工作人员说,全乡6000多个外出务工人员中,至少有40%在浙江。

他们为浙江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在他们身后,自己的孩子还在为午饭发愁。我们是不是该为他们身后留守的孩子做点什么?

采访中,我和摄影记者许康平常常这样问自己。

如果你愿意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份午餐的钱,请联系我们:0571-85051661(下午2点-5点)。钱不在多少,在于一份心意!

山顶上的学校 4个代课老师和189个学生

 

转播到腾讯微博

 

纳雍县羊场乡场坝小学中坝教学点,孩子们午饭后的游戏时间。校舍顶上加的小屋,是老师的宿舍。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坝教学点4个代课老师中的3个。左一为穆其玉,右为他爸爸穆其礼。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老师住在楼顶,每天借助楼梯上下。

转播到腾讯微博

 

在破旧的课桌旁吃午餐

从贵州省纳雍县羊场乡场坝小学再往山里走,爬上一座山顶,有一片平地,平地上有一座小学,校舍用石头和砖木垒成。

学校没有正式名称,叫中坝教学点(挂靠在场坝小学)。山头叫大梁子山,海拔1700多米,所在村叫曾底坝村。

学校最初是由村民自发所建,“200多户人家的村子,却没有一个学校”,一开始在农家租了间房,让40多个学生在这里读书,后来学生多了起来。

50元学杂费很多人交不出

也就不收了

2003年,穆其玉18岁,从中专毕业。村里通过熟人把他请到了学校任教,一直到现在。

开始时,学校是民办性质。后来,分管教育的一位副县长来视察后,拨了2万元,老百姓出工,从山下将水泥、砖瓦一篓篓背上来,花了一年多时间,硬是把学校给盖了起来。

现在,学校有4位老师,都是代课老师——穆其林,今年30岁,2007年时到的中坝教学点;穆其礼,今年61岁,初中毕业,曾经在老家赫章县的乡村学校代课,代了20多年,再加上在中坝教学点的代课生涯,已经代课30多年。

穆其礼是穆其玉和穆其林的父亲,一家三口在这山头已经呆了好多年。

后来,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不够用了,学校又招聘了当地村庄的一位女孩子。她1996年出生,初中辍学后成了这里最年轻的代课老师。

4人目前还都是代课老师,没有正式编制。代课老师的工资是每月600元,一个学期算下来是3000元。最初办学的时候,还收取每个学生每个学期50元学杂费,在很多学生交不起后,也就不收取了。

一位老师说:“有什么办法,不然就真的没有老师了。”

做饭的水是挑来的

去年9月,山下的场坝小学开始供应免费午餐后,一些学生家长宁肯多走山路,也要送孩子去山下读书。“前后有五六个孩子流失到场坝小学”。

一位义工得知情况后,亲自来学校考察,后来募集了一笔款项,从今年3月7日开始,中坝教学点也开始免费供应午餐,菜式和山下的场坝小学一样:米饭、芸豆酸菜汤、一个煮鸡蛋,每周五加2两肉。

山上没有水,做饭的水是厨师从山腰挑上来的,一次两个桶,共70斤。

自从山上供应免费午餐后,流失的学生又回到了山上。最近两星期,又有两个学生重新来读书了。学生总数达到189个。

一粒米饭也不剩

学校很简陋,食堂占用了半间教室,一些杂物堆放在隔壁教室。

没有宿舍,老师们自己用砖石在屋顶上砌出了两个房间,当宿舍。顶上的石棉瓦已被风刮破,下雨天漏水,出太阳时能看到光线射进来。

剩下的4个教室,有三个是复式班,学前班和一年级坐一个教室,直接上一年级的课。由于实在太挤,学前班的小朋友四个人挤一张桌子上课。

课桌大多已经破旧不堪,靠钉上木条才没散架。讲台更破,摇摇欲坠。

3月29日中午,排队打完午餐,孩子们安静地在教室里吃。

多数孩子吃得干干净净,盆里一粒米饭也不剩。

吃完饭是午休时间,男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你追我逐。有些男孩滚“铁环”——废旧塑料做的,女孩们跳“橡皮筋”——各种颜色的绒线一截截接上的,没有弹性。